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陇中腹地

2020-12-14叙事散文李祥林
陇 中 腹 地文/李祥林风尘仆仆的通渭从秦安到通渭,山势逐渐平缓起来,绿色越来越稀疏。只有油菜花像奢侈的补丁一样缀在山腰,鲜艳得让人心生怜意。到了通渭,再也看不到沿途的千亩桃园和路边茂盛的剌槐,只有刚返青的小麦和正在抽芽的秃头老柳树,在提醒
        陇 中 腹 地
                   文/李祥林
         风尘仆仆的通渭   从秦安到通渭,山势逐渐平缓起来,绿色越来越稀疏。只有油菜花像奢侈的补丁一样缀在山腰,鲜艳得让人心生怜意。到了通渭,再也看不到沿途的千亩桃园和路边茂盛的剌槐,只有刚返青的小麦和正在抽芽的秃头老柳树,在提醒我们虽然时令已值初夏,而春天却刚刚来到通渭。通渭县城给人的感觉也是刚刚过完满面灰尘的冬天,才睁开惺松的双眼。一进高速公路口,迎面竖立着一支巨型毛笔,笔尖挑着一幅巨大的“中国书画之乡”的牌匾。通渭人爱好书画的程度让贾平凹都惊叹不已,他在《通渭人家》中说“通渭人可以一个大字也不识,但中堂上不能不挂字画,通渭人对书法的收藏发展到了一种难以想象的疯狂地步” 。汽车在通渭只停半个小时,我没能去书画一条街上转一圈,只在车站旁买了三个油圈圈。通渭县城楼低,但路很宽,车少,行人却很多,他们大都戴着青色的帽子,女的则围着红红绿绿的头巾,都像是刚从田地里出来,身上的土还没有拍掉,脚上的泥还没有抖去,他们脸色忧郁,被风吹得红中透黑,干旱多风的气候使许多人都眯着眼,露着口中的牙齿,满大街的人都是一副风尘仆仆的样子。   通渭县城正在修路,翻出的泥土沿路堆成了小山丘,汽车颠簸着出了县城,沿着山路一路攀爬了起来。山上一块一块的田地里,有人蹲蹴着从地膜中将刚出芽的玉米苗掏了出来,这里雨水少,只有在雨后及时用地膜将土壤中的水份保存起来,才能保证玉米的成活。山顶上长满了小杨树,无人调理,都长成了小灌木丛的样子,黄绿色的叶片好像是刚刚才舒展开来的。天空中没有一丝云彩,也不是很蓝,好像是浮着一层土雾。汽车在砂路上抛起的尘土被风一遍又一遍地吹进了车里,关了车窗却又闷热难耐,只好敞开胸怀接受山风和尘土的洗礼了。一路的颠簸,晃得人腹中空荡荡的,我吃了一个通渭的油圈圈,是荞麦面做的,酥软香甜,下咽时喉咙中有一种清凉的感觉,真没想到这种油炸的馍馍竟有解渴的功效。   从山上翻下来就到了通渭的义岗镇,正好逢集,摊点、三轮车和满身尘土的人全集中在路上,有卖蔬菜的,有卖种子的,卖袜子和零杂东西的人将一块大布铺在路上,货物就零散地丢在布上,经过的车辆快压着布边而过,但只要不压着他的货物,他是连眼皮也不抬一下的。司机一个劲地按喇叭,赶集的人也不理,仍慢腾腾地选购着货物。汽车边行边停,最后被一辆斜停在路中间的农用三轮车彻底挡住了,车仓里坐着一个脸很红的小男孩,汽车司机的助手下去推了半天三轮车也没有推动,小男孩一声不吭,睁大眼睛看着他推。后来过来了一个年轻人,轻轻扭了一下档,将三轮车很轻松地推到了路边上。出了义岗,就是会宁地界,汽车终于驶上了柏油路,速度快了起来。          高考状元县的苦涩   会宁的山,比通渭的惨白了许多,山上连一株草也没有,漫天漫地的黄土堆积在一起,每一粒黄土都好像张着干渴的嘴巴。汽车走在其中仿佛掉进了土的世界,土的海洋。但山上却有着一块一块翻耕整齐的田地,地里的土壤白花花的,已经是五月份了,不知道里面种着什么,能不能长出来。山风吹着浮土从这座山卷到那座山,再一阵风又将尘土沿着原路送了回来。河道中一片盐碱,没有一滴水流动,所以也没有桥,公路直接穿河而过,根本不需担心水毁。有一群裸露着通红肉皮的羊缓缓走着,不知道它们在啃食着什么。这一切让人感觉眼睛生涩生疼,喉咙干燥。手中握着的一瓶水却不敢多喝,我担心后面的路上会更渴。路边偶尔会有几株白杨树,树干白嫩笔直,在风中哗哗地翻动着一面银白一面灰绿的叶子。一路上竟碰到了好几个砍树的人,有一个人用架子车拉了一车树杆和枝叶,还有两个年轻人正轮着一人长的大斧向大腿粗的白扬树砍去,溅出的一片木屑打在了车窗玻璃上。他们的脸上都是一副喜气洋洋的表情,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选择在这个季节砍这些本来就少得可怜的树。还有一家人刚从地里出来,男人拉着架子车,车里摆着一张犁和磨,女人抱着一捆杨树枝,大一点的女儿牵着一头毛色萎缩的骡子,小儿子的头上却戴了一个用杨树条编成的花圈,他们一直盯着我们的车从身边疾驰而过,小男孩充满好奇、向往和羡慕的眼神一直留在了我心里。   