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原创] 文字的玩法

2020-10-13抒情散文黑龙江小龙女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为了纪念这一伟大的改革举措。当地宣传部门组织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其中一项是以“颂改革,唱家乡”为主题的诗歌朗诵比赛会。一位同事平日爱涂鸦几笔,单位就把参赛任务交给了他。他平日工作繁忙,疏于创作,但作品还是现成的。按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为了纪念这一伟大的改革举措。当地宣传部门组织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其中一项是以“颂改革,唱家乡”为主题的诗歌朗诵比赛会。一位同事平日爱涂鸦几笔,单位就把参赛任务交给了他。他平日工作繁忙,疏于创作,但作品还是现成的。   按照比赛规划,诗歌朗诵会将在近期举行,要求作者本人朗诵自己的作品。同事写的是一篇歌颂农民的诗歌,虽然他声明,他念不好。但是有此规定,他还是要粉墨登场的。通过博客,我得知同城网友Z也进入决赛,力邀我去现场为她加油鼓劲。于是,在9月17日,我早早地来到了比赛地点——市会展中心。   诗歌朗诵会的现场很冷清。尽管给各单位下达了观众名额,但除了参赛选手之外,来到现场的人寥寥无几,礼堂内绝大部分座位都空着。   经过紧张筹备,诗歌朗诵会开始了。市电视台的播音员任主持人,评委是市里诗词协会的会长,书画院院长,文联秘书长等一类当地文化界名流,还从哈市请来两位省作协的作家助阵。   诗歌朗诵与诗歌创作本是两个领域的艺术。一个好作品,用一个好演员去演绎更能锦上添花,增强表现力。这次比赛要求作者本人朗诵。参赛作者多数是业余选手,无论写作还是朗诵都没有受过专业训练。这样,自身的写作天分,现场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表演分数。   主持人照本宣科地主持着。无非是报出选手的姓名,朗诵题目,选送单位等。为活跃气氛,在等分数的时候,跟选手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此类的歌颂题材,容易落入空洞、喊口号的生硬套路中。出场的选手分数不是很高。随着比赛进行,涌现出的亮点不多,这种表现形式一直重复着,令人昏昏欲睡。   “下一位出场的选手是来自市委办的某某。”随着主持人热情洋溢、高八度的声音。不少人为之一震。因为选手平日与她熟悉,了解了自然有话可说,介绍更为翔实。主持人于是滔滔不绝起来:某某是政府机关的才子,平日擅长写散文、诗歌,在某某刊物、报纸发表了多少作品等等。竟现场插播起这位选手的简历,好像明星出场之前,包装公司进行的一种炒作策略。经过隆重推介,某某出场。诗歌水平确实比前面的选手高出一截,朗诵发挥也恰到好处地为作品赠色,众人掌声雷动,评委也打出场上的最高分。   不久之后,轮到同事出场了。主持人又回归到照本宣科的本色。同事的声音不太宏亮,尽管诗歌写的不错,但因表现力稍差,竟然得了一个处于下游的分数。我正替他惋惜,发现一位在税务局工作的选手出场,因为主持人熟悉,自然又重复一番热情的推荐。经过现场预热,分数自然不低。   这样的场景发生几次以后,我觉得如鲠在喉,不情愿地看到:相同或者类似的文字,在一定范围内不如脸熟、工作单位的风光等对作者身份的定义。其实,判定文学作品的好坏,一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不像竞技类比赛有个尺度标准,输赢胜负一目了然。如果大家的水平差不多,相差无几,难分高下。有了如此这般地推波助澜。按照欣赏者的角度不同,得出的评价大相径庭也不是不可能的事。不能做到绝对的公平,也能让人理解。事实往往是有唱有和才能互动,激发潜能。单方面的孤掌难鸣,不把文字当成锻造心灵的执着,普通人多数在日常的琐事中懈怠了。   文字的自娱功能,使得它是心灵的独语与袒露,是社会生活在生命个体的反映与再现。迎合大众的口味,作者名利双收,物质、精神相得益彰。比如职业撰稿人就是把文字当成谋生工具,按照“订货人”的意愿,自由地排列组合。同城博友H是成功的,她虽然码字的时间不长,但她把文字与金钱有机地结合起来,参加过几次大赛,尤其以投票人气为评判标准的赛事更为擅长。摸索运作中连程序都形成了一定套路,辛苦之后收获颇丰,得过诸多的各类礼品、万元大奖,最近更是得到价值10万多元的一辆汽车。   奖品令人羡慕,我也不能免俗地盘算起来:把10万多元换算成我的几年工资,思量起写字的出路,总觉得对自己没有操作性。进一步说,就是发表作品之后,又能如何呢?网上、现实目睹了诸多文友的路。加入当地文联、作协,寻找发表、被推荐的机会、途径,然后通过他们认识省作协的作家,把自己的文字自费出本集子,当然最好有人赞助,不然就要找人包销或者自己卖书,择机加入省作协。这个过程说起来简单,但是运作起来,哪一个程序、步骤又能少了钱、关系的支撑呢?热衷此道是如鱼得水,不喜交际,期望再大于投入,断没平静日子过。话又说回来,没有好作品,要那个空名头又有什么意思呢?可有了好作品,没人推介,自己再不努力走个所谓“捷径”,啥时候是出头之日呢?不见得人人是杜甫、凡高,现世寂寞,后世名声大噪吧!   读迟子建的文集,以她的名气,还要参加一些推不掉的笔会,只为维护与写作同仁,诸多发表刊物的关系。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何况我们平凡的普通人呢?   文字需要物质。没有经费,你不能出书宣传。没有人脉,你的作品埋在浩浩人海。在日常生活中,维系文友交往的笔会,采风一类,要以一定的经济条件支撑。这真是个有钱又有闲的爱好。想要得到承认,闭关自守是不行的,影响力打不出去。   我没有多高尚,看见别人的成功,也曾患得患失。虽然很快平静下来,但还为自己写字的水平与自身的修养而惭愧。盘点自己就剩下“自娱”一条路。文字的一切附加性,都被除去。但只有真正面对自己的时候,那种直面的,拨云见日的畅快,愉悦着身心。我思自我在。不要从文字中索取,而是在其中感悟生活,我曾经认真地生活过,思考过,就足够了。   呓语之后,回到比赛现场。如果我们的单位是市里的某实权部门,以同事的水平若与主持人、评委认识,日常交往中还有一面之缘、甚至莫逆之交,可能比赛成绩就是另一番结果了。看起来,文字的这些附加性在实际生活中是很难去掉了。比赛还没结束,我就又找到自己,逃出来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