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弥漫着忧郁的童年

2020-09-25叙事散文秦时明月

弥漫着忧郁的童年大概在我六七岁的时候,我一度沉溺于对死亡的恐惧中。生产队修水库,在我家屋侧边挖山取土,结果挖出来好多古墓,那些早已腐朽的棺材板和如竹荪菌般空洞腐朽的白骨散落在润湿的泥土中,被大人们随意地踢来丢去,我目睹了这样的场景之后,那
弥漫着忧郁的童年


  大概在我六七岁的时候,我一度沉溺于对死亡的恐惧中。

  生产队修水库,在我家屋侧边挖山取土,结果挖出来好多古墓,那些早已腐朽的棺材板和如竹荪菌般空洞腐朽的白骨散落在润湿的泥土中,被大人们随意地踢来丢去,我目睹了这样的场景之后,那一晚上竟然做了噩梦。当我惊叫着从睡梦中被母亲叫醒的时候,面对母亲茫然的眼神,我其实也还是满脑子的茫然。我已经记不得那次噩梦的内容,母亲也没有问我,然而接下来我的脑子却逐渐被无法遏制的对死亡的联翩想象占领了。

  我躺在床上,思维就开始飞翔。那是一种无法控制的满含恐怖的联想。我的脑子里会像放幻灯一样出现我所记得的所有的山坡上的坟墓,那些坟墓上的荒草,坟墓旁的树木,树子上的斑鸠的诡异的叫声,坟头上的老鼠洞……接着我的想象就被一种无法摆脱的魔爪抓着,顺着老鼠洞钻进了坟墓的内部。漆黑的墓穴内部,一片死寂;里面的人,在狭窄的空间里,直挺挺地躺着,翻不了身,喘不了气,叫不出声,然后慢慢腐烂,最后变成一副骷髅……接着,我的想象就将我自己置换,把我自己安置在了那黑暗的深渊。我躺在那里面,动不了,看不见,叫不出……分明就看见母亲在旁边竹林里捞柴,但是却只能定定地看着;分明看见妹妹一双小脚噼噼啪啪地从坟旁的小路跑过去,却叫不出;分明看见傍晚暮色氤氲的灶屋里,父母和哥哥妹妹们围在灶前煮着晚饭,烟雾从夹壁的缝隙冒出来,弥漫了我的坟墓的上空,而我却只能孤独地呆在里面,无法与家人们亲近……永远就这样困在里面,再也不能与院子上的伙伴玩耍,再也不能跟父亲一起去赶场,再也不能跟母亲一起到外婆家去,再也不能在卖杂货的贾二娃挑着担子来到院子上的时候,吃上一颗驱蛔糖,人们都在温暖的屋子里熟睡了,我却只能躺在这冰冷的黑暗里,呆在冷寂的荒坡上。总之,生活的一切乐趣,生活的一切意义都全部无可奈何地失去了。这种怪异的逻辑混乱的病态想象曾经很长时间地困扰着我。我常常会不经意地紧紧贴在母亲的身上,其实那是我内心正感孤独和恐惧而欲摆脱的一种下意识的反应。母亲常常会觉得奇怪,这个自从会走路开始就并不依恋她的怀抱的家伙怎么变得这样黏糊呢?其实,我那时并不成熟的心灵里,在对死亡的恐惧的时候,已经深深地感觉到了亲情对于我的无可取代的某种意义。

  还记得少年时期,我的大妹对我描述的关于死亡的想象和感受,那简直就与我前面所描述的情形惊人的一致。十岁的大妹,用了一种异乎寻常的沉重口气幽幽地叙说着,她完全就是在说着我的内心里从来不曾告诉过别人的东西,把我的心也揪得发紧。我清楚地记得大妹说话的颤抖的声音和眼里噙着的泪花。那是对死亡的最幼稚的感受,更是幼小生命对亲情血脉的最刻骨铭心的依恋。因为对每个死亡的细节的恐怖想象,都是与亲人联系在一起的。换言之,如果不在乎亲人,其实死亡就并不可怕,即使是幼稚心灵的感受。

