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后花园

2020-09-24叙事散文胡永良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14 编辑

后花园1由乡下来到城里,由乡村小学教师突然成名一名机关干部,对一些人来说,也许不算什么。可对于长期的农村生活塑造成了胆小内向性格的我来说,它仿佛人生的一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14 编辑 <br /><br />后花园

1
由乡下来到城里,由乡村小学教师突然成名一名机关干部,对一些人来说,也许不算什么。可对于长期的农村生活塑造成了胆小内向性格的我来说,它仿佛人生的一道坎。颟顸地过了两三年,果不其然,就遭受到了机关生活的第一次挫折。进入机关工作以前,就常有人教导我机关如何如何江湖,要我小心。我自觉愚笨,凡事谨小慎微,做人低调,处处少说多做,不参与是非,不搅和口舌,只求得心地平和,安心地工作宁静地生活。然而,人心叵测,世事艰难,还是大出我的意料。我的情绪跌到了低谷,对自己做人做事完全失去信心,对自己今后的前途感到十分迷茫,甚至,我也怀疑起真、善、美的价值。我第一次如此深地品尝了世事艰辛的苦果,却只能自己默默地承受着。

  不知是不是我天性的善良给我带来的福祉,不久,我就发现,事业陷入困境,虽说是惨痛的教训,但在某种意义上对我又是一种解脱。我不再需要太用心于事业了,不再战战兢兢于领导们的每一句话、同事的每一个眼神了。我完全抱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凡事对付了事。从繁重的工作中脱开身,让我从此有了更多的闲暇。人一旦失去希望,痛苦是痛苦,但如果能放下这痛苦,你又会同时轻松起来。你可以对别人的品头论足完全不给理会,将全部的心思收拢来,留给自己。

  外物从我的视野中移开,我将视野转向了内心。我开始重新热衷于思索,热衷于阅读。我拂去书架上那些散文诗歌集上的陈年尘埃,打开它们,让它们的精魂在我心里闪光;我追寻那些曾经打动过我的诗句、那些让我心潮澎湃的文史典故,不知不觉中,我从人海丛林中走出来了,走进了另一片秀美的野地。这是一片久违了的田地,它只在我遥远的少年的美好时光中出现过,绚丽的光彩让我留连忘返。我思索着,不再是满脑子永远理不清的人事是非,不再是永远纠缠在一起的利益得失。我仿佛又回到了当年那三尺讲台,心灵是彻底的自由,澄明纯净。我常常想起那些在小学教室里与学生一起晨读日子,我的声音与学生的稚嫩的朗朗书声完全融为一体,像一段优美的和弦,飘缈着从窗口洒在学校四周迷漫着晨蔼的稻田之上。

  当然,重新找回自己的过程并不是如我所说的这么简单和轻而易举。其间,我一次又一次徘徊,一次又一次地否定自己,怀疑自己,仰天长叹。我把握不住自己是在走向自我封闭还是在另僻蹊径打开一片新的精神天地。特别是当我阅读现当代诗歌,阅读鲁迅作品时,几次,我好像要被它们所溢出的痛苦绝望的情绪所淹没。所幸的是我并没有被淹没。我感受到了痛苦的深度,感受到了生命之不易和存在的虚无,这是我以前的日常生活中所无法企及的深度。当我真正懂得这虚无时,物极必反否极泰来,我反而不觉得苦了。相反,我感觉到了生的乐趣与美妙,因为,我洞察了生活的一个秘密,打开了生命的另一重门。正如后来我在一篇文章写到的,我找到了俯视自己的角度。在思索中,我与自己拉开了距离,我成了自己观察思考的一个对象,成了自己的一个审美对象。这样,我历经的任何痛苦,都能变成自己审美的内容。生活在给我痛苦的同时,也带给了我审美的享受,痛苦与美相互抵消,任何事情对我来说就不算什么,我简直成了刀枪不入的金刚之身了。

