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深村那年红叶

2020-12-14叙事散文牧之
深村那年红叶深村红叶,曾经是大别山一帧著名丽景。省外的朋友知道小城的人不多,知晓深村和深村红叶的人却不少,而来深村看过红叶的人,都对那漫山遍野的红嗟叹不已,常常在电话和书信中念及。初秋时,我就再次接到一些外地朋友的电话和电邮:“深村的红叶红
          深村那年红叶

  深村红叶,曾经是大别山一帧著名丽景。省外的朋友知道小城的人不多,知晓深村和深村红叶的人却不少,而来深村看过红叶的人,都对那漫山遍野的红嗟叹不已,常常在电话和书信中念及。初秋时,我就再次接到一些外地朋友的电话和电邮:“深村的红叶红了没有?”面对这样热诚的询问,我只能吱吱唔唔,那逝去的美景已经让我心疼不已了,我怎忍心告诉他们实情,把朋友们心中那永恒的美感也撕裂掉呢?我想,还是让深村红叶在他们脑海中永远留下最初的影像吧。   深村,皖西南大山里一座偏僻村庄的名字,它是乌桕、野枫、飞鸟奔兽和操着晦涩的楚方言的山民们的家园,如果不是因为那些红叶,或者说在深村红叶闻名省内外之前,这里鲜有外人进入。
终于有一帮外乡人很偶然地来到这里。那年深秋,一队背着画布颜料和相机的人,沿着野草覆盖的田间小径往村子里走,他们口渴了,想进村找村里人讨口水喝。他们刚刚到达村口,抬着一望,嘴就张大了,眼睛刷地一亮,那纯正、浓艳、绝美的红叶,点燃了他们的眼球。他们傻了半天,终于惊醒过来,忙不迭地支起了画架子,打开了相机镜头……他们意犹未尽,索性在村子里借宿数天。再后来,省内外的一些纸媒就争先恐后地发表了他们关于深村的一系列画作和摄影作品,接着,省内外的电视台闻讯纷纷赶来拍摄专题片,深村一下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几乎是一夜成名。很多的外乡人开始涌进深村,来看这些红得滴血的红叶,直到把眼睛看得血红血红的,看得心里痒痒的。   深村离小城不远也不近,想抛开琐事去一趟也不容易,所以十分遗憾的是,在深村红叶美景不再,或许永远都不会重现之前,我也仅仅有一次匆匆的拜访。   2001年深秋,我和几个写作的朋友搭车专门去深村看红叶。沿途问路,到达深村时,已经是下午四点多钟。夕阳西下,像众多山里的村庄一样,深村幽远而沉静,它的与众不同在于那成片的红叶。深村的红叶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生长在田埂上的乌桕树的红叶,一种是野生在山上的红枫等灌木丛的红叶。   旷野之上,一棵棵古老而苍劲的乌桕树散落其间,经霜后的树叶红得耀目,像一丛丛跳跃的篝火,把恬静的村庄点亮,又像一面面巨型红旗,在猎猎飘扬。那红一层层的,从淡红,到深红,到紫红,逐次递进,像漂泊者的乡愁由淡渐浓。红叶之间,有雪白的树籽点缀着,像婴儿初生的乳牙。乌桕树也就是木梓树,落叶乔木,《诗经》中就有“维桑与梓,必恭敬止”之句,可见是一种极古老的树种。它们安居在田间地头,一个个模样老态龙钟,起码有百年的阅历。它们端坐乡间,静看世事风云,如佛。我们扛着相机,在村庄里急吼吼地拍来拍去,与渐渐落下的太阳争朝夕,心底好像有一种美景必将不再的预感。远近的山头上,也是一片通红,无数株野生的灌木丛把集聚了一年的激情和力量,把生命的血脉的颜色注满了山谷河川。落日烟霞笼罩下,它们热烈、疯狂、神秘,像一群乡间女子的爱情……那天下午,我们深深地被深村的红叶感动,惊叹于这里红叶的壮观气象。   然而仅仅时隔两三年,当我再次来到这里,那年的红叶已然无踪,只看见田埂上一个个被砍伐后的树桩,形同一只只巨大的伤疤,有的已经变黑、腐烂,有的还在滴着新鲜的树液,如泣如诉。山上也光秃秃的,不见了那些热烈的灌木丛,只是一片死寂。我不能接受这样残酷的现实,虽然从省市的一些报刊的批评报道上,我早已知晓深村的红叶被破坏得太严重,然而现实比那些报道更令人不忍相信。   那些美丽的红叶哪儿去了?木梓树变成了柴火,灌木丛成了窖天麻木耳的原料,村庄里有两三家木材加工厂,正发出刺耳的机器轰鸣声。村里的人告诉我:那些木梓树大多长在田中央,不仅遮住了水稻需要的阳光,发达的根系还把田里的养分吸引过去,有木梓树的田打不出什么稻子。这两年,时兴窖天麻木耳,能卖得好价钱,山上的灌木是理想的原料,所以村里人争先恐后上山砍树。他还说,我们村的红叶名气是出去了,可是名气有什么用呢?又带不来经济收入!   他说的何尝不在理?在代表着物质生活的天麻木耳面前,代表着精神生活的红叶只能牺牲。   现在又到了红叶红时,深村的红叶,我只能在照片上怀念和追悼了。我想,今生我也许都不会再踏进深村半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