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行走在乡村道路上的小李

2020-12-14叙事散文唐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3:21 编辑

行走在乡村道路上的小李
1雪是从下午开始飘落的。扑簌簌……渐渐的,房屋上,山梁上,便白茫茫了。冬天的时间过得快,转眼,暮色四合了。由于雪的缘故,田野四周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3:21 编辑 <br /><br />行走在乡村道路上的小李
1
  雪是从下午开始飘落的。
  扑簌簌……渐渐的,房屋上,山梁上,便白茫茫了。冬天的时间过得快,转眼,暮色四合了。由于雪的缘故,田野四周不怎么黑。小李在村支书家吃完晚饭,向单位走去。晚饭是一锅子洋芋浆水面片,小李吃了两碗,心里实实的。
  小李是乡政府干部。
  雪后的道路愈是静穆。经过高庄了,小李依稀看见,村西有人家的房顶还冒着烟。是还没吃晚饭,正做吧!村东头那棵高大的槐树上,有个鸟巢隐隐绰绰的。鸟儿安睡了吧……静谧的乡村。这时,就传来一声狗的叫声:汪!倏然又停了——这叫声,使乡村更静,更详和,更温馨……小李想,村头老王家搭在榆树上的玉米,落上厚厚一层雪了吧……
采访小李,实属偶然。12月19日的天水,是今年入冬以来较冷的一天。我有采访任务。穿过市中心广场时,在人行道上,看见一位青年把一块钱放在了一位行乞的老人的碗里。当时,我只是想与他聊聊而已,便上去给他做了自我介绍。他听完,说自己是小李,在乡镇府工作。我便想,这是个不错的素材,于是,决定采访他。就这样,我走近了小李,并受他邀请,去了他的单位。
2
  乡政府的工作是深入田间地头。用小李的话说,就是玉米谷子、农田道路、植树造林,还有让人头痛的计划生育……琐碎、繁重。可以说,县区有几个部门,乡政府就有几个对应的机构,而这些机构由于编制的原因,没有专人,往往是一个人顶几个缺。这样,乡政府干部的工作量之大,便可想而知了。同时,乡政府条件还比较艰苦。小李的宿舍就在乡政府院子里,房子住两个人。布置很是简单:一张桌子,两张床。小李的床头,自己制作了个简陋的小书架,挤了一溜书。我们进去后,小李先捅炉子,火没封好,灭了。他找了几根干柴棒,引火,炉子里冒出了浓烟。小李抱歉地说:不好意思,呛着你了。我说没事。小李一会儿就把火生着了,动作很麻利。火旺了,房子立马暖和了起来。
  小李说,前天他去村里收缴尾欠的税费。工作已到了年底,税费任务也到了扫尾阶段。那天他走了11家,没发生激烈的争执,一天心情都很好。小李说,在收缴税费的过程中,争执是常有的事。拿老杨家来说,有两个孩子,一个上大学,一个上高中,供两个孩子上学,就已经很困难了,全家300元的税费,不是个小数目。小李他们已经去了好几次了。老杨常年在外面打工,媳妇在景区摆了个面皮摊。老杨媳妇嘴巴子厉害,去时不是给小李诉苦,就是夹一些骂人的话。往往这时,会有一些争执。可争执归争执,小李还得一次次上门。用老杨媳妇的话说就是:当干部的不闲闲地坐着,你跑来是爱看眼色!我说小李,你给人垫付过钱吗?小李说几十几十地垫是常有的事。尤其到了乡上挽总帐的时候,任务完不成,就得和村干部一起垫,要不,年底考核过不了。——高门槛,底房屋,工作还得干,税费还得完,看眼色就看吧,哪个乡政府干部不是这样的。挨骂受气是常事。还有乡干部被打的事儿,一次,小张去收税费,村里有个叫“二杆子”的,仗着酒性,冲小张脸上一拳,打得满脸的血……小李幽幽地说。
  小李驻的是个极偏僻的村子。从乡政府出发,骑自行车走10公里路,然后,把车寄在山下农户里,再爬山路。那些山路,小李最熟悉不过了。走了多少遍?小李已说不清了。自93年毕业分配至乡政府,小李一直驻的是偏远的小山村。走在这样的路上,抬头看不见顶,回头,身后是山崖沟壑,很闷。尤其是盛夏时节,陷在这样的路上,燠热使人烦躁极了。上到山顶,再走5公里路,才是小李驻的大湾村。
