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原创] 都是兰花惹的祸?

2020-12-14抒情散文zhaoyanq
都是兰花惹的祸?扬帆小舢时间已经是公元二00四年的二月。春节刚过,听说一度火爆异常的兰花交易,经过一年多的冷却后,开始有了慢慢复苏的迹象……一个星期六的上午,正好遇上街市,我兴步走到集市。这是一个很大的集市,原为综合农贸市场,后改为兰花专业
         都是兰花惹的祸?
          扬帆小舢   时间已经是公元二00四年的二月。春节刚过,听说一度火爆异常的兰花交易,经过一年多的冷却后,开始有了慢慢复苏的迹象……   一个星期六的上午,正好遇上街市,我兴步走到集市。这是一个很大的集市,原为综合农贸市场,后改为兰花专业市场。方方有二十五亩左右的地,四面建有简易铺面,靠西南开有一道大门,人们习惯称它为后门;东面靠南北和居中开了三道正门;中门进去的大路将市场均匀划分为南北两个单元,每一个单元又从南到北整齐地建盖了四排钢结构的棚子,棚子下面供做买卖的人们摆摊,棚子与棚中间是供行人往来的通道。交易比较火爆的时候,一进三道正门,东西向两排两路都摆满了兰花,靠东边的两三排棚子下面也都摆满了兰花,有已经栽培在花盆中的,也有为了运输方便或向买主展示花的根系发达而裸苗展销的,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今天的交易市场上,没有了往日的景象,只零零落落地摆放着几十盆兰花和几十盆木本花卉。走近细看,这些兰花大都是普通的品种,有的已经开花,有的还在打苞,其中也夹杂着几盆小雪素和大雪素,但却都长势较差,大概是拿到市场上来探测行情的。   坐在花盆边卖花的,几乎都是练摊已久的妇女。她们一边与就近的同伴闲聊,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向过往的行人叫卖,主动地介绍自己的兰花。   我装做出买花的样子,与王大姐闲聊了起来。王大姐与我同住一个大院,一栋集资房。她原来是县锰矿的职工,下岗后专门在交易市场上倒买倒卖兰花,或许是因为她为人直爽热情,或许是头脑灵活,又有时间整天在兰市上转悠,两年多来,小小生意赚了大钱,在市场上的名气也大了起来,许多人私下里说到她时,都有意无意地称她为“兰婆”。一年前,像王大姐这样的“兰婆”数以百计。   “已经有买有卖,兰市复苏的日子不会太远了。”王大姐很有把握地下了一个结论。   时间若倒退几年,在世纪之交的时候,对于笔者所在小小的县城和整个滇西北来说,都是非常难忘的。这不仅仅是两个百年的交替,而且是因为对于百年的历史来说,今后可能不会记载,后人也不会津津乐道,但对于身临其境的人来说,那些与兰花交易和兰花交易相关的许许多多事情,令人不能忘怀。   无独有偶,在我国探索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以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出现了一些不算什么大事,但却很耐人寻味的现象:   八十年代的长春“君子兰事件”——成千上万名干部、职工、市民暴炒君子兰。   九十年代的“股疯”——全国大中城市的人们热衷于炒股票……   虽然它们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股浪潮甚至几朵浪花,但仍然还是折射出了大海的汹涌波涛!
    这时期,人们口头上说得最多的词汇是兰花及
    兰花的市价:什么小雪素、大雪素、剑阳蝶、
    苞草、奇花素;什么荷瓣、梅瓣、菊瓣、星蝶、
    奇蝶以及对应的传统名品、珍品、难得的珍品
    等等   古往今来,中华民族十分喜爱一种观赏植物——兰花。它以独有和的秀雅多姿、花香幽远而著称,历代文人及其著作都对它称赞不已,将它作为君子之花来推崇,誉兰花为“王者之香”,称颂为“香祖”;不仅如此,兰花还因其特殊的自然之美和高雅清纯之幽香与中华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诗人以兰抒情,画家以兰达意,哲人以兰修身,用兰花比拟品德超群,志趣高雅,有骨气的人。    “被称为‘植物王国’的云南同时是兰花的王国,兰花品种之多、兰花品位之高冠于全国,与‘兰花文化大省浙江’和‘兰花经济大省广东’构成中国兰界‘三鼎’,在兰界有极高的地位。特产于滇西的莲瓣兰兼有春兰之香、蕙兰之秀、建兰之质、墨兰之韵、寒兰之神,是国兰家族中最优秀的兰种之一!   处于‘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历史文化名城大理,形成了独具特色,自成体系的兰花文化。   据考证,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南诏、大理国时期,白族先民就有了爱兰、植兰、赏兰的传统,……近年来,大理兰花产业得到空前的发展.兰花即是资源产地同时是兰花产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开发出一大批全国知名的兰花精品,出现了一批全国知名的兰艺家和著名兰苑兰圃,兰花经济发展有目共睹.”   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李汉柏在为《苍洱兰韵》一书所作的这样一段序言,透露出了云南省及其大理州近年兰花产业蓬勃发展气息。   一九九九年,是世纪交替的一年,不仅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特殊的意义,对于整个云南及其滇西北乃至笔者所在的小县来说,更是令人难忘。在一九九三年兰花交易掀起了第一个高潮之后,已经沉寂六七年的莲瓣兰市场开始有价有市,再现曙光。兰花交易市场上摆放的兰花与日俱增,价格也天天见涨。传统名花小雪素,每苗的价格从30元左右开始,半年内涨到100元以上,最高时达到200多元;大雪素由每苗200元左右起涨,半年内涨到2000元,且有不断上涨的趋势,一年后,叶宽、株高、苗壮、花色素雅的,每苗的价格达到了1.5至1.8万元,近年开发登录的莲瓣兰名品剑阳蝶每苗价格由5000元一直飚升到达60000元;奇花素从1 万元左右飚升到达5万元以上;苞草(滇梅)也卖到达9—12万元一苗。   