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人到中年

2020-10-08叙事散文吕永红
人到中年按说,早已超过了不惑之龄了,可生活的重轭常常把我脆弱的神经绞得吱吱作响,似蝙蝠乱舞,暗夜充斥了我的空间。我的身子似被人猛踹一脚,贴着悬崖下坠,下坠。我叫不出声来,喉咙里像插着一块铁皮,我无奈地闭上眼,听天由命。静静地坐在书桌前,正对
人到中年



按说,早已超过了不惑之龄了,可生活的重轭常常把我脆弱的神经绞得吱吱作响,似蝙蝠乱舞,暗夜充斥了我的空间。我的身子似被人猛踹一脚,贴着悬崖下坠,下坠。我叫不出声来,喉咙里像插着一块铁皮,我无奈地闭上眼,听天由命。
静静地坐在书桌前,正对着窗户,我看见一片树叶落下来,没有预兆,我知道,死亡也会跟着落下来。就像我一闭上眼就会坠崖一样。这一片叶子在我孤独忧郁的背影里盘旋、闪动,然后轻轻地落到地上。花坛里,狗尾巴草,冰草,灯盏花,九月菊还在恣意地生长或怒放,它们听不到西风的消息,雪还停留在远方。它们无法知晓秋天来临的日子。还有寒冷,还有萧瑟,还有霜,还有冷清和落寞。这之后就会有千万片叶子落下来,就有秋风吹过苍茫河山,就有岁月的霜雪堆满枝头……
落叶。坠崖。纷争。疲惫。不断闪现、叠加,深深印进我的记忆里,但绝对不会发酵为醇醪。我的中年是一场疲倦的梦。

领父亲去张掖看病
即使在断粮的日子里谁都不敢撼动父亲在家庭的霸主地位,而一家八口人的生活全靠父母去奔波。年轻时,父亲被生产队派到祁连山中挖煤。口衔一豆油灯,挑一对芨芨草编的圆筐,一步一步艰难摸索于那个逼仄、阴暗、潮湿的巷道里,等喘着粗气的父亲从煤窑门出来时,能看清的部位只有一对灰灰的眼睛和两片紫红的唇。就是那么一个男子,就是那样一张落满风尘的脸,像出土的煤俑,在那个万劫不复的深渊里摸爬滚打了五年,父亲因此落下了严重的矽肺病。全家人极力劝父亲看病,可父亲总以种种理由推辞。
终于撑不住了,父亲像秋风中的一棵枯树,风稍一大,就会嘎嘎作响,直至轰然倒地。全家商量好让我带父亲去张掖最好的医院看病。
第二天清晨,淡蓝的风中有紫色的蝴蝶盘旋、飞舞。父亲换好了新衣。刚要出门,母亲说今天水厂要放水,得去拾掇一下水龙头。我要进水窖,父亲不让。他得瑟着下去,谁知又把新衣服弄脏了,母亲见状嗫嚅着埋怨父亲,父亲明显的满脸不快。母亲的唠叨又升温了,父亲终于怒了。两人相互用世上最恶毒的语言攻击对方,全然不顾他们身边还有一个四十多岁的我的存在。我喝退了母亲,劝好了父亲,两人一路来到张掖。
医院的走廊好幽深,像一口深井。我们杂沓的脚步声像在井里扔了些许石子发出的声响,空旷,悠长。由于不熟悉医院的设施,我们错过了门诊去走进了住院去。父亲说找个大夫问问。一位年轻的女大夫正和一位男子说笑,极投入的样子。两人都穿着白大褂,天使一般。我怯怯地问:“大夫,看病的大夫在哪里?”或许是掐断了人家的感情思路,男大夫头也不回地说在前边,我和父亲找了一圈仍摸不着北,又转了回来。等父亲再问男大夫时,年轻人几乎是吼着说:“我说你这老汉烦人不,你不识字,你儿子也不识字?抬起头来认!”说完“砰”地一声摔上了门。最终一位女患者给我们指点了迷津。
大医院的药单真长啊!透视的大夫说父亲的这种病只能当结核病治,回家好好休息,等待上天的裁决。可看病的大夫却开了多多少少十八种药。到药房取药时只给了十五种,我和取药的大夫理论着,那个一脸阳光的女孩极不情愿地退了款。父亲问我花了多少钱,为了不使父亲心理负担过大,我装作极轻松的样子说:“不多,也就五百元。”要知道,我那时在一个极偏僻的乡村中学任教,工资早就发不出来了,这次软磨硬缠总算向人借了八百元。父亲老大不乐意,恨恨地说:“宁进阎王殿,不进大医院。娃呀,你在糟蹋钱哩!”
出了医院门,太阳亮亮地照着,远处祁连山的雪浪飞溅下来,身边的商场或小店里播放着加速心跳的音乐。我和父亲急忙吃了碗牛肉面便乘车回家。一路上我劝说父亲安心养病,不要管钱的事。父亲一路无语。

