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从前,依依徊梅影

2020-09-17抒情散文芦汀宿雁
一宫粉梅,插在盛水的花瓶里。梅花和花瓶安置在书桌一角。她是我从花农的铁剪下救回家的。梅枝像一个小写英文字母“r”,也像一个可爱的弹弓把,瘦干,挺秀。向右斜刺而出的枝茎上,散开着三朵小花,粉蕊点点。垂直而上的主枝,簇生着密匝匝的花蕾,芳苞初绽

  一   宫粉梅,插在盛水的花瓶里。梅花和花瓶安置在书桌一角。   她是我从花农的铁剪下救回家的。梅枝像一个小写英文字母“r”,也像一个可爱的弹弓把,瘦干,挺秀。   向右斜刺而出的枝茎上,散开着三朵小花,粉蕊点点。垂直而上的主枝,簇生着密匝匝的花蕾,芳苞初绽,似开非开,一副小姑娘的娇羞模样。   俯仰之间,我的老花镜便印满了梅影,一点点散香,一点点轻愁。   独坐其间,案角有春光,小阁楼也流溢着草木香息。   二   情不知而起,却一往何深?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   “君”与“妾”两情相悦,却无缘牵手,执手相看,相拥泣别。   转身即天涯。一江春水,噙住一辈子的离痛和挥之不去的相思。   两山侍立,依依江岸,兰舟催发。一首《相思令•吴山青》,连声切响,声声增情,字字盈泪,定格了一段“罗带同心结未成”的旷世之恋。   她,一个洁若梅的女子,鲜活在流美清新的诗中,从未稍离。   一首《长相思》,翩翩儿郎,争忍有离情,自解相思味。   一个“澶渊之盟”,折断了一腔报国志,绝意仕途。   他,就是浙江大里黄贤村人,北宋隐士林逋,和靖先生。他才艺满腹,少孤力学,通晓经史,尤擅诗画,不趋荣利。他性洁心傲,壮漫游江淮,阅尽世事,心花燃尽,余情空茫。   三   王弗亡故,坡仙痴情,历三年种下了三万棵雪松!   情人生别,林逋痴情,寄情自然,倾尽后半生,栽梅成林,侍种了三百六十多株梅,使孤山成为世外梅屿,蜚声江淮间。   可以赏花,结了梅子又可以卖钱,每卖一株梅树的果子,可够一日的花费……《孤山旧志》详载,可见您生计清苦,独不见优柔与寡欢。   拓荒,种梅,驯鹤,吟诗,作画……   一箪食,一瓢羹,一间草芦,一盏清灯,自给自足,清趣自在。   春水涨春湖,孤山游人如织。他稳坐草芦,赋梅自娱,或偶做渔樵,泛舟湖上。   水面初平,云脚低。最是一年春好处。   空蒙的山色、潋滟的水光、颤袅的云烟、如衣的苍苔、如勾的新月、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一次次泛舟,一程程叩寺,一回回望月,你在青山绿水中,情相宜,意相称,一片天心寄孤岛。   逢有佳客来,书童纵鹤入云。江天一色间,鹤唳声透十里外。你即放棹返舟,翩然而归。依依柳岸边,必有旧客喜重逢。   梅尧臣来了。一双挚友围炉对坐,夜谈畅饮。他(圣俞)编次《和靖先生诗集》,并为之作序。   范仲淹来了。一对贵友,畅游孤山,浅酌低唱。范文正公以“风格固若厚,文章到老醇。”赞其诗境。   智圆和尚也来了。僧逸对坐,清饮善茗,茶禅一味,冥思尘缘。   诗宴,琴会,煮茶,斟酒,梅妻鹤子,化苦吟为合欢。   种梅,侍梅,卖梅,鸟语,花香,以相思全素节。   您一生低首拜梅花,安享着“鸟语在前,花香在后”的盛景和梅妻鹤子的相知,结庐孤山,埋骨西湖,自我成就了安恬清逸的人生。   真宗慕才,赐粟帛,诏长吏岁时劳问。仁宗嗟悼,赐谥“和靖先生”。   孤山是和靖先生的无字丰碑,也是历代文人钦羡的人间蓬莱。   四   从前,依依徊梅影。   百年后,花事正盛,白鹤已渺,仙踪何在?   孤山东北坡,幷侍着“放鹤亭”和“林和靖先生墓”。   “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青山,草芦,修竹,萧坟。您在,在出尘离染的墓志铭里。   一方端砚,一支玉簪。您在,在敝帚自珍的随葬物中。   “水青石出鱼可数,人去山空鹤不归。”您在,在自然清寂的诗联中。   “山外斜阳湖外雪,窗前流水枕前书”。您在,在墨雅犹香的书卷里。   咏梅佳作,每每一挥而就,随写随弃。您的《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临水花姿,月下梅魂,独领风情,压尽古今无诗才(南宋•王十朋)。从此,“疏影”、“暗香”成了梅花的代名词。幽独、淡泊的梅品已渗入先生的骨血,化为精神脉流和人格魅力。   与梅比邻,以梅传情,诗写梅魂,修心,安己,传接生命的清气,是和靖先生的志节,也是一代代红尘骚客的素愿。   姗姗来迟的坡仙,无缘于孤山之雅乐,他便以诗赞和:先生可是绝伦人,神清骨冷无尘俗。他勤于民生,筑起一条长虹卧波的苏堤,与孤山、草绿裙腰一道斜(白居易)的白堤平分人文景胜。   五   立春时节,莺初解语,杨柳依依,大地群动而息!   孤山,碧波环绕,海拔不高,仅三十八米,孤侍于西湖西岸。   上断桥,穿白堤,跨西陵桥头,过文香墨染的西泠印社,我们直上孤山行。   印社崖壁的石刻、石窟,打坐的雕像,直而高的华严经塔,陈列东汉时期石碑文物的汉三老石室,五百岁的榕树,百年老店“楼外楼”……或天然,或人文,眼花缭乱的景致,远不是我辈痴念的孤山之心。   梅,一树独先天下春。   孤山之上,亭台楼阁,花径蜿蜒,植被环合,花木丰茂,幽微寒香。   老干新枝上,娇红点点。她们是一瓣瓣携着生命的音符,飞扬,飞扬。   凝眸处,颠倒红英间绿苔,绿竹摇曳,暗香浮动。   不效陶渊明情非得已的“隐”,不学诸葛亮为隐而隐的“仕”,一袭青衣,沐一湖春风,浴一山梅影。   栖身孤山,不娶不仕,去世俗、去情欲、去伪饰的大隐,乃是大隐隐于心的情隐。   恍神间,与一千多年前的先生神会,宁静安然。   一半无青,另一半青青,深情如许。徐霞客说,人与梅花一样清。   先生不孤,孤山不孤,我又何孤?   我的案角,有一枝梅,散沁幽香。   天涯岁暮,不妄称读书人,也不痴想朝颜如梅,只愿借一缕花魂,清居红尘,清芬自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