  小李说,在这村驻的最长的一次,是待了一个半月,没下一次山。那是刚到这个乡政府,乡上推广地膜玉米种植,大湾村人接受新生事物比较困难,用他们的话说是,祖祖辈辈种“大田”,每年还是有收成,如今花钱买塑料地膜,用不着。于是,小李他们3个便扎在村里,挨家挨户,上门动员,开群众会。同时,他们确定了一块田,做示范。经过努力,终于完成了任务,很出色。全区地膜现场会也放在了大湾村召开,受到了上级的肯定。地膜增产又增收,如今,尝到甜头的大湾村人,已经形成了地膜种植的观念,没人种“大田”了。小李说,那一段时间,他们是3月初上山的,下来时,已是杨柳吐芽的时候了。人也黑了,一身厚重的棉衣,脏兮兮地回单位,看着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恍觉是到了一个新世纪……
  乡镇最难干的是计划生育工作。农村生儿子和传宗接代的观念还很强,在较偏远的山村,更厉害。于是,要完成计划生育任务,就得经常开展工作,有时不分黑明,很累。小李说,一次,他们连续工作了一个星期,在入户做工作时,在一户人家里,坐在凳子上,竟睡着了……
  听着小李的叙说,我仿佛看见一个个像小李一样的乡镇干部,常年累月穿行在村村落落里,进行着辛苦的工作。
3
  小李有记日记的习惯,下面我们来看看他的部分日记——
  X年X月 星期一 晴
  今天算是正式上班了。乡政府的工作就是与农民打交道。自己是农村长大的娃娃,应该能很快适应这个工作。
这就算是踏入社会了,能自食其力了,心里有些激动。一定要好好工作,干出个样儿来……
今晚,肯定是个不眠之夜!
  X年X月 星期三 阴转晴
  上班都半年了,现在我才明白,乡政府的工作是很不容易的,书本上学的与现实相差太大。就拿下村来说,一些工作与村支书商量,他却爱理不爱理的……一些人很容易小看刚上班的。下来,我得学会与他们相处,否则,工作根本没有主动性……
还是校园生活好啊,想那时的欢笑、泪水、失落,乃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日子,如今竟是一枚枚耐嚼的青果……
  X年X月 星期日 晴
  这是流火的七月。
今天我们去村里催公粮,走东家蹿西家,一整个下午,疲惫极了。有一家养着狗,主人不情愿开门。狗咆哮着,爪子挠抓着门板,狗嘴在门墩下露着,牙白森森的。半晌,主人才披着衣服来开门,嘴里嘟哝着:滚一边去,不知是骂狗还是骂人……还有一家,女人唾沫往你脸上乱溅着,语言很是尖刻,心里窝火极了。
  天热,衬衣贴在了身上,很是难受,脸上被汗水弄得黑一道、白一道,狼狈得很。只是让人高兴的是,许多人家都赶着晒粮,还有5户上午已经去粮站缴了,工作开局不错……
  X年X月 星期日 晴
  昨晚又是计划生育突击。我们到一家对象家时,那家的女人藏在了草棚里,一身的柴草。出门时,女人的阿家(公婆)一下子跪在了地上……
  农村计划生育太难,政策他们都知道,可就是难执行。他们要不向你求饶,要不一家人齐上来围攻你,唾沫,拳头,辱骂……究其原因,一个是重男轻女的观念,再一个是农村生产生活需要男劳力。现在推行纯女户养老保险制度很好,只是要执行好,不要走样,把这个制度坚持好,计划生育工作肯定会逐渐好起来。
…………
  ——从山村中走出的小李,坦诚、纯朴,甚至可以说是干净!翻看着小李的部分日记,我看到了一颗跳动的心:青春、积极、向上、乐观!他在日记中很客观地说事论物,文字随和,不火不躁。作为年轻人,是很难得的。其中还有一篇日记,小李是这样写的:今天我去给奶奶买炕席,遇见一位老人,穿着非常破烂,在头巾下露出巴掌大的脸。她说话不清,让人听起来很是吃力,我大致听明白——老人想用3块钱买下那块烂炕席,可卖家不给卖,嫌老人出价太低,出至5块还不肯卖。我看清老人要买的炕席,是一块中间烧坏的炕席,被扔在了墙角。我问卖家那炕席还有用吗?他说要用来棚猪圈。我心里立马酸了起来,一块无甚用场的破炕席,不卖给老人,却要棚猪圈!我问卖家,多少钱买?他吱吱唔唔。由于我买了炕席,身上仅有7元钱了,便索性说,我给你7块钱,你卖给老人(小李当时的工资仅为200多元——笔者注)……风吹着老人的头巾,瑟瑟的头巾下是一张苍老的脸庞。天冷啊!老婆婆今晚能有一块炕席了,能睡一个热炕了……
