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生命之承受,伤痛

2020-09-24叙事散文飞寻人生
生命只承受,伤痛生命里那些记忆里的伤痛的痕迹,在岁月的风吹日晒中,愈发的清晰和圆滑。在那些日增长的年龄中,那些给予生命伤痛的岁月,却是教我日渐成熟的原始资料。我是一个单纯执着的带有梦幻思维的女人,我无法理解那些最初的伤害来自那里,也许是宿命
生命只承受,伤痛

生命里那些记忆里的伤痛的痕迹,在岁月的风吹日晒中,愈发的清晰和圆滑。在那些日增长的年龄中,那些给予生命伤痛的岁月,却是教我日渐成熟的原始资料。我是一个单纯执着的带有梦幻思维的女人,我无法理解那些最初的伤害来自那里,也许是宿命的结果,也许是现实的残酷。我看不清那些魔鬼的踪迹,且总是在暗处行走,使我生命的天空充满了阴霾。那些隐痛只能隐藏在心灵的阴影里,没有人可以与我分享,只有在无人的角落里独自添舐,心被伤痛撕扯的四分五裂。这是生命的隐私,只有我独自欣赏,没人懂我的伤有多深。

年幼的我是一个倔强任性的孩子:性格内向、不爱说话、还老爱哭鼻子。而弟弟的性格正好和我相反:爱笑、淘气、可爱,又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在当时的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特别严重)所以大家都喜欢他。 在母亲的宠爱下弟弟骄横,自私 。常常用牙齿无数次在我的胳膊上印上牙印,谁让他属老虎了。假如我跟弟弟犯了同样的错误,母亲总是不分青红皂白先打我。也许在母亲眼里我是姐姐,就应该什么事情都让着弟弟吧!而在学校由于我胆小,性格内向,同学们也都欺负我,尽管我有一个做教师的父亲,也无济于事。因为我没有那种告状的习惯,所以我终究是逃脱不了被同学欺负、被辱骂。年幼的我理解不了这一切的因果关系,无数个疑惑在心里滋生……找不到答案……长大以后的我拼命的想离家,离家以后的我从来没有对家的依恋感。在外漂泊的岁月,独立行走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我尝尽了世态炎凉,我终于明白只有有母亲的地方才有属于我的温暖。多少年以后当我成家做了母亲,我理解了当年的母亲,也理解了一颗做母亲的心。没有哪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只不过爱的方式不同罢了!

在霓虹灯闪烁的城市,我的眼里充满了迷茫,到处是陌生。陌生的人,陌生的地方,找不到熟悉的影子。那个慈善的面孔,突然让自己变得陌生,变得龌龊丑陋狰狞。我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心灵的出路。却无法逃避,心灵被人宰割,心在流泪滴血。人性的良知被自私的欲望泯灭,可怕的丑恶吞噬了纯洁的希望,生命最初美丽的天空里充满了灰暗的阴霾。

生命里还有真实吗?道德和良知谁来审判?这个城市的距离有多远……,疲惫的心灵何时走到尽头……,那儿可以是让灵魂栖息停靠的港湾。我对着静谧的夜空呼唤,谁来倾听我的心声,我的声音掉在深渊里,没有回声。泪水打湿了枕头,只有夜晚的影子可以看到我的伤。

无法改变的世界,只有让心灵蜷缩在自己的世界里,拼命的让自己适应这个社会的冷酷和无情。拼命地在哭泣里使自己变得坚强。人是什么?走在大街上的人,你根本无法看出他是善还是恶,人是双重人格的载体,有掩饰自己本质的的本领。城市的角落里到处隐藏着齷哧和阴暗的灵魂,有多少人被伤?谁知道,只有被伤得人自己知道。

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病魔并不了可怕,医生可以用药医治,可心里的伤谁来医治?也许只有岁月的遗忘可以磨灭或者是患上健忘症。

在生存漂泊的岁月里,商场是商业的竞争之地,也是人与人之间的争斗之地。在这里善良的人也学会了尖酸刻薄,也学会了带上伪善的面具。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面镜子,清晰明亮。但是这面镜子都藏在自己心里,照在别人心里。这里的人都戴着面具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心里一面人前一面,在你不注意时,随时都会被小人捅刀子,伤了还不知道是谁伤的,死无对证。俗话说:“伤人之心不可有,害人之心不可无”。可怕的暗伤,在这里我学会生存的法则,学会了怎样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日子是有腿的,可以往前走,我碰到生命的缘,结婚生子,丈夫疼爱我,孩子可爱聪明。幸福的日子使我忘了那些伤,只是偶尔在灰暗的不愉快里拿出来翻翻,却平淡如水,波澜不惊。因为人总会要学会遗忘才会快乐,才会生活的从容。

我应该感谢生命赐予的这些伤痛,正因为有了这些才会使我长大成熟,不惑之年的我才会变得知性、豁达、宽容、大度。才会给人一种成熟的魅力之美,才会让我在举手投足间言传着一种对生活的美好自信。

有些伤或许就像生命的过客一样,是人生必须的经历。或许因为相遇而留下一些痕迹,留下一丝哀怨情仇的伤痕,那些伤也许是淡淡的不留痕迹,只是来过,没有驻足停留在生命的河床上,很快就会忘记。或许有些伤你穷其一生都不能忘记,因为它像一把锋利的刀,在你的心灵中狠狠的划了一道,深深地刀印,烙刻在心灵的河床上。即使伤口愈合了,但是也会留下疤痕,醒目刺痛。

有些伤是可以让生命获得重生,在伤痛中尊严的活着,并且活出自己生命的价值。

徐志摩的原配夫人张幼仪, 徐志摩以“小脚与西服不相配”为理由,提出离婚,小脚只是象征,婚变前的张幼仪深受旧式中国传统礼教的束缚,遵从一切传统规范,博得了徐志摩父母的欢心,而这“思想的裹脚布”,却是徐志摩厌恶的。即使徐志摩抛弃了她,用尖酸刻薄无情的语言伤害了她,她还是一如既往的爱他。为他抚养幼子,在徐志摩死后,替他侍奉老人,养老送终。在徐志摩死后三十年,自己出资,请人整理出版了徐志摩所有的诗稿,让他的诗的得以流传至今,深受读者欢迎。在与徐志摩离婚后,张幼仪雇了保姆,自己学习德文,并进入裴斯塔洛齐学院,专攻幼儿教育。回国后办云裳公司,主政女子储蓄银行,均获成功。终于成为一个令人瞩目的新女性。张幼仪后来的表现,令许志摩刮目相看。 张幼仪承认,和徐志摩的离婚,使得她脱胎换骨,找到了自我:“在去德国之前,我什么都怕,在德国之后,我无所畏惧。”在遭到徐志摩的遗弃后,张幼仪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发愤图强,在知识中重心找到了自我的价值 。在这种遗弃的伤害中,蜕变重生,逐渐使自己成长为一位女强人。

生命是一个过程,有些伤是注定的,因为现实的世界是残酷无情的。生命并不是圆满的一帆风顺的,总会有许多的不尽人意。只有经历了伤痛才可以让生命获得重生,人才会懂得珍惜生命,才会懂得幸福的含义,才会理解生命的真谛。

用文字祭奠伤痛,让伤痛在记忆里燃烧,死去、重生。在生命的轮回中的记忆里,文字的伤痛浇灌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生命情感。使生命的天空里盛开了许多娇艳的伤痛之花,五彩缤纷,艳丽人生。 [ 本帖最后由 飞寻人生 于 2010-3-3 21:02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