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陌 生

2020-09-24抒情散文李兴文
城市的脑袋很固执。城市的路灯一直明确地代表着城市固执的脑袋。路灯在夏季里点亮的时间是晚八点,到了冬季,点亮的时间还是晚八点。据说,控制路灯的开关程序是自动运行的,但首先是由人来设定运行状态和开关时间的。作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路灯不在恰当的时
城市的脑袋很固执。

城市的路灯一直明确地代表着城市固执的脑袋。

路灯在夏季里点亮的时间是晚八点,到了冬季,点亮的时间还是晚八点。

据说,控制路灯的开关程序是自动运行的,但首先是由人来设定运行状态和开关时间的。作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路灯不在恰当的时候点亮自然不是路灯的错,过错在于城市固执的脑袋。

入冬,天黑得早,天也很冷。路灯点亮的时候,城市已经准备入睡了。与人一样,城市也不堪忍受寒冷与黑暗,路灯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但是,路灯总有些傲慢。夜色早已降临,关于路灯,城市已经等了很久,等得累了,再也不想等了,就怏怏地早早入睡,这样,明天还能够早起。

这时候,路灯就趾高气扬地亮了,路灯的亮是巧言令色的。

路灯点亮的时候城市里的空气凝滞而酷寒。固执的城市脑袋好像楼宇一样也是方直形体的,不会圆滑地转弯儿,生硬的观念直来直去,不亲切,不温暖。于是,城市就把路灯也排列成一条又一条笔直的长线,所有的直线都猛然转弯,再猛然转弯。长线的一头连接着幽深而黑暗的旷野,另一头还是连接着幽深而黑暗的旷野。长线的尽头,以渐变渐弱的方式消失在幽深的黑暗里面,酷似交响史诗的开头和结尾。

最幽深的地方,大概可以叫做远古。

爱因斯坦和霍金都认为宇宙完全有可能卷曲或者弯曲。在相对论支持的平行宇宙论里面,远古和现实可以两相对面,祖宗和子孙也可以两相对面,也许,迷信观念和某些宗教就由此而来——但愿是由此而来,那样的话,一切神秘莫测、诡谲玄妙的东西都会变成合理的——又怎么可能,祖先们永远成了祖先,而子孙还是子孙,是最有权力大放厥词的当事人,而作为理智当事人的子孙们总关联着温暖与光明,祖先们总关联着幽深和晦暗,幽深和晦暗又代表着遥远,反正,凡是人的脑子想得到的,凡是在时间维度中存在于或者存在过的东西就割不断,虚和实,真和假,可掌控和不可掌控,总是纠结在一起。

因而,人活在当下,有时候就会念及和模仿远古的韵致。

远古时候的冬天,空气也是这样凝滞酷寒的吗?

从幽深而黑暗的远古延伸过来的道路还会伸向同样幽深同样黑暗的远古。当下的这一段,就像被路灯照亮的城市,因为人的存在,又光明又温暖,但都是人造的,人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此。

当然指的是活人,并且是有理智的活人。

连成长线的路灯既现实,又夸张。路灯照亮的长街,再长一些,就变成了黑暗和黑夜里的道路。看不见了,但还可以想象。想象远古的路两边,这样的季节里也应该是百草凝霜,霜花浓重却无光。路边就是大河,大河以惯常平稳的节奏向前流淌。河边,冰凌参差如犬牙。夜行的人,累了,渴了,却找不到一家野店,也找不到喝水的地方。近在眼前的河水两岸冰凌参差,仿佛恶兽的一张大口耐心十足地张着,等待着。河水清澈且冰凉,却无法掬得在手。更有甚者,作为家园的乡村已经在身后很遥远的地方,作为落脚之处的城市在前方很远的地方。一路上,总能听到鸮的瓮声瓮气的感叹,野狐的眼睛荧光闪闪。野狐的眼睛是被夜行人手中的火把照亮的。高大的树木,光秃秃的枝桠,皆如干瘦的手又被冻僵了,不能继续往前伸出,也不能缩回去,都那样麻木不仁地举着,向趁夜远行的人告别、祝福。秉着火把的人,走过这样萧瑟的仪仗,道路跟江河一样漫长,家和城市一样遥远。

这是谁讲过的家族传奇呢?抑或,是与生俱来的心灵印记,是现代心理学所讲的“家庭系统排列”,是心理投射,是很早以前留下的记忆,像烙印一样深刻而明晰。也像烙印一样疼痛过,那是爱的残酷,是残酷的爱;是占有的标识,是标识的占有,却没有占有到今天,也没有爱到今天,都消失了,埋葬在冬天的黑夜里,冬夜才这样凝重而酷寒的吧。

身体是真实的,体温是正常的。终于,有一天,传说被带进一座城市,传说被随意散乱地分发给各行各业、分发给万家灯火。万家灯火也会按时入睡,入睡以后,路灯依然忠于职守地亮着。黑夜里,城市里的灯火照亮的不再是城市,而是跟城市有关的远古。传说,则成了永远的传说。

