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煤城古寺漫步

2020-12-14叙事散文杨志广
文/杨志广  仲春时节,我慕名去位于辽北煤城调兵山市的明月禅寺游览。多年来,虽然去过多处名胜古迹,赏过不少美景奇观,这次却别有一番兴致在心头萦回。这不仅仅是由于这座建筑宏伟、造型独特的明月禅寺坐落在自己家乡的缘故,还在于这座古色古香的寺庙与
          文/杨志广     仲春时节,我慕名去位于辽北煤城调兵山市的明月禅寺游览。   多年来,虽然去过多处名胜古迹,赏过不少美景奇观,这次却别有一番兴致在心头萦回。这不仅仅是由于这座建筑宏伟、造型独特的明月禅寺坐落在自己家乡的缘故,还在于这座古色古香的寺庙与其所坐落的历史悠久的调兵山有着不解的渊源。古老的山脉、美丽的传说与明月禅寺所蕴涵的深邃浓郁的宗教文化,便是它引得无数信众游人纷至沓来的魅力所在。   清晨,绚丽的朝霞刚刚把东方的天际涂上一抹淡淡的橙黄。迎着宜人的晨风,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沿广电局大楼向西行走百余米,首先跃入眼帘的是新建成的兀术古城。它是在辽金古迹的原址上复建的,与调兵山和明月禅寺相毗邻,是调兵山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蓝色氤氲的兀峰、金碧辉煌的古寺珠联璧合,相映生辉。经过高高的拱形城门,漫步于青石板铺就的甬道上,两侧暗红色的仿古建筑在眼前依次呈现。这一幢幢仿古城楼雕梁画栋,错落有致,在金色的晨曦中闪烁着耀眼的光泽。徜徉在这古香古色的城堡里,便仿佛穿行于历史的时空隧道之间,昔日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的古战场犹在眼前,震天动地的撕杀声似在耳畔回响,一种庄严肃穆之感不禁油然而生。   走出兀术古城,向西不远,雄峙的兀峰与恢弘的明月禅寺便尽收眼底。远远望去,峰峦叠翠的调兵山象一位娴静的女子,用柔嫩的臂弯将古寺轻轻地揽于怀中;而掩映在青山绿树之中的明月禅寺,正是与之相连、汩汩流淌数千年的血脉。据考证和史书记载,调兵山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而明月禅寺是在古代寺庙的遗址上复建的,其宗教历史文化是以调兵山悠久的历史文化为依托、相融合的。因此,游览明月禅寺,不能不首先领略调兵山那令人叹为观止的历史文化。   调兵山海拔198米,它三面环山,呈壶形,宛若掌心托起的一颗明珠,群星捧出的一轮明月。凭栏远眺,其人工砌筑的痕迹异常清晰,状似古埃及的金字塔,只是它的顶端并非尖的,而是一个平台。来到山下,举足攀登,只见这里既有拾级而上的阶梯,又有可行马车的坡道,虽历经世纪风雨冲刷,其形态仍依稀可辨。这里绿树滴翠,鲜花吐艳,百鸟啁啾,真如同陶渊明笔下的桃源仙境。据了解,近年来,一些考古爱好者曾在山的不同部位发现了大量有价值的文物,其中既有新石器晚期的夹砂陶片,又有商周时期的陶片,还有辽金时期的陶器。经专家考证,这里确系中华“红山文化”之余脉。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这里自古以来就成为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据史书记载:南宋时期,金国太子金兀术在进攻中原途中,在此处树旗安营,操练和调集兵马,并曾在此囚禁过被掳的徽、钦二帝,“调兵山”、“兀术街”、“锁龙沟”因之得名;近代战争中,这里也曾弥漫战火硝烟,飘荡着绵延不绝的历史浩歌。而悠久深邃的宗教历史文化更为这片土地披上了一层神秘而迷人的面纱。据考证,在久远的年代,这里就曾寺庙耸立、香火缭绕。调兵山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和古老丰厚的宗教历史文化决定了这座城市所特有的品位和文化底蕴,而明月禅寺的复建则是这种历史文化的光大与延续。置身于兀术高峰鸟瞰,青山、禅寺、古城与高楼林立的现代化煤城尽收眼底,一种深深的自豪感不禁在内心油然而生。   下得山来,经曲径通幽的山路攀缘而上,便到了明月禅寺的正门。举目眺望,只见高高雄踞的棕红色山门殿前,由著名艺术大师范曾先生题写的“明月禅寺”四个大字遒劲雄浑,格外引人注目。造型独特的汉白玉栏杆洁白雅致,与古寺凝重的色调相映成趣。