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重游枣乡邵家村

2020-09-24叙事散文范廷伟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44 编辑

    今年夏天,我曾应邀去过邹平县码头镇的百年枣园邵家村,那些细密的枣花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清香,那些已经成型的圆铃枣在暗绿色的枣叶间挂满了枝头,那连片成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44 编辑 <br /><br />    


  今年夏天,我曾应邀去过邹平县码头镇的百年枣园邵家村,那些细密的枣花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清香,那些已经成型的圆铃枣在暗绿色的枣叶间挂满了枝头,那连片成行的百年枣林让邵家村掩映在一片诗意盎然的绿色之中。从那时起,我便惊诧于自己满目的绿色油彩,更惊诧于在这个不是不明白,世界变化快的年代里,竟然还有这么一处圣人不到的“世外枣源”呢!

  七月十五枣红圈,八月十五枣落杆。我曾和在码头镇担任要职的朋友说过,等到“三两人家十万树,田头屋脊晒红云”的金秋,我一定还会到邵家村感受收获的甜蜜、感悟浓浓的乡情。这不,朋友上周发来消息,说邵家村于阳历九月十六至二十六日,举办为期十天的圆铃枣采摘节。一帮正休周末的同学、教师朋友们坚持让我这个土生土长的码头人,兼任导游带队从县城前往邵家村。这些朋友多数没有到过位于邹平县西北部、地处偏远却素有“西伯利亚”之称的码头镇,车子刚刚进入码头镇地界,沿路高耸的白杨在秋风的轻拂下,发出连绵不断的哗哗响动,仿佛在一起列队鼓掌,热情地迎接着我们的到来。洁净亮丽的厂区、宽阔平坦的马路、造型别致的路灯、川流不息的车辆……已经完全改变了她们想象中码头镇地处偏僻、贫瘠荒凉的印象。车子继续西行经过码头镇驻地,我跟她们介绍到,邵家村一带紧邻黄河南岸,土地为白沙土壤,非常适合西瓜、花生、圆铃枣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及莲藕、鱼虾等水产品养殖,这里文化底蕴深厚,土地肥沃,空气新鲜,没有任何的企业污染,确实是一块人人心向往之的风水宝地。记得二十多年以前,我曾去过码头镇的西北部一带,这里春天风沙漫漫,自行车经常陷在厚厚的沙土中骑不动,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而现在呢,春天鲜花遍野。夏天庄稼茂密,秋天瓜果飘香,冬天银装素裹,可谓四季风景如画,藏在深闺无人识的码头西瓜、圆铃枣等特色农产品,现已获得“山东省无公害产品质量认证”,成为邹平县乃至省市的响当当的金字招牌,连同枣树下正在觅食下蛋的散养笨鸡,都成了城里人的抢手货。

  邵家村虽然处于邹平县的最西北部,但她却是现代著名散文作家李广田先生的生身故乡,李广田先生的出生地小杨家村和邵家村紧密相连,原属码头公社邵杨大队,其实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个村。邵家村虽然只有一百四十多口人,却拥有四百多亩枣园,六千多棵枣树,据在现场拍摄节目的山东电视台《乡村季风》栏目的李记者介绍道,百年枣树在山东省内并不鲜见,但如此大规模的圆铃枣林则是第一次见到。从县城和临近县市赶来的游客们,欣喜地徜徉在纵横交错的圆铃枣林中,人们在欢笑着、品尝着,或红或半红的圆铃枣挂满了枝头,压弯了枝头,有的甚至需用几根粗壮的木棍支撑住,枣树妩媚,枣儿俏皮,它们笑意盈盈,如顽童般探首微露,似在向人们诉说它们一个个成长的故事,百年枣园的丰收正摇曳生姿,朱颜待启。面对着此情此景,怎能不令人想起“河上秋林八月天,红珠颗颗压枝圆”的烟霞霭雾,怎能不令人想起“漫漫秋风夕照中,婆娑一树万珠红”的诗情画意。不远处已经传来劈里啪拉的敲枣声,竹杆摇敲,枣雨纷落,一些城里来的小女孩在树下捡枣时,被纷落的枣雨“淋”了一身,直惊得她们夸张地喊爸叫妈,大呼小叫,更是惹来笑声一片。无论走到谁家的树下,枣农们都会亲切地向游客打招呼:“吃枣呀,快吃枣呀!”看到他们树上树下的打枣、拾枣也不容易,我自告奋勇地接过老乡手中的竹杆,替他们打起枣来,我总觉得不如老乡们打下来的枣子多。一名中年妇女笑着告诉我,打枣是有窍门的,要不然怎会有专门打枣的把式呢?枣子基本上都已经都熟透了,你不要直接敲枣,这样会影响枣子的质量,直接敲击枣枝,打下来的枣子会更多。