各个地方也还出现了不同的当家品种:巍山县除了元旦兰(当地人对大雪素的另称)外,一种虎头素大为走俏,价最高时,每苗的价格达到1万多元;邻近的洱源县小雪素交易火暴;剑川县以在本地培育、命名的“三剑客”(“剑阳蝶”、“剑湖奇”和“剑湖菊”)而引来各地的客商;此外还有大理的苍山奇蝶,丽江的星蝶、保山的“荷之冠”,维西的生草等等,名品辈出,争奇斗艳,令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   笔者所在的小县城,可以说是各种品种的集散地,又是兰花热现象的集大成者。   各种地方性的兰花展览会、交易会也是你方唱罢我登台,规模一家比一家大,参展品种和数量一次比一次多,规格也越来越高。起初几年,各地的兰花协会都要举办“新春兰展”、“迎春兰展”之类的活动,评选几个金、银、铜奖和优秀奖、栽培奖、新品奖之类的,其影响大都局限在兰友圈子以内。2001年春,怒江州兰坪县首次以县委、政府名义,举办滇西北新世纪大型兰花展览会,展出了近千盆兰花,同时还邀请了邻近各地州有关县份的兰协领导和党政军有关方面的领导上百人参加,不仅声势浩大,而且还实现了数百万元的交易额,达到了预期的效果。2002年春,笔者所在的鹤庆县以宣传大雪素之乡为基调,以促进兰花产业发展为目标,由县委、政府组织,各有关部门按所分配的任务数完成参展盆花,举办了首届兰花展览会,据当时《大理日报.鹤庆版》记者曹希勇题为《荟萃滇西名兰 展示鹤阳精神 我县成功举办首次兰花展览会》的消息报道:   “为期六天的鹤庆县首届兰花展销会于2月13日开幕,2 月18日闭幕。……展销会在宽敞辽阔、环境优美的省一级完中——鹤庆一中举办。鹤庆一中大礼堂被布置成展销大厅,足球场作为兰花交易市场。展销大厅中展出的1000多盆兰花中,有大雪素、奇花素、领带花、苍山奇蝶、点苍荷、点苍梅等,荟萃了滇西名兰精品。兰花交易市场的兰花林林总总、品种繁多,亦不乏精品。   展销会期间,会场日日熙熙攘攘,天天热闹非凡。据统计,共有国家、省、州和友好县市300多位贵宾到会,4000多名县外参观者前来参观,进入会场参观或交易的近30000多人次。厅内兰花成交107盆,交易额220多万元,厅外成交据不完全统计约为160多万元。……   这次兰花展销会的成功举办,得到了国家、省、州有关领导及兰界专家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誉。中国兰花协会副会长、云南省兰花协会理事长潘光华如是说:鹤庆县首届兰花展销会的规模和档次位居大理州之冠,居全省县级兰展之冠。他还欣然挥毫为大雪素的原产地、拥有大雪素最多的我县留下了“大雪素之乡”的题词。   这次兰花展销会的成功举办,为突出我县大雪素之乡浓郁特色,为把我县建成为一个规模宏大、规范有序、流动自如的滇西兰花集散地,把我县的兰花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同一天的这个报上,署名溪涌的文章《鹤阳大地兰飘香——鹤庆兰花发展与前景预测》分析:   “鹤庆不仅兰花资源丰富,滇西所有的属种,在鹤庆都能找到。而且具有悠久的兰文化历史。据有关资料考证,早在600年前的明朝年间,我们的祖先就已将大雪素等兰花移植家中。清朝以来,养植兰花的人有所增加,但都局限于大富人家。解放后,兰花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爱兰者与日俱增。兰花,既是千家万户美化家庭院的装饰品,更成为广大群众发家致富的好门路。   近年来,随着兰花价值的逐渐体现,许多素与兰花无缘 机关工作人员、学校教师纷纷利用业余时间走上了养植兰花增加经济效益之路。一些老板、个体户亦争先恐后地将资本投向兰花产业。城镇兰花持续升温,使乡村群众深受感染,部分群众卖猪卖马卖牛,转向兰花养植。   如今年的鹤庆,不论在城镇或者乡下,已经形成了家家养花、户户兰香的景象。”   该文还报道,在这次兰展中,鹤庆一中教师舒乃智展出的3株大雪素,被保山一兰花爱好者以18000元买走,每株单价为6000元;县印刷厂厂长周崇信展出的3株瑞荷,被大理一兰花爱好者以60000元买走,每株单价为20000元;金墩乡个体老板杨嘉华展出的3株(带一芽)领带花,被广东省澄海市远东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少敏先生看中,以300000元成交,每株单价为100000元。   ……   2003年春节即将来临,云龙县委、县人民政府举办万盆兰展。
2003年春节后,第十三届中国兰花博览会在大理召开,数十个省区、几百家兰协组队参加。   2004年春节刚过,第十四中国兰花博览会在玉溪举办。   ……。……!     的确,近年来的兰花热,给不少人带来了实惠,
    一时间趋之者如骛,一此地方家家艺兰,户户建
    棚,可谓“兰象万千”   鹤庆县地处大理州的北大门,北与丽江相邻,这个仅仅拥有26万人口的小县,已有数百年的养兰历史。翻开《鹤庆县志》,在《自然资源》章、植物节的“花草”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花:家种的主要有……兰花(分素兰和晕兰二种,至少兰有宽叶素馨、大雪素、窄叶素馨、雪素、绿素、蜜蜂兰等;晕兰有长叶冬兰、贡山有色兰、春绿兰、火烧兰、朱朱香、虎头兰、沉香兰、吊兰、兔耳兰、箭兰、墨兰、草剑、松毛兰、豆瓣绿、蝴蝶兰、马耳山绿兰等数十种)”。滇中四大名花之一的大雪素,小雪素在鹤庆民间已经有几百年的养植历史。以往,仅仅作为居家观赏,近年来,随着兰花市场价格的不断攀升,市场交易日益火暴,被人们称为“阳台经济”、“绿色金条”、“绿色股票”或“绿色银行”等等,也确实有不少人家取得了不菲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养兰历史较早者,不仅盖了洋楼,买了汽车,还在银行里存了大笔的款项,着实令人羡慕。   于是,一时之间,趋之者如潮,钱少者先买杂花,钱多者购买名贵花种,待价而沽。待得到一点回报,尝到甜头后,又倾囊而出,甚至到银行贷款,尽数购买成兰花。   本来老实巴交的农民,初看到这种情景,只是好奇,即使亲眼目睹兰花成交,变成大把的钞票装入腰包,也不以为然,认为“说死兰花一棵草”既不能吃,又不医病,玩不长的。的确,1993年兰市兴起,一苗大雪素1万多元,一苗小雪素800—1200元,有人赚了钱,但由于兰市运行时间短,更有不少人赔了钱。出人意料的是,复苏于20世纪末,兴盛于21世纪初的这一次兰市,竞一直繁荣昌盛了三年多而不见衰退,于是,这些老实巴交的农民连同许许多多的观望者们,再也按奈不住自己,纷纷加入到买卖的行列中来,或向亲朋好友告借,或向银行贷款,有的推迟了建房的计划,有的把平时做小本生意的积蓄全部投入,更有甚者,把家里唯一的耕畜拉到市场上卖了。若一家人的钱不够买一株名花,就两三家人凑股份。   