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蓝眼睛与唐王村

2020-09-15叙事散文礼县雏燕

蓝眼睛与唐王村文/礼县雏燕
1深山新邻公元前36年,汉元帝建昭3年六月,甲辰,西汉都护甘延寿和副将陈汤率领四万大军攻打匈奴郅支城。匈奴守卫郅支城是采取“土城外有重木城”的防守方式,防守郅支城的是一支长相奇特的军队,士兵都是棕色或黄色卷头发
蓝眼睛与唐王村文/礼县雏燕 1深山新邻
公元前36年,汉元帝建昭3年六月,甲辰,西汉都护甘延寿和副将陈汤率领四万大军攻打匈奴郅支城。匈奴守卫郅支城是采取“土城外有重木城”的防守方式,防守郅支城的是一支长相奇特的军队,士兵都是棕色或黄色卷头发,高鼻梁深眼眶,甚至蓝色或灰色眼睛,摆出“步兵百余人夹门鱼鳞阵”。结果,建昭四年正月,郅支城被汉军攻破,斩郅支单于,汉军大胜。


“凡斩阏氏、太子、名王以下千五百一十八级,生虏百四十五人,降虏千余人,赋予城郭诸国所发十五王。”甘延寿、陈汤已经将降虏获分给了协助汉军作战的15座西域国家,一部分生虏带回汉朝“献俘”。这部分生虏是战场上生擒的,迫于大汉的威武愿意归顺汉朝。汉天子汉元帝刘奭考虑再三,将他们分散居住。其中有一百人分配到陇西郡。郡守权重再三,就把这一百人安置在郡所辖区氐道县的一个猪肠子似的深山沟深处定居。这里就唐王村,氐道县与西县的西南部接壤处。


“骊靬”就是当时中国人对这些外貌奇特的人的称谓。唐王村不远的骊靬寨就是这些战俘的聚居地。


两千多年过去了,“骊靬寨”居住的这些村民虽然讲着汉语、族系也是汉族,但还是有一些人带着明显的欧洲相貌特征,他们个头高大个头大多为一米八以上、有着卷曲的头发和鹰钩鼻、深陷的眼睛等,他们被外人称为“黄毛子”,一直以来都他们都非常自卑,外出时都要把头发染成黑色。千百年岁月流转,曾经的罗马军团已融入了当地氐族人之中。


那里距郡城较远,蕞尔僻地,森林繁茂,四周几乎难以与外界相通,沟口有汉朝军队驻扎,以防不测。

“骊靬寨”的居民长者棕色或黄色头发,甚至蓝色或灰色眼睛。这些村民并且由于奇特的长相而受到歧视。他们经常做“牛鼻子”馒头祭奠祖先;重大节日时会玩一种类似斗牛的游戏:让牛闻血腥味道;久而久之,骊靬人与当地氐族人通婚融合,这些习惯与当地氐人习俗同化,个别人的后代就带有棕色或黄色头发,甚至蓝色或灰色眼睛的特征,大概是他们的遗传基因的关系,蓝色或灰色眼睛的特征最为明显。由于对骊靬人的卑视,当地氐族人与骊靬人通婚的情况较少,戏称“黄毛子”,所以只有极个别后代繁衍下来,在氐道县屈指可数。


绝大多数人没有后人,他们死后,所有墓葬一律头朝西埋葬。


唐王村不远处就是野人沟,黑白沟,通往羌道县和伏羌县,路窄难行。


 
2射箭划境

说起羌道县唐王村,还真有段掌故。这里是蕞尔僻地,最早森林遮天蔽日,无人居住。不知是何朝何代何年何日,雍州地面上迁来大量移民,有说是山西来的,有说是从四川来的,时代悠远,谁也说不准,总之,大批新居民迁至西陲地界上来了。


其中有一支移民顺着大道,来到祁山附近白坡山。官方为大量移民安居到何处废尽脑汁,不知安置何处为妥。移民队伍里有一个人,精悍身壮,一对蓝莹莹的眼珠子,他站在白坡山堡垒上,四周瞭望,只见祁山堡西南方向林蔚雾迷,蓝天白云,山峦䇯立,犹如仙境,大喜之。他对官员说:此地可往!


官员说:那是雾霾连天,虫兽横行,林密地少,汝辈何赖生存?


答:人到处,会有生机,靠人之能,可矣。


官员大喜,说:便于郡吏管理,应划出汝等定居界境为好,你等看如何?


答:行!那烦官吏随而往之!


官员面带难色,窘况,说:那人迹罕至,无有路走!


那人思前想后,最后说:那就射箭划界吧!


官员问:什么是射箭划界?


那人说:射箭,落箭之处为界!


官员说:好!一言为定!心想能射多远。


那人向人们喊:王哥,拿弓箭来!


人群中闪出一个年壮男子,拿着弓箭上来。对那人说:唐兄,你射!


官员大吃一惊,箭如木椽,尖首浑铁,重约半百斤,弓如弯舟,弦直过丈;王哥手轻步稳持上弓箭,面不改色。


官员说:你们就脚占村落,村落以你俩姓氏为名!就叫唐王村吧!

