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关于走的断想[原创]

2020-11-02叙事散文李镜泷
人类从洪荒中走来,从远古走到现代,从胼手砥足而行到脚手分离直立行走,再到以车代步甚至飞离地球,可以说,一部人类的成长史,同时也是一部人类的行走史。关于“走”,我想到了以下几个片断:被楚怀王流放湘地的屈原,一路苦苦行吟,留下后人再也难以超越的
  人类从洪荒中走来,从远古走到现代,从胼手砥足而行到脚手分离直立行走,再到以车代步甚至飞离地球,可以说,一部人类的成长史,同时也是一部人类的行走史。
  关于“走”,我想到了以下几个片断:
  被楚怀王流放湘地的屈原,一路苦苦行吟,留下后人再也难以超越的长篇叙事诗《离骚》。
  魏晋时期的名士阮籍经常独自驾车毫无目的地在野外漫游,每逢穷途末路时便大哭一场再掉头回家。这仿佛象征了他随时在找一条生路却无法得到的悲痛。另一同样出名的名士稽康,在弹奏完从此将成为绝响的《广陵散》后,潇洒地走向等待着他的刑场。
苏东坡居士在当时还是烟瘴之地的海南杖藜而行,穿行于善良而友好的农家,成就着他浪漫洒脱的诗酒人生。
  看似羸弱却坚强无比的女词人李清照,在烽火连天的乱世,在遭遇丧夫的巨痛后,一路颠簸,载着几大车的金石古玩从北往南,从北宋到南宋,谱写了一曲巾帼不让须眉的人生悲歌。
  徐霞客徒步走遍大半个中国,不惧险阻,用生命游历着祖国的名山大川,抒写了人类旅游史上的奇迹。
  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上,走过了一队队一代代的驼队马帮,而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驼队马帮,在起着沟通各地的物质生活交往、延续人类自然生命等作用的同时,还传承着人类创造的璀璨文明。
  瞎子阿炳在行走人世的旅途中,将满腹的辛酸、悲凉融为一体,发出了直触人类灵魂的千年一叹——《二泉映月》。
在国民党展开更大规模的围剿、党中央犯了王明“左”倾错误的严峻形势下,红军被迫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由此开创了人类军事史上的惊人奇迹。
  鲁迅的诗剧《过客》中,那位过客就总是行进在“走”的孤旅中。过客已经走得很累了,双脚由于一路荆棘而伤痕累累。在稍做休息后,他突然惊醒,又昂然向西走去。前面有鲜花,有墓地,再向前呢?可敬的过客在探索着……
  在当代山东作家张炜的《九月寓言》中,我读出了两则关于“走”的寓意。一则讲的是农民金祥历经千难万险寻找烙煎饼的鏊子。在农民金祥身上体现了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同时也是一种为了理想信念执著无悔的精神。另一则寓意则蕴含着作者着力描述的小村村民的蔑称中。相传小村人的祖先是一种叫“蜓鲅”的鱼,有剧毒,旁边各村也就因此称他们为“蜓鲅”。而“蜓鲅”也许不过是“停吧”的误传。张炜笔下的小村历史可以用“奔跑”和“停吧”的意象来涵盖。一旦“奔跑”转换为“停吧”,便是善良渐退、邪恶滋生、兽欲开始取代人性力量的时候。小村的历史就是一个寓言,有人性与兽性的搏斗,有善良与邪恶的冲突,也有保守与愚昧对社会进程的阻碍,一切冲突都可归结为“奔跑”与“停吧”的转换。结尾时出现的宝驹腾飞,可以说正是对“走”或“奔跑”这一意象的再次升华。
  庄子《逍遥游》记述了鲲化鹏的神奇经历:“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青年作家吴建雄在其《人间庄子》一书中,分析了鲲化鹏的三个阶段:借风—御风—弃风。在这三个阶段中,鲲与鹏的视角发生了变化,但逍遥也因此产生。转化的过程虽然是孤独的,但“一切生命的过程都孕育在鲲变鹏的进化中,一切生命的精彩都蕴涵在从鲲到鹏视角的转变里”。吴建雄的解读很有新意,恰恰切合了“走”的哲学。   活着,就得学会走路。虽然,我们最终走向的是死亡。
  是的,世上本没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通过走,脚下才有不断向远方延伸的路。只有通过走,才能告别过去,创造崭新的未来。困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困境丧失生存的勇气。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不能停下前进的步伐。
  从屈原的《离骚》到鲁迅的《过客》,其间有一条精神的纽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鲁迅把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发扬广大,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升到新的高度。
  走”无止境。佛的修行或普渡,其实也是一种“走”。所谓“步步生莲”,恰是对修行、普渡或“走”的过程和结果的一种赞美。
  古人有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所以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空守书房,闭门造车,只会令鲜活的生命渐渐干枯。
  唯有走,才能让我们将自己看得更清楚。唯有走,才是改变我们自身命运的最佳途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