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原创] 关中“耍婆娘”

2020-10-23抒情散文青青湖畔草
陕西关中人杰地灵,民风淳朴,这里不仅“处处埋皇帝,处处生长秦腔”,而且处处充满着热闹。关中人不爱寂寞,爱凑热闹,图个乐趣,沟沟壑壑里常有热闹的去处,“耍婆娘”就是其普遍爱耍的一项热闹。“耍婆娘”就是装扮成女人样逗乐。这里的“婆娘”多指年轻媳
  陕西关中人杰地灵,民风淳朴,这里不仅“处处埋皇帝,处处生长秦腔”,而且处处充满着热闹。关中人不爱寂寞,爱凑热闹,图个乐趣,沟沟壑壑里常有热闹的去处,“耍婆娘”就是其普遍爱耍的一项热闹。   “耍婆娘”就是装扮成女人样逗乐。这里的“婆娘”多指年轻媳妇。过了门,生了娃的媳妇就都叫“婆娘”。“耍婆娘”多在逢年过节、门前过会,忙罢赶集、农村庙戏或农家红白喜事、孩子满月、老人做寿等热闹时出现。   譬如,每年正月十五耍社火时,总要用一笸篮抬一个懒婆娘周游,名叫“耍婆娘”,实际耍的是懒婆娘,那笸篮周围用彩纸装饰着,两旁绑两个木杆,由两个人或四个人抬着游村过镇,内坐的“懒婆娘”一般是男人扮着,黑眼窝,花脸面,外罩一身脏衣衫,脑后扎根小毛辫儿,耷拉着脑袋,蹙着个吊眉,样子很是邋遢,引来不少人围观。那“懒婆娘”边走边唱道:“说我懒,实在懒,一年只洗一次脸,眼窝像个米饭锅,头发像个老鸹窝……”在此一旁有一群打逗取乐者,跟在后面不停的起哄,撩逗着“懒婆娘”回答问题,“懒婆娘”大言不惭的张口就来,有问必答,很是干脆。打逗者问:“一年为啥不洗锅?”“懒婆娘”答:“我怕炒菜糊了锅”。“一年为啥不洗碗?”寻乐者又问。“懒婆娘”道:“碗里富气怕洗完。”围观者一听来了劲,故意大声笑闹着喊问:“一年为啥不洗脸?”“懒婆娘”面不改色心不跳,随声说了个没停:“说起话来不打稿,我不洗脸真正好。省了脸盆和香皂,省了口红雪花膏。不用搽粉买粉钱,不用照镜梳妆前。不用毛巾不用水,不用早起能多睡。脸上有层保护层,不怕风吹和雨淋。我的脸蛋长得僚,不怕野猫发嘴馋。众位乡党多宣传,不洗脸的好处说不完。”话语中引来一阵笑声。看着那“懒婆娘”的丑态,听着这一句句笑话,人们沉浸在欢乐之中。   除过节日喜庆,“耍婆娘”添一份热闹情趣外,有时在劳动之余,也会出现“耍婆娘”的表演。笔者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在关中西部下乡时,曾看到过一场“耍婆娘”的热闹场面。那是在一次修渠劳动休息时,年轻的生产队长与几个后生推着一位叫嫂子的中年妇女逗乐,不知是谁将一副身边放着的驴套子戴在这位妇女的脖子上,拉着其双臂在人伙处游转开来,并大笑着喊“耍婆娘来了,耍婆娘来了”。这位妇女在人堆里被嬉闹的后生推来推去,不时头上被插上一些花草,到最后牛笼嘴也戴在了头上,脸上还被记工员用钢笔给画上了眼镜,乐得大伙儿鼓起了掌,也乐得这位嫂子直不起腰,眼泪都笑出来了,根本没有气恼的意思。村里人说,劳动时“耍婆娘”,谁遇上被耍,说明谁人缘好。那次“耍婆娘”耍到最后,有点过火,几个后生将这位叫嫂叫婆叫姨的中年妇女抬起在地上蹾,名曰“蹾磨石”,来打夯。这时女社员不依了,几个身体强壮的妇女过来,把瘦猴一样的生产队长抓住,跟抬着撩倒,与此同时,顺手将其裤子扒下,几个人抬着在地上蹾了一气,然后抬到渠岸,喊了声“一、二、三”,顺着土坡扔下,那生产队长穿个花裤头,在人们的嬉笑声中连滚带爬钻进近旁一片高粱地里,直到天黑收工时,才从泼辣的女社员手里要回裤子,穿上走出来。   笔者曾问过当地人对“耍婆娘”的看法,不少人认为,过去“耍婆娘”主要是寻乐趣凑热闹,自己给自己寻开心,同时在热闹中贬低懒人,笑话笨人,责备不会过日子的媳妇。关中人常说:“男人是个筢筢,女人是个匣匣。“一家一户过日子,日子是否红火,关键在女人。家里没有女人不成个家。家里的女人嘴搀身懒不动弹,更不行。女人会理财,会节俭,会过日子,家里就会兴旺起来,好过起来。否则把男人挣死也不管用。”“耍婆娘”就是通过看热闹,用夸张的手法给那些好吃懒做的女人以警告,促其醒悟,不要做人人唾弃的“懒婆娘”。另外“耍婆娘”还涉及到婆媳关系、孝敬老人、邻里纠纷的内容,劝人为善学好,特别劝妇女不要做恶媳妇、坏媳妇,起着规劝教育人的作用,使人在笑声中学会怎样勤俭过日子,怎样赡养老人,孝敬老人,怎样处事待人做人,树立起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传统美德。   如今,在改革开放的年代,这种“耍婆娘”的娱乐项目扩大了热闹范围,且赋予了新内容。今日的关中农村,在结婚庆典、孩子满月时,对当婆婆的,叫婶婶的要耍一番,多是用红黑染料涂得满脸成花脸,变得没眉没眼,且要拉来公公、叔叔作陪。有些还会特意制作一顶高帽子让婆婆公公戴上,作为婚礼或满月酒席上一项特定的节目被亲朋好友押上与众人亮相,使人看到和不忘含辛茹苦、操作一辈子的父母长辈此时欢乐开心的笑容。特别在白事上,这种“耍婆娘”变成了一种“夸媳妇”,因为老人下世了,当媳妇的在老人生前孝顺,对老人知冷知热,照顾得很周到。老人去世后,村里人借助办丧事之机会,对媳妇进行表彰,名为“耍婆娘”,却少了涂红抹黑或取笑嬉闹的成份,而是亲戚朋友纷纷为媳妇披红,多以披一条两条红被面为主,老人若儿媳妇多,谁孝顺给谁披,在褒奖中使旧日的“耍婆媳”填满了新内容,走向了新时代,演义出新的故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