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原创] 忠财卖菜

2020-11-03抒情散文于文华

忠财卖菜 (散文)大冬天,吴忠财精心挑选的一车西红柿,红艳艳、水灵灵的,个个红光满面、笑容可掬,大方地站在城里人挑剔的目光前,犹如乡村里进城的乡下妹子,落落大方、清纯可人地吸引了行走的人群,纷纷上前问价、挑择、购买。吴忠财太了解城里人的心
忠财卖菜 (散文)
  大冬天,吴忠财精心挑选的一车西红柿,红艳艳、水灵灵的,个个红光满面、笑容可掬,大方地站在城里人挑剔的目光前,犹如乡村里进城的乡下妹子,落落大方、清纯可人地吸引了行走的人群,纷纷上前问价、挑择、购买。
  吴忠财太了解城里人的心思和想法了。
   如今的忠财混成了地地道道、不折不扣的城里人,只不过眼下干起了贩菜的行当。尽管他腿脚不太利落,走起来好像慢吞吞的——那可是上老山的永久纪念。吴忠财怀里揣着二级残疾证,但多年生活的磨练,他蹬起三轮车来一点也不必正常人逊色。城里人喜欢光鲜、好看,喜欢挑挑拣拣,个头不能太大或者太小,模样不能太难看或者丑陋,虽说不是挑对象,但小巧玲珑、饱满圆润的西红柿,保证谁见了谁喜欢。

    果真,一街的西红柿就忠财的买的贼快。下午不到四五点钟,就被人们卖了个精光。他从老山前线复员后,起初被安排在一家工厂当后勤。车子不景气,工人大多下了岗。他不等不靠,不躺在功劳薄上吃老本,自己给自己找了个活干——从旧货市场买了俩三轮车,啥能赚钱就倒腾啥。夏天的西瓜,秋天的葡萄,冬天的西红柿。他进货特讲究,由乡下的父母亲手挑择“专车”送来,价位比别人稍稍低些,买的就格外快些。忠财身体力行地践行着物美价廉的词语,很快在城里站稳了脚跟。而且,他不单单在单纯的卖菜,还有更深层的意义和更丰富的内涵在里面。
  那一年,一块参战的几个战友叫他去北京告“御状”,忠财原本不想去——有胳膊有腿有手的人,干嘛要依赖国家,但禁不住他们的再三连骂带说。他们在北京闹了不少笑话,故意坐公交车不卖票,要的是“惹事生非”被抓起来,好说话。几个人掏出残疾证、荣誉证,在故宫如法炮制时,被轰了出来。果真引起军委有关部门的重视,还真是特事特办,专门有人领着他们登了八达岭、长城,串了天安门、博物馆,把北京城转了个遍。他们人未回来,中央的文件已经到了市上。加之市委书记又是当兵出身,体谅他们失去工作的滋味和感受。他们刚刚回到县上,就都安排好了工作,忠财在一所中学当保安,学校领导也关心他是上过前线的英雄,只安排他在晚上值班,工资按照县财政拨付的数额如数发,而且国家的政策该享受的都基本上享受了。有人大致算了一笔帐,忠财一个月的收入:工资、低保、残疾补助、各种保险加起来,怕比县长的工资还要高。有人就说,这么高的收入,还这么辛苦。忠财只是笑笑,蹲在家里闷的慌,出来散散心,随意串着见世面、观风情,替老家的父母多少减轻负担,还能够多多少少赚几个,何乐而不为。
   忠财找的妻子没有工作,体弱多病,加之又生育了两个小孩,眼下一个读高中,一个念小学,看现在趋势,上大学怕至少得十多万元,不趁自己年轻力壮辛苦多赚几个,攒下孩子的学费,到时候问谁张口?这些年来,幸亏依赖他的勤劳和肯吃苦,在许多战友至今都住平房的情势下,早早卖了楼房——尽管小是小了点。但麻雀虽小,毕竟是楼房,冬天不冷,夏天还可以养花。
   风和日丽,天气晴好时,妻子也会出来帮忙。一般情况下,忠财让妻子呆在家里精心做好家务,只要把他们爷父三个的生活照料好就成。他的摊位是流动的,从来不固定在一个地方。县城人口相对较少,没有固定的蔬菜市场,只在街上的各处居民区,穿插着许多外地人的蔬菜门市铺。他见缝插针,哪里蔬菜销的快,哪里居民多就去哪里。十多年的春花秋月、冬去春归,县城里基本的人大多都认识了他的蔬菜摊。夜里只要操心,早起点勤转转,学校就不会出安全方面的事情。而且他出摊基本上到了上午九点多(夏天稍早点),下午收的也早,和工作没有啥冲突。

