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咸阳

2020-09-15叙事散文王小鱼
咸阳在古老的关中平原,有这么一块地方。它西起武功漆水河畔,东至泾渭交汇处,中间的黄土台塬,塬高土厚,地势开阔。相传当年秦孝公与商鞅在此地考察,看到这里北靠九蝬山,南临渭水,即山之南,水之北,于山于水皆为阳,故起名咸阳。这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咸阳 在古老的关中平原,有这么一块地方。它西起武功漆水河畔,东至泾渭交汇处,中间的黄土台塬,塬高土厚,地势开阔。相传当年秦孝公与商鞅在此地考察,看到这里北靠九蝬山,南临渭水,即山之南,水之北,于山于水皆为阳,故起名咸阳。 这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所在地。 秦王嬴政,定都咸阳,逐鹿中原,横扫六国。建立了封建王朝第一个大一统的秦帝国。 咸阳,从此名震华夏。 到了秦朝末期,天下纷争,汉高祖刘邦“以布衣提三尺剑而有天下”。叱咤风云,只用了短短的七年时间,灭掉秦国,击败项羽,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西汉王朝就此拉开了序幕。 “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 就在这咸阳塬上,自先秦以来,大大小小的墓葬数不胜数,尤其到了汉唐时期,众多帝王将这里作为皇家陵园,留下了大量的皇家陵墓群。其中有汉高祖刘邦的长陵、汉景帝刘启的阳陵、汉武帝刘彻的茂陵、还有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的乾陵。同时还有400余座皇亲国戚王公大臣的陪葬墓,绵延百里,气势恢宏。 早在西汉王朝建立之初,政局动荡,危机四伏,北有匈奴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南下;东有六国旧贵族势力蠢蠢欲动,时刻准备自立为王。再加上秦末农民起义与楚汉之间的连年征战,以致全国经济凋敝,民生残破,人口数量较秦时锐减。关中地区作为秦的都城和刘邦逐鹿中原的根据地,长年为旷日持久的战争提供大量人力、物力,其残破情况尤为严重。扩充人口、发展经济、有效对六国旧贵族等不安定因素进行控制,成为西汉初期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手段之一便是设置陵邑,也就是陵县。 在汉初重大决策上屡献奇谋的娄敬,这次又成为了陵邑制度的积极倡导者。他对刘邦上书道:“臣希望陛下能将齐国的田氏,楚国的昭、屈、景三氏,以及燕、赵、韩、魏的贵族后裔和地方豪杰名门迁徙到关中居住。如果天下无事,可以用其防备匈奴;一旦诸侯叛乱,可以率领他们向东征讨。这是‘强本弱末’之策。”刘邦再次采纳了娄敬的建议,将在灭秦战争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六国大姓之后迁至长陵邑,既有利于政府对这些潜在的不稳定因素进行监控,又充实了关中的人口,还可借助他们的力量在汉匈之间建立起一条牢固的军事防线。这种陵邑制度的设立,对西汉初期政治,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因此,以后的200多年里,西汉王朝就一直延续这种制度。其中有11位皇帝,除了文帝刘恒葬于霸陵(在今陕西西安市东郊白鹿原东北)、宣帝刘询葬于杜陵(在今陕西西安市三兆村南)以外,其余9位皇帝都将自己的皇陵定于咸阳塬上,并在此设立陵邑。 咸阳塬上这9座陵墓,从外形看,基本上是一个样儿。地面上的封土堆四周略呈方形,平顶,原先各有陵邑城郭,后来由于战乱年深月久,已经很难搞清哪个皇帝埋在哪个封土堆里。清朝时期陕西巡抚毕沅,曾经对这些汉家陵阙做过一番考订工作,还在每个陵墓前树了碑,题了字。但是,现在看起来,9个当中他就搞错了7个,只有茂陵和延陵没有弄错。新中国成立以后,陕西省文物管理单位根据文献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加上实地考察,重新确定了这些陵墓的位置。即自西而东依次为:茂陵(武帝刘彻)、平陵(昭帝刘弗陵)、延陵(成帝刘骜)、康陵(平帝刘衎〔kàn〕)、渭陵(元帝刘奭〔shì〕)、义陵(哀帝刘欣)、安陵(惠帝刘盈)、长陵(高祖刘邦)、阳陵(景帝刘启)。 据史书记载,西汉的皇帝们一继位,就着手修造自己的坟墓。这种生前预修的陵墓,名叫寿陵。经营寿陵已经成为西汉朝廷的一件大事。