会宁县城要比通渭繁华,桃花山新区的什字路口有宋平的巨幅题字。汽车在这里只作了短暂的停留,我也没有看到会师塔,只看见县城西面的山上好像有几座庙宇一样的建筑。会宁汽车站前面有好几幅招生广告,都是一些名牌重点大学,这样的广告牌我是第一次见,可见这里的生源质量之高。车里上来了一位老师,要去靖远考试,其他几个会宁人便抢着给他让座,看来这里尊师重教的风气是十分浓郁的。土能养人,也能埋人,会宁人把活了一把年纪了,说成是黄土埋到腰杆上了。一辈子在黄土中滚爬,让他们对生活没有太多的指望,把全部的希望都放在了下一代人的身上。在会宁,我始终在想,这般贫瘠的土地,却仍然有人在吃力地耕种,这样的人家,一定有着一个或者几个学生,他们全家甚至几代人一定在做着一个执着而苦涩的大学梦。这样艰苦的条件,做子女的只有通过考学远走高飞,从而改变人生的出路,这大概是成全了会宁作为全国“高考状元县”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吧。我曾听一位老乡说,在省直各部门和大企业里,最多的是会宁一带的人。一茬又一茬的会宁大学生在外地争得了自己的地位,但在他们的家乡,他们的弟妹还在继续做着这苦涩而又漫长的大学之梦。   在会宁的城乡,最漂亮的建筑是学校,庙宇也比较多。见得最多的标语是“推行素质教育”“人民教育为人民”一类的标语,其次就是“控制人口数量”、“独生子女、二女户奖励600元”,也有奖励1000元的,有一个乡的标语写着奖励3000元。可见除了教育,计划生育也成了这里的一项攻坚计划。这样的自然环境,也有人想多生几个孩子,再供他们上大学,你可以想见会宁农民的决心和能力有多大。           靖远以西:富庶之地   到了靖远,山上还是光秃秃的,上面长着一撮又一撮的刺状灌木,开满了黄色的小花。这种植物不事张扬,枝条很短,紧紧挤成一团,贴伏在地面上。春天来了,山川没有变化,它们也不动声色。夏天一到,它们迅速开出米黄色的小花,只有小小的花朵,没有枝叶,这样一来,节约了许多水分。汽车开始在川道里行驶,旁边的山崖上出现了一些“中国养鸡之乡”、“发展畜牧,种植优质牧草”等标语。一个叫做河畔的地方,不见一条河流,公路还是直接穿过裸露的河床,但这里却是“中国养羊之乡”,路边的许多羊舍和沼汽、水窖建在一起。川地里开始出现了麦苗和冬暖棚,路边的榆树将公路紧紧地罩了起来,榆钱雪片一样随风洒了过来。这样干旱的地方,榆树竟长得这般茂盛,我觉得这里肯定能浇上水。果然路边的出现了许多提灌设施,水渠中开始有了混浊的水,灌溉着沿路的村庄、树木和庄稼,这大概是祖厉河的水吧。听说这里连续几年不下一滴雨,只有晴天的烈日和阴天的风尘,如果再少了灌溉万物的这一条河流,生存将不知有多艰难。路上时不时有满载着毛驴或者羊只的卡车驰过,靖远的羊羔肉和东湾驴肉闻名四方,这里的瓜果蔬菜也供应着周围的一大片地区,我想这一切大概都离不开这一条河的滋养吧。   汽车没有在靖远停留,一路驶向长征。山川还是一片荒芜,让人不忍再看。但这里的半山腰都布满了黑黑的洞口,不知道是不是小煤窑。山脚齐刷刷地裸露着不同颜色的地质层,经受着岁月经久的风蚀。路上的车多了起来,有拉煤的,有拉蔬菜的,也有拉驴的,最多的是小轿车,竟然都很高档。长征我以前没去过,听朋友说要比靖远大。果然进城后汽车走了半个多小时才到车站,我的朋友早已焦灼地等在那里。下了车我才知道这里是白银市平川区,靖远煤矿和火电厂让这里成了富庶一方的绿洲。我在这里住了五天,朋友带我逛遍了每条街道和电厂、红会矿区。这个小城绿化很好,满街飘着洋槐花的清香,行人都生得白净富态,姑娘也很漂亮,都说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大概与这里是全国各地的人杂居成婚有关吧。在机声隆隆的矿区,在风景如画的电厂和宽阔美丽的广场上,让人实在难以相信这个富庶的小城就处在四面荒野的中心。同样的苍天厚土,周围的地方贫瘠无比,却在这里孕藏着乌金煤炭,让它富甲一方,看来老天还是有所偏心的。   深入在陇中腹地,我的耳畔竟然响起了这样几句信天游:        走头头的那个骡子哟,三盏盏灯
       戴上那个铜铃铛哟,哇哇那个声
       三十里明沙哟二十里水,上一道坡坡下一道梁
       我有心叫一声哥哥哟喊不出声
       泪蛋蛋抛在了黄土梁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