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成熟的男人成熟的字

2020-09-24抒情散文敬一兵
成熟的男人成熟的字——木祥近期散文鉴赏■敬一兵几年来没有见过一面,握过一次手,在他开的馆子里喝过一次酒,却能够走进一个人的心里,看见所有的景象,都像秋天成熟的果实,沉稳而又厚实。这是我的幸运,也是我与木祥神交的结果。作为云南的一位作家,他的
     成熟的男人成熟的字
     ——木祥近期散文鉴赏

          ■敬一兵


  几年来没有见过一面,握过一次手,在他开的馆子里喝过一次酒,却能够走进一个人的心里,看见所有的景象,都像秋天成熟的果实,沉稳而又厚实。这是我的幸运,也是我与木祥神交的结果。作为云南的一位作家,他的文字就如同他本人一样,已经抵达了成熟的境界。成熟有不同的层次,只有熟到了透彻的程度,才是一种境界。对于木祥来说,这种境界有滇藏高原的原生态高度,有丽江斋女的人文历史深度。高度与深度,让他变得清醒、冷静、踏实、细致、敏锐、恬淡和善感,情形仿佛天天从他身边流淌过去的束河之水。束河之水是谦和与仁厚的一种姿势,这是我亲眼看见后得出的印象。他的著作《丽江斋女》和他近期写作的散文,就是一条文字的束河,这也是我亲眼看见的事实。

  在他近期写作的散文里,所有的描述,所有的记载,所有的背景因素,都把我的感官引向了僻静的深处,并凭借僻静这条重要线索,通过如下几方面的感性认识,邂逅到了成熟男人的成熟文字的全部韵致。

  一 置身红尘边缘


  探索丽江斋女的历史越是持久深刻,她们持戒、忍辱、精进、慈悲、守身如玉、坚忍不拔地接受现实生活的残酷考验的人文精神,以及割肉疗亲舍身成孝的真挚悲悯的情愫,就越是会入微细致地浸润到探索者思想的深层。体验滇藏高原原生态的经历越是长久,切入的层次越是深远,浮躁、冲动、肤浅、自尊自妄与狂纵,就越是会被冷静清晰的恬淡视野所取代,思想也随之越来越边缘化,一种走在红尘之外的边缘化。这两个层面在木祥的身上获得了交融,交融的结果必然就是冷静旁观,就是以按耐和克制的形式表现的内敛,就是人变成熟情到深处的根本途径。用匀速均势的感性笔触栩栩如生描述身边的草芥人物,以不惊起一丝涟漪的精细缜密的心情来对待一幢老屋,凭借埋藏在心中的长久热爱感念一段朴实的日子,这些从他散文里传递出来的景象,不仅成为了《束河闲话》,《老屋小记》和《流动的时间》的意境所在,更成了象征成熟的感念的全部韵致的表达形式。

  很多时候,一段感念就是一个时代的投影。在平实而又感性的描述中把握生、把握死、把握对灵魂的精深微妙的挖掘呈现,既是木祥散文写作中融真情真义于纯朴无华的文字里的最大特点,也是一种民间立场的坚守态度。保持一种独立选择和独立人格,维护自己用笔的自由,是为自己客观审视提供的一个清凉参照体系所必须的基础。这种边缘化的、民间文化立场的坚守,让木祥的散文,在平缓的叙述里多了敏锐的元素,在白描的格调中多了温暖明亮的博爱成分,在回避主观臆断的铺垫之上,多了细致精深的原生态韵味。只有懂得了民间立场的坚守,才会明白散文必须有自己的担当的根本道理,这是检验一个人,一篇文章是否成熟的尺度。从木祥只有善感而没有伤害,只有虔诚而没有妄为的文字来看,他是成熟的男人,他的文字,也是成熟男人才有的文字。

  从他在《束河闲话》一文里说的“我在束河开酒吧、餐厅,真的不是附庸风雅。是生活把自己逼到了现实社会的边缘”这句话,还有在《昌都》,《高高的浪卡子》,《4月23日的拉萨》和《轻轻走过日喀则》中的视觉取向来看,木祥近期写作的散文,在坚持自己的视觉取向方面,不是疏远,而是越来越接近感念和崇尚淳朴的自然了。感念和崇尚淳朴的自然,还有他在自己的多篇散文里提倡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的思想,都是置身红尘边缘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的真正意义就在于,只有置身边缘,才不会掉入事物的中心失去立场和角度,才能够在审美距离制造出来的深度和广度上,实现大尺度上的整体性考察和思考,才能够与他所处的环境,还有延伸出去的更大的世界,以及更深远的历史,密切地结合在一起。深入浅出,以感性描述铺垫意境的写作构思和布局,让他的散文,具有与自然和人文相近似的基调、旋律、色彩和效果。没有宽容的秉性和虽然挑剔但绝不苛刻的目光,是无法形成这种基调、旋律、色彩和效果上的近似情形。可以这样说,读木祥近期写的散文,我在鉴赏上的收获,远远逊色于他置身红尘边缘的写作态度给我带来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二 真实到真实的深处