  一篇很是让人心酸而又感动的日记!使我读懂了一个善良的小李。
  其实,刚到他宿舍时,我便发现了小李的善良。在他生炉子的间隙,我随手抽了一本书,不想从书中飘出了一张纸,是《天水晚报》2001年的一张剪报,和一张50元钱的汇款凭据。这篇报道的题目是《涓涓细流寄深情》,内容为:本报收到一张汇款单,金额为50元人民币,没有详细地址。在汇款人简短留言一栏中写着“请转小张(一位得恶性病的9岁小男孩——笔者注),花朵都应灿烂微笑。微薄之力,祝小张早日康复!多少日子来,像这样一桩桩、一件件感人的事一次又一次让我们感动不已,我们一次又一次为小张祝福,同时也只能一次又一次默默地感谢这些不曾谋面的陌生人,是小张的命运把我们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让我们共祝小张早日重绽灿烂的微笑……一名很不错的记者,用笔,用优美的文字,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而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之一,就是小李……
4
  很多时候,我们对乡镇干部存有偏见,尤其是一些影视剧,拿乡镇干部开涮是常有的镜头。而实质上,乡镇单位与我们现在的每个单位一样,有一些不好的人,同时更有一大批像小李一样心底善良,真诚做人,努力做事的好人!他们拿着微薄的工资,无怨无悔,头顶烈日,奔走在田间地头,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认真做着最基层的工作。凭心而说,他们这些人是可敬的,更是可爱的……
当然,小李的日记中也有一些较偏激的话,如写到与分配到机关的同学相比,待遇比较差,还有在学校感情很好的女朋友,由于小李在乡镇工作而告吹了,话语比较低沉,有一些牢骚。除此之外,大多数篇章都是积极、向上、阳光的……最后,当笔者问小李有什么打算时,他说:当然想到条件好的单位工作,不想是假的,只是如今单位都进行机构改革,换工作难啊。可又往回一想,乡里工作还是好着哩。在村里,组织村民修一条路,建几个水窖,这都是些实实在在的,能看得着的事儿,心里实。办些事儿,村民会记着你,我们乡有个干部调离好几年了,现今那几个村里的人还说他的好……最后又加了一句玩笑话:在冬天和村民坐在热炕头,吃一碗热乎乎的馓饭,美实得很……
  正如所言,从接触小李开始,记者就感觉到了他的坦诚和良好的品行,而他的这种良好的人生态度,正是我们一些人所缺少的。受他感染,与他相处的这一天里,我的心情竟是出奇得愉快……
小李送笔者出来,眼前是冬日的阳光。小李指着山坡上的一排排树说,国家推行退耕还林政策,坡地都栽上了树。东坡的那一大块,是他组织村民栽的。夏季雨水旺,苗的成活率很高。不出几年,就刷刷地蹿成一片林了……
  小李说这些时,眼睛很是明亮。
  后记:去年以来,国家对农村政策有了很大的调整,全国范围内减免了农业税。现实的情况是,乡镇的部分职能在减弱,以至消失,富裕出来的乡镇干部,其工作岗位将受到挑战。这种情况下,乡镇的职能必须改变,以适应新的乡镇工作。而很多乡镇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其职能的转化方面肯定存在很多困难,乡镇干部将向何方发展,是个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