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二十年前,有个春天

2020-09-17叙事散文昨日时光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15 编辑

二十年前,有个春天◇ 昨日时光我一直坚信,风会带来某些讯息。一年又一年,风中的某些讯息几乎是一成不变的。比如这如期而至的梅花的暗香,在春天的夜晚嗅着,是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15 编辑 <br /><br />二十年前,有个春天◇ 昨日时光
我一直坚信,风会带来某些讯息。
一年又一年,风中的某些讯息几乎是一成不变的。
比如这如期而至的梅花的暗香,在春天的夜晚嗅着,是那样使人沉醉;比如这似曾相识的心境,忧郁而抒情,每到春来,总会像花事一样悄然发生……
二十年前的今夜,一样的春天,一样的花香,却也一样的多愁善感。
那时候,费了好大劲,我才住进学校的一间平房里。面积不足十五个平米,好在另有一间厨房,替我一家暂时稀释了拥挤。厨房坐落在已然破败少有人住的河南会馆里,是一楼东侧靠楼梯的一间厢房,离我的住处还有一段距离。
想起我那小厨房哦,一如想起和我恋爱过的某个落难的富家女子。雕花的木格窗是她亲切朴实却不失优雅的面容,至今仍留在我记忆的深处,就像归有光之于项脊轩一样,蜗居的时代,虽历尽贫寒,却终身不敢忘记。
我的厨房面积太小,厚重的土墙占去很大一部分空间,摆上碗柜和厨具后,我还靠墙铺了一张小床,临窗放了一张条桌,晚上还要掂进两辆自行车。这样一来,本就逼仄的厨房连一点回旋余地都没有了,吃饭的时候只能到厨房外摆个小桌将就一下。说实在的,那就餐环境很是肮脏,泥地上混杂着垃圾和树叶,怎么扫也扫不干净——整个河南会馆到处散发着一股行将颓圮的浓郁的霉味。
春天来了,我想改变一点什么,但不知从何做起。
1995年3月5日,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无事可干的星期天。
窗外寒风呼啸,天地一片昏黄。倒春寒裹挟着沙尘暴来了,风里有一股浓重的泥腥味。闭上眼睛我也知道,田野里的蚕豆开花正开得蓝莹莹,清新美好的样子实在惹人怜爱。午睡醒来愁未醒。整理厨房,归置好简单的器具后,我开始清理旁边的楼梯间。借助一把铁铲,一只土箕,我从阴暗潮湿的楼梯间清理出很多垃圾和渣土,将它们暂时堆放在厨房外的空地上。几天后,我找来一把洋镐,掘出空地下深埋着的一层老砖。刮尽泥土后,我把老砖整齐地铺在垫了沙子的空地上。余下的一些,我在紧靠戏台的地方把它们砌成一座方池,再把那些肥沃的渣土填进去——
一个别致的小花园奇迹般忽然出现在我的厨房前!
花园里种点什么好呢?妻子喜欢月季花,我就种了两棵月季在里面。春天来了,月季开始发芽、抽条、孕出几个瘦小的蓓蕾,当它们开出粉色的花朵时,院子里三棵老槐树也开花了,时间的脚步已经不知不觉走到了暮春。除了月季,我还种了向日葵、指甲花、栀子花等,还有两棵丝瓜将它们绿色的藤蔓伸展到二楼的阳台上。再后来,我费了好大劲从会馆的角落里抱来一个石墩子,再在石墩子上扣一张方形的水泥板——那就是我的不用搬动的饭桌。在这样的饭桌上就餐,身旁有鲜花点缀,头顶有丝瓜探望,粗茶淡饭也能吃出很好的滋味来。
最近看电视连续剧《平凡的世界》,学来一句地道的陕北话“烂包的日子”。我想二十年前那个春天,我过的就是烂包的日子。那时候,我没有电话,没有电冰箱,没有电饭锅,连一身像样的衣服也没有,结婚时拉下的债还没还清。我很焦虑,一心想把烂包的日子往好里过。日子过得很简朴,也很认真。刚住进可以暂时栖身的平房,还不敢得陇望蜀地想着某一天住进商品房里去。
那时候,我刚从乡下的学校调进城里来,一切都是新鲜的。我也很知足,所以才把个又小又破的厨房当宝一样拾掇,贫寒的小日子因我的勤奋有了些微改变。同事们夸我能干,说我会过日子,但也有人替我感到遗憾:“唉,你怎么去找个工人?”我跟她解释:“我老家是农村的,又在乡下教书,人家不嫌弃我就不错了。再说了,糟糠之妻不下堂,这是哪个古人说的?”那个女老师老爱嘲笑人,吃自家的饭,操别人的心。三年以后,我妻子不幸下岗了,她又幸灾乐祸地对我说:“你是单腿腿跳啊,一个人挣钱养活一家人。”