  正是有了丽江斋女这个人文历史的纵坐标和滇藏高原的横坐标,木祥的散文,才拥有了质感开阔的文字界面。在他的《故乡明月》里对水碾房的缜密具象叙述,《童年的山村》里以画面的形式呈现出来的记忆,《古城三月》里全息性反映景象的感官印象,还有《住在妻子的单位》、《馆子》、《厨师》和《束河闲话》里就身边的人物展开的感性刻录,都具有情景交融的元素,以描述占主导地位的流淌性质感,写实性的轮廓勾勒和尊重自己的内心感受而表现出来的片段式的直觉形式的特点。这样的特点,也就是率性呈现的方式,从外表到内里,本质上都是由真实的内涵元素所决定的。

  尽管因为对象的不同,他的散文有不同的意境和视觉的切点,但真实到真实的深处的行文笔触趋势,却是一致的。回避主观臆断,把自己置身在边缘的位置上,以带有混沌性质的感情来感染自己和读者,使我们无法从美的深渊里挣脱出来,而是让读者随了他基于对每一个人和事物的形象、每一个意象自身的考虑、每一个细节对情感不朽的要求,以及整体的观察对象必须使他放弃自己的个体轮廓纳入其中的认识思想,在被抒写、被描绘的世界性的大方向上和总体意义上,真挚独特地呈现的韵致里,流连忘返。无法被覆盖,始终与更大的世界密切结合的真挚独特性,就是他在散文写作中的一个真实的深度。

  随意阅读一下他近期写作的散文,就会发现生活中的大量事物和形形色色的人物,像没有来得及穿在一根丝线上的珍珠,连同感性经历和情节,在文章里比比皆是,随意流淌,并大范围穿插交融,相互嵌合。现在的人都习惯生活在自己的空间里,不愿也很少关注身边的任何一个细微的人与事的变化情形,更不可能卑微地伏下自己高贵的身体来面对。木祥是一个例外。热爱世间的平凡事物和草芥人物,作为一个作家,他具备了识珠的慧眼,而作为一个男人,我不得不说他是一个成熟的男人。俗常经验因为木祥的简洁平静的片段式描述而变得超验起来,就是一个明显的证据。关于片段式描述的一个让我们最为熟悉的特点,就是它能够以不累赘的灵活形式,随意、轻松、细致、敏锐和精深地揭示事物的局部轮廓,放大和凸显事物的细微结构和特点,让人们在细节之中,发现天堂。

  而关于片段式描述的另外一个特点,我们就不太熟悉了,甚至很难拉近我们与之认识的距离,这就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在现代生活中,被切割的不是历史和环境,而是我们的思想,以及我们对事物局部与整体的认识过程。凭借《丽江斋女》这本书里体现出来的视觉的历史深度和《家在高原》、《拉萨河边》以及《远远望着青藏的云》等早期散文里形成的视觉的宽阔度,木祥在他近期写作的散文里,找到了突破局部与整体的认识途径,即将片段式的描述,嵌合在具象的大背景里,从而生动有效地形成一个随时空流淌的动感景象。比如在《流动的时间》这篇散文结尾里的那些点睛般的描述,就具有片段流淌的典型色彩和意味,一下子就延伸了文章的情景和意境。从这个成功的例子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片段描述突出了有形的韵味,而在片段描述的背后,被清晰映衬和深刻暗示的,则是与背景交织在一起的更广阔、更深远的无形世界。这个无形的世界里,有木祥散文的全部意境,也有“大象无形”这个成语的全部核质。大象无形,本质上就是混沌世界的一个客观的呈现,能够反映到散文写作中,无疑就是抵达了真实的深度的一个标志。大凡只有成熟的人,才会对此真实的深度,有所体验。