  而让我真正体会到死亡的恐惧,那是在我十多岁时面对常常卧病在床的父亲而产生的。我的父亲是个遗腹子,是在祖父去世三个月之后才出世的;祖母由于伤痛,便给未出世的父亲留下了病根。父亲从小就体弱多病,成家后也常常被严重的肠胃疾病折磨。记得曾经好多年,父亲有很多时候都卧病在床。每次我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书包都来不及放下,就直接跑到父亲的床前去看,看床下有没有鞋子。如果床下有鞋子,就说明父亲又病了。这时,我的心里就会无端地发慌,我就会试着叫两声。如果父亲听到了我的叫声回答了我,我的心便立即放了下来;如果那时父亲刚好睡着了没有听到我的叫声,当我接连叫了几声他不回应的时候,我立即便有了魂飞魄散的恐怖——父亲死了!我的少年时期就是在这样一种氛围中走过来的。我那敏感的心理,总也忍不住要去想象父亲死去的情形。我走在放学回家的山路上想,我在放牛的荒坟包上想,我半夜躺的被窝里想。我怕父亲死去,我怕去想象父亲死去,可是我从来没有克制住过这样的想象。我想象父亲在落气的时候怎样叹着气,怎样呼唤着母亲和我们四兄妹的名字,怎样被人们放上门板,怎样被人们装进棺材抬上山坡埋进墓穴……然后又是抑郁不堪的对地下黑暗世界的无尽想象。我爱父亲,我怕父亲死去,我常常恨自己生出这样可恶的想象,我觉得也许我的这样的想象会让父亲病得更重,于是我就有了深深的负罪感。父亲四十三岁那一年去世了,而我刚好走出了少年时光,在悲伤的号哭之后,倒也没有太多的去想象父亲死后埋于地下的情形了。而对父亲的这样的感情经历,我的两个妹妹也与我有着惊人的相似。她们也在父亲的床前无数次的惊魂,她们也在父亲还活着的时候忍不住无数次地想象过父亲死的情形。其实我明白,这恰恰是我们对父亲的爱的一种反应,只不过是一种忧郁得让人落泪的情怀。

  乡下孩子,会在很多时候联想到死亡。在漫山遍野青草葱绿鲜花争艳的时候,我们会觉得一种美得令人心颤的野花——老鸹蒜花,是从死人的鼻子里长出来的,因为它常常生长在坟包上。于是我们便对这样一种花敬而远之,远而恶之。夏天的暴雨之后,干涸的土地得到了润泽,房屋后的石缝里流出了清凉的泉水,我们不敢把它接到水缸里去,因为孩子们都说那是“尸水”,是从后山坡上那些坟包里流出来的,手脚沾上了都会腐烂。我便又忍不住去想象那些腐烂的尸体,那些瘆人的白骨。路边明明是一块狗啃剩下的猪骨头,放学回家的我们会突然说那是一块死人的骨头,于是头皮一阵发麻,双脚便会虚飘飘地跑,仿佛那骨头会追上来……而这些感觉,只有当我们回到家,与家人呆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完全消失。

  现在想来,我的童年乡下的生活,无疑有着不少魔幻的意味,在无数童年少不了的欢乐的时光中,夹杂了太多的感伤的忧郁。也许是少年太耽于幻想,也许是那个时代让人生发忧伤情怀的事情实在太多。 “怕死”其实正是对“生”的依恋,而“生”的具体形式并不只有自己的生命,更主要的是围绕在你生命周围的亲情。亲情滋养着你,让你感受到了自身的存在,你会为亲人的幸福而幸福,为亲人的逝去而悲伤。死亡,是对亲情的割裂,所以我们害怕死亡;亲情,会抚平死亡的伤痛,所以我们希望有着亲情的阳光雨露永恒相伴。我写下这个不合时宜的话题,其实是想提醒那些对亲情冷漠,或者蔑视别人的亲情的灵魂知道: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根亲情的弦在颤动,死亡可怕,所以应该更美好活着!

2009-5-18


[ 本帖最后由 秦时明月 于 2009-5-19 16:03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