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旧视觉

2021-12-23叙事散文敬一兵
旧视觉敬一兵夏天应该就是我听温度叙述的过程,这个过程十分难熬也十分恼火。炎热沉闷,坐着不动也会汗流浃背。肌肤在脱水,脑袋在脱水,就连跑进我耳朵里的蝉子叫声也在脱水。干瘪,粗糙和开裂这些身体上的脱水结果还好办,降温或者补充水分就能够解决。但是……
        旧视觉

               敬一兵

  夏天应该就是我听温度叙述的过程,这个过程十分难熬也十分恼火。炎热沉闷,坐着不动也会汗流浃背。肌肤在脱水,脑袋在脱水,就连跑进我耳朵里的蝉子叫声也在脱水。干瘪,粗糙和开裂这些身体上的脱水结果还好办,降温或者补充水分就能够解决。但是,视觉,听觉和嗅觉也跟着发生迟钝这些脑袋脱水的结果就麻烦多了。高温和干燥制造的脑袋无序和混乱,比身体脱水还可怕。夏天对人的身体和脑袋的述说态度是不一样的,其中含有天意也含有人为的成分。

  菜市场里的小商小贩睡眼朦胧萎靡不振,偶尔有了买主商贩的动作也是慵懒迟缓的,跟外面路边焉塌塌的树叶一样。眼前的许多景象停止了移动和变化。只有蝉子叫的时候,我的眼睛才会跟着叫声去搜寻蝉子。蝉子的叫声成了炎热笼罩下我唯一不受制约的视觉移动。

  蝉子躲在浓密的树叶中,我只能听见叫声却看不到蝉子的踪影。看不见的东西,才会给人带来想象,甚至是憧憬。我的视觉就像牵在蝉子叫声中的风筝,看得见风筝飞翔的模样却看不见连接在风筝与蝉子之间的那根线。近视加散光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我在寻找蝉子的时候,眼睛碰到最多的东西还是楼宇、高架公路、空调、树荫下停放的轿车和五花八门的广告牌。它们不断干扰和修改着我的视觉。规避这些干扰是一种无奈和痛苦都不说了,关键是它们的出现是很多人的视觉需要而不是我一个人的需要,所以我根本无法规避。看不见蝉子,我只好闭上眼睛,任由内心的视觉取代眼睛的视觉继续在蝉子的叫声中徘徊。断去了外界的联系,内心的视觉比眼睛的视觉跑得更远更轻松,也比眼睛看到的东西更有本质性的元素和成分。

  沿着蝉子叫声移动的内心视觉不是线条而是片段,不是表象而是瓷实的内核,遇到的景象不是崭新的而是陈旧的。视觉上的习惯改变,让我这个人忽然有了站在时间中间的感觉——时间的前端是模糊的,只有时间拖在我身后的尾巴是清晰的,伸手可触的。

  我闭上眼睛后,我置身的这个炎热夏天就成了一阵阵富有瓷实感的蝉子叫声。蝉子的叫声悠长而又熟悉,并没有随了岁月的更替而像我居住的这个城市发生了日新月异的改变。我的内心视觉逆着时间的走向回溯,许多漫长时光中不会轻易改变的事物也就逐渐清晰起来:野花绽放的模样,云朵在天空游荡的姿势,风吹拂树木的情形,还有蝉子的叫声年复一年在夏天准时传来……它们站在世界变化的边缘,静观人的表现。漫长的时光在别人的印象里叫做历史或者故事,但此刻到了我的内心视觉中它就成了一段蝉子的叫声,以及被这种叫声刻画出来的旧视觉。

  蝉子的叫声是漫长时光的一个使者。

  我在这位时光使者的引领下,来到了四十多年前的一个由好几幢三层红砖楼房围成的院坝中。院坝中沿楼长有很多高大的桉树。一到夏天,桉树上的蝉子就亮开嗓门嘶叫,仿佛在向世人宣布,只有桉树才是它们栖息的地方。桉树投在地上形成的巨大阴影,因了蝉子的叫声变成了一个天然交响曲演奏的舞台,无论是它的线条还是轮廓,都彰显出了舞台才有的动感和特性。跟我差不多大小的娃娃是很难看见躲在树上的演奏者,只能够看见铜钱般的光斑和四下飘飞的细小白色棉絮。只要不是下雨天,树荫下就成了弹棉絮的好地方。那些飘飞的细小白色棉絮,就是从弹棉絮的过程中飞出来的。

  拥有弹棉絮的手艺人都是从乡下来的。他们来到城市里,一看见红砖小楼就会兴奋就会雀跃。这倒不是因为红砖小楼比他们在乡坝里的土坯房安逸,也不是太阳照射下习习生辉的砖红色可以让他们想入非非,令他们向往令他们获得视觉的享受,而是因为密集的红砖小楼里的住户,让他们看见了潜在的市场存在。