太受刺激了,女老师说这番话时,那种恶俗的兴奋令我终生难忘。单是为了这,我也得像孙少平一样咬紧牙关,把这烂包的日子往好里过下去。是的,把烂包的日子往好里过,这是崇高的信仰,也是伟大的坚持。
必须得说一说我的妻,一个样貌普通的纺织女工,她从来没有说过喜欢我,却愿意和我一起默默承受命运施加给我们的苦难,而且有决心不一直这么苦下去。她工资很低,但她把挣下的每一分钱都交到我手上,因为她知道我从不乱花一分钱。我们一起从牙缝里省,终于在那年秋天还清了结婚时欠下朋友的600元钱,还买了一台电冰箱,一个电饭锅,一个榨汁机。
愿意和我一起受苦的,还有我的儿。现在想来,最亏欠的就是他了。好在来日方长,他靠我供养的日子也许还很长,使我可以弥补这份亏欠。
二十年前的春天,我和妻子刚刚做了一回城里人,儿子却不得不从一出生就做了乡下人,他的四川口音到现在还异常清晰地回荡在我脑子里。那时候,儿子刚一岁,我们把他放在乡下老家,由他爷爷奶奶带着。乡下的野风一吹,儿子的小脸就全皴了,裂出一些血口子,看着让人心疼。最要命的是在他学习语言的黄金时间里,我们却因为工作忙照管不过来把他留在乡下,他学了一口九女腔,张口就是四川人,听着让人心酸。我们决定把儿子接来城里住,自己带。
大多数时间里,儿子由他妈妈带着。他妈妈上班的时候,儿子就由我来带。上课的时候,我实在没法交代出去,就把他带进教室去。有一天,上晚自习,我让儿子坐教室最后一排,不许说话,儿子乖乖坐下,和我的学生一起听我讲课。已经是暮春时节了,黄昏时的天空阴沉沉的,窗外起了风,玻璃窗扇被风吹得“啪啪”响,挺吓人的。忽然一个闪电,接着一声春雷响,“轰隆隆”,儿子在后面用四川话大声喊:“爸爸,打雷了!”教室里响起了比春雷声响亮一百倍的哄笑声,我听起来非常刺耳,但心里却无比愧疚。儿子的喊叫不是因为害怕,是在操心大人的安全。就像他每次出门的时候,总会提醒他妈妈:“你拿钥匙没有?”或者跟我说:“你把拖鞋换了,免得人家笑你。”
我那小小的儿子,二十年前,他就像我养的一只宠物狗,样子萌萌的,毛绒绒的,他对我这个主人的那份深深的依恋,至今让我感到幸福和温暖。
还有一次,白天上课。我把儿子藏进讲桌的旮旯里,告诉他老实待着,不许乱说乱动。刚开始儿子还老实,过了一会,他的小手抓住讲桌里的木方荡起秋千,不小心掉了,“咚”的一声响,一屁股墩在地上。全班同学照例要哄笑,儿子却从讲桌里钻出来,小手指着他们,用四川话大声说:“你们都是大坏人!”儿子不会说脏话,“大坏人”已经是他的小词典里最能表达委屈的一个词了。
儿子最难带的时候是晚上。妻子上夜班,儿子哭着闹着要妈妈。有几回,我哄着他,他哭累了就睡。可有一回,我再怎么哄都不行,他在我怀里挣扎着,小手指向他妈妈上班时走的那条路。儿子深夜里的哭声最终使我妥协了,我抱着儿子叫开校门,后半夜去新南门外的纺织厂。春天的后半夜毕竟十分寒冷,我用小毯子裹了儿子,抱紧他走在没有一个人的街上。从中学巷走到高家巷,再从高家巷走到汉台街、中山街,最后到了新南门。儿子很乖,他一路上醒着,叫做什么动作就做什么动作。走进车间,在轰响的织布机的噪音里,我和儿子很快找到他的妈妈。她停下手里的活,坐进旁边的布堆里,撩起毛衣就给儿子喂奶。她定定的,安详地看着我们的儿子。她的眼里噙着泪,滋味却难以辨别……
写这篇回忆的时候,一样是春天的后半夜,一样的寒冷,一样的忧郁,内容却不尽相同。如果说二十年前的春天,那个夜晚有一些前途未卜的焦虑,还有一些忍受贫寒的坚持,那今天的这个晚上,更多的则是对儿子的思念,对妻子的感激。此时此刻,我在书房里敲字,儿在远方的大学生宿舍里看书,妻也许已经在主卧里睡着了,没有牵挂地睡着了,那是肯定的。
我走到阳台,轻轻地打开窗,静静地凝视着城市不甚明朗的星空。我努力地探出头,试图仔细辨别风中带来的某些讯息。窗外就是我曾经住过七年的河南会馆,可我再也看不见我的小厨房,看不见我亲手建起的小花园。我似乎嗅到了楼下那株春梅的暗香,我也嗅到了人到中年的孤独与伤感的滋味!
时光最无情,一去不复返。二十年前,曾经有过一个清寒的春天,我怎么才能留住她?我所能做的,只是反反复复的,在思念中回忆,在回忆里思念……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