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何处安放我多情的灵魂

2020-09-24叙事散文石丁香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49 编辑

何处安放我多情的灵魂如果不是遇见你,我将会是在哪里……每听这首经典老歌儿,我的心总要莫名其妙的震颤,是为红尘阡陌中那些不期然的相遇?还是为岁月流转处那些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49 编辑 <br /><br />何处安放我多情的灵魂
如果不是遇见你,我将会是在哪里……

每听这首经典老歌儿,我的心总要莫名其妙的震颤,是为红尘阡陌中那些不期然的相遇?还是为岁月流转处那些云淡风轻的情感?好像都是,又好像都不是。是为这辈子没能走出山东省而怅惘?还是为最终留在了齐鲁大地而自豪?岁月印证,我很庆幸我能将我的身心及多情的灵魂全部托付于这片厚实的土地。
我庆幸,还未出生,我便嵌在母亲的肚腹里,随着她笨拙的身体一路颠簸,从遥远的青海省回到了山东那个叫“铁炉寨”的小村庄。

村庄很小,家里很穷,穷到父亲一直担心年轻气盛的母亲一进家门就会掉头跑回娘家,一去不回。然而,没有。为了肚子里跳动的小生命,从小娇生惯养的母亲平静地接受了一切。因为,临返家乡时,父亲就隐约透露了老家的贫穷,也展望了一家人若留在青海那座石棉矿的光明前景。但,母亲并不心动,说家里再穷,也比留在那千里遥远的地方强,最起码呆在咱山东地儿,心里踏实。就为了这份踏实,艰涩中苦挣苦熬的母亲对当初的选择无怨无悔。

山东民风淳朴,乡亲们温良宽厚,母亲初回家的那段日子,多亏了众亲邻的接济,东院的三姐曾隔着墙头递过馍饭,西院的二婶曾悄悄给抱过柴火……苦日子在乡邻们的相扶相携中自得其乐,我也在百家饭的喂养下,在百家衣的温暖中渐渐长大。

感谢母亲度我,免了我背井离乡的流年之苦。

一个人童年的幸福感觉与家境无关。家里日子虽然清贫,留在我记忆深处的童年依然充满了欢乐,印在心上令我伤心抹泪的事情便是学习用筷子吃饭。因为,我初学拿筷子时总是攥着个筷子头儿,夹起菜来免不了撅来撅去,惹得母亲非常生气。小姑娘家家的这样不雅观不说,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便是老家的一个民间说法——女孩子筷子拿得远,将来就会嫁到很远的地方,这让母亲很是担心。她已尝够了曾经背井离乡的滋味儿,太怕心爱的女儿将来离她远嫁。所以,只要一见我拿筷子只攥起个筷子头儿,母亲就会马上敲我的手。柔弱无骨的小手被敲后很疼,我却把泪水含在眼眶里不敢落下,也能看出事后母亲痛悔的样子,我便小心翼翼的变得乖巧,把筷子拿到近得无法再近的程度。却又惹得母亲嗔怒:瞧这妮子,将来非得嫁到咱锅台上不可(意思是太近)。当时的我尽管不知“父母在不远行”的蕴意,也难懂“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深刻,却明了,这怒声里揉进了母亲太多的柔情与希冀。

出落成少女待字闺中时,母亲并没有因为我筷子拿得近而放下悬着的心,或许是为了先发制人让我不得以辩,又或许是真的无计可施,本来识文断字的母亲却荒唐地牵了我,一次次光顾算命的卦摊,且每次都是毫不犹豫的告诉人家,给丫头算算婚运。如此反复,终于在一个瞎眼老头儿嘴里得到“这孩子将来不能嫁在十里之外,否则一生多灾多难”,母亲如释重负,眉眼含笑的对着我说,听见了吗小妮子?你可得听话,这算命先生算得可准哩。

我对母亲的话似信犹疑,心里的想法却跟母亲拧着劲儿。年少轻狂的我做梦都恨不得生双翅膀,飞向遥远的地方将自己放逐。机会终于来了,情窦初开时,班上忽然从外地转来个帅帅的男生。对他产生好感,不光是因他长得好看、流行歌唱得好,潜意识里也许是稀罕他那远在七彩云南的家。

他是以在校应征入伍的名誉离开山东回他云南老家的,多年来我只知道去信的地址是一个叫“大阪桥”的坦克部队,但从来没敢涉足那个令我无限向往的地方。因为,我知道母亲绝不会同意我去看他,不光不同意,母亲霸道到扣压他的来信,一压就是好几个月,最后不是被我翻出就是看我神思恍惚、茶饭不思时,不忍心才拿出。使我一直误以为这件事情尚有希望,因为母亲的态度并不是完全拒绝。却没料到,此时的父母在维持表面风平浪静的同时,还在悄悄酝酿着一场关系我一生命运的决定。为彻底断了我的念想,一生刚强的母亲不惜低下头来求在企业工作的叔叔,她求叔叔,无论多难都要帮我找个事做,一是因为企业工资效益好,二是因为这样我便可以即远离家乡换个环境,将来也能在山东安居乐业。

可怜天下父母心,吾心安处是故乡。

在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我舍下一切去了在山东还算知名的企业。但从我上班第一天起,叔叔就开始为我的婚事发愁。因为母亲有话在先,除了让叔监督我和云南的同学了断关系,再找对象时也只找山东人,且不找井下工。这条件看似普通实很苛刻,叔叔对只找山东人的观点倒是万分赞同,母亲只是出于对女儿的眷恋,叔叔则是讲究“叶落归根”。尽管嫁出的闺女就如泼出去的水,叔却说,女孩子外嫁是件很悲哀的事情,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活着漂在异乡是人家的人,死后的魂灵也难归故里,嫁在山东则不同,最起码没出省。

最终,在叔叔的朋友再次登门提亲后,面对叔叔苦口婆心的劝说,婶婶不悦的脸色,我含泪撕碎了同学的照片和所有来往的信件,微笑着对叔婶说,好吧,我决定和他断了,在这里安心的找个对象过日子。说完转身回屋趴在床上哭足哭够后给他写了封最短的信,只告诉他我要结婚了,请他有空来喝喜酒。不敢去设想他看信后的感觉,却从此再也没有收到过他的只言片语。

接下来的日子按部就班,没有轰轰烈烈,一切都平淡真实、波澜不惊,却让我重新理解和接受了平淡相处中深厚温暖的感情,最终遵从母亲的意愿将身心都留在了山东。知晓了我的故事,这个成了我老公的人仿佛是久经沙场后,终于将红旗插在了某个山头,占领了某块阵地似的振臂高呼,“我骄傲,我是山东人!我庆幸,我在山东。”

再忆起如烟往事,我更理解了母亲当初不许我外嫁的坚持。如今,时过境迁,再优秀的男人也已成了别处的风景。天南地北跋山涉水后,犹觉我最爱的还是山东。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