据银行方面的统计,仅2001年全县各银行合计贷款项10亿元,其中有6亿元以上用于兰花买卖。于是乎,小小的县城,街天,单数兰花市场热闹,人头攒动,万商云集,据跑遍各地的兰花爱好者说,是当之无愧的滇西北第一兰市。可想而知,谈论兰花,品赏兰花,讨价还价,探听行情,或是卖出几苗兰花,赚到一笔钱后呼朋吆伴,到高档一点的宾馆饭店大吃一顿,完了还不够尽兴,再到歌厅去尽情引吭高歌一番,已是比比皆是,不足为奇了。   笔者因为在县城工作的缘故,亲历了这一次次的兰市兴旺,目睹了一幕又一幕发生在交易中的故事。   毫无疑问,那时候,“兰花”成为人们口头上出现的频率最高的词汇。不管是熟人相见或是朋友往来,少不了要问,“有多少兰花?”“赚了多少?”“现在价格怎么样,是升了还是降了?”“某某品种最走俏?”等等,若是几个人小聚,更少不了要大谈特谈,相互“批发”一些当天或者最近发生在兰花市场上的新闻、趣事。   每到县城的街天,诺大的兰花交易市场上人头攒动,人来人往,热闹非凡。除了买卖兰花的,还有看热闹的,不仅有深暗此道的老手,也有看看行情准备入道的“替补队员”,不仅有当地人,也还有不少的外也人。   随着县城兰市的日益火爆,各乡镇的集市上,兰花交易也稍稍地兴旺了起来,从几十盆到几百盆、上千盆……在全县形成了浓厚的氛围!   张长宝在2002年7月19日《大理日报 鹤庆版》发表的《太平村里兰嫂多》一文中的记述,生动地说明了这种情景:“时下,兰花经营在鹤庆已成为最吸引人,充满发展潜力的热闹市场。不仅在城西专门的兰花交易市场人山人海,连大街小巷都是摆兰、卖兰、买兰、说兰,兰花热潮方兴未艾。   ……这股热风也吹到了乡下,在漾弓江畔经商大村太平村就是这样,已经出现了一些养兰能妇。被夸为90年代李双双的白发农妇杨珍风,先后从事加工糕点、淘金、养鸡,经商后,如今又拿出数千元资金在家里培育养栽了百盆兰花。多年在昆明经营铜器的中年妇女王金兰,近年来也另造门路,弃商从兰,在家里专门培养兰花、研究兰花、发展兰花,获得好效益。每三天一街,(她)总要背上一二盆兰花上市场交易。好花上市,一抢而光,每街都钱账包包欢喜回家。她的体会是:养兰比养猪还划算,比外出做生意还容易拿钱,关键是舍得出本钱,有耐心,要认真。好话传千里,好事个个学。如今,很多中、老年白族农妇,在主持家务的同时,在家里认真从事起养兰一项新庭院经济,夫买妇养,丈夫到各地买回兰苗后她们就在家认真培育,有的还买来专门的养兰科技资料让儿孙念读,仔细研究,凭着她们勤劳、耐心、丰富的生产经验和有利条件,精心种兰、养兰,获得可喜的经济效益。   农妇兴起养兰热,致富又增新华章。如今,每当日落后,在村心风景树下,都可以看到不少妇女挤在男同志中间,亮嗓悦耳地大声在讲兰花、说养兰、夸养兰、介绍养兰。休闲的夜晚变成了热闹的养兰培训班,发展庭院经济的交流会。可以预料,不用多长时间,养兰又将成为这个经营火腿、铜器、杂货三大支柱产业有名经营村的第四兴起产业。”   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的统计,从1999年到2003 年的四年间,投入到兰花养植、买卖中的钱不少于10亿元人民币。因为兰花的带动,有近百户人家买了地,其中一半以上的人家盖起了小楼,而几乎又是无一例外地在小楼上修建了兰棚。还有几个养兰大户,买了几亩到几十亩的土地,建成了规模宏大的兰园、兰圃或莲瓣兰养植基地(有关组织未正式命名)。对拉动房地产业和小汽车走向普通百姓家起了不小的作用。更值得一提的是,兰市的兴旺,将邻县剑川、洱源等的花盆烧制以及花药、花肥、花具的经营销售极大地带动起来,就是每日上山去找几筐山基土、栗木叶子或捡一些羊粪来卖的群众也有了一笔可观的收入。不知不觉间,紧靠兰花市场的街道两旁,悄然开张了十余家专营花盆、花肥、花药、和各色花具的铺面,且生意兴隆。   还值得一提的是花房、花架和花棚焊接也日益兴旺,原来从事钢门钢窗焊接的作坊,有的干脆转行从事钢质花架、花台的制作;有的对焊接花房、花棚的活计应接不暇,已经没有心思和精力承接钢门钢窗的活儿了。   真是一业兴旺带动了百业兴旺!     名为时髦,实为趋利,一时泥沙俱下,各种手
    段层出不穷,先是移花接木,制造名花;接着
    指鹿为马,掐头去尾;更有收人钱财,不知何
    为,顾左右而言他……   好个兰花,原本确是那么高雅,与竹、菊、梅并列为花中四君子,为文人学士稀罕、推崇,也为世俗的附庸风雅者所把玩。最多也不过是他们之间相互赠送的礼品。查看有关的史料,也有普通老百姓家居植兰的,都纯粹是观赏。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原本养在深闺的兰花,一时之间体现出自身的价值来,随着交易进入寻常百姓家。且随着一轮又一轮兰花热的兴起,其高额的市场价值,给拥有者带来的大把钞票,令人心动,撩人眼红。
 
  由于受到高额利润的诱惑,外表火暴的兰市,也就良莠不齐,泥沙俱下,人为导演出一幕幕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和令人扼腕叹息的悲剧:首先是野生兰花资源的破坏。看到有利可图,原本家中无一株兰花的心动者们,想到了满山遍野的兰花生草,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是兰花,便统统采挖下来,三分不值二地出售,一时间,满街满市都是兰花生草,说不客气点,就像骡马物资交流会上那些卖草料的。只要是谁放下一筐生草,购买者们便蜂涌而上,你抢一把我夺一抱,刹有介事地挑选,认认真真地讨价还价,把那些各自认为好的买走,留下一些老弱病残的乱草。有耐性的卖主会认真分类整理,用水草或大树叶之类的包好再卖,若是那些性子急的,卖了钱,把剩下的部分当作杂草,丢得满街都是。听说有个别人,单是把街上散落无人要的生草拿回家去种,象栽韭菜一样,足足栽了五六分地。其中也还有人从其中发现了名贵品种,发了大财。   上述这种做法,对野生兰花资源形成了极大的破坏,引起了一些有识之士的忧虑,但是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却是没有什么大害的。最可恶的是那些做假造假者,总是把简单的把戏反复表演,花样翻新,令人防不胜防。   起先,也还只是抓住人们急于买花,但却对兰花知识极其肤浅的实际,把一般的花说成好花,把本地的品种说成外地的品种,企图侥幸卖一个好价钱。这种伎俩屡次在生手和外地人身上得手。再就是把名贵品种的花枝嫁接到一般兰花的株体上,让人误认为是名品,从而高价买劣种。常见的办法是弄到一只或数只名贵兰花的花枝(有时候也会出一定的价钱去买),除去一般兰花花箭叶俏内的花柄、花朵,有时甚至可能是末放的花蕾,用一般的胶水或其它沾合剂将其沾入就行了。