  三 用艺术来表现思想


  一篇文章的思想性能否具有感染力,能否引起读者的共鸣,决定于其所传达的感情具有多大的独特性,这种感情的传递有多清晰,以及其真挚的程度如何。而在这三个条件中,独特性最为重要。木祥的散文在创作中发现的不是艺术本身的技巧,而是必须用这技巧来表现的思想。《怀念乡村好心情》中“回一次乡村,纯朴的村民,善良的亲人,让人可亲可爱可敬,心灵得到净化洗涤”的描述,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来突出情感和对乡村的感念。《我熟悉的乡村医务室》里“在院子里的树下,在房子的走廊上,比较散乱地摆着几盆不太名贵的花草,也是生长发育得不怎么样,只不过还是在尽心尽力地起着美化环境的作用,有一份热发一份光的做着样子”的写实句子,利用了想象的方式来映衬和烘托那个最拿手的是医妇科病的老医生的精神实质。《古城三月》内“这种气息是内在的,不事张扬的,也是最能感动人的。或者说,是古城善于用一个色调来处理四季的颜色”的化实为虚的写意手法,托展了古城的内涵和历史元素的丰满度,等等。这些艺术手法的运用,都起到了或剥离表象,或烘托核质的作用效果,以便能够沿寻认识的捷径,充分而又清晰独特地展示出作者的思想轮廓。

  我喜欢木祥散文里面弥漫而出的原生态质朴气息,即便他在文章里时不时采用了这样那样的艺术描述手法。当然,艺术手法的使用,在他的散文里表现出来的独特性,就是艺术的元素不是招摇性的,而是潜移默化的。他的文章,无论是说人还是说事,都没有过分炫耀错综复杂的跌宕情节的成分,没有高深的伏笔,没有浓墨重彩的浮夸与浮躁词汇,唯一所具有的,大多是口语化的平铺直叙的写实性白描。体现自然的本来面目,揭示人文风情和地域习俗,再现历史和突出意味深长,是不需要任何平庸的技巧,只要把它真实地呈现出来,已经足够。而那些看似十分显眼的艺术痕迹,也是情到深处的一种思想性的直接表达,并且它们在写作手法上,都是与质朴的白描,妥善地衔接在一起的,在格律上始终都是保持一致的。

  仔细揣摩一下他的散文的艺术独特性就可以发现,一切必要的手法,都是为文章的思想性服务的。并且,这些艺术手法的呈现,并不是孤立的、刺眼的、招摇的和唐突的,而是与质朴纯真的原生态环境、原生态思想和原生态意境水乳交融的。从更宽阔的意义上来理解,水乳交融才是世界的本质,才是相互嵌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沌属性的再现,才是“大巧若拙”的全部哲学意味的认识延伸。大巧若拙是一种止境,懂得在止境面前停步的人,才是一个真正成熟的人。从他的散文里获得如是的借鉴,是不是很有意义?

  四 遵循生活遵循自然


  散文可以从容,像散步,聊天,不大起大落,平静地叙述,淡淡的抒情,人生处于从容状态。人生、散文和诗歌便是这样联系的。木祥在《散文学习》里说的这句话,不但证明了他是一个成熟的男人,他的字是成熟的字,也表露了他的审美观和生活态度——坚守传统,坚守古典,坚守那片平静的天空。都说散文是作者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以为这句话,更适合木祥本人和他的文章。

  像他的散文简洁、感性、质朴、生活化以及句子短但空间大,内涵极富张力一样,他遵循生活遵循自然留在我眼前的轨迹,一种文字符号的轨迹,也充满了这样的味道,一种本质上的散文味道。

  没有奉献、殉道甚至是牺牲的高调姿态,没有炫耀和不朽永恒的幻觉,这便是他以文字的形式,向我传递出来的至少可以悄然享受隐秘的孤独、安宁、善感、迟疑甚至是偶尔出现的不合时宜的梦想,一种草芥者才安然拥有的卑微但踏实的梦想。这个在束河边用思想孤独旅行的人,是该到了他收获的季节。在漂泊之中把握生,把握灵魂,把握灵魂对自然和历史的感应,并以散文的形式如此质感精细地呈现出来,恐怕也只有他了。他写的散文,无论具体的内容是什么,本质上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用埋藏在心里的热爱,寻找自然和历史的真谛。散文为他的寻找铺垫了道路,同时也在检验他寻找过程中的内心质量。至于他的内心质量达到了怎样的一个境界,仅凭我现在能够读到的几篇散文,是不好说完整的,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的内心质量,因为缜密和卑微,从他成熟的文字上,得到了映证。

  作为一个与他神交多年的朋友,我在鉴赏中获得了踏实感和成熟感,自然会为自己,也会为他欣喜,更有深深的祝福。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