  有时,我觉得自己颇有点狡兔三窟式的聪明。和后来的好几次一样,当厄运在我毫无防备下突然袭击我时,我看上去立马倒下了。而其实,我并没有真正倒下。我内心的支柱还在,支撑着我精神大厦的骨架还在。不久,我会依然活得好好的站在别人的面前。可是很少人知道,是什么拯救了我,不知道我内心经历过怎样狂风暴雨,经历过怎样的旷古荒凉。我虽然无力承受那些恶意的中伤,也不愿去在人与人之间穿梭着去寻找自己的利益保护,我宁愿将那此仅存的精力留给自己,主动放弃恶人不想让我得到的东西,而去另外经营自己的天地。事实上,这样一来,我不但没有陷入困境,反而常常别有洞天,一次又一次打开自己的精神天地。经历炼狱,而后永生。

2
在那些白昼如夜的日子里,并不是完全看不见任何闪烁着温情光芒的东西,除了那些收藏在文字背后的伟大灵魂之外,不弃不离地温暖着我的,其实还有我家的后园。

  那时,福利分房制度正要结束,我有幸赶上了最后一班车,是一个老干部刚退出来的一套旧房。房子虽然很旧了,但房后却有个小小的园子。园子不大,约摸二十来个平方,三面都是矮矮的围墙,将园子围得严严实实,从我家客厅有唯一可以进出的门。之前的房主人我是熟知的,那是一个来自我邻乡的老人,在官场上既没什么背景或裙带关系,又生得一幅老实巴交的样子,看上去也不是削尖脑袋苦心钻营的那种。五十多岁眼看着就要退休了,他却依然没混个一官半职。一班年轻人都成了他的领导,面对他邋遢的一身和枯黄花白的头发,谁也不好意思发派他什么事情。一年到头赋闲着,一下班就帮着在菜市场门口摆个临时摊位的妻子招呼生意。那时我和他在一个楼层上班,却很少听到他说话,既使说起话来,也只是在喉咙里嗫嚅着,半是自言自语。

  第一次看到这个园子时,园子还淹没在垃圾中。地上堆积着塑料袋、快餐盒、用报纸包裹的便溺,从楼上倾倒下的剩菜剩饭散落一地,蚊虫横飞,恶臭扑鼻。显然,主人已多年都不曾打理过这个园子,他已被官场折腾得彻底丧失了生活的信念。

  我虽然也事业不顺,心里充满了挫折感和沮丧感,但我依然心存微光,还不至于像前主人那样彻底失望。我决定借房子重新装修的机会,将园子彻头彻尾整修一遍。我运走了一堆残砖断瓦,铲除了在垃圾上生长的杂草,又将破了几个洞的水泥地面重新修补一番,然后用砖头在围墙根下砌了个花坛,运来泥土,栽上三五种花草,种下了些常见的菜蔬。园子顿时生动起来,一扫往日的萧条变得生机勃勃了。

  坐在客厅,倚着窗台,整个园子尽在眼底。虽然每日照样是不太情愿地应付着所谓工作,但心中却从此多了一份对生活的牵念。看看园子里生长的菜蔬一天天变化,心里自然就知道这世界并非一谭死水,也还是有变化,有生长,有希望在悄悄地孕育着。望着望着园子就想,也许哪一天,墙根下的那棵南瓜藤蔓底下,会溜出一个胜利的果实呢?而这些不曾开过花的植物,也会在自己不经意间突然绽放出最美的容颜呢!有一年春天,我在园子里栽了一棵葡萄。当年,藤萝就爬上了窗台,扭曲着的须蔓紧紧地抓住窗台的防盗窗,一步一步倔强地伸展着。明年,藤蔓爬满了窗户,夏天,绿叶挨挨挤挤遮掩了整个窗口,还从窗檐底下垂下了三两串晶莹剔透的葡萄。鸟儿也开始光顾了,常有几只麻雀叽叽喳喳地飞来,落在窗檐下的藤蔓上,斜着脑袋打量。晴日的清晨,初升的太阳用金色的光彩渲染着葡萄树,光线反射进客厅,让我的整个清晨金灿灿的。生活中从此多了一份色彩,简直让人陶醉。

