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春天,有关海子

2020-10-02抒情散文默一言

春天,有关海子 时近三月,很自然的想起海子。自打那凄苦的火车的汽笛声带走了海子,三月便成了海子的三月。这个悲情的诗人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三月,依旧如此的悲情。以至于用这样一种绝然的方式予以终结,留给我们每个春天轮回的内心隐隐作痛。带着些
春天,有关海子 时近三月,很自然的想起海子。自打那凄苦的火车的汽笛声带走了海子,三月便成了海子的三月。这个悲情的诗人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三月,依旧如此的悲情。以至于用这样一种绝然的方式予以终结,留给我们每个春天轮回的内心隐隐作痛。

带着些许惆怅,在这个寒意未消的春天,独自伏案翻阅着海子的点点滴滴,每翻开一页,就离他更近一些,并更接近他的真实。你仿佛还可以闻到泥土的气息,麦田的芳香……


海子,原名査海生,安徽怀宁査湾人。1979年,年仅15岁的海子考入了北大法律系,携带着一只由村里木匠做的旧木箱开始了四年的大学生活;1983年,海子从北大毕业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执教。1983年秋季到1989年春天,海子一直居住在中国政法大学新校区。


海子的生活是孤独而贫瘠的,他把收入的大部分寄给父母购买种子、化肥、农药以及供三个弟弟读书,房间甚至没有电器。然而正是在这样一间常年焚烧着印度檀香的小屋里,头发凌乱、满脸络腮胡的海子以其超然的想象、对宇宙人生的终极关怀、对诗歌的执着,写下了《土地》、《大扎撒》、《太阳》、《弑》、《天堂弥赛亚》等一系列伟大的作品。

但海子的存在终究是个体悲情的存在。他的诗中蕴藏着巨大的悲痛的力量,这种悲痛来源于他贫困的身世;来自于他四次不幸的爱情经历,更来自于他无法实现的诗歌理想。

1980年代中后期,“写作和革命诗歌关系密切,多是高调的,用很大的词,带有暴力倾向”(北岛)的诗歌写作结束了,一种张扬自我理想、弥漫浪漫摈弃世俗的诗歌写作开始兴起。而海子更是沉浸其中。海子把自己的诗歌理想,设定为“大诗”,即一种具有历史、经验、情感和文化包容性的诗歌,如古代史诗。在短短几年内,海子写出了他的“七部书”,这种不断加速的写作很快与他对现实生活经验和洞察的匮乏相抵触。在他的“大诗”在宏大的同时,他的内心也不断趋于空洞。这是他悲剧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海子的爱情经历则是其悲剧的诱因。在海子短暂的一生中曾爱过四位女性。初恋女友B,以及S、A与P。在这四位女性中,海子最深爱的是初恋女友B,海子为她写了大量情诗,如《你的手》、《海子小夜曲》、《给B的生日》等,都与之有关。而《不幸》、《泪水》、《哭泣》等这些与B感情出现危机后写下的诗则寄托了海子无限真挚的感情。但他的痴情却换回的是爱人的远走高飞。1989年,B出国留洋,海子彻底绝望。在绝命前写下了名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把悲痛化作了对爱人的祝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他的内心又是可等的悲伤!到了《春天,十个海子》他终于无法按捺内心的痛苦,终于爆发……


海子,这个悲情的诗人,在这样一个空气中涌动着泥土与麦地芳香的春暖花开的季节,为我们留下美好的祝福,然后走向永恒的诗歌国度。他的“大诗”理想、抒情短诗以及他的美好祝福,让我们记住了他,在每个春天轮回,我们的心弦都将为之拨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