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从岸上崛起的另一条河

2020-09-17叙事散文李兴文
河水已经很纤瘦了,像一个干瘪的老妇,很干瘪,但好像还穿着年轻时候肥大的衣裳。这条河的年老色衰过程是史诗性的,因其过于悲壮,宽阔而荒凉的河床默默无闻,与河流有关的一切都庄严肃穆。还记得它年轻时候丰腴饱满水灵光鲜样子的人,差不多跟这条河一样衰老
  河水已经很纤瘦了,像一个干瘪的老妇,很干瘪,但好像还穿着年轻时候肥大的衣裳。这条河的年老色衰过程是史诗性的,因其过于悲壮,宽阔而荒凉的河床默默无闻,与河流有关的一切都庄严肃穆。还记得它年轻时候丰腴饱满水灵光鲜样子的人,差不多跟这条河一样衰老,也是一样的,在城市生活的喧嚣中,默默无闻了。站在岸上,怎么看,那条纤瘦的河都像老妇一样,睁着干瘪而昏黄的眼,那么无可奈何地张望越来越丰腴,越来越水灵光鲜的城市,仿佛在暗自感伤。感伤也不能帮它挽回一些什么,不能改变鲜花着锦的新一代后来居上;感伤之外,也只能把越加狭小的叹息声场,让给空阔河床上常吹不息的风了。
  河流还将继续纤瘦下去,就像还记得它年轻样子的人们终将继续衰老下去。然后一一逝去。而河水两岸所有关于它丰腴、饱满、圆润、健硕的传说,都将干枯,不会再有人知道它们曾经的青春颜色。当然,也不会有人记得那条汹涌且狂野的河。
  很老了,那条河。持续堆积的河沙、卵石,仿佛从破旧屋顶上掉落的尘土,或者像多年不曾清洗的污垢,把衰老者的身体一同裹住。在年复一年的包裹和埋没中,老妇一样的河流,开始朝着时光的幽暗处坠落了。
  其实还有我,怀着河流并不知情的恐惧:河床,它终将成为河流的坟场;城市,终将成为枯竭河流的无字墓碑,留下难言的隐痛,给后人去猜想。
  关于这条河,我记得它汹涌澎湃且狰狞可怖的样子,就像记得我少年时代的样子;如我的少年时代的居无定所,那条河的年轻时候也是行无定路的。每年夏季雨盛时节,它都把河床占得满满的。丰水期一过,那条河的水量并不会减少太多,但其狂躁之势更加突出;前一天,它还噬咬着北岸田园扬长而去,后一日,它又顺着南岸崖壁滚涌狂奔了;它突然的浑浊和南北冲荡说明上游下过大雨了。它的南去或北归很任性的。虽然南北两岸多有人居之地,但它的任性又说明,在河床上只有河水是最自由也是最强大的,没有力量能够管束于它,而两岸居民,总是极小心地远远躲在高处居住。
  河流很狂野,河上也就没有过船,人想横跨河流,只能架桥。自我记事起,河上有好多座铁索桥的。借助桥,人可以凌空过河了。但那时候我就看出,架桥并不能说明人就战胜或征服河流了,相反,只能说明人的谨慎和怯懦,并且,人在河流面前所表现的谨慎和怯懦,最终必须通过付出巨额资金与大量人工的代价来架设桥以纾解了,也是一种无奈之举,不能证明人的聪明与智慧,反而表明人的怯懦,是在自然力量面前必然表现出来的怯懦。毕竟,人首先认识到河流所藏力量的无比巨大与不可征服,尤其是认识到河流力量的冷酷无情,人才那样谨慎小心,才那样不得已而为之的;只能那样,想要横渡河流,必须采取远远避过河流的方式!河流还是河流,它还是那样自由且狂野的,也是那样强大而任性的,忽而在南忽而在北,它的地盘上,只能任由它自己自由驰骋,无法存在更加强大的阻拦之物。冬天,河水最小的时候,那么宽广空阔的河床还是那条狂野之河的,没有人愿意侵入它的地盘半步,因为任何形式的侵入都是徒劳的。
  我的少年时代,曾经如那条河流一样狂野过。是十五、六岁时候吧,我在县城读书。夏天,看到有人横渡大河了,心里痒痒的感觉简直难以言说。就约上几个同窗,相互壮胆。但关键是达成口头协定,不许反悔,一定要游过河去!