送儿子去上小学
或许是没有一串好的缘故,我五岁的儿子竟常常在别的孩子放学后被老师扣留在教室。我问过儿子,他漠然地告诉我在写生字,尔后低下头虎着脸,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若在以前,依我的脾气,几个“大饼”早赏给他了。可十几年的高中班主任生涯已将我刷磨得浑圆光滑,我已没了半点脾气。眼下,面对学生日益叛逆的心态和疯长的自尊心,我更注重不怎么见效的说服教育。况且,大家知道,体罚学生到底是件不体面的事。
拉着儿子的手,我慢慢鼓励他:“我们的儿子多优秀呀,三岁时就能背下50首唐诗,现在不可能连个‘山石土田,日月水火’都写不到黑板上吧?”儿子满脸的委屈:“爸爸,不是我不会写,一上黑板我就发抖,脑子里啥都没了。老师一批评,我差点尿裤子了。”我相信,在这个没有工业缺乏企业,读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的弹丸之地,儿子的话并非危言耸听。
凭经验,我知道儿子是紧张所致。于是,放学回家,我把生字写在大白纸上,挂在客厅里,儿子进门后,我扮作老师让他写生字,小家伙居然都能写对,还注上了拼音。我开始有点怀疑遗传了。
过了几周,语文老师还表扬儿子有了进步,我心中窃喜。谁知有一天中午数学老师打电话让我去她的办公室一趟,我心里惴惴的。
进了老师的办公室,数学老师似乎余怒未消。我们象征性地打个招呼,数学老师开始了她的数落:“你的孩子怎么搞的,连7加8等于几都不知道,这可是我见过的最笨的孩子,你是高中教师,就不会教教孩子?”说完乜了我一眼。从此,儿子回来,客厅里又多了加法算式。送儿子上学的路上我把车骑得极慢,一路上不忘来个及时巩固,我忙不迭地问儿子。
“7加8是多少?”
“15,爸爸。”
“那8加7呢?”我追问。
“还是15,爸爸。”
“还有哪些数字相加等于15呢?”
“1加14,2加13……”
我放心了,上班的路上哼着自编的小曲儿,冬天灰暗低沉的天空也仿佛一下澄净了许多,路旁的树静默着,像在为我祈祷。中午,我早早地回家,准备分享儿子回答上问题后被表扬的喜悦,妻子也准备了一只烤鸭。
楼道里终于响起了细碎的脚步声,我和妻子几乎是同时去开门。儿子脸蛋红红的,印着泪痕,不像受了表扬的样子。还是妻子眼尖,急急地问:“娃娃呀,你的裤子怎么湿乎乎的?”儿子回答 :“做清洁洒水时不小心弄湿的。”我细一瞧,儿子的裤管从膝盖以下齐齐地湿了,他的小腿在隐隐抖动,这一点我能明显感觉到。我问:“你洒水也用尺子量得那么齐吗?撒谎!”儿子“哇”地一声的道出了原委:“一进校门,我就心慌,数学老师在教室门前拦住并抽查我,我脑子里只有嗡嗡声,什么也没回答上。爸爸7加8是15呀,我咋就不会说了呢。数学老师狠狠地训斥我,她好像余怒未消,找几个大男生牵着我的双臂,把我插进雪堆里……”我的心凉了,比雪堆还凉。末了,儿子坚定地说:“爸爸,我想转学,数学老师似乎死盯住我不放。”我拍拍儿子漂亮的小头:“老师是为你好,她是负责的,你不应该紧张啊。”
下午,我去与学校的老师彻底的沟通。我先是检讨自己的不敏不聪,失职疏懒,然后委婉地说出孩子的紧张,最后表下狠抓孩子学习的决心。老师们似乎被我的苦楚感动了,终于让我回来了。
此后,儿子的紧张稍稍好转。我们松了一口气。每当站在讲台上给学生讲课,我脑海中总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一个瘦小的孩子,背着沉沉的书包,愁容满面地走在上学的路上。进校门时,他下意识地低着头,佝偻着身子,怯怯的目光迅急地向四周扫视一圈,然后迈着坚硬的步子,思索着如何应付马上就要到来的提问,他嫩嫩的脸上写满了茫然和无奈……
毫无疑问,我教出了好多重点和名牌大学生,曾引以为荣。然而越过中年快届天命的我却教不会自己的儿子,我不知道,是褒扬自己的奉献,还是痛责自己的失职无能。每天早晨五点半起床,骑着单车去三里外的学校上班,中午十二点半时才能和儿子见上一面,晚自习跟班回来时又是十一点半。我确实是有心无力呀。望着同事们考上大学的孩子志得意傲的样子,我脑中总是不断浮现出那个走在上学路上瘦小的身影。我多想“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啊,可我清楚地知道,这是一个多么崇高但又虚妄的幻想。
我常想。一个家庭的生活就像在搞一场接力赛,第一棒是父母,第二棒是我和妻子,第三棒是儿子。我们一边要搀扶跑完的父母下场,一边还要等待儿子的出场,甚至儿子还要等待儿子的儿子出现。第一棒跑不动了,第二棒义不容辞地去替代,第三棒紧接着跟上,年年岁岁,岁岁年年。
人到中年,不断地在儿子、丈夫、父亲三种角色中变换游移。无论哪种角色出了问题,都将引起哪怕是一阵短暂的混乱。得小心翼翼地把老的扶下山去,再如履薄冰殚精竭虑地把小的扶上山去,一切都让人觉得天经地义不容辞卸。此外,得去应付各色人等和永无尽头的工作。
中年,握满把的累。
[ 本帖最后由 吕永红 于 2008-11-18 15:32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