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原创] 丽江:渐行渐远的高原水城

2020-11-15抒情散文杨盈川
这丽江古城,之所以古,就古在这古老的房屋,古在这古老的建筑艺术。古在那一扇扇墙漆斑驳的门窗,古在那一堵堵风雨侵蚀过的院墙,古在那飞了几千年不累的檐、盖了几千年不破的瓦和垒了千年不朽的石头。当然,也古在那历经沧桑、洗尽铅华的千年古巷,它幽深曲
  这丽江古城,之所以古,就古在这古老的房屋,古在这古老的建筑艺术。古在那一扇扇墙漆斑驳的门窗,古在那一堵堵风雨侵蚀过的院墙,古在那飞了几千年不累的檐、盖了几千年不破的瓦和垒了千年不朽的石头。当然,也古在那历经沧桑、洗尽铅华的千年古巷,它幽深曲折,既像一个饱经磨难的老人,凝重深沉,藏而不露,深刻着苍老的往事和岁月的遗痕。   时光旧旧的,长着老茧。记忆旧旧的,长着青苔。   一块块从山上采来的巨大石头,带着水的泪渍,被石工的錾和手,凿得方方正正的,一个个,一批批,一辈辈,筑成了这雄浑坚硬的路面,那上面的血渍,是历史烙上的疤痕;那上面的马蹄印,是历史留下的眼睛;那墙壁上的苔藓,是历史生长的灵魂。走在这千回百转的巷道里,就像走在城深路远的梦里。五彩石板一块咬着一块被时光与岁月磨得又光又亮,变成一页页不灭的历史和记忆,铺成一条条或长或短的路,一头连着祖先和过去,一头连着子孙和未来,向世人述说着这座茶马古道上重镇的漫长历史。   而这古城之所以美,就完全美在这水了。水是丽江的灵气所在,走近古城,那水,是时间深处飘飞出的一匹彩带,温软,碧绿,清澈,空灵,携着一方古城,扑面而来。   ——潺潺流动的河水、悠悠转动的风车、古朴的石板桥、光滑的石子路,将游人迎进这座已有六七百年历史的古城。   从地图上看,丽江并没有什么江,维系整个古城的流水源于雪山的消融和泉眼的汇聚。古城的水来自城北象山脚下,泉水从无数岩石隙中迸涌而出,形成波光粼粼的黑龙潭水面,溢出的清澈流水沿着玉河奔流而来,在城外的双石桥下一分为三,一股向东,一股向西,一股居中,分别穿城而过。三条水系在城中蜿蜒而来,九曲回肠,游入古城的深处,随地势缠来绕去,分流成许多小流,交织成茂密的水网,绕屋而过,穿桥过巷,水循街走,街随水转,只要你行走在古城的随便哪个角落,在不经意间,都可以看到清流在你的眼前很潇洒地出现,很灵动地经过。此时的你,就会情不自禁地驻足徘徊,为水的妩媚水的高雅所感动,古老而又科学的水系让人叹服。   这古城的水极像是人手臂上的一条动脉血管,到了手背中央就分成了三股延伸到手指并通过毛细血管直达指端,于是整个手掌就有了生气。我想,丽江古城的先人肯定是先看中了这条河,才顺水筑房,临河建街,在这里休养生息繁衍后代的,加之这里恰好又是茶马古道上的必经驿站,于是古城才逐渐繁华。由于三水一川相联,支流缠绕古巷,一幅“家家流水,户户垂柳”的天然画卷自然而成。无可否认,水是这座古城的血脉。

  我们一家三口顺流沿河踏着那曲曲折折的五花石板路倘佯在土木瓦屋的建筑长廊之中,过石桥,穿小巷,听流水叮咚交响,看清溪穿墙过屋。   “太美了!”妻子感叹。   “我要下去玩水!我要下去玩水!”儿子叫嚷。   如果不是明净而淡薄的空气在明晰着我的思维,如果不是万古不化的玉龙雪山在闪耀着我的目光,我一定以为自己是踩踏着江南了。斜檐红板门面,小桥流水人家,垂柳依依溪畔,繁花艳艳屋前,仿佛就见到才打荷塘走过的女子正在半掩的门扉里卧剥莲蓬……这不分明是那个杏花春雨的江南?那溪水绕古巷的景致不就是周庄的风韵?   高原的细雨使一切变得朦胧。穿越岁月沧桑的四方街,仿佛散步在戴望舒的雨巷,虽然从身边一言不发走过去的是背着羊毛披毡的纳西族老太太。   不管我作任何联想,这,是一座高原古城!在我的眼前,古城的街巷随水渠的曲直而蜿蜒伸展,街道两旁的房屋顺地势的高低而错落组合,这座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古城哟,处处充满着天然情趣,让人心醉,让人迷恋。   “古城居民依水而居,水是古城的灵魂。”