这种方法鱼目混珠,做得漂亮的,把一些行家里手也骗得眼花缭乱。若是购买了几百元一株的“传统名花”,就已经上当不轻,又是买到几十万元一株的“奇花异草”或是前途无量的“上品”“珍品”“难得的珍品”,那就会使百万富翁一夜之间变成穷光蛋。听一些略知内情的业内人士说,干这个行当的往往是几人为一伙,在出售前几分钟完成这一项工作,若是五六个小时内售不出“作品”,嫁接上的花朵就会枯萎,从而露馅。为了使作品更合情合理,这些造假者们往往在山间的公路旁边向来往的行人兜售。每有南来北往的汽车或行人,他(她)们便举起自己的作品,使人误以为是刚从山里采挖的生草。这些招数,对外地过客和慕名而来的客商也屡屡得手。   已经是三年以后了,笔者还在《大理日报》2004年4 月16日“周末”版看到了一则署名舒利光写的题为《生草粘胶充名兰 苍山奇蝶也蒙羞》报道。报道了近日大理州巍山县文华派出所摧毁一个利用掺假名品兰花诈骗犯罪团伙的消息。报道说,有犯罪嫌疑人范某、杨某、范某,是巍山县南诏镇人。三人整天穿梭于兰花市场,眼见名品兰花价格昂贵,便想入非非,计划购进大理名兰——苍山奇蝶,作假后冒充名品出售,骗取钱财。2月中旬,范某、杨某到某兰苑以8300元的价买进1苗花开秀丽的苍山奇蝶,用胶水粘上2苗生草,冒充3苗连体的苍山奇蝶交由范某在市场上公开出售,骗取段某某现金13800元。初骗得手后,犯罪嫌疑人又买进2苗苍山奇蝶,粘上3苗生草,再次对段某某进行诈骗,得现金18600元。数日后段某某翻盆重栽,发现上当受骗,报了警。文华派出所接警后迅速出击,顺藤摸瓜,抓获3名犯罪嫌疑人,成功破获了此案。在报道的末尾,作者也不禁发出了感慨:“兰花以其独有的超凡脱俗,气质高雅,而受世人喜爱,是世间所独有的人格化花卉。苍山奇蝶更是兰中珍品,该花造型奇特,风采独异,令人神往。犯罪嫌疑人为牟取暴利,利用名品兰花掺假坑人骗钱,不惜贬低人品,以身试法,真是玷污了苍山奇蝶的高洁品性。”

  兰花不同于它物,一年四季仅有一季开花,有的花因为分株过多、过繁,甚至两三年不见花。于是,使有人抓住这个特点,指鹿为马,把一些叶型、叶色和株型与名品花相似的一般品种尽量分株,冒充成名品,高价售与他人,从而谋取高额利润。对此,一些还算理智的兰花爱好者也觉得惊奇:“一夜之间,怎么就会生出那么多的名品来呢?”   更有那么一小撮人,看到别人因为买卖兰花赚了大钱,心痒痒的,但又不想法子去凑钱搞买卖,总是在冥思苦想怎么把别人的东西无偿占为已有,于是就干起了入室偷盗的苟当。他们白日里以购花看花为名,走村窜寨,入户探听虚实;晚上爬墙溜壁,开门撬锁,专偷窃人家养殖的兰花,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出售给别人。   就在兰花市价最好的时候,小城的社会治安案件中,以兰花失窃案件为最多,有人统计,一度占全部案件的85%以上,甚至发展成了团体性的串案和抢窃案,搞得有兰花的人家惶惶不可终日,也牵制了大量的警力。   一开始,小偷小摸的多,专偷那些警惕性不高的,作案时间也一般在晚上,接着便是不分白天黑夜地偷盗,从农村到县城,从院子里到阳台上,从撬花笼子到割花棚,甚至到公开入室抢劫,气焰越来越嚣张,手段也越来越残忍。   某村一位老人半夜听到有人在撬自己家的花棚,从床上起来,出门时打开了手电筒,被歹徒喝斥关掉手电筒,动作稍微慢了点,竟然被歹徒刺了几刀,鲜血直流,几乎丧命。   邻县有一对老夫妻,养花多年,兰花起价后赚了点钱,全部用钢材焊接了一个数十平方米的花房,新买了部分名贵品种。2003年的8、9月间,不断有人到他家来赏花问价,老人总是热情地引领他(她)们看花,不厌其烦地给他们介绍兰花栽培知识、市场走向。有一天,当一个好心人路过他家门口,听到老妇人痛苦的呻吟,走进院子时,看到丈夫已经躺在血泊中,再也不能说话,妻子也已经奄奄一息。老两口与人搏斗过的现场上还滚落着一地的苹果、香蕉、梨等水果。原来,有两个人带着礼物,借口到他们家中购买兰花,行了抢劫的勾当……   还有更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有人本来到亲家家里去玩,大门洞开,径直走入,看到院子里摆放着兰花,家里面却无人,便约束不住自己,拨了兰花就走,被从外面回来的亲家母遇了个正着,狼狈不堪。   乡下人钱某,把自己和家人的全部积蓄,花两万多元买了一盆大雪素,几盆小雪素,又同几位要好的朋友合股买了一盆大雪素,全部养殖在家中,准备等新芽长大一点出售,赚上几万元钱。这期间,正好自己的挑担(当地人把两姐妹的丈夫称为挑担)到家中来,也是见到了房子里的花,没遇家中的人,顺手用家中的一个马桶包,把几盆兰花尽数拨了装去,选个近街天卖了一部分,赚了五六万元钱。   再说钱家一筹莫展,全家人都在为怎么筹措还朋友有股金而发愁,都在为一下子白白丢失了几万元户钱而悲痛欲绝,特别是钱某的母亲,更是心疼全家人多年的辛苦钱,天天茶饭不思。无奈中,钱的妻子走进了妹妹的家中,向妹妹诉说自家的祸事,准备告借,这时,对挂在房柱上的马桶包引起了怀疑。听她说着自家的不幸,好心的妹妹也表示同情和关注,真忱地告诉她说,自己的丈夫刚买了一些兰花,已卖出一部分,赚了点钱,还有一部分栽在后园里,并带姐姐去看。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她实实在在地为眼前的情景吓了一跳:这不就是自己家中失窃的兰花吗?由于过去的时间不长,再加上天天关注和浇水,一家老小都对那几苗宝贝历历在目。还有自己刚才怀疑的马桶包,不就是物证吗!   两家闹了起来,挑担死活不承认。请了两家的老人甚至两人共同的岳父岳母来劝说,只要挑担承认所为,送还未卖掉的兰花就算了,然而仍然有没有结果。钱某别无良策,一张诉状将自己的挑担告上了法庭。法院判决的结果,执行有期徒刑五年,罚金五万元。此后两家人见面各有一番滋味在必中不说,旁人觉得又好笑又好气。   除了上述偷盗不再限于小偷、惯偷的情况外,盗窃者们的手法也是不断翻新。一般的撬门入室、爬墙溜壁已经司空见惯,杀人越货也是时有发生。以下几种手法却是笔者耳闻的:   一曰打地道。县城王先生,养兰多年,收入颇丰,在郊区置了两亩地产,盖了别墅,建起700多平方米的钢架大棚,棚内又分建若干小棚,将“传统名花”、“上品”、“珍品”、和“难得的珍品”分棚养植。只有他信得过的好朋友,才会有幸一睹那些价值连城的“绿色金条”的风采。就在风高月黑之夜,一小偷不知用了什么方法,叫两条西德犬出奇地安静,竞从外面打了个足够过人的地道,大大方方地进入棚内,把偷盗者自己认识的好花席卷而去。所幸棚中棚内的精品安然无恙,不知是小偷认为已经满足,还是小棚上的锁具打不开?