当时把全部贡赋的三分之一作为建陵和收集随葬品的费用。武帝在位54年,他的茂陵就修了53年。茂陵是西汉陵墓中最大的一座,封土堆高达46.5米,底部每边长240米,确是宏伟壮观。成帝作了26年皇帝。他开始是在咸阳北面建造自己的延陵,搞了整整10年。忽然下诏改在长安东北的临潼附近重造昌陵,又修了5年,没有修成。回过头来再修延陵。这种搞法,连他自己也说:“天下虚耗,百姓罢劳。”据说这些汉陵的封土,并非本地黄土,而是来自外地,经过筛选,然后又进行炉炕锅炒处理,这样可以避免陵堆上长草,然而价值却是非常高的,“贵同粟米”。 这些皇陵平地凿穴起冢,沿北塬一字排开,气势磅礴,高大雄伟,十分壮观,其中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五个陵设邑建县最为著名,故名“五陵原”之称。李白在《忆秦娥》中写有“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讲的就是这块地方。另外明朝大才子唐伯虎也有诗云:“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说的也是这里。 因为这些陵墓紧靠北塬,都在这道土梁上,陵冢众多,分布甚广,也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群。每逢天气晴朗,遥望北塬,在广阔的平地上,竖立着巨大的陵冢。威武雄壮,气势恢宏。这不仅让人想起当年大汉王朝,遥望长安。汉宫城阙,亭台楼阁,夕阳晚照,渭水茫茫。那又该是一副多么雄伟的景象。即就是现在,找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登上这些陵冢,眼前的咸阳一览无余。甚至更远一些,包括渭河南岸的西安,也看得一清二楚。 泾河和渭河在这里相交,泾渭分明。缓缓渭水向东流去,长安已成为历史,晨钟暮鼓里,早已是百姓生活。 我就是百姓,我就在这里出去,也在这里成长,那晨钟暮鼓里有我沉默的故事。然而在我的不出名的故事里,我还是想说一说,我的咸阳,我的家乡。 这几年咸阳发展的边边沿沿,有时候猛的走进一条街,还以为是到了哪个大城市。就拿市内秦渭两区来说,以电影院什子为界,西边是秦都,东边是渭城,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只不过是一条街,但是行政划分却有着天壤之别。特别是那些执法部门,绝不会跑到人家地界上去。各执其事,各扫门前雪,规规矩矩,不越雷池半步。就好像深圳和香港那条中英街一样,你是你,我是我,一脚跨过去就是另一个世界了。可老百姓想不到那些,咸阳就是咸阳,管他什么秦都渭城,走着逛着,只要不惹是生非,谁也管不着。 不过说起秦都,明显要比渭城繁华的多。也不知是有意无意,就连市委市政府的所在地也在秦都那边。这也许就是近水楼台吧。咸阳市公安局,中级人民法院,检察院,所有重型企业,甚至连现在最时兴的高铁站也放在了秦都,这就使得秦都那边的楼房比渭城这边的高,密密麻麻,跟比赛一样。街道也宽,绿化也好,看的久了,似乎觉得秦都这边的人穿着打扮也比渭城那边时髦,女孩子好像也更漂亮,更美丽一些。 咸阳市区最繁华的是人民路,人民路最繁华的是电影院什子。这里有嘉惠商场,有商业街,有地下超市,商品林立,人流如织。往南有统一广场,有渭滨公园,有一碧万顷的咸阳湖。水流清澈,景色优美。早晨,清晖照耀在水面上,水波荡漾。傍晚,夕阳的光芒落在湖中,金光闪闪,像一条金色的河。 往北紧挨着城区有一个很陡的坡,上了这道坡叫一道塬,再往北还有一道坡,上去叫二道塬,也叫北塬。以前这里叫北莽山,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停止了这个称呼,现在几乎也没有人能想得起来。不过这道塬,那可是咸阳地区最主要的产粮区,百姓的集聚之地。因为地势比渭河高出许多,农业灌溉很不方便。建国后兴修水利,在渭河的上游拦了一条大坝,因为行政规划地属于宝鸡,因此就叫宝鸡峡。从这里开始,由西向东,修了若干条干渠和支渠,遍布整个北塬上,使得这些旱塬变成了良田,沃野千里。 我爱咸阳,更爱这座城市,就像喜欢自己一样,我在这里出生,也将在这里老去,那塬上的皇陵是我的历史,是我的前世,陵下的咸阳是我的现在,是我的今生。我在日出日落的时光里进行自己的故事,也为她的明天和未来奉献自己的努力。我不奢望会有什么奇迹,也不奢求能千古不朽,我的汗水滴在这土地上,渗进这土地里,我作为她的一份子,便跟着土地生生死死融在一起。如果咸阳有知,我以前是她的儿子,现在是,将来还是。 我是她的儿子,永远都是。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