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小人物林之六——高迎春

2020-12-14叙事散文清茗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09 编辑

  之前,曾经写过几篇关于小人物的随笔,把几个在农村老家饭桌上跳动频率最高的人物拿到我的笔下,便成就了几个小小的人物,但今天我所要写的却是我身边的一个人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09 编辑 <br /><br />  之前,曾经写过几篇关于小人物的随笔,把几个在农村老家饭桌上跳动频率最高的人物拿到我的笔下,便成就了几个小小的人物,但今天我所要写的却是我身边的一个人,我不知道把他算在我的小人物系列里是不是合适,或者说他是一个小人物是不是正确,但他的确又是一个平凡且又普通的生活在我身边的一个人,他没有多大的名声,也没有多大的本事,在我的感觉里,他算是我的朋友,但却似乎又有那么一点的隔膜;他算是我的长辈,但却又少了一渠年龄差距上应该存在的鸿沟;他算是我的知己,却又似乎无法窥视我内心深处真正的世界。他总是很亲切的存在于我的生活当中,让我时刻感觉到他的存在,让我习惯于信任他真诚的问候,一种熟悉而又有缺乏依偎的友情也许是我和他之间最愉快和最贴切的比喻了。他就是我的朋友,一个普通且又亲切的热心人——高迎春。
  初次听到高迎春的名字,是原于师哥的推崇,师哥在我的心目中应该算是一个让我尊敬却又有点嫉妒的文字写作者,而他却对高迎春的散文赞赏有加,称他是我们这个小县城里第一散文写手,当他把高迎春的文章通过网络发给我看的时候,清高的有些骄傲的我当时根本不屑一顾,总感觉高迎春的散文没有活力,太过正板,形式太过老套,欠缺我们青年人应该有的那种魄力和叛逆,总感觉他的文章太像语文课本上那些让我提不起丝毫兴趣的“高高的白杨树、英雄的红花”一样毫无特色,也毫无创新。
  后来,通过师哥和高迎春慢慢的熟识起来,在我们这几个好友当中,他是唯一一个走进中年的人,而在我们几个年轻人当中,他却显得异常活跃,间隔数日一次的聚会,他每次都是说话最多的人,甚至有些谍谍不休的繁琐,他的话总习惯于反复锤炼着用一种过来人且经验丰富的姿态讲述着。在我的印象中,在他口中出现频率最多的几个词便是“三突出、刘勰、文章要写得厚实、一天四次抱老母亲、养花、集邮、剪报、不能把钱看得太重……。”这些词,每次见到他的时候,他总是会说上几遍,刚开始这的确让我有了些许厌烦的情绪,但到后来,逐渐的成为了一种习惯,我开始用心去重新听他讲述这些听过多遍的词语,用心去感受他真正的内心世界。
  高迎春的少年时代是在文革的尾巴当中度过的,所以他对当时那个特殊而又充满“革命”气氛的年代深有感触,那时候写文章的标准便是: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也就是所谓的“三突出”原则。他曾经写过一篇关于初中日记的文章,从中可以读出他在那个特殊时期写文章所受到的束缚和无耐。
  刘勰的《文心雕龙》不知被高迎春翻看了多少遍,对于这种高深莫测的“老书”,我自认为是没有能力没有耐性也没有修养去研读的,而高迎春不仅读的通,而且还用他手中的笔把刘勰的思想“借”进他的散文当中,用自己独特的语言和视角重新铨释了刘勰在散文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篇《写作悟道识刘勰》让我惊羡不已。
对于如何把文章写得厚实而又耐读,高迎春有一套独特的见解,他从小就有写日记的习惯,到今天还在坚持。他读的书多,所以在他的文章当中经常可以看到他读书的痕迹在里面,他文章里所引用的那些名言、名段有很多是我从未见过的,他说只有多看别人写的东西才能丰富自己的大脑,从而避免写出来的文章过于单薄,对于他的衷告,我总是左耳进,右耳出,我甚至不喜欢他的文章当中过多的引用那些别人写的文字,我更希望他的文章多一些自己的文字,多一些自己的见解。