  二曰“钓鱼”。顾名思义,就是把室内、棚内的兰花象鱼一样钓走。由于兰花需要通风,主人总要在室内、棚子上留好适当的通风孔道,作案者们便在铁棍或竹杆(有的就直接用可伸缩的高级鱼杆)上用皮条或橡皮之类的东西拴成为越拉越紧的“马蹄扣”,从这些孔道伸入,套住兰花,连根拨去。   三就是用钳工、电工的手段破坏钢质兰棚。据说作案者们只用一小瓶汽体,一个打火机,就可以吹开12—18号的钢筋,然后进入,将兰花尽数偷走。也可谓费尽心机了。
    好景不长,花市萧条,花价暴跌,甚至有价无市;不
    少人因贷款到期,银行催款而搞得焦头烂额;更有开
    出假花者,与那卖主大吵大闹或大打出手,甚至伤了
    人命,一时间,熟人相争,亲戚成仇,朋友相残…..
  撕开兰花热销的外表,现在冷静地回顾这一时期的“兰花热”现象,人们不难发现,兰花从客厅、书房和园林到市场,一方面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结果,人们已经有一定的闲钱来美化自己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人们的思想观念变了,市场经济意识提高了。然而,这种过热的交易,其实是一种炒作,又是一种传销,甲买到兰花,出售给乙后取得了一定的利润,丙看到有利可图,又以稍高的价格向乙求购,乙有了一定的回报,欣然出售,丁看到了,又如法炮制,以至不断延伸或循环往复。就比如游戏里面的击鼓传花,一旦鼓声停止,大笔的亏损也就落到了他(她)的头上。不是吗!兰花热销的时候,大家皆大欢喜,只要一加入就有利可图,但也只是一夜之间,原来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一苗的名花就有价无市,沉淀在少部分人手中,尤如一个烫手的山芋,惶惶不可终日地等待着兰花的重新起价。   兰市狂热那一段日子里,人们怕的是买不到花,至于钱吗,反而成了小菜一碟。除了前面说到有办法外,一个人的钱不够买一两苗名品、上品、珍品,就实行拼份子入股,大家戏称它为股份制公司。也确实像那么一回事,既减轻了资金压力,又壮了胆,还减少了风险。这些“公司”中,运作得早的,买卖了一盆又一盆,的确赚了一些钱。但是由于利益的驱使,却是把一苗花变成了两苗、三苗,把传统名花变成为上品,再将上品变成为珍品或难得的珍品,最后把滚得很大的雪球压在了自己身上。那些赚到了钱后又分成子公司或个体户的,也往往难以逃过此厄运。   时间在人们期待兰市复活中一天天地过去,还没有看到兰花起价的希望,却有一系列原来意想不到,或已经想到,但却不愿意看到的新问题出现了……   首先,比较普遍的问题是银行的贷款到期,催款的通知一个接着一个。贷款少的东拼西凑,或拆东墙补西墙,好不容易先应付过去了;贷款多的则一筹莫展,妻子抱怨丈夫,老人责骂儿女,把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搞得焦头烂额。   二是原先从未见过花朵的兰株开花了,竞不是什么上品、珍品,更不是什么难得的珍品,几十万元的投入,多少个日日夜夜的精心护理和无限希望,换回的却是几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兰草。那心情,比三九严寒天又被人当头浇了一盆冰水还要难过……于是,就演出一幕幕令人啼笑皆非,却又扼腕叹息的闹剧或悲剧。   因为是传销的性质,买卖的链条已经非常长,找卖主成为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即使每一个环节都顺利,也要十天半月的,才能确定最后的卖主;若是哪一个环节出了点儿扯皮,你扯我拽,十天半月也找不到最后的卖主。   卖主找到后,便是商议赔偿的问题了。先不说世上最难的事是从别人腰包里面掏钱,就说承不承认花的问题,就是一个十分困难的事。不断生长中的兰花,不仅株数会增多,而且由于养植环境、养植水平的不同,植株的叶色、叶宽、叶长在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不要说拍照,就是摄像,也是很难认证的。如果卖主爽快承认,已经算买主十分幸运,尽管实际拿回本钱困难重重!   如果卖主不爽快,甚至抵赖,那么与之大吵大闹,纠缠不休自然不用说了。情急之下,大打出手,甚至动起刀子,致人伤亡的事也时有耳闻。极少数的还顾用了打手,让卖主防不胜防。于是,熟人相争,亲戚成仇,朋友反目,受害者与被受害者都成了不知不觉的真正受害者。   当然,除此之外,也还有其它的事端。有的人忙于买花赚大钱,却没有一点儿养花的知识,投资几万元的花,养不到数月甚至几十天就干枯死去,一文不值;有的把买到的花寄在别人家中养植,见财忘义而被掉了包或被卖掉而谎称死掉而死不见尸的;更有一种意想不到的手段,可以权且称之为欺骗敛财。其始作甬者抓住了一些人想发兰花财,却又一无足够资金,二无兰花鉴别、养植的知识,三无买花的门路,便投其所好,以争取他(她)们入股,共同购买、代为处置为名,在骗取了他们的信任后,将大伙的钱拿到自己手中。事后随便指一盆自己家中已有的兰花,说是买到的什么名花,几天后给股东们送几千元钱,谎称花已经卖掉或卖了一部分赚到的,以坚定大家对自己的信任,此后便以什么花死了、是假花等等借口,有的甚至不遗余力地制造假失盗现场,把大伙的钱占为已有。真的,对于这种无耻的做法,要不是听受害人亲口说起,我还真不相信呢,他们可以说是上述各种骗术的集大成者了!   在采访中,各地的兰友们给我介绍了几个人物及其故事,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一定的代表性,听着叫人心酸,也令人回味。   故事之一。说的是本县的李某,精明强干,为人豪爽。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号召发展乡镇企业,他就筹集资金,搞起了一个戴红帽子的乡镇企业,发了财。兰花热才兴起,凭自己多年闯荡的经验,他发现了一条发大财的捷径,于是在经营企业的同时,他抽出一部分资金收购兰花,几个月之内即后来者居上,初具规模。特别令他兴奋的是,两口子花50元钱向一位老大爷购买的一大抱生草中,竟然开了一株,而且是身价一直上升的登录名品“剑阳蝶”。一时之间,以他为中心,掀起了一股“剑阳蝶”热潮。他以一苗2—4万元的价格,把一大抱生草变成了大把大把的人民币。他是实实在在发了。