  少年之约远比有些成人之约可靠得多。我们成功了!我第一次游过了那条大河!
  此后多年,横渡大河的喜悦与另一个心灵秘密一直纠缠不休,越到后来,喜悦之情越被那个秘密所冲淡。将至中老,那个心灵秘密所指向的心灵拘禁,才被漫长的时间之手悄然解脱。
  那时候,我的读书经历必须接受那个时代的偏激价值,哪怕是代数课的应用题,有些都是以战胜或征服大自然的口吻来开头的。同样需要征服或战胜的,还有人自己。那个年龄,在那种环境中,也要面对许多隐形恐惧的,人对世界,对自己,必须带有欺凌的架势。那次渡河,我想过那些字眼儿的,不过是在尚未下水之前想过,暗示过自己:战胜,或者征服那条河!入水不久,到了河中心,在岸上看上去很温顺的水浪突然变得凶悍、狰狞,并以我始料未及的力量将我胡乱拉拽,任意翻转。我害怕了,后悔了!我猛然发现我最需要战胜的是自己内心的恐惧而不是河水!再说了,那么汹涌而力量无比巨大的河水,远远不是一个少年的体能所能战胜或征服的。而那时,我的后悔与恐惧根本无济于事,我要做的只能是奋力自救,活着上岸。不会想得太多,但有一些念头必然出现,比如死亡,比如父母将因此失去他们的儿子,比如我与这个世界再也无什么瓜葛,我将不存在。那时候,我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只有我的生命和死神之间的关系,而死神,我是无法战胜也是无法征服的——发现被学到的东西欺骗了,我的心里只剩下悲诉和哀告,我希望化身为河水的死神饶恕我的轻狂和大胆,原谅我的无知,虽然作为死神化身的河水事实上极其残暴、凶恶、冷酷,并要我和它融为一体!那时候,我的内心很复杂的,一方面在与河水奋力肉搏,一方面又在向河水哀告和悲诉。我无法知道下一秒的结果,也许我活着,也许我死了!我和世界,只构成简单的生死关系。
  当我感到身上最后一丝力气将要用尽了,而河水,已经显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凶悍到让我绝望的时候,我的膝盖、腿脚,突然碰到了河床上的鹅卵石……
  那条河的水面是我少年时候见到的最宽的水面,但自从那次渡河之后,它的宽度远远超出我的所见和想象。它的狂野与凶悍,让我了解到它的另一面:那条河,当我和它之间不存在生死纠葛的时候,我才有欣赏它美丽的可能,而我欣赏它的前提是,必须对它保持足够的敬畏。如果推而广之亦可成立,我还想说,人与自然世界发生的所有冲突,必须由人从精神层面主动完成和解。
  而现在,这条河变得很消瘦也很纤弱了,枯水期的清淤作业,几台挖机就能将它任意摆布。年关临近,善男信女们放生,一些贪吃之徒竟然在下游滩涂之间跳来跳去地捞鱼,既不怕冷,也不怕溺水;毕竟,水很浅了,源于这条河已经很纤瘦了。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一条河被战胜被征服的时候终于来临或不幸来临呢?即便在夏季,大水袭来,但三两日之后,很快又会呈现出老态龙钟的样子,仿佛一个老妇,无论怎样发力,她也不能重回风风火火的年代,而每一次发力的结果,都是让她更快地衰老下去纤弱下去。它为什么变得那么纤瘦那么弱小呢?原因是人所共知的,我不忍再说。如今我越来越在意,但也越来越不得其解的是,才过去几十年光景,一条汹涌狂野的河流就变成了纤瘦而孱弱的,相反,曾经谦卑和蔼的城市变成了魁梧强大气势凌人的。非但如此,城市还在以滨河路为急先锋,不断蚕食宽阔的河床,向河流发起又一轮征伐。在建的滨河路新小区工程,计划与设计中的滨河路拓宽工程,把已经纤瘦的河水挤压得更加纤细。看上去,这条河终于屈服了,它在人工限定的河道里甚至不敢低声呜咽。更有甚者,像八爪鱼一样越加壮大越加悍厉的城市,把它的欲望以廊桥的形式从河流上空延伸过去。
  河床,将是河流的坟场,城市,将是河流的纪念碑。我说出这话以后,有人讥笑我了,说我太消极太悲观,他的理由是,城市发展是需要一定空间的。但也有深沉而睿智的人简明扼要地说:“大自然的灵魂也会轮回的,它的力量不会消失,只会暂时积聚在某个地方!”
