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想回故乡的粟裕

2020-12-14叙事散文官舟寨
粟裕躺在病榻上,似乎听到了一种轻言细语,他感到那是家乡那株枫木树的叶子在风沙沙沙地响。那是一株古枫,不知多少岁了,他的村子都用它做名字:枫木树脚村。他小时候常望着它想,这株古枫是不是与这个村子一样古老了呢?枫木树脚是一个小小的村落,一色的吊
  粟裕躺在病榻上,似乎听到了一种轻言细语,他感到那是家乡那株枫木树的叶子在风沙沙沙地响。那是一株古枫,不知多少岁了,他的村子都用它做名字:枫木树脚村。他小时候常望着它想,这株古枫是不是与这个村子一样古老了呢?   枫木树脚是一个小小的村落,一色的吊脚木楼,一色的青瓦油黑板壁,典型的湘西风味。炊烟总在朝夕时分与雾霭浸润成一片,氤氤氲氲,朦朦胧胧,完全是一幅南派国画。粟裕写战争回忆录时,一落笔就是:“从枫木树脚谈起……”   如今自己老了,那株古枫肯定还很健壮。后来,家乡人民派代表进京看他,他拉着家乡来人的手,询问道:“我家屋后那棵枫树还在不在?”家乡告诉他依然枝繁叶茂、生机勃勃,他深邃的目光格外明亮。“一晃又是几十年了……”他进入了一种无人和忘我的状态,目光望着遥远的地方。也许是宇宙的深处,也许是心的深处,也许哪里也不是。   一位将军年轻时离开家乡,革命取得胜利后没回过家乡,直到逝世也没有回过家乡,这是常人所不能相信的。粟裕17岁离家求学、闹革命,直到77岁去世,整整60年没有再回过家乡。   有人说,他是不是对家乡没有感情?粟裕内心清楚自己离开家乡后,一直思念着自己的家乡,取得胜利后更是十分想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60年的思念积累,这是一本账,账本有多厚,没有尺子量出来;这是一团火,燃烧了躯体的多少能量,心又烧得有多焦,没有仪器测得出。只有到底有多少日日夜夜、时时刻刻、分分秒秒可以算得出来。但是心愿一直未了。   1951年,粟裕在南京当市长,想到自己征战20余年未回故里,遂动了回家之念。但他的部下告诉他,湘西当时还在剿匪,至少得有一个加强连的保护才能通过雪峰山到达故里。粟裕将军听后陷入沉思,陷入左右为难:要回去而没有可靠的保护,中央不得批准;要带这么多人去,人力物力的浪费太大。权衡之下,取消了此次计划。他望着西南方,久久不语。那些白云是不是正朝湘西南去呢?是不是能捎去自己的思念和祝福呢?   1958年粟裕因公到长沙,专门找到当时在长沙开会的会同县长,亲切询问家乡情况,言谈中透露出想顺道回家乡看望之意。但家乡的县长说家乡正在搞“大跃进”后,他想到自己回家肯定给当地带来影响,又打消了这个念头。   思念像一坛陈酿,总是随着时间浓郁。年纪越大越思念故乡,一些影像总在眼前一遍又一遍地放映。寒冬,母亲炒好香喷喷的腊肉,在叫他吃饭;春天,和小伙伴一起到油茶林里,笑着叫着爬上油茶树,采摘茶泡,用草或细树条一串串穿起,唱着歌小跑着回家;夏天,和小伙伴下溪摸鱼;秋天,与长工阿陀上山采野果,深红的板栗、鲜红的柿子、坚硬的核桃、软软的弥猴桃,还有许多知名不知名的果子,还有各种蘑菇。1981年,粟裕因病住院,预感到来日无多,思乡心切。他对家人说,我想吃家乡的腊肉、茶泡。却已经不便行动,只得派秘书陪同张震专程到会同看望故居,带回了故居的照片和茶油、腊肉、干笋子、干蕨菜一些土特产,算是了此心愿。   心愿只能算是了却,可是并没有了却。这样一位中外扬名的常胜将军,令敌人十分头痛、最怕与他遭遇的将军,最终不能战胜病老,老了,病了,连亲自回故乡看看的力量也没有了。   粟裕生前,家乡的亲人曾三次赶京看望他,他每次都要问:家乡变化大吗?老百姓有饭吃吗?将军知道家乡是一个山多田少的地方,过去常常缺粮食,不知如今怎么样了。1983年9月,会同父老乡亲派代表进京看望因病住院的粟裕将军,向他汇报了家乡的变化和家乡人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的情况。他高兴地连声说:“好,好!你们辛苦了,你们辛苦了!”   1984年的一个初春夜晚,格外寒冷,格外黑暗,那株古枫突然有一枝断裂。树枝断裂的声音本不强烈,落在人们心中却很强烈,枫树脚村的人们满头疑惑,赶紧聚于古枫下,焚纸烧香,念念有词。迷信也好,神话也好,巧合也罢,十天未过,传来了粟裕病逝的噩耗。令人遗憾的是,粟裕要回家看一看的愿望没有得到实现就离开了人世。所幸的是他的一部分骨灰回到了家乡,将军的家乡在县城为他建了纪念碑,碑座中心安放着盛有他部分骨灰的骨灰盒,还修建了粟裕纪念馆,馆内安放着粟裕将军铜像,陈列着反映其生平事迹的图片和部分遗物。他死后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日夜思念的故土,与他的故乡的山水在一起,与故乡的草木在一起,天天能够闻到故乡的气味,能够听到父老乡亲的话语,能够有故乡的雾和鸟鸣来陪他。   后来,他的长子、时任27军军长的粟戎生来到了故乡,带父亲的遗愿来了,细致地看了故居、纪念馆、纪念碑。   可以想象,粟戎生心里一定在喃喃地说:“爸爸,我替你还愿来了,替你认真地看了故乡和老屋……” (约1900字) 2004年夏初稿,2005年春改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