  他们一走进这样的院坝,就会用比蝉子还要浏亮的嗓门高喊:弹棉花啰弹棉花,半斤棉花弹成八两八啰,旧棉花弹成新棉花啰。这句话喊完后还会接着喊:檀木榔头杉木梢,金鸡叫,雪花飘啰。两句话反反复复交替出现,抑扬顿挫的韵律感顿时就会像风一样传遍整个院坝。不要说人唱歌,单是人说话会冒出诗歌韵律的味道,就足以表明此刻的人对生活,对未来,对自己的想象是充满了憧憬和向往之情的。

  弹棉絮的吆喝声是一根倒钩刺,轻易就能钩住大妈太婆的心,也能够钩住娃娃们的好奇之心。看见有人抱了棉絮朝吆喝者走过来,这些弹棉絮的人就会一边吆喝一边赶紧把条凳和木板放好,然后把棉絮铺在木板上再用小刀挑断棉絮上的红色或白色的细线。他们做这些准备工作的时候,我们这些娃娃就逐渐围拢过来,等待一场表演的开始。
  弹棉絮的人把线挑断完后就把它们从棉絮上捡出来扔掉。然后背起四尺左右长两头用牛筋绷紧的竹制弹弓,右手握木棰频频击打在棉絮上移动的牛筋,这样棉絮就逐渐蓬松起来。弹棉絮的“嘣嘣”声音富有节奏感,但没有轻重的规律。深浅和轻重的尺度,全凭弹棉者的经验来把握。木棰击打牛筋,牛筋在棉絮上的移动快慢,这两个要素说白了就是弹棉絮者过筋过脉的手艺。同行面前轻易不会泄露手艺中的玄机,即便就是弹棉絮的围观者中如果有中年男人在场,弹棉絮者也会故意用背对着这些男人,以便阻断他们窥视的目光。不要说弹棉絮,就是其它匠人手艺也是这般一个情形。平白无故让人偷去了手艺,无疑相当于是自己砸了自己的饭碗。生存竞争中养成的警惕性和危机意识,由此可见一斑。

  围观的娃娃们不晓得这些门道,只是一个劲地看热闹。木棰敲打牛筋,牛筋就像揉面团一样让棉絮蓬松起来,娃娃们的心也就随了蓬松的棉絮开出了蓬松而又艳丽的花。看过几次弹棉絮后,娃娃们对弹的动作特别感兴趣,一边手舞足蹈模仿弹棉絮的一招一式,一边还喋喋不休编出顺口溜来相互取乐。当时院坝里流传最为普遍的是针对一个绰号叫大四四的娃娃编的顺口溜:大四四的妈,弹棉花。脚也弹,手也弹。弹得他的妈,莫耐烦。喊医生,打几针。喊木匠,做棺材,嘿咻嘿咻抬起来。哭的哭,唔的唔,跑到厕所里,打镖枪……

  竹制弹弓弹一下棉絮,娃娃们的心中就增添了一份快乐的情趣,顺口溜也就喊得更加肆无忌惮。特别是自己家的旧棉絮拿来弹,我会看得特别过瘾也特别舒服。旧棉絮重弹时,弹棉絮的人会首先除掉表面的旧纱,然后把棉絮卷成捆,用双手捧住在满布钉头的铲头上撕松,再用弓弹。旧棉絮里藏有很多脏物,即使弹棉絮的人戴上口罩,飞扬的尘埃还是会随了打散的细小棉花挂满他们的头发眉毛,仍然会侵袭到弹棉絮人的嘴巴和鼻子里面。那样的景象,跟舞台上戴了面具的演员没有太大的区别。棉絮的主人家知道弹棉絮的人很辛苦,所以棉絮弹好后,除了支付工钱外,如果到了吃饭时间的,还会煮碗面给他们吃。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我们的视线才会从弹棉絮的场景中转移到那碗面上,还有被他们用筷子从面底下夹出来的几片肥肉上。有肉的面应该是奢侈的了,父母常常把饭桌上的肉看成是一次难得的打牙祭的过程。

  弹棉絮弹掉的是粘附在棉花上的旧日时光,同时也就弹出了棉絮未来要经历的新日子的道路。看着旧棉絮在弹弓下旧貌变新颜,我们这些娃娃当时都沉浸在了欢乐之中,在场的大人也沉浸在如何让这床弹好的棉絮派上重要作用的遐想中。没有人注意到弹棉絮的过程,就是让陈旧板结的棉絮重新恢复到蓬松软和的状态里。就是把那些日渐走向萎缩、消沉和死亡的昔日与棉田相连的太阳、雨露、风和地气重新从棉絮中翻出来,并对它们的自然元素和成分进行修复、放大和妥善呈现的过程。