唐兄点头,搭箭拉弓,站在白坡山堡垛口上射箭,弓响如霹雳,箭飞似雷电,穿过氐道县的亮窗崖,飞过月亮崖,飞越仙人洞的上空,箭一直射在羌道县的白崖上。


后来,唐王村的后生们,从羌道县的白崖上的岩石中取出那支箭,运回唐王村南边的一座小山上,作为镇村之宝。日光月华,晨曦昏烟,雨露枫溪,山民膜拜,乌铁如意,日生月长,竞争天地,竟然高耸入云,葱葱而起,被佑唐王村人畜丰盈,人们崇称为牛顶山。
3林中遇险 不知那年那月那朝代,有一个“黄毛子”与当地氐族人发生了一个故事,使“黄毛子”蓝眼睛的异国异族零星地遗传下来。唐王村,最早的土著人是唐姓人和王姓人,都是氐族人。不知啥原因啥时候,唐王村的唐姓人仅有唐珍一户人家。
当地氐族人中有一个姓唐的老人,老伴死的早,与女儿唐珍靠烧炭为生。唐珍虽然是女儿身,可身体长地壮实,经常跟随老父亲进山砍炭薪,冬天来了就烧炭,满脸乌黑,两手苍苍十指黑也不在乎。父亲年龄大了,唐珍也常干男孩子们能干的活儿,如运炭薪、砍炭薪、出炭这样一些重体力活。这天,父亲回村里,让唐珍照顾好炭窑,再又过四五天就要出炭了。多年来,唐珍一人留下看好炭窑也是常事。唐珍拿了砍刀,到附近青㭎林里砍了一棵青㭎树杠回来,再照看观察烟囱眼里冒出的烟火色正常就行,她也扛回了一大堆青㭎木。青㭎木质瓷实,烧成的炭成色好,很受人欢迎,烧起来火力大耐烧时间长。


唐珍来到林子里,照准昨天没砍断的一棵青枫树连续猛砍十几刀,青枫树哗啦啦就倒了,谁知危险降临了。原来青枫树上爬着一头熊随树摔在雪地上,熊张牙舞爪地向唐珍扑过来。唐珍尖叫起来惊慌失措。突然有一股力量把她推向远处,她爬起来一看,一个高个子的人与熊搏斗,他手握一把匕首。闪过身的熊转过身来,猛扑向那人。那人双手举起匕首,像一根木柱子。熊站立起来,泰山压顶一般压下去,扑向那人。那人的匕首对准熊肚子上的白圆圈猛刺,刀借重力,人助刀力,把匕首刺进熊的身体内。熊大叫一声,压在那人身上抽搐了一会儿,血流一地就死了。


唐珍哭着跑上前去,好不容易推开死熊,那人成了一个血人。她一看,棕黄头发,她掰开眼睛,蓝色眼珠一动不动,胳膊脸上浑身都有伤。她来不及细想,背起那人就往窑场走。


低矮的茅草房内,一个诺大的火炕占据了大部分地方,火炕上架着一盆火,上面吊着一口被柴火熏得漆黑的铁锅,唐珍家里生活的两大要件——吃和住就在这斗方间得以解决。

这里的家具几乎都是木制的,比如木凳、木槽、木桶、木柜、木盆、木碗、灯座、捕鼠器等等。


后来,唐珍与救命恩人结婚了,生下一男二女。男孩棕黄头发,蓝色眼珠,身材长的高,长大后娶妻生子,同样棕黄头发,蓝色眼珠,身材长的高。


至于唐珍丈夫的家在何处,有一说法是:唐珍家炭窑的那座山叫圆顶山,山北森林茂密,山南草甸繁阴,相传“骊靬寨”就在那里,可能那里适合骊靬人生存活动,骊靬人在那自生自灭。


唐珍夫妇死后,按照当地人风俗不入祖茔,后代就把她夫妇安葬在一个崖窟里。这崖窟在一面陡峭的石崖半空,离地四五十丈高,只有单人勉强攀登上去,稍微不慎,坠落粉身碎骨不提。也有一种说法,和唐珍联姻后,骊靬人与当地氐人攀上亲戚,那些骊靬人死后,全部收敛安葬在崖窟里,多少年过去了,里面有数不清的干尸。怎么样搬抬上去的,都有什么人,谁也不知道,只有数具干尸为证。当地氐人把这崖窟叫唐家窝窝子,或藏物,或防匪之用途皆有可能,究竟不可考。几千年过去了,村上还有棕黄头发,蓝色眼珠的人;但由于婚姻变迁,早已不姓唐了。


唐珍的两个女儿长大了,都是一对蓝莹莹的漂亮的眼珠子。姊妹俩人是同年同日出嫁。出嫁时泪流满面,不忍离开故乡和父母,最终姊妹俩人各登上一座山峰,痛哭不堪,擦干泪水,跪地祈福,遥望故乡的方向,被迎娶的人们强拖走了。后人都不知道姊妹俩人远嫁何方,但十分感怀姊妹俩人的情怀,叹嘘不已,就把这两座山峰叫姊妹峰。姊妹峰如两个柱子拔地而起,山根有粘连相距不甚远,相偎相依似的。


你说,上面的都是传说,不足为信,但也说得怪,2020年劳动节去唐王村采风,还真见到了一位蓝莹莹眼珠子的老人,还给我们讲唐王村的来历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