  高迎春的老母亲患有严重的老年痴呆症,一切的饮食起居全靠人照顾,作为长子的高迎春独自挑起照顾母亲的责任,对于他如何悉心照顾他的老母亲我不得而知,只知道他的老母亲已经年届八十多岁的高龄,从初患病时不能吞咽到今天能吃饭、喝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他曾经亲自对我们讲过他的老母亲由于长年卧病在床行动不便,身上长了一个馒头大的褥疮,稍微懂点医学的人都明白,褥疮一旦生出就很难有痊愈的希望,但细心的高迎春却凭着一颗感恩和尽孝道的心通过一年多的细心护理,硬是让母亲身上的褥疮痊愈了,据他自己讲这一年当中光红霉素药膏就用尽了将近一麻袋。
  高迎春的爱好广泛,养花到目前为止已有十一年,家里一年四季葱茏翠绿,花香不断,他的一篇《呵护一片绿色给冬日》就是根据自己养花植草的经历写出来的;集邮更是他多年以来未曾动摇的大爱好,每年的集邮册他都雷打不动的订阅;剪报对他来讲不能说算是一个爱好,而应该说是他挚爱文学的一种表现,多年来,他自费订阅多种报刊,别的不说,在他们家最多的就是书,他的剪报摞起来足有几人高,一有闲暇时间,他便扎进书堆,忘记了时间。他总是习惯于用骄傲的口吻批评我书读的太少,而我却总也习惯于用“懒”和没时间来搪塞他的批评。
  在这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小县城里,师哥和其它的几个朋友都从纯粹的文学爱好者转变成了为金钱服务在社会上讨生活的人,我也不例外,朋友们通常用开玩笑的口吻称赞高迎春,说他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个还坚持纯文学创作的人,的确,已步入中年的高迎春如今写散文的速度从以前的每月一篇提高到一个星期一篇,他的文章总是修了又修,改了又改,直到最后发表为止,他的一篇《秋天印象》修改了三年的时间,最后终于发表。而年轻浮燥的我们却总是乐于写新的东西,对文章欠缺修改的的耐心和韧劲。高迎春总是告诫我们说:文章一定要修改,不修怎么能成好文章呢。
  在经济社会不谈到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每当我们几个谈到挣多少多少钱,挣了钱以后想拥有什么的时候,高迎春总是用一种近似于鄙屑的表情外加一种舒缓的语气对我们说不能把钱看得过于重,没钱虽然不可能,但要用一种平常心来自然对待金钱,这样才会活得自在,活得幸福。其实我们都不算是真正为钱而生存的人,但现实生活却告诉我们没有钱是真的不行,我们几个总是习惯用反驳的语气来回应他,长此以往,乐此不倦。
  熟识高迎春的人在私下里用一句话来形容他:“除了不会生孩子之外,他没有一点比女人差的地方。”虽然这只是一句善意的玩笑话,但却也不能不说是他个人的一个小小的缩影,他是一个充满女性细腻性格的中年男子。高迎春心细,是我们大家众所周知的事情,记得有一段时间我辞职在家,他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到处帮我打听用人单位,其实当时他不过是只见过我两次面而已。师哥有一段时间由于工作的原因,思想沉重郁闷,高迎春就用长辈和朋友的身份去开导他。在我们几个人当中,我的年龄最小且又是一个未成家的女孩子,他总是用长者的威严来偏袒我,从来都不会让我拿一分的钱,吃饭的时候总是先问我想吃些什么东西。
  就在前几天,我忽然听到一个让我感觉到有点啼笑皆非的事情,高迎春居然会做棉被,会织毛衣,敦不知整天穿在他身上的毛衣竟然是他自己亲手织成的。他喜欢且擅长挑选物件,他不喜欢我所背的包,便会在我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突然送一个给我。有时候我会有一种奇怪的念头:如果高迎春是一个女人会怎么样,如果他是我的亲人又会怎么样?
  其实高迎春也有着他的缺点,他自负,同时又是一个小资情调十足的人,他喜欢听别人对他说一些赞美他人品和文章的话,他不喜欢别人和他的意见有分歧,他甚至喜欢别人夸奖他的衣服好看,但这些人人都会有的缺点和他的善良、热心、真诚相比较起来,就显得太微不足道了。
  用一种平民的眼光来看待一个身边的人,一种新的尝试,呵呵,不要见怪啊.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