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原创] 孤独的纪念碑

2020-12-14抒情散文修江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08 编辑

  多年前,我曾经紧紧攥着父亲许诺的五十块钱,走遍了县城的大小商店,我要买一双皮鞋,生平第一次。我的理由是,城市的马路很硬,容不下布鞋,鞋面还是半新,鞋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08 编辑 <br /><br />  多年前,我曾经紧紧攥着父亲许诺的五十块钱,走遍了县城的大小商店,我要买一双皮鞋,生平第一次。我的理由是,城市的马路很硬,容不下布鞋,鞋面还是半新,鞋底已经磨穿,我需要一双皮鞋。当然,我也给自己提出了苛刻的条件:期中考试成绩列级部前五名。父亲答应了。
  愿望实现了,可皮鞋却又找不到了,当然是指我梦寐以求的那种样式。最后,在一个不起眼的小店里,同学帮我找到一双差强人意的,然后扔给我一句话:“一种东西很难找到的时候,说明这东西已经接近消亡。”
  多年后,在我学会了用文字表达一种心情,并把心情有意摊开让人“欣赏”的时候,却同样遭遇了这种“消亡”。朋友们都说,你怎么像一个老人,总是生活在过去的时代,难道今天真的就变得让人无话可说了吗?而且,我分明看到你依旧欣喜并顺从的随着生活打转。意思很明白,就是我居住在城市,想念最多的却是乡村;我尽情享受着现代生活的方便,却时时表现出对于传统的挂念,那传统其实早就落伍了。
  麦田,棉花,玉米,槐花,草棚,镰刀,扁担,棒槌,就是我文章中常见的词语,一宗宗“罪证”无可争议的表明了一种极其“龌龊”的心态:种着昨天的地,吃着今天的粮,一个典型的“口是心非”者。甚至有时候,自己也会反问自己:假如你依旧是麦田的收割者,假如你正努力的把一车玉米送回家,假如你的住所就是那座荒野中孤单的草棚,你还能找到春花秋月的诗情,流水潺潺的梦境吗?我的回答是,肯定不能。
  也有人说,生活在回忆中,说明是对既往生命的认可,岁月会证明一种心灵的选择。我嘿嘿一笑,不要拿我开涮,我不是沈从文,我的家乡也不是湘西,不是凤凰。沈从文的确是在自己的家乡生活了一辈子,“20岁以前生活在沅水边的土地上,20岁以后生活在对这片土地的记忆里。”可沈从文抒发的情是真的,描绘的景也是真的,我们家乡的黄土地哪里有这般的诗情画意啊。且不说方圆百里没有一条大河,就是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山也是没有的,房屋的建筑呆板单调,人们的神情拘谨无奈,一代又一代,默默耕种着,封闭使耕种成为一种习惯,开放使习惯变成一种负担,于是老人坚守习惯继续耕种,青年人则摆脱负担,逃离家园。就算是我,也是逃离途中的一个,养育的土壤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我们都要遗忘了母亲。
  遗忘,在一个雨季。雨天的黄叶纷飞,缀满湿淋淋的伤感,我写诗,回味古人别离的心肠,可是,我在梦中却嗅到了庄稼腐烂的气息,还有屋檐下父亲沉重的叹息,因为秋天应该属于收获。遗忘,在夏日的海边。风是一如既往的清新,人是一如既往的欢闹,法国梧桐遮盖的城市,回味亦悠长,我的文字带上了一些欧罗巴的雅致,但是,一个电话,我就知道我的母亲正在溽热的田野里拔草,汗水钻进土地,腥咸、苦涩。遗忘,在每一个周末,每一个假日,每一次聚会,每一次悠闲。
  谁还能记起土地?
  暑假回家时,我来到村头的田野,拿起一把铁锹,狠命的翻着土地,翻一下,拍一拍,像拍醒一个沉睡的婴儿。然后,我脱掉鞋,让自己的双脚尽情地踩在上面,柔软的泥土,多情的肌肤,多么的细腻,多么的温暖。有村里人从路边走过,大声对我喊叫,你这城里人,怎能干这活,一年才挣几个?我自豪的回答,挣不挣钱无所谓,关键在于态度,对于土地的态度。
  打电话,问在城市打工的弟弟妹妹,左邻右舍们,麦收回不回家?他们一致的回答,不回去了,受不了那个罪。谁能受得了那个罪呢?那些父亲母亲么?春节一过,送走一个个孩子,吃完一碗碗盛菜,铁将军一把锁住门,老头老太太就该到田里耕种了。他们没有城市人的浪漫,相互携手漫步于夕阳,他们手里牵的往往是一头牛或一头驴,肩上扛着锄头或犁耙,即使不能预料任何的收成,他们也要拼命的耕种,孩子们不解;图个啥啊。许多的不解慢慢就成了遗忘,遗忘使人忘记了生命的存在,只剩下活着的具体形态:吃穿住行。
  怀念狼啊,因为我们的野性正慢慢消亡;赞美图腾啊,隔膜与自然之外,生又是为了何?藏獒的故事,武侠的情怀,在城市,已化成一段飘忽的云烟。陈年的旧迹,古老的传说,如今已经没有人讲述了,当你问他们的时候,他们嘿嘿一笑:哪有这样的事情!每每经历这种惊讶,我都要苦笑,不能知道和不愿知道甚至不屑知道,虽然只有一字之差,意义却差了千里万里。今天的事情,大半都出于有意的回避或疏离,就像明知道锻炼好偏还要睡一顿懒觉一样,对于土地与自然,他们不屑于知道。
  于是,我终于明白,买鞋也好,写文也罢,我所做的也无非是一种拯救,对于自己将要遗忘的一切东西的拯救。归根结底,是让自己获得些许的安慰,不至于伤痛太深,在城市的寓所里,隔着窗户看风景,不真切,但总算是看了。那双鞋和那些文字很守旧,因为是在“消亡”中的记录,那么,不妨就把它们当作纪念碑——孤独的纪念碑,立在自己的记忆力吧,虽没有《红楼梦》的恢宏,《项狄传》的别致,也不如《追忆逝水年华》的扎实稳重,可毕竟留下了痕迹,痕迹多了,就成了脚下的路。
-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