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原创] 高粱有多少只脚

2020-12-14抒情散文王梅芳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6:13 编辑

王梅芳明净瓦蓝的秋空下,父亲拄着撅头,眯起眼打量着属于他的那一片高粱,眼角绽开了笑意,他心里早盘算好了,高粱杆做屋笆,秋后就能盖起两间西屋,高粱穗扎笤帚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6:13 编辑 <br /><br />王梅芳
  明净瓦蓝的秋空下,父亲拄着撅头,眯起眼打量着属于他的那一片高粱,眼角绽开了笑意,他心里早盘算好了,高粱杆做屋笆,秋后就能盖起两间西屋,高粱穗扎笤帚,高粱的苘杆编成缸盖,能用好多年,高粱根烧火,结实劲儿不亚于木头。种高粱就是为了盖房子哪。父亲站在那一片成熟的高粱前,自言自语。高粱是那么高,那么直,齐齐地站成士兵的模样,我使劲地仰头,才能看见它火红的穗子,看见穗子后面那个年代的刀光剑影。
  父亲抡圆撅头刨着高粱的根,阳光在金属的撅刃上,发出轻轻的脆响。我跟在后面,把高粱根上的土摔净,一棵一棵地放进柳条筐里,拾满一筐就去倒进父亲的小胶车里。我专注地摆弄着高粱根,发现在高粱杆的下端离地约尺高的关节处,向下生出许多根,鹰爪一样坚韧有力。那时我还不知道那叫气根,就问父亲:“大大,蜀黍怎么长了这么多脚呀,跟蜈蚣差不多啦。”父亲直起腰来,拄着撅把回头对我说,小三,你看看,所有的庄稼中,是不是高粱长得最高?我说是呀,玉米比它还矮一大截呢。父亲笑了,它要不长这么多脚,能站得住吗。咱这丘陵山区,夏天雨急风猛,高粱一辈一辈地都知道,所以它就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再拼命地生出些根,抓住土,让自己站得更牢。高粱比人还聪明呢。
  一两行大雁排成人字形从头顶飞过,红红的酸枣在田头的荆棘棵里闪烁,星星点点的野菊花这儿那儿地开放着。我有点渴了,就随手折断一根高粱杆,吮吸它的汁液。我记得玉米杆里有一种甜的,几乎赶得上南方的甘蔗了,我们小孩子经常在炎热的中午蹲在玉米地里,一棵一棵地挑选玉米杆吃,还吃玉米穗上一种发黑的东西,直吃得脸上黑一道绿一道。可高粱杆不甜,汁液里有一丝苦味,越到根部越苦。
  父亲说,高粱的根是苦,比苦菜花的根还苦,所以什么虫子都不敢咬它。但你不知道,高粱杆救过许多抗日志士的命。那年,是咱沂蒙山区抗日最苦的一年,一个战士腿受了重伤,为了不连累战友转移,他趁战斗激烈别人不注意的时候爬进了一片高粱地,躺在里面昏迷过去。不知过了多久,他苏醒过来,听见枪声已远,知道战友已安全撤退了。天黑了下来,他感到口渴难忍,就尽全力折断一根高粱杆。他靠着高粱杆的汁水活了下来,直到被一个老乡发现……
  多少年后,那一片高粱还在我的心中起伏。读过许多关于抗日战争与军人的书后,听过“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的歌曲后,高粱幻化为英雄志士的身姿,隔着遥远的岁月向我呼唤,让我心醉神迷。我常常一个人到田野上去,对着大片的青纱帐作无尽的遐想。我常常想起我问父亲的话,高粱怎么长了这么多脚呀,父亲说它想让自己站得更牢。
  许多时候,人还不如一株植物,植物能够对自然界作出灵敏的反应,并且不断调整自身的生存状态。而人,只有两只脚。父亲是不是也曾学着高粱那样,在心里生出许多只脚来,让自己站得更牢呢。父亲参加过孟良崮战役,在东北伐过木,在广西下过井,吃过许多许多的苦。父亲因为疾病倒下了,永远地睡在了一片青纱帐下面。
  想起高粱,就想起一望无际的青纱帐,想起那场战争,想起立马横刀、风沙滚滚的戎马岁月,想起那首“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的战歌,想起和父亲一起收割高粱的日子。
  只是,高粱到底有多少只脚呢,至今我也没去仔细数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