   绿莹莹的黄瓜,水灵灵的红萝卜,红润润的西红柿,这些来自他家乡大地上的蔬菜,有些甚至就是他的老父老母、兄弟姐妹,在塑料温棚里种植出来的蔬菜,就是不卖他的菜,看见鲜亮、水灵的菜,也是一种愉悦的享受,是一种难得的满足。忠财满脸始终堆着灿烂的笑脸,话语里传递着友好的情意。政府这些年加大了对温棚的推广力度,但随着农民菜种植的越来越多,如何走向市场,如何走进城里的餐桌,的确又是一个问题?就忠财的老家来说,他父母和兄弟们有三个温棚,除了外地人在大量上市时节集中收购以外,剩下的就全靠自己销。但要在城里专门住下买菜,农民觉得似乎有些不太划算。所以忠财在电话里让父母替他把菜挑择甚至洗尽秤好,每天早上的班车捎来,他负责在城里销售,一月结一次帐。学校的两个假期,他就多去乡村转转,是他生意的黄金时期。

  多年往返城乡之间,加之他丰富的阅历、独到的理解和深入的思考,忠财明白:尽管通过自己的艰苦打拼,已完全混成了地地道道的城里人,但在内心深处,在情感的最底部,在灵魂的隐秘角落,甚至在骨骼里,流淌着的依然是家乡赋予的那一腔血脉!他想到:没有乡村责无旁贷的支撑,没有土地无怨无悔的付出,没有农村默默无闻的奉献,没有农民任劳任怨的辛劳,恐怕就没有城市欣欣向荣的发展,就没有现代文明的孕育和繁荣,就没有国家“五个”现代化的实现!城里人每餐饭里的米和面来自乡下的土地,每日肠胃里咀嚼的营养、蔬菜,大多来自农民双手种植、养育;城里人住的楼房的砖和沙来自乡土,一幢又一幢的高楼大厦,都出自泥腿子的农民之手——可以说,农村给予和提供给城市的太多太多!作为城里人的忠财有一千个、一万个理由认为:不能看不起乡里人!说句不好听的话,城里人的祖先,许多的都是乡里人。忠财还认为: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国家的富强!没有农业的发展,就没有国家的全面小康。没有乡村的全面和谐持续进步,城市的兴旺发达繁荣也是不健全的!而城里人给予乡村的是什么——是鄙视的眼光,是冷落的态度,是乡巴佬、土包子、土老帽等等称呼的轻蔑!城里人应该以反哺和感恩的心情回报土地的无私付出,应该以感激的眼光和平和的心态看待农民农村。近几年冬季城市给农民的“送温暖送爱心”,的确大快人心,但要想城乡协调发展,还任重道远,非一时见功效,得长期持续不断的努力。通过看电视,读报纸杂志,浏览各种新闻媒体,忠财知道:从建国到如今,中国的农民为国家做出了多大的贡献,恐怕他们自个儿都无法晓得和知晓——因为农民只知道埋头受苦,只懂得种皇田交粮纳税是天经地义的事!城里人该享受的,乡里人免谈;城里人该拥有的,乡里人奢望!共和国的同一块蓝天下,城乡剪刀差愈拉愈大。改革开放的头几年,农村实现承包责任制,第一次吃饱肚子的农民着实兴高采烈,扬眉吐气了好一阵子。但随着改革力度的逐步加快加大,城市大踏步的发展了,农村相对越来越落后了。可喜的是国家及时调整政策,把“三农”问题摆上国家的议事日程,免除了延续了几千年的农业税,种粮还发补贴,而且实行义务教育阶段的“两免一补”政策,在全国大力推行覆盖城乡的医保,十七大更是把人均收入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但不容置疑的是,农民的粮食一但稍稍提价,农副产品就大幅攀升,水费价格更是居高不下,每一次涨价风波,吃亏最大的往往依旧是农民。如何从根本上坚决“三农”问题,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这么多年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有几年的下岗经历)有饭吃的忠财只所以风里来、雨里去的脚踏三轮车买菜,心甘情愿地受苦受累,觉得自己是在替父老乡亲们买菜,是在给朴实厚道的土地打工。其实,说到底,他是割舍不下哺育过他成人抚养他长大的乡村绵绵深情!抛弃不掉对农民的深长牵挂!他是用自己实实在在的举动回报土地的依恋,依靠自己也许微不足道的努力改变逐步家乡的面貌。许许多多的乡里孩子,一旦走出乡村就忘记了故土的养育之恩。要是他们都能够设身处地地想着回报和反哺家乡,那该是一件值得多么欣慰和喜悦的事情啊!
  忠财热切盼望着这一天能够早日到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