我得意地向妻儿卖弄。   据资料介绍,东巴经中有《迎净水》的仪式和经书,洁净的水是东巴教每个仪式必用之圣物。纳西人把泉水源头视为大自然之神“署”的居住之地,对其顶礼膜拜,绝对禁止污染水源,砍伐水源林,甚至禁忌在水源处高声喧哗。东巴文化和民间的传统祝福语中,都少不了说“愿流水满塘”这句祝词。   纳西人讲究“活水长流”,认为水只有流动不息,才有灵气和生命,因此,没有像有些民族那样讲究护水、围水在家,以免让水带走“财运”。古城的纳西人让活泼泼的水欢快地流进家里,又舒畅自由地穿过庭院扬长而去。   水也是丽江人的衣食之源。过去,古城人还利用水的冲力来碾米磨面,有些河段上设有水磨房、水碓。城里传统酿酒、著名的地方小吃等行业都讲究用黑龙潭水或古城里的井水。古城的人说,如果不用来自玉龙雪山的水,就做不出古城可口的著名小吃。名闻遐迩“丽江粑粑”的制作非常讲究水的质量,只有纯净的丽江泉水才能做出地道纯正的“丽江粑粑”。古城妇女在做这种传统食品时非常讲究,一般都在凌晨特别干净时汲水。   丽江古城关于护水爱水的种种习俗,都源于这种源远流长的纳西族水文化。   古城人一直有用水护水的好传统,在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古城民众就刻石立下永远遵守的《象山封山护林植树碑》,保护滋养水源的黑龙潭周围象山的树林植被。   古城居民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用水方法。古城早年修建的井,一般都是三眼井。依水的流向,纳西人创造出了“一潭一井三塘水”的科学用水法。出水口为头塘,居民在此汲取饮用水;头塘水从溢水口流至第二塘,居民在此洗菜;此塘之水又流至第三塘,为洗涤衣物之用水。有“三眼井”处空间都比较宽敞,形成小广场似的社区活动空间,周围有各种古树名木。人们除了来这里挑水、洗涤,在劳作之余和茶余饭后还喜欢在此纳凉憩息。   “丽江古城还有用溪水‘洗街’的传统。”一个举着小旗的导游在向游客讲解着,我凑过去侧耳倾听——   四方街西侧的西河上设有活动闸门,居民既利用西河与东河的高差冲洗集市和街面,也喜欢用水桶汲水冲洗门前的五花石街道。许多老外说,他们周游列国,丽江古城是他们所见过的惟一每天用溪水冲洗街市的城市。过去,在四方街收市时常常去看市管员关闸放水冲街、水流在街面上漫过、家家户户都有人出来,赤着脚用扫帚清扫街道。小孩们脱了鞋在水流中踩水玩,有时鱼儿也会随着河水冲到街上来,这时古城人总要把它放回河中,认为这鱼属于黑龙潭的龙王,不能吃。
 
  水,给丽江带来了活力,带来了财富,也带来了希望。丽江人把水视作生命。珍惜水,保护水,合理利用水。上游的水烧茶煮饭,中游的水淘米洗菜,下游的水搓衣洗脚,是不成文的规矩;不准往河里丢杂物,不准孩子在河边玩耍,不准在上游洗衣物,是约定俗成的习惯,这些爱河护水的“公约”,不知沿袭了多少年。   “丽江纳西人对于水充满着敬意。”在玉水寨神泉口“丽江源”旁的“忏悔碑”前,我了解到这来源于最见纳西人心灵睿智的“人与自然是兄弟”的思想,正是在这种智慧的基础上,产生了相沿千百年的纳西民族传统生态观和人生智慧。于是,纳西族民间有了善待山、善待树、善待水、善待动物等各种乡规民约,包括木氏土司在内的纳西民众就有了敬畏大自然之神“署”或龙王定期祭祀的礼俗,逐渐形成了一些有益于自然生态环境和人们生活的社会规则、禁律。   东巴经中常见的禁律有:不得在水源之地杀牲宰兽,以免让污血秽水污染水源;不得随意丢弃死禽死畜于野外;不得随意挖土采石;不得在生活用水区洗涤污物;不得在水源旁大小便;不得滥搞毁林开荒。立夏是自然界动植物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立夏过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禁止砍树和狩猎。   纳西族的这种传统习惯已升华为一种道德观念。过去,在纳西人看来,保持水源河流清洁、爱护山林是每个人都必须履行的社会公德。在丽江,不仅各乡各村都有保护山林水源的乡规民约,而且,各村寨定期推选德高望重的老人组成老民会,其职责之一就是保护生存环境,即便是谁家建房,做家具需砍树,首先要得到老民会的同意,谁家在河里倒垃圾、洗污秽物、滥捕动物,也会受到乡规民约的处罚。老民会负责制订全村的乡规民约,督促乡规民约的实施,并负责评判事端,调解民事纠纷,监督选出或由老民会指定的管山员和看苗员看管好公山和田地,如有乱砍滥伐、破坏庄稼等违反村规民约者,由老民会依乡规民约惩罚。
