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人生中的坚守与傲岸

2020-09-24抒情散文我自岿然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06 编辑

人生中的坚守与傲岸唐人诗歌中,有两首放在一起颇可玩味。一首是李白之《独坐敬亭山》,一首是柳宗元的《江雪》。初看题目,一言事,一绘景。言事者,言独自坐于敬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06 编辑 <br /><br />人生中的坚守与傲岸

唐人诗歌中,有两首放在一起颇可玩味。一首是李白之《独坐敬亭山》,一首是柳宗元的《江雪》。

初看题目,一言事,一绘景。言事者,言独自坐于敬亭山下之所见所闻所感;绘景者,欲绘出江边之独特雪景。

若论诗情澎湃、诗意纵横、诗境瑰丽,生于中唐的柳宗元难与生于盛唐的李白有一比,要知李白的诗歌分量“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然而在孤独之境中,论性格之坚韧、气度之傲岸柳宗元与李白还是有一比的。

言事者独自坐于敬亭山下,看蓝天,看流云,看翱翔众飞鸟,看我自岿然敬亭山。言事者似乎无所事事,唯一可做的就是凝神去看。

面对巍峨高山,人类总有攀爬登临之意,也许在潜意识里,在高山面前的自卑感作祟吧,以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爬到高山之巅就算是征服了山的伟岸,就可以俯瞰脚下,目空一切了。这是人类普遍的一种幼稚而病态的心理,李白有没有此心理这里不做考证,我只想强调的是,在此时此地的李白不作此想。据学者考证,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5年),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十年时间了。这十年间,他辗转漂泊,居无定所,遍尝人世辛酸,看透世态炎凉。也许,当一个人真正陷入孤独之境中,他才能让自己的心灵彻底的沉静下来,抛开世俗功利,心无挂碍的去看身边之物事,这才有了一种返璞归真的眼界与胸襟。

众生嚷嚷,喧嚣浮躁,都随鸟飞尽云散去,而只有敬亭山巍然屹立。作者眼中,已经全然没有了敬亭山之外在皮相,有的只是一个有着特立独行人格的朋友,这样的朋友,与他平起平坐,与他默默凝望,与他相知相亲。当一个人,把无情的山当做自己的朋友来寻求慰藉,可见在人世中他真是孤独到了极点;当一个人,在自然中找到了他特立独行的影子,他也就找到了坚守自我的力量,战胜了孤独。

绘景者一语既出,就把人带入一种千古荒寒之境地,一切都被大雪覆盖,整个世界没有一丝生气,而在这样的严酷环境中,居然有一个人,架一小舟,披蓑戴笠,独坐于茫茫风雪之中。他丝毫没有把眼前的酷寒环境当做回事,一杆垂钓,似乎有着千钧之力,静静横斜在天地之间 。钓翁之意不在鱼,钓山高水长,钓风雪严寒,钓人世浮沉,用一支细瘦竹竿大声的向世界宣告:我决不妥协!(颇有一副后来者东坡之胸襟:一蓑烟雨任平生。)

这首诗中山水自然成了作者顽强个性的背景衬托,在这首诗所描绘的画面中,蓑笠翁的形象越来越高大,千山万径在蓑笠翁的睥睨下仿佛越来越小,而柳宗元的凌然不屈的风骨充斥了整个空间。

面对孤独,李白和柳宗元都在静默中找寻排解忧郁愤懑的途径,李白化自然为友,转化自己被动的心境,在品味自然中战胜孤独,我们读到的是洒脱不羁依然固我的李白;而柳宗元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强大,直面孤独与寒冷,内心只专注凝神于自己的理想,我们读到的是他的执着他的坚强傲岸。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