豪爽的他,还给每一位买花者写下了书面的保证,如果开出假花,连同新发出的花株,按市场价退赔。有知情人说,在“剑阳蝶”价格达6万多元一株的时候,李某的存折上达到了八位数。   李某说到做到,起初有的买花者发现开出的不是剑阳蝶,找他退赔,他二话不说就兑现了。但随着兰市走低,剑阳蝶从每株六万多元降到了五六千元,要求退赔的人越来越多,其中不乏买了假花者,但也不少的人却是因为兰花有价无市,急于要回本钱,将开出的真花掐去,要求按原价退赔的。一时间,把个李某弄得焦头烂额,且不说有些已经无法认定,就是认定了也拿不出那么多的现金来,于是就有人开始拿他的花,有人当他的车,有人拿来他工厂里的产品、机器,没什么可拿的,就没日没夜地逼,有的甚至顾打手威胁。无奈之下,李某只好抛妻离子,远走高飞。一个好端端的企业没了,一个幸福的家庭散了,自己有家不敢回,只能在异乡东躲西藏,不知哪天才是个头?!   故事之二:仍然发生在本县。孙某,教师,月工资一千八百多元,因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那次兰花风潮的影响,养殖兰花十来年。上世纪未、本世纪初的兰热,他是“该出手时就出手”,不仅赚了不少钱,尝到了甜头,也摸索出了门道。兰花热不断升温的时候,他大打各地之间的价格差、信息传播的时间差等几张发财的王。他以很快的速度把外地廉价的花草弄到当地,或把当地质劣的花草弄到外地销售。有时干脆以先推销后付款、或做中间经纪人介绍推销收取回扣。更令人拍手叫绝的招数,就是他以组织“股份公司”承头买花,低买高报等,大量敛财。   孙某也可说是红极一时,在兰届频频穿梭,最红火时,家中有三辆车子,都是用几苗名花换的。一辆四缸三菱,专门在上山下乡看花时使用;一辆帕桑特,专供到各县市或上昆明等城市时驾驶;一辆小型面包,供朋友们驱使。   兰花落潮后,随着许多共性的问题日益暴露,他也成了众矢之的,有因为是假花找他退赔的;有入股后发现上当找他要钱的;甚至有发现他当中间人时做了手脚而找他算帐的,不仅家里的花抵押完了,车子也抵押去了。一直到有一天,购花者顾拥的打手突然出现,在大街上将他一顿痛打,虽然及时送到邻近的地区医院抢救,保住了性命,但人已经变得木纳。   故事之三,是一个朋友给我讲述的关于自己与朋友的故事。他说,他有一个高中时候就非常要好的朋友尹某。因学校毕业后就在外地工作,平时很少来往,但过年过节回到老家,两人总要找在一块小聚,谈谈工作,叙叙友情,他上州城,也总要想办法找到尹,在一起小饮几杯,海阔天空地乱侃一通,友情还是相当不错的。
他喜爱兰花,几年中先后收集了不少品种,也有一部分变成了商品,赚了几个小钱,在单位得到同事信任。   尹早于十年前下海干个体,先是从事电脑软件的开发,后又跟随原工作台单位的同事搞兰花交易,认识一些兰界朋友,也赚了点钱。   他的同事们看到兰花买卖日盛,不少人赚了钱,也动了心,各自到银行去贷了几万元,相约入股买盆时下比较容易来钱的剑阳蝶,要他牵过头,他欣然应允,并想到了好朋友尹。他清楚,当时花市快要落潮,加之已经有不少的假花出现,风险很大。必须找到一个可靠的卖主,万一真的出现意外,也可有个保证。从自己二十多年对尹的了解,尹应该还是比较可靠的。   事情进展十分顺利,刚与尹一通电话,尹就爽快答应了。找了一个周末,他与单位的两位同事一道,带着六位股名的重托和期望,到了尹的家中,通过认真的讨价还价和可靠性的问询,以二十三万元成交了四件剑阳蝶。回到单位后,六位股名庄重地在共同协议上签下了自己的大名。果然不出所料,买回花后不久,花价下跌,虽然还不到有价无市,但由于不见花开,无人敢于购买,一盆花在大家的美好期望中一养就是两年,还算令人高兴的是,这盆花茁壮成长,发苗率很高,不到两年竟从四苗发到了二十苗。大家都满怀信心地估算,就算花价跌落了三分之二,按现在的发苗率计算,两三年后还是有扳本的希望。   然而,是祸躲不过,大家最不愿意看到的事还是发生了——所谓的剑阳蝶开出的只是极其普通的花瓣。看到大家面对着假花或顿足捶胸、或唉声叹息、或咒天骂地的样子,但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中,不仅是自己每日按时通风、按时浇灌、适时施肥打药,精心护理,还天天担心失盗的名花变了,更主要的是为朋友的欺骗而痛心。更叫人义愤填膺的是,当他把这个消息告诉尹时,他竟漠然地以时间过长,无法确认为由,拒绝处理。此后,先以要到外地做生意为借口,关掉了手机;后来多方联系,好不容易搭上话,他也吱吱唔唔,万般搪塞;最后竟东躲西藏,与他们玩起了躲猫猫的游戏。   在给人说这个故事时,他多次语塞,发出一声声无助的叹息和莫名的悲愤!     到底是谁的错?原本高雅的四君子之一的兰花,真的
    变成了粗俗不堪的祸害?……   一株小小的花,引发出这么多人们做梦都想不到的事端来,说来也是一个奇迹!其实静下心来一想,那真是见怪不怪的。也许大家对长春的“君子兰事件”还记忆犹新,一株君子兰售价竞达五六十万元,还是八十年代初的币值,如果将这些钱购买成黄金,完全可以打造成为同等大小各重量的金树。但是仍然有成千上万的人满怀着希望,义无反顾地卷入其中,结果,大部分人没有园了发财梦,还有的倾家荡产,从此一蹶不振。九十年代初,笔者所在的小县城也兴起了第一次兰花交易的热潮,但仅仅一年就落下了帷幕,一夜之间,上千元一件的小雪素、上万元一件的大雪素无人问津,一文不值。在这次疯狂的交易中,也只是少数人赚了钱,大部分人还未等明白过来,手里的“绿色金条”已经变成了草。虽然大家都还充满了期望,但兰市一沉寂就是七八年,又于二十世纪末,慢慢地复苏了起来。对此,众说纷纭,有的说这是原来赔本者们的功劳,是他们的期望和努力唤醒了兰市;有的说是赚到钱的大户们的成绩,是他们用那些赚到的钱又炒热了沉睡在各家各户花坛上的兰草;也有人说是银行消费贷款的拉动,等等,莫衷一是。   不管怎么说,有了上一次的经验,这一次,人们一定会十分慎重了吧。似乎有那么一点,起初的时候,加入的人的确不多,大家都有看一看再说的警惕。但是随着兰市的日益活跃,一批又一批的人开始按耐不住,试探着下水了。随着加入的人越来越多,新注入的资金不断增加,花市面上又开始升温、火爆,重复着上一个周期的每一个步骤,所不同的是,因为加入的人、资金、花株的数量增大了几倍,下一个周期的过程又长一些罢了……   于是,一幕幕的喜剧、闹剧、悲剧和惨剧上演之后,人们又似乎恢复了理智,在大骂一场这个该死的兰花之后,有一阵没一阵地去探究又一次着魔的缘由,想弄清到底是谁的错。   