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让我听懂你的语言

2020-09-24抒情散文五十弦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3:22 编辑

故事发生在一个叫橄榄坝的小地方。1962年的春天,一个北京来的大学生背着画架随老师走进了橄榄坝,为了完成一幅令人满意的毕业作品,他来到这被世人称为“孔雀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3:22 编辑 <br /><br />
故事发生在一个叫橄榄坝的小地方。1962年的春天,一个北京来的大学生背着画架随老师走进了橄榄坝,为了完成一幅令人满意的毕业作品,他来到这被世人称为“孔雀尾巴”的小村寨。
在橄榄坝,世代生活着一个神奇的少数民族——傣族。这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在汉代被称为“滇越”,唐宋时被称为“金齿”、“黑齿”,在明清时被称为“百夷”。而现在的人们,则根据他们居住的地域,将居住在内地受汉族语言文化影响较多的称为“旱(汉)傣”,居住在边疆的傣族称为“水傣”。
按今天的话说,那个不谙世事的大学生,走进了一个水傣的世界里。
一日,橄榄坝风和日丽,花团锦簇,正是赶摆(即北方“赶集”)的好日子。按照橄榄坝的风俗,村寨里的年轻人到了婚恋的年龄,未婚的少女们便在赶摆的日子里,穿着盛装,摆上烧鸡,在集市上等心仪小伙子前来“购买”。姑娘们看中心仪的小伙,便会拿出竹凳,请他坐下来,边吃边聊,若两人情投意合,就会到树林里互吐衷肠,情定终身;姑娘对看不上的小伙,就把烧鸡的价格开个天价,小伙自然没趣的走开。
北京来的大学生正赶上了这样的一场“摆”,他也在集市上闲逛的时候,看见了三个美若天仙的傣家姑娘,而其中的一个水一般的姑娘递给了他一把竹凳。由于语言文化的隔阂,出于汉族的礼貌和尊重,愣头愣脑的小伙在姑娘的竹凳上坐了下来,接过姑娘递给他的烧鸡,啃将起来。烧鸡啃完了,大学生在心里感慨着边疆人民的热情好客,用汉族特有的谦恭以示谢意,起身离开了姑娘。
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如泣如诉的雨打芭蕉,婀娜多姿的傣家姑娘,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让大学生的笔下闪着灵光,在这个得天独厚的环境里,大学生珍惜着每一天创作的时光,渐渐忘记了“赶摆”遇见的姑娘。而不久后,他发现身后总躲着一个水一般的傣家姑娘,远远地看着他作画。时间长了,大学生和姑娘说话,因为语言的障碍,姑娘只是羞愧地笑。
这样持续了好一段时间,一天,大学生又问姑娘:“你为什么总跟着我?”
姑娘终于用一句大学生勉强能听懂的,生硬的汉语回答:“因为,你坐了我的板凳……”
几个月后,大学生要回北京去完成学业了,傣族姑娘一直把大学生从橄榄坝送到了景洪城。据说,那是一个雨季,在烟雨濛濛的路途中,傣家姑娘支走了大学生的翻译,用大学生无法听懂的语言倾诉了爱意,雨水和泪水洒满了一百多里的山路。而此刻,大学生也已经深深爱上了这个傣家姑娘。
大学生回到北京后,极力要求分配到边疆西双版纳,最终,大学生被分配到隔傣家姑娘700公里之遥的昆明一所大学里任教。
大学生参加工作不久后,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始料未及的运动,阻断了他的西双版纳之行。文化大革命平息,相距了十余年,已不再年轻的画家终于踏上了西双版纳之旅,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景洪,回到了那风景如画的橄榄坝。几经周折,他终于找到了当年那水一般的傣家姑娘,而姑娘却已为人妇。她双手掩面,泣不成声,不愿意让画家看见她因多年劳作而逝去的那水一般的神采。
1980年,画家开始了旅美生涯,他的画风格独树一帜,在国内外画坛享有很高声誉。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