富含硅酸化合物的鹅卵石,酷似岁月流经之地现出的先人遗骨,白花花的遗骨散乱地堆积着。河水一年一年小了下去,但还有一年一度的夏日汛期,满河床白花花的鹅卵石仍然被洪波巨浪推滚着,冲刷着,碰撞着,从祖先们生活的年代开始,直到今天依然如此。有些石头祖先们见过甚至摸过,他们蹚过河水的时候还用长着老茧的脚掌踩过。如今,河床上的石头全都有用,都被制成了普通硅酸水泥,浇注成高高的楼宇,祖先们的子孙们在里面居住,辛劳又富足,紧张又快活。

祖先们信任火把,因为关于黑夜,除了火把,他们再也没有什么可以信任的。子孙们住在路灯通明的城市里,却把路灯忽略了,在他们看来,路灯和天上的太阳、月亮和星星本就是同一回事,都是自然而然的,现成的,该亮的时候一定会亮。

多少年来,江水不再结冰,仿佛是人们日益膨胀的欲望和渐渐亢奋的热情把江水烘热了,甚至就连越来越严重的噪音和越来越糟糕的污水都在给江水加热。

旷野依然漆黑,城市却是没有黑夜的。遥远的古代的乡村和近在眼前的城市隔着光照的距离。排成长线的路灯那么亮,徒然照耀着意义无多的夜色,照着渐趋空寂的长街,照着城市里形形色色的睡眠,照耀着累积成楼宇的鹅卵石和黄土,照着宁静的冬夜的时候差不多就是在照耀着看不见的远古。发亮的夜空只是城市天空的一小部分,灯光不能让真正的黑夜温暖起来,再说,路灯照亮的城市也很含糊,也很残缺,留下了太多的死角。

路灯无法照得更亮的夜空像毛玻璃,那里面有来自北方的朔风卷来的沙尘。罩在毛玻璃后面的效果又像被冻结在冰凌里面,好像被光阴埋葬,埋葬了城市的一个又一个瞬间。路灯照亮的江水依然向前流淌,却要不停地停顿,江水必须在一座又一座水库里暂时驻足,必须面对高高的水坝面壁思过,然后给下面的土地淤积点什么,淤积最多的当然还是泥土。每一座水库下面都有曾经美好的家园,都有完好的村庄,虽然后来全都破败了,沉在水底了。除此之外,沉在水底的还有祖先们的坟丘和灵骨,祖先的子孙们,再也无法到那里去拜谒了。

一些人住进了高高的楼宇,其实那分明是河床上的鹅卵石和旷野里的黄土的堆积物。鹅卵石被球磨机碾细了,黄土被砖窑煅烧了;另有一些人,河水被聚集起来以后,他们就向远处迁徙了,就上山了,踩着祖先们曾经走过的羊肠小道,把新的家园修建在山梁上。袅袅的炊烟,零散的村落,又开始“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了。

到哪里去找身上带着野草香并且开口就唱山歌的女人呢?谁愿意给自己生一大堆孩子呢?到哪里去找叔姨姑舅呢?谁带领着满堂子孙给先人们行大礼?谁来给自己缝衣裳、做鞋?谁还能踩着厚厚的积雪背回一桶水,水里还漂着冰渣,舀水的木勺把木桶和冰渣都撞响,背起一只大木桶的是谁的脊梁?是谁解开衣襟敞开热气腾腾的胸膛同时哺乳两个孩子呢?谁,总是睡不着,大清早就起来扫雪?是谁抓住了偷袭鸡圈的野狐,谁手里的火把照亮了满地寒霜?火光映红了一地雪光?是谁躺在热炕上把身边的另一个人的周身摸遍,然后,听着鸮的瓮声瓮气的感叹,听着野狐的长鸣,听着落雪的窸窣声,进入梦乡……

在城市里住了几十年,却从不认识城市的面庞。唯独在冬夜里,城市的灯火亮得孤单而形容丑陋的时候,在城市灯火照不到的天穹深处,在漆黑的旷野里,在记忆中的群山巍然屹立的方向,就想起乡村,就想起遥远古代口口相传流传下来的简单却神奇的传说,也想起简单的安乐,想起自己,很小的时候,梦想过从未见过的城市。如今,就住在城市,家,就像蜂箱一样层层堆叠,所有相干和不相干的人像野蜂一样飞进飞出。

心境悠闲、心境空灵的时候,想得最多的还是故乡。想起故乡的时候,心里常常猛然生出一阵惊动和悚悸:故乡,很少再回去了,仅仅是将它装在心里,紧张得孤独的时候就想一想;故乡,已经无可挽留地退缩到遥远的远方,在城市的灯光照不到的远方。城市里明亮的路灯只固执地照耀城市自己,照不亮的,依然是和城市貌合神离的人们的心。

2012-12-9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