  棉絮弹好后,弹棉絮的人还要用一条牵纱竹篾片在棉絮的两面纵横交错拉上一道网状的棉线,目的是为了固定棉絮的形状。之后,再用木制圆盘来来回回压磨多次,使之平贴,坚实、牢固。那段时期是物质匮乏的时期,弹好一床棉絮得花费很长的时间,但收费却很低廉。弹棉絮的人没有谁指望靠这门手艺发家致富,他们就图能够养家糊口还能顺便在城市里走街窜巷观赏城市风景。不要说我们这些娃娃,就是许多成年人当时也没有意识到,在他们眼前发生的弹棉絮这件司空见惯的事情,会在四十多年后的今天消声灭迹。事实就是这样,像古董、古迹、古玩、遗址和弹棉花一样,很多消声灭迹或者过时的事物或者陈旧的视觉,其实只是一个沉淀一次蛰伏。它们真正的价值,要等到未来才会完全呈现出来。

  母亲拿去弹的那床旧棉絮,过去一直是我外婆睡觉用的铺盖。外婆死后,出于忌讳的缘故,这床棉絮就被用来垫床板而不是继续用来当铺盖。大概是垫床板的时间久了,这床棉絮已经显得十分陈旧,潮湿带来的霉斑,还有泛黄的色调让棉絮死板板的没有一点蓬松的状态。经过反反复复的木棰敲打牛筋的弹制后,这床棉絮又变成了雪白蓬松的新棉絮,柔软温暖的感觉仿佛外婆生前投递到我身上的亲切目光。

  所谓触景生情,便是如此。如此明晰的道理一遍遍在我的眼前演绎,可当时的我,全部注意力都被弹棉絮的动作和顺口溜的调侃吸引了,转移了。

  一床棉絮里的棉花,从棉田中转移到这床棉絮中之前,已经承受了从生到死的严峻考验和悲惨过程。被人当成材料做出棉絮后,棉花还要以物质的形式继续承受人的生命过程,直到一个人,一辈人甚至几辈人化着尘土为止。这不是棉花的秉性和初衷,而是人给棉花派定的用场。是说棉花的纤维特别富有韧性,原来每一根轻巧的棉纤维的韧性都是来自它们祖先的遗传,都具有抵御不良环境的隐忍性,可以穿越人的生命时间。盖棉被的人死去了,棉被却留下来了。这就是棉花的不朽性。等我明白这些情形的时候,我已经从一个娃娃变成了一个成年人。

  蝉子的叫声把我从内心视觉的状态中再次拉回到了炎热夏天的现实里。

  我缓缓睁开眼睛,金恍恍的太阳光和五花八门的广告牌就彻底取代了弹棉絮的场景。这些景象围绕在我的身边,成了我回避不了的视觉和回避不了的生活现实——热浪下的柏油马路和立交桥在晃动,高耸入云的写字楼上巨大的玻璃幕墙反射着刺眼的光芒,空气里充满了高温散发出来的汗液味、化学气味、垃圾腐败味、车子排放的尾气味和胶臭味。很难闻到植物和泥土的新鲜气息。这还是其次,关键是即便人走进了购物超市,空调制造出来的凉爽让人的身体舒服了但视觉却出现了幻像。跨季节的蔬菜,反季节的水果,还有各种添加了化学物质的食品,都像电子钟取代了公鸡啼鸣,以及没有了季节差异的空调取代了人的关节对气候的感应一样,让人的身体变得越来越麻木,情感变得越来越冷漠。

  新的日子比消逝了的日子显得更加庞大。它的高度就是楼宇的高度,它的深度已经超过了过去埋葬死人的深度。它的开阔度也变得无法丈量了,快节奏的生活,财富制造的各种欲望,还有高科技带来的眼花缭乱的审美效果,都成了日子向四面八方扩张的参照物。并且,日子更迭的速度也在加快,我们对疾病、对生活以及对他人产生出来的焦虑、压力、负担、提防戒备和迟钝反应,对此就是一种佐证。

  新日子的变化和制造出来的焦虑、压力、负担、提防戒备和迟钝反应与其说是对旧日子的颠覆和吞噬,倒不如说成是对我的颠覆和吞噬。从旧日子里走过来的我,替旧日子接受了新日子的否定与处罚。我经历过的旧日子在数量上可以计算出来,但它们的质量和内涵重量我始终无法计算出来。

  一种日子就是一种视觉。

  旧日子就是旧视觉,它们现在已经被钢筋混凝土掩埋了。在城市这片土地上,年复一年都在播种楼房汽车,几乎看不到播种的间歇期没有肩负生长重任而停歇下来的裸露的荒田。就连我内心里那些旧的视觉,也在遗忘中变得十分枯萎和虚弱了,仅仅剩下了像那场弹棉絮的为数不多的细节了。时至今日我没有忘记弹棉絮的旧视觉,就是因为它所代表的那些旧日子,比现在我经历的日子在过程上显得更简单、更轻松、更愉悦。

敬一兵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