  结果,或者未来,究竟将会如何,都只能交由时间去做最后的回答了,城市的疯长,是没有时间考虑这些的。
  一个人的寿命无法大过一座城市的寿命,一座城市的寿命大不过一条河流的寿命,一条河流的寿命,大不过一个自然周期的时间长度。在一个人,一座城市,一条河流,历史和现实都是含混不清的,碎片状的,只有它们的未来才是完整的清晰的。在一种文化,情况亦不过如此,一种文化一定是被它自身的退化所摧毁的。当我正在感叹一条河流颓败到俨然年老色衰的女人的时候,我何尝不在经历着当下时间消磨的同时,也在被消磨过我的旧时光继续消磨。我总想回顾自己与河流的年轻时代,我们都曾激情澎湃,都曾血气方刚,都曾无所畏惧,都曾蔑视一切也敬畏一切,都曾感到自己与万物平等也相互依存。但结果,确如乔治•奥威尔所说,毁灭我们的,正是我们所憎恨的。我以为自己会老而河流绝不会老,但很快我就发现,河流和我在一同衰老。我的预言不再成立或无法兑现,因为一条河流将要比一座城市先灭亡了!临此精神绝境,我不能不退一步假设:冥冥之中,难道真有一种力量,能让人的灵魂和一些事物的命运奇妙相逢而共同走向同一种结果?我的衰老,刚好赶上一条河流的衰老,我的消亡,也要赶上一条河流的消亡吗?充满遗憾也充满苦难的一生,难道在重生之路上真不是孤单的?
  我不会就此屈服!就像当年从河水里奋力游出力争活命一样,今天,我将奋力挣脱城市对我施加的种种压迫,游回到朴拙而平静的生活之岸上——城市,如今它才是我投身其中的另一条大河,它汹涌澎湃,它凶蛮狂野,它冰冷无情,它顽固残酷,就连对城市忠心耿且全身心投入的人都毫不仁慈,都不会帮他们绕过疾病和衰老,都不会帮他们逃避贫穷和低贱,都不帮他们解除愚昧和无知带来的灾难,都不能帮他们跳出权力至上的怪圈而一代又一代接受奴役和盘剥!衰老和死亡的总是人,不断健硕起来、不断繁华起来的总是城市!供养城市的那一条河流终于纤弱消瘦了,而终于强大起来的城市还在继续凌虐那条奄奄一息的河;一天河流的命运,将被它所养育的一座城市终止!
  我无法彻底决绝这样一座诡异的城市,但我的精神可以背叛它,我的灵魂可以脱离它的束缚。我可以对城市说,我总能在身处它激流中的时候看到岸的方向;岸上并不繁华,却比激流中更加宁静更加平安。在城市,更多时候,那样的岸,远远不像寺院里的佛陀,教堂里的耶稣,而更像一本书,那本书里记载的,是关于生命来历出处的若干掌故。读那本书,并在阅读中慢慢老去,我不欠世界什么,世界也不欠我什么。
  那条河流终将作古,但我无法给它唱挽歌,因为我将和它一同作古。我也无法知道别人是否会给这条河流唱挽歌,因为,就目前来看,更多的人在盛赞城市的繁华并全身心投入以消费和娱乐为主导的城市生活。他们的消费和娱乐早已不关这条河流的兴亡,包括我在内,我们正意醉情迷地畅游于一条新崛起的大河,那是城市生活之河,正崛起于正在消亡的这条自然河流的岸上。
  2019-2-13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