寺前建有99米长、20米宽的放生池,三座色彩明快仿佛众星捧月般的拱桥架设其上,给人以庄重、和谐的美感。寺院内外,苍松翠柏绿荫如盖,充满盎然生机。   经过弯弯的拱桥,沿高高的台阶拾级而上,威严耸立的山门殿已近在咫尺。经守门僧人的引导,我从右侧的寺门进入寺内。当我的双腿迈进寺门的一刹那,便立刻感到一种怡然的静谧与肃穆,仿佛自己已远离喧嚣的凡尘,进入了烦恼皆无的世外桃源。此时,太阳已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寺内建筑的屋脊被阳光静静地涂抹着,看去好似细碎的金子散落在那里。在寺院内清洁的甬道上,我闲庭漫步,浏览着两侧错落有致、古色古香的殿堂,禁不住为古老的中国佛学文化的恒久魅力而赞叹不已。年轻的昌静法师依次向我介绍着寺内各殿堂的名称、陈设、作用及由来,言谈中足见其博学和对佛教的笃信与虔诚。举目望去,但见高高的钟楼和鼓楼分立山门殿两侧,虽然并无钟鼓敲击,却似感有铿锵雄浑的晨钟暮鼓之声在耳畔隐隐作响。记得几年前曾去北京看到过那里的钟鼓楼,当时颇觉新奇,现在看来,那孑身于繁华都市中的钟鼓楼其实是无法与这高耸于深厚的古文化积淀之上的明月禅寺的钟鼓楼相媲美的。   走过钟鼓楼,经过山门殿,便来到供奉着四大天王、弥勒佛和韦驮的天王殿。走进大殿,只见持国、广旺、增长、多闻四大天王的泥塑神像分立于东西南北,他们或挥刀横眉,或持剑怒吼,或神态威严,个个形神兼备、惟妙惟肖,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和能工巧匠的聪明智慧与高超技艺,显示了藏传佛教文化的神奇魅力。天王殿中央是韦驮菩萨的塑像和弥勒佛盘腿打坐的金身塑像。尤其是袒胸露乳、笑容可掬的弥勒佛笑看众生的怡然神态,吸引了无数信众与游客的目光。虽然此处没有那副“肚大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的对联,但观之也会使人除却烦恼,内心变得豁亮与超然,学会善待生活,笑对人生。在天王殿后面的两侧墙壁上,有月照大和尚手书的“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楹联题字,展示了他作为一名佛学大师的襟怀。   走出天王殿后门,高达21.6米的大雄宝殿跃入眼帘。它是寺内最高大的建筑,也是最重要的佛事活动场所,举目仰视,雄伟的大雄宝殿巍然矗立、气势恢宏,仿佛君临天下的尊贵的帝王。殿门左侧,一位须髯花白的高僧正对前来拜谒的信众双手合十,默默祷告。沿着高高的台阶拾级而上,便驻足于大雄宝殿前。大殿内播放着诵经的录音,悠扬高亢的声音天籁一般在大殿回荡。循声望去,殿内高高的梁顶上雕有九鲤化龙、麒麟奔走、凤凰翱翔等图案,色彩艳丽,栩栩如生;大殿南、北侧和中央依次供奉着阿弥陀佛、药师佛和释迦牟尼的金身佛像,后排分别是观世音、普贤、文殊和地藏菩萨的佛像,大殿四周排列着十八罗汉的塑像。此时我发现大殿前已有不少上香的信众和游人。据一位上香的老者介绍,晋院典礼之后,前来上香的信众和观光的游客每天都络绎不绝。举目眺望,初升的朝阳此刻正透过满庭绿树的枝叶,照耀着古色古香的楼阁、松柏掩映的庙宇,清幽寂静的明月禅寺沐浴在温暖的祥光里。   此时此刻,煤城旅游业发展的美好前景在眼前一一呈现。调兵山有7000多年的历史文化,而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辽金文化,是这座城市所独有的旅游资源。调兵山市的决策者们早在两年前就把搞好旅游产业开发作为一项重点战略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并把“瞄准旅游产业的先进水准,使旅游产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将调兵山市建设成为新兴的袖珍型旅游城市”作为未来的发展目标。我欣喜地看到:以明月禅寺为主要依托的旅游业正成为煤城充满勃勃生机的“朝阳”产业,它的未来是无可限量的!可以设想,随着更多古色古香庙宇的相继落成,这里一定会信众纷至,游人如织,具有悠久历史的调兵山将迎来城市旅游业新的辉煌。   太阳渐渐升高了,整个明月禅寺沐浴在明媚的春光里。我意犹未尽地踱出寺门。走下山门前高高的石级,我不时地频频回首。明月禅寺,不久以后,当新的庙宇落成的时候,我还会再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