  古风民俗,就这样在纳西人中世代传承。看来只有懂得珍爱大自然的人,才有资格充分享受大自然的回赠!丽江是一座高原古城,它的神奇,不就是因为有了水的滋润吗?   水生千娇,水造百媚,丽江因水而有生机。在束河古镇,那踩着水韵一路而去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二层土木结构房屋,心手相连地一字排开,参差而整齐,错落而有致,蜿蜒而挺直,组成最富韵致的一笔。因为有了水的入院穿墙,流遍古镇,形成“家家流水、户户垂杨”的江南景色。   丽江古城被誉为“东方威尼斯”,“高原的姑苏”,既有山城之容,又有水城之貌。水是古城的灵魂,建筑就是古城肌肤,而密布古城大大小小的古石桥、栗木桥,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我真羡慕丽江古城的纳西人,他们一生下来就生活在一个小桥流水的世界里,因了这山水自然、历史文化滋养,丽江就美得丰富多彩、神奇动人,美得深刻博大、表里如一,丽江就永远张了一双翅膀,飞翔于世界天地间,栖落在人们的心灵里。   丽江的美,不在花枝招展、浓妆艳抹,而在朴实、淡雅和清纯恬静;不在雍容华贵、趾高气扬,而在于无声处、细雨无声。在“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和通过理由中,“家家流水、户户垂杨”的水乡风貌,被认为是丽江区别于其他古建筑群的最重要标志之一。人们称颂丽江是“中国威尼斯”、“高原姑苏”,就因为它是座水城。它古老却不古板,它高洁却不清高,那么的好看、耐看。横看,它是一幅画;竖看,它是一首诗。远看,它是一个字;近看,它是一本书。而浅看深看,它都是一段历史的记忆、一张文化的地图。   夜晚,在丽江古城新华街大石桥右侧闻名中外的酒吧一条街,游人如织,到处灯红酒绿,红男绿女穿梭其间,蝗虫般挤满了旅游者。一家家酒吧门前身着纳西族服装的女孩在领歌对唱,虽以云南民歌为主,却也有不请自来的现代流行歌曲,招徕吸引了满街的游人纷纷进入酒吧喝酒对歌。歌声一停,大家都啪啪鼓掌。一时间,酒吧街上吼歌声阵阵,此起彼伏,歌声、叫声、笑声、猜拳声混杂在一起,汇成了巨大的声浪,飞向夜空,飞向雪山……这浓烈的商业气息令我感到厌恶和心烦,我向往的那份恬淡与自然再也找不到。   现在,丽江古城里数百年来相濡以沫的当地人的日常生活正在渐渐流失,大量的古屋被外地商贩租用,许多当地人则搬到了远离古城的新区。古城的店铺全是操着全国各地口音的商贩,卖的是全国旅游景区几乎雷同的旅游商品,小巷里导游们挥着小旗像赶鸭子般催促着游客,赶向一个又一个的购物店,热闹而嘈杂。   旅游大潮促进了丽江的经济发展,也加重了古城环境保护的压力。古城的水看去虽清澈见底,但已不能像以前那样直接饮用,甚至已经不宜洗菜。在古城的某些河段,过去那种茂密的水草在清澈见底的水中摇曳的景象已经在慢慢消逝。   ——让人心仪的高原水城正渐行渐远。   保护好丽江的重要湖泊,不在湖泊周围等生态敏感区进行过度开发,特别是保护好与古城大小河流水量密切相关的山地生态,都是事关丽江能否保持山水人文城市魅力的关键因素。   我想,山水是否永久垂青丽江,丽江是否魅力长存,这一切,都将取决于丽江人自己。   “我们还会来这儿吗?”儿子问。   “看情况吧。”我很怅然,我无法想象水被污染了的丽江甚至是没有了水的丽江是怎样的丽江。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