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水 磨 与 水 碾(修改稿)

2020-09-24叙事散文苏忠伟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6:33 编辑

  在我们村子的东边,有一条发源于点苍山至龙坝河流入漾濞江的山箐,临近村子的那一段,名叫“碾房箐”。生产队时期,家乡有四个队,除二队(现在的大平地、鸡茨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6:33 编辑 <br /><br />  在我们村子的东边,有一条发源于点苍山至龙坝河流入漾濞江的山箐,临近村子的那一段,名叫“碾房箐”。生产队时期,家乡有四个队,除二队(现在的大平地、鸡茨坪)只有磨房外,其它三个队都有磨房和碾房。

  箐边建有一间磨房,房内有一盘水磨,是全村人加工包谷等杂粮的生产工具,用坚硬的岩石经石匠打凿而成。水磨呈圆柱形,磨墩较厚,磨盘稍薄,上边系着一个用竹篾编制的圆锥形箩筐,装需要磨成面的粮食。在磨箩与磨盘之间,有一个用竹子砍成的抖筒,还有一根抖棒与磨盘相连,当磨转动时,便将粮食送入磨眼中,磨的周围是一个用木板做成的槽,磨出的面便落在槽中。

  水磨用水作动力,在磨房的地下,有一个木制的磨轮,轴与磨轴相连,用一个很长的木制水槽将水从陡坡上接下来,水冲在轮上,冲转水轮,磨就飞快地转动起来了,发出轰轰隆隆的响声,磨成的面也就飞落出来。

  磨房是全村人加工杂粮的场所,因此水磨在村民的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当时在农村最先进的粮食加工工具。

  在距磨房约50米的下方有一间碾房,磨房与碾房之间,是一条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修筑的车路。碾房比磨房大得多,里面安装着一个石碾,石碾有一个木制的丁字形支架和一个石制的轮子和一个很大的圆形碾槽构成,碾轮在槽中滚动,稻谷便被碾成了大米。水碾有一个很大的圆形水轮,带动碾子转动,轮轴有柱子粗,水轮安置在碾房地面下。与磨房不同的是:碾房上边,有一个积水溏,水关满后,从闸门放出去,通过水槽冲到水轮上,冲力随着水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就能将水轮冲转起来。水碾是利用了经过水磨的水,这样,水便得到了充分合理地利用。可以看出:水磨和水碾应该是同年修建的。

  有一次,母亲到磨房里磨包谷面,天下着大雨,我从家里出发给母亲送棕帽,邻居家的孩子阿玉和我同行做伴。那时我才五六岁,当走到碾房上边的车路上时,从路上边的陡山坡上飞速滚下小盆大的一个石头,碰巧砸在我的后背上,将我撞倒在地,爬起来后,被吓得魂不附体,好在竟未受伤。这是在我人生中的第一次遇险,后来已将其写入了《历次遇险记》中。

  碾房是村民们加工稻谷的地方,也是榨核桃油的场所。碾房除了碾米外,那时还有一个重要的用途,就是加工核桃油。到了冬季农闲的时候,就是榨核桃油的时间。榨油的工序很复杂:先是将核桃脱去硬壳后,用碾子碾碎,在木甑子里蒸熟,用稻草包成油饼,放到木榨里加压,将油挤出来。木榨是用一根粗大的木头抠空而成。将油饼放入榨槽中,加上楔子,再用石制的大锤用力打下去,清亮的油汁便汩汩地淌出来了。使锤要挑村里力气最大的人,一般人是使不动这样沉重的石锤的。核桃油是那时村民们的重要油料,因味道特别醇香而叫“香油”。每当碾房里榨油的时候,那种浓厚的香味在空中飘散,能在很远的路上就能嗅到。

  每年的粮食收获后,磨房和碾房便热闹、忙碌起来,昼夜不停地为人们加工粮食。丰水季节,因水量大、冲力足,碾米、磨面的速度快,到了枯水季节,就很麻烦,人们为加工粮食,常常要排队等候。有时到了箐水很小不能冲转水磨的时候,还要将包谷背到外队的磨房里加工。有一次,我和父亲将包谷背到山甸坊队的磨房里磨面,这个磨房用的是石门河(源于石门关)的水,水流很大,一年四季都能冲转磨轮。因为来磨面的人多,要排队等候,当天夜里才能轮到加工。到吃早饭时分,肚子饿极了,父亲便向看磨的老奶奶借了两碗米,用土锅煮了一锅红米饭,没有菜下饭,老奶奶又把腌豆腐给我们吃。第二天再去时,父亲将借的米还给了老奶奶。当时这位奶奶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家了,为人很和气,与我家还有一点儿亲戚关系,我十分感激她对我们的帮助。

  后来,为了临时加工粮食的方便,我家还制作了一盘手磨,少量的包谷和杂粮,就用手磨加工,明天早饭吃的面没有了,也不用着急,夜里便能赶磨出来,十分方便,做豆腐更是方便多了。我家的手磨自然就成了母亲的心爱之物,如今不用了,被放在房檐下,磨墩与磨盘还完好无损,我们舍不得丢弃,这是记录农村生活历史的工具。

  我不知道磨房与碾房建于何时,但自从有了碾房后,那条山箐便得名碾房箐了。我经历过使用研臼、杵臼的年代,对那两种原始工具还有很深的印象。水磨与水碾的出现,在生产史上是一次巨大的技术进步,与研臼、杵臼、干碓和水碓相比,效率成倍地提高了。由此使我想到我们的祖先具备了高度的聪明才智:学会利用水力来加工粮食。对水进行重复利用的原理,现在的梯级水电站,也许就是从中受到的启发吧?

  我们这代人是吃包谷和其它杂粮长大的。吃惯了包谷面饭的人都知道:用水磨磨成的包谷面,要比用现在的磨面机磨的好吃,酥软爽口,清香甘甜,有一种原汁原味之感觉。在磨面机出现以前,村里还用过一种电动石磨,但磨出的面不如水磨的面好吃,用的时间不长,就被金属机械取代。用水碾碾的米,也要比用碾米机碾出的米好吃得多。

  进入上世纪80年代,由于电力在农村的推广,磨面机、碾米机的出现,取代了水磨、水碾,效率大幅度提高,水磨和水碾终于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我参加工作后不久,有一次独自一人下乡到了一个边远山区的一户彝族农家,见到一位七十多岁高龄的老奶奶,还不会听汉话。我在她家坐了几分钟,老人家要招待我吃饭,迅速到楼上撮了一盆谷子,放在杵臼里准备樁米,我忙向其家人解释说不在她家吃饭,还要赶路。这次我又看到山区农村还在使用杵臼,那时这个山区乡还未通电。

  现在我们村里的磨房和碾房都已消失了,地基也被村民挖成了耕地,种上了庄稼,栽上了核桃树。人们也吃不到用水碾碾成的大米和用水磨磨得的包谷面,家乡农民也有几十年吃不上核桃油了。我们这辈人就是吃水磨和水碾加工的粮食长大的,深知这两种生产工具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它们无声无息地退出了历史舞台,人们感激它们对人类的贡献,不知道粮食加工机械会在未来发展到什么样子,我是不会忘记水磨和水碾给人们带来的好处的。我想:人在一生中可能会成就一个阶段的辉煌,但不能永久保持,正如一个人的青春虽然美好,但不能永驻一样。因此,面对人生中的荣辱得失,坦途与坎坷,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才是最重要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