到底是谁的错?笔者也曾经多次向自己提出这个问题,答案总是模模糊糊,似是而非。说实在的,这的确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作为一个时代的社会现象,是人们的生活水平、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系列经济政策、经济制度的综合反映。   先说这个兰花,其品格、价值古人早已发现,且被誉为花中四君子之一。古文献中也不乏不惜一切代价求取的记载。除了文人学士珍爱,王公贵族把玩外,普通老百姓也非常喜爱,但是,我们不难想象,终日为了蔽体裹腹而劳碌的他们,决不会有闲钱剩米和心绪来把玩兰花的。而那些自视清高儒雅的文人学士、王公贵族们,也是不会公开让这花中的君子沾上铜臭的。   再说兰市,“炒作”也罢,“传销”也好,就尤如在一个大场地上滚雪球。雪少,球就滚不大,有了足够的雪,球到了一定的程度,没有更多的人加入,也滚不大,因为动力不足。如果把兰市比作一个大雪球的话,那么,足够的雪就是买卖必须的钱钞。由于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了一定的存款,生活向追求精神和文化方向发展,是必然的,同时,随着市场经济观念的日益深入人心,人们不再满足于把钱存到银行里面,而是要以钱生出更多的钱来,这就有了“兰市”看好的基础。   但是单有这些,还不足以促成兰市的火暴。对于我上述的各种理由,有人会问,现在花圃里面许多花卉不是也具备这种品质,怎么就没有成为兰花一样火暴的商品呢?这一下真的把笔者给问住了。反复思考这句话,才恍然大悟:这不就是要说明兰花没有错,是人类自己的错误吗!   查阅有关的兰花书籍,兰花在我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史,春兰、秋芝、夏蕙和洋兰系列的认定和栽培在近代就已经成熟,驯化出了很多举世所公认的名品。但是对于云南莲瓣兰的品系认定,仅仅才是最近十来年的事,特别是名品“剑阳蝶”等在中国兰谱的登录,不仅大大提高了莲瓣兰的知名度,也导致了不少兰艺爱好者的收集购买、精心培育,从而引发对此的商品化需求。   其次是各地区,特别是省级、国家级和国际性的兰花展览活动,极大地拓宽了人们对兰蕙的视野,在一定程度上普及了兰花知识,深化了普通群众对兰花潜在的巨大经济价值的了解,为兰花从“圣物”“君子”变为商品走向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文化事业产业化的大趋势,也是兰花走出“深闺”的外在环境各文化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事业飞速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不仅在数量上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在质量上也有着更高层次的需求。文化产品也开始打破了全民办事业的模式,从书斋、影剧院、花坛等地走向大众社会,走向市场。一些立志于文化事业心的骚人墨客开始把自己的爱好当作一种职业。价值极高的各种古玩、字画首先有了自己的拍卖行,走向市场。国家对知识产权专门也进行立法保护。作为原来只是供文人雅士、达官显贵们玩赏的兰花,也自然要突破其原来的文化樊蓠,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如果说是啊娜多姿的兰花演生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那么,又是这种兰文化教育的广泛传播,让更多的普通老百姓认识了兰花,发现了兰花所蕴含的巨大价值。   第四,就是人们有了更多的闲情逸致和经济条件来伺侯这个生性娇贵的“宠儿”。的确,伺弄兰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便是已经驯化了的熟草,她对于空气、阳光、水分的要求也非常高,像其它草本一样粗放养植是很难赏到美丽的花朵的;如果是刚出山上挖到的生草(人们习惯称之为“下山草”),要养植到性状稳定,花型、花色不在因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一般都要三到五年的时间,且成活率不高,管理稍不到家,就会死亡,决不是想养就能够养好的。只有在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改善,在工作之余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才会成为可能。   这样说来,兰花走向市场是历史的必然,作为原来养在深闺的天之娇子,走向闹市,向世人展示其绰约的风姿,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应该没有什么错!错的是兰花那与身俱来的高额市场价格,一时激发了人们潜在的趋利本性,不顾市场价值规律,蜂涌而上,狂热投资,受到了市场的无情惩罚。     大浪淘沙,烈火炼真金,一次又一次市场的洗礼,会
    炼就人们对于兰市的火眼金睛……   骂也好,报怨也好,高兴也罢,反正是赚的赚了,赔的赔了,兰花还是那棵兰花,市场也仍然还是那个市场,他不会因为某些人高兴,某些人不高兴而转随人意。   今后的市场走向究竟会如何?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在反复思考的同时,一方面注重了大量有关兰花即其交易的信息,一方面走访了的关的业内人士。大家也是的喜有忧,各抒已见:   老彭。今年58岁,养兰大半生,县兰花协会理事长,对县内外兰花大户比较熟悉,兰事信息也十分灵通,在兰花大热的时候,由于信息掌握准确,自身也有较好的信誉,卖出了不少兰花,进项可观。分析到今后的兰市走向,他充满了信心。他认真地分析道:兰花之所以大起大落,主要是人们过热的投入导致的。目前,国际上和国内的兰花大市场已经形成。莲瓣兰受到日本、韩国一些兰艺爱好者的亲睐;国内的四川、贵州也有大批的兰花爱好者开始喜欢莲瓣兰,从云南购买的势头越来越猛。