  我虽然并无什么远大理想去做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但我也不想让自己如以前的屋主人一样无声无息地老此一生。我渴望受人尊重,渴望有尊严的生活、渴望心灵的自由。可机关生活却严重的压抑着我,在森严的科层等级制度之下,我的个性的东西正一点一滴地从我的身体中压榨出去,我觉得自己终有一天会变成了行走在机关中的一个纯粹的符号、一个空洞的躯壳。这样的日子,无从谈起什么尊严,即使有人还在装模作样地客气,那也是对着那个空洞的符号而去的,与我无关,虚情假意装腔作势,只会让我无比窒息。当我像没有根的植物一样枯萎下去时,聊以自慰的是,我发现仍有一样东西是别人难以控制的,那就是自己自由的心灵。我可以装模作样地工作、服从那些愚蠢错误的指令,但却没有人可以不让我对此心生鄙视,也没有人可能让我在最孤独的时候不想起我家客厅外的那翠绿的园子以及清晨金色的阳光。

3
上帝给你关上了一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我一直不太相信上帝的存在,但对上帝的公平却深信不疑。当我对装模作样的官僚生活绝望时,友谊与文学,这两个同样简直称得上至善至美的东西,却一步步地让我靠近。德不孤,必有邻。它们的到来,让我对自己、对世界、对生活重新树起信心,让我从灰暗中看到了遥远的天际闪动着微光。

  像所有真正美好的东西一样,一切都是那么顺其自然。要么是在竹山路的一个小酒馆,要么是在总工会下面的大排档,军华、海波、立文和我,只需简单的几个菜和一点点酒精,就可能引出长长的关于人生、关于文学的话题。在街市的喧嚣中,在微暗的灯光下,我们借着酒的热力,忘情地倾吐着对文字和文学的所有正确与错误的见解。其实,我们都是身在官僚场上的人,白天,我们在领导们面前俯首帖耳惟命是从,可在这个短暂的晚上,我们是自己王国的主人,我们借着酒热驱散心里积聚的忧郁,驱散命定的寂寞,说出我们很久都没提及过、也无处可以提及的梦想与彼岸。

  竹山路的小酒馆叫迎宾酒家,其实不过楼下楼上两层各两张桌子而已,店主是一对朴素实诚的小夫妻,对我们分外热情,知道我们的来由,每次都安排我们在楼上最里面的那桌坐下。围座既定,杯中既满,然后伴着带来的新作品下酒。军华的广博深刻,海波的机智敏锐,立文的睿智多识,像一坛坛浓烈的老酒,常让我未泯先醉。每每这时,我仿佛又回到了本来的自我,我也不需要忌讳什么,更不必诚惶诚恐,我完全按照自己的感觉,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想说的每一句话。那段时日,我总是期待着重大的节日一般,写好文稿,等待着相聚的那一天的到来。

  不管我们点什么菜,小夫妻每次都会推荐一个青椒炒猪油渣,他们知道这是军华喜欢的菜。尽管我们也嘲笑他不懂营养,但喜欢的就是喜欢的,军华就是如此率真。而我则每次都揶揄着向海波推荐猪耳朵,因为他在一篇小小说中让女主人公在情感纠结之后,终于嫁给一个爱吃猪耳朵的男人,让我们拍案叫绝。立文则常常浮想联翩,语出惊人。一次,他抬头看看旧迹斑驳的四墙,说,我们要让这个房间,因我们今天的到来,多年之后成为众人朝拜的旧址——
就这样,一个全新的世界,正缓缓向我打开。之前,我只生活在一个世界,现在,我生活在两个世界。正是后一个世界的到来,舒缓了我在前一个世界的紧张、无助、惶惑与厌倦,它用缓慢而细致的心灵运动,悄无声息地焊接着我断裂的世界。简直无法想像,当初要不是它们的存在,我会如何渡过那个严寒的冬天。

  后来,我们忽然陷入了某种困难。海波的淡出,我猜想是长期的机关借用身份形成的强烈漂泊感所带来的难以承受的压力,让他渐渐无心顾及写作,因为我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不久,军华的事业有了他期望中的进展,他拥有了一个更加宽广的平台,我知道他不会放弃文学,但阶段性的重心似乎已经他移。我则逐渐陷入了某种无以言说的人生虚无,在一次又一次的自我否定中举步维艰,写作变得十分困难。只有立文还在坚守,还保持着足够的清醒,用圣徒般的虔诚与纯粹,及逐日式的探索,给我们留下一幅渐行渐远的背影,并使得我们心中的圣火从来没有真正熄灭过。

  虽然,现在再在一起讨论文学已不再容易。但当初,我的生命中已种下了向善向美的种子,终于有一天它会如花绽放,正如文学与友谊,那当年盛开在我黑暗中的花朵。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