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张壁古堡纪行

2020-12-14叙事散文闫文盛

张壁古堡纪行从介休城往南,沿着公路缓缓上坡,过龙凤村后再向南向西行约一刻钟,就来到了张壁古堡。经介休市旅游局的同志与张壁村里主事的人稍作交涉,我们等来一位看起来刚过20岁的导游小姐,操一口浓浓的介休方言。但当她进入导游的角色时口音就变了,
张壁古堡纪行
  从介休城往南,沿着公路缓缓上坡,过龙凤村后再向南向西行约一刻钟,就来到了张壁古堡。经介休市旅游局的同志与张壁村里主事的人稍作交涉,我们等来一位看起来刚过20岁的导游小姐,操一口浓浓的介休方言。但当她进入导游的角色时口音就变了,我听着她讲解,非常奇怪这样的事情在转瞬间发生。她的普通话带了向上升的尾音,像调皮的孩子念书时的做派,在她却是不经意的、平静甚至淡定的。这处在外面知名度颇高的隋唐古地道也是淡定的,整个张壁村,都因了这淡定显示出异样的特质。其实这种异样在彼此的对视中被潜移默化地消融过了。我嗅着山间清晰的空气,翻阅着手中的资料。据介绍,张壁古堡早在1994年刚刚开发时就被一致称奇。专家们肯定:古地道属于“守备筑垒”式的军事战术设施,其S型走向、立体网状结构,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这种“明堡暗道”式的军事设施,在我国实属罕见。

  我们一行四人,在这里逗留了两个小时。

  从入口处拾阶而下,来自地下的阴潮气息扑面而来。越向下走,凉气越重。空气中混合了古老的光阴岁月和由联想带来的震惊,记忆在这里成了一种特别的库存而愈显郑重。导游小姐的声音从前方一点点地传来,伴随了人们寥寥几句询问,像极了恐怖剧情中一群探险的人们在暗地里互通隐语。古地道始建于公元619年,止于620年。它的缔造者是隋末定阳可罕王刘武周。扳指一算,地道建成至今,已是将近1400年的漫长历史了。而唐朝一代名将尉迟恭当时还是刘武周的部下,当年在这里“明修古堡,暗挖地道”,直接促成了这座“固若金汤”的古堡的构建。后来刘武周战败,成王败寇,尉迟恭降唐。那令人遐想的古战事早已灰飞烟灭,这座古堡却留在这里,千余年后,依旧记录着那段震动人心的隋唐光阴。

  我们在古堡中曲折回旋,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像深入一个遥远而陌生的迷宫。堡内有马槽、将军窑窟、天井水井,还有粮仓、壁孔通讯设施和暗杀机关。我们走在那狭小的暗杀孔前,虽然时隔千载,仍然可以感到那种性命攸关的丝丝寒意。转眼来到了堡内最低处,距地面是30米左右的高度,通过正上方开凿的天井,可以仰望外面灿烂的天色。只是在地下深处,看起来,那外面的天空,是“奇怪而高”的。

  有时候时间的经过只是刹那间的错觉。从古地道里钻出来,抖落一身的寒气,重新置身在外面宁静的阳光下时,便仿佛是,旧时岁月就在脚底,我们每一步踩到的,都是将近1400年前的古旧的光阴。导游小姐介绍,古地道全长约10华里,目前开发的仅占1/4。以这1000余米分析,地道内可攻,可防,可退,可藏,灵活而多变。除了古地道,堡内还存有可罕祠、空望佛行祠、二郎庙、真武庙、关帝庙等宋、元、明、清陆续建成的十多处庙堂建筑和数十座具有晋中山地民居特色的明清宅院,以及双龙碾、窑湾沟、金代古墓等众多地上地下文物景观和遗存。

  从堡北门穿“丁”字瓮城门洞而行,光线由暗转明。缓缓步入古堡内,踩着4米多宽、300多米长的石街向南,百米处便有堡内一景:怀抱柳。据当地年长者所言,槐树是宋代所栽,距今有千余年历史。当年与这株槐树同邻同龄的共6株,后因堡内改建,5株被伐,惟此一株幸存下来。50多年前,有好事者恐槐树惨遭不测,无处寻根,便在槐树中插一柳枝,不想柳树活了下来。而今,我们四人手拉手将这母子树拢在怀中,抬头仰望,绿叶参差,冠盖浓荫,真是别有一番滋味。

  转眼我们就离开了,回头时古堡依旧宁静而淡定着,但历史曾经在这里逗留过,像我们的记忆,它尽管已经遥远,但只要俯下身来,就有往事在胸内哗哗流过。它仍然是暗寂的,细听之下,竟是一种特别的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