单就我县而言,据兰花协会初步估算,养植兰花在二十盆以上的人家不下千户,直接从事兰花养植的人过万,已经挂牌或正式命名的兰园、兰圃、兰室三十余个,所养植的小雪素数十万苗,大雪素近十万苗,剑阳蝶、苞草、奇花素、黄金海岸(领带花)、剑湖奇、苍山奇蝶、莲瓣素、各种荷瓣、星蝶的总数也不会少于一万苗,按世纪末的起步价格计算,也已经达到近十亿无的总额了。完全可以在互通有无当中占有一席之地!   李某:兰界新秀,虽然爱兰养兰的历史不是很长,只是新世纪初随着兰花热应运而生的,但是,养植兰花的起点高、规模大,自己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了网页,与外界互通信息,交易兰花,兰热降温时仍在批量收购一些名品,如剑阳蝶、大雪素等到,组织销售到日本、韩国和省外一些兰花爱好者手中。他也认为,过去两三年的兰花买卖,说他不正常吧,的确有很大的炒作成分,说它还算正常,那是因为,一种市场价格很高,且很容易普及的东西一上市,难免引得大家一哄而上,带来一些不文明、不健康的东西。这不要说兰花,就是一种野生食用菌刚上市也会出现的。但是,我相信,通过市场自身的优胜劣汰,会逐步走上正规的。兰花始终是兰花,就静下心来认真养成吧,只要耕耘,就会有收获!他用一句名言来结束和我们的谈话,不知是安慰我们还是要借以奉劝广大的兰花爱好者们?
 
  “这一轮的兰花热,对于进一步普及兰花知识,推介得天独厚的云南莲瓣兰,培育其规范有序的市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对于一部分人来说,这个代价实在是太大了!”这话是笔者在州城一次同学的聚会上,听一个州兰协的理事说的。   ……。     感情用事难免,但是,人必竞是有理智的高等动物,是
    应该吃一堑,长一智的。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人类认识的发展,往往不是预见新事物,而是在新事物出现之后,通过对新事物的认识掌握,积累自己的知识,发现其中的某些规律,用以去认知更多的新事物。兰花市场的兴旺发达和起伏跌落、渐渐趋于平衡,应给人们留下许许多多的启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通过大量的走访和亲历,认为有几点启示,值得每一个人和社会共同深思:   一是要加强对野生兰花资源的保护力度,做到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兰花大量上市,野生资源遭受极大有破坏,一些有识之士十分担心,长此以往,大量兰花原种将不复存在,有从发出了呼吁:快想办法救救野生兰花资源!在滇西北,野生兰花资源最为丰富的怒江州率先采取措施,禁止野生兰花出境,在车站、主要交通要道设立了检查哨;大理州提出建立兰花生态保护基地,在州内的建立“云南兰谷”的设想,让兰花返归大自然,培育更加优良的新品种。同时,通过兰花协会等组织的积极申报,由中国兰协将几家规模较大的兰园命名为“莲瓣兰原种基地” ,对野地生兰花资源的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是充分发挥各级兰花协会的作用,使其成为服务养殖、服务流通、服务市场、互通有无、传递信息、品种鉴定、品种推荐的中介和纽带。各地的兰协早就成立,也做了不少的工作,对莲瓣兰品种的培植、开发、交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兰花纠纷事件发生后,一些地方的兰协积极协助当事人、受害者解决兰花交易中发生的纠纷和磨擦,帮助部分消费者维护了利益。今后,要进一步健全这一组织,完善其职能,使其成为一个具有经济合作组织性质的中介机构,不仅起到继续团结广大兰花爱好者的作用,而且要日益成为传递兰事信息,鉴别兰花新品,服务兰花养植,规范交易行为,仲裁兰事纠纷,举办各种兰花展览和组织商品兰花批量销售的兰友之家,尽可能避免以往交易中恶性事件的再度重现。   三是完善市场交易活动,规范交易行为。从目前的情况看,兰花交易市场已经在不断的磨合中走向自我完善。一般价格不高的兰花,基本上都是在市场上直接进行交易,买卖自由,出门不认货;一些价格稍微高一些的传统名品,在市场上公开进行销售的同时,大家更注重在花期进行交易,以防止移花接木、指鹿为马情况的发生,因而交易也就更具有季节性;至于一些价格昂贵和珍贵名品,人们的交易也越来越谨小慎微,不仅要看到花,还往往要找信誉较好,经济实力也较强卖主,以免过后发生意外。尽管这样,但一些不应该发生的事情仍然还是时有发生。因此,进一步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建立必要的市场交易秩序,就显得十分迫切。的确,由于兰花交易行为的特殊性,要上法庭打官司难度很大,只能从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入手,才能尽可能地避免一些不愉快行为乃至血腥事情的再三发生。   四是探索对交易行为的监督和保护机制,维护中间购买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现在的交易模式,无论市场成交也好,私下买卖也罢,由于没有一定的税收,国家现行的各种工商管理体制都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督,从而也就不能对容易出问题的中间买卖者和最终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进行维护,以致出了问题诉讼无门,只能采取私了的方式,稍不顺利,就拳脚相加,闹得双方都惶惶不可终日,很有必要探索一套监督和保护机制。   五是兰花爱好者们和市场经纪人们,对兰花的买卖和投资要量力而行,既不能误导,也不能盲从,看自己的经济能力的养植水平行事。   最后,笔者要奉劝盲目投资兰花的朋友们:喜爱兰花,养几苗兰花没有错,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和养植环境,决不能盲目居奇和举债!   让兰花成为人类的朋友吧!                  二OO四年四月初稿于鹤庆
                 二OO四年五月底修改定稿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