  对于圆铃枣,我最初的印象就是,能制作干枣、乌枣、醉枣、蜜枣、酥枣、枣泥、枣糕、枣醋、枣酒、枣脯、罐头等,如果制作成花样繁多的枣制品,首选非圆铃枣莫属。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在他的《本草纲目》中写道:“大枣味干平、安中养脾气、平胃气、通九窍、助十二经、补少气,久用轻身延年。红枣对于贫血、高血压、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胃肠道肿瘤具有疗效。”还有人说,女人一生离不开三红的滋补,那就是“红枣、红糖、红豆”,它们补血益气,效果特别明显。在枣园中,我发现那些百年老枣树,树身上标有“百年枣园树木保护牌”字样,这是由邵家村牵头成立的邹平县金码圆铃枣专业合作社,为了加强对百年老树的特殊管理,特意编号、注明树龄和管理责任人。这些百年老树在邵家村人的精心管理下,既苍劲俊逸,历势参天,又枝繁叶茂,吐蕾绽放,精神饱满,青春焕发,竭尽自己的最大所能向人们无私奉献着。小时候,记得老人们都说,枣树越敲越旺,来年挂枣越多,这点在邵家人的口中得到了验证,一位在树下拾枣的大娘笑呵呵地说:“不是说有枣无枣,重在三杆吗?即使小枣树不挂枣,也要用竹杆敲几下,明年保准挂很多枣。”圆铃枣的营养价值很高,从人们常说的“一日三枣,长生不老”;“五谷加红枣,赛过灵丹草”等民间谚语中,我们不难了解到。但圆铃枣树的管理是一个大问题,从枣树的修剪、环剥到提高坐果率,从旱枣涝栗子不宜水分过大,到有效治理火龙虫、芒椿象等害虫上,从防治圆铃枣树长胡芽发疯等多个方面,可以看出邵家人真诚地付出了多少,他们总是视枣树为生命,视枣树为心灵的昄依,赢得的是长久的幸福、美好的生活。

  这片百年枣园像是一位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繁枝自抱风云色,贞干宁辞冰雪缘。同来的教师朋友说,李广田先生小时候,或许就在这片枣树林里淘气地爬上爬下呢!这些老枣树目睹了时代的风雨,见证着时代的变迁,满是皱纹的树干镂龙雕风,即使因病而死,因为木质坚硬,纹理细致,也总是被人们当作雕刻和制作农具、家具的优质木材。有的老枣树因其品种好、枣果长得又非常匀称,第二年常有人从树上剪枣枝接枣码子。有位满脸皱褶的老枣农向我介绍到,圆铃枣虽然平时不喜大水,但在坐果期水分供应一定要充足,不用打农药,直接用高压喷雾器直接向枣叶上喷水就可以,不能用化肥,只能给枣叶喷施叶面肥,给根部施用土杂肥,用邵家圆铃枣制成的干枣、乌枣口感好,大多销往浙江、福建、两广一带的南方地区。现在邵家圆铃枣每棵年产最多达三百二十斤,每棵大树的年收入已达到千元,给邵家百姓带来了相当不菲的经济收入。所以百十余年来,邵家圆铃枣种植常年不衰,目前因其圆铃枣种植面积大、品质优等显著特点,成为滨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旅游示范区的成功典范,成为农业旅游示范核心景区。村里一些老人自豪地和我说,早先高王村原在黄河滩里居住,地多粮多,岸外的邵家村,树多钱多,临近村庄的老百姓给女儿们找婆家,都讲究“要吃粮到高王,要花钱到邵杨”,这里还长期流传着“金郭庄、银邵家、铁打的小杨家”之说,早期邵家邻村郭庄(现称谷王村),因种植杏树、桃树、梨树、枣树等经济果木多而富甲一方,后来由于树木老化或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果木日渐萧条,有道是沧海桑田,诸事变幻,如今的“银邵家”现已完成了向“金邵家”的华丽转身。

  丛林腾赤霞,千家射云红。络绎不绝的游人在这水乳交融、丰厚宽博的枣文化中畅游,悠然和谐的田园风光让人久久地沉醉其中。听镇上的朋友介绍,邵家村准备带动临近村庄,近年发展新植枣园两千亩,种植优质桃树等果木品种,连同即将修缮恢复的李广田故居,与附近的鱼塘、荷塘、黄河文化游等相对接,再现李广田先生笔下那春暖花开,清风舒徐,言红若白,别眼天工的锦绣图画。同来的朋友纷纷和我说,退休后要到邵家村买套农家小院,真真正正地来邵家村过神仙般的生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