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在那遥远的小村庄

2020-09-24抒情散文柯英
一六月燠热的夏季风吹来甜腻混合着苦艾的味道。这是我熟悉的一种滋味。二十年来,一直封存在心底。这滋味让我不由得想起那个遥远的小村庄。回想青春总是美好的,经过了岁月的淘洗,既使是当年的苦涩,也成为最美好的记忆。二十年前,我中师毕业分配到祁连山下



  六月燠热的夏季风吹来甜腻混合着苦艾的味道。这是我熟悉的一种滋味。二十年来,一直封存在心底。这滋味让我不由得想起那个遥远的小村庄。

  回想青春总是美好的,经过了岁月的淘洗,既使是当年的苦涩,也成为最美好的记忆。二十年前,我中师毕业分配到祁连山下一个叫“寺儿沟”的乡村教书。这地名既土又拗口,每说出来心里都灰蓬蓬的。这个“沟”与“九寨沟”简直大相径庭,九寨沟以风景秀丽名冠天下,而寺儿沟却不过是戈壁旷野上一个极普通的小村庄。异地朋友相问,我总是不情愿说出这个难堪的村名,但我又不得不时常捡起它镶在信封上,让它带着我苦闷心绪周游天下。我常想,就“寺儿沟”三个字,定会让编辑费神地揣摩出一些意味吧。常州《翠苑》副主编冯光辉先生就来信推测:“我想寺儿沟一定是个穷地方,但寺儿沟有你这样的文人一定是灿烂的。”诗人林染也十分知情地关注说:“你那地方太偏僻了,限制了你的视野。”老师们诚心善言确实让我感动。寺儿沟这地方,穷倒未必,主要是偏僻闭塞,这让一个思想活跃的人实在受不了。在这里,报纸和信件常常迟误,新闻都成了历史,整个校园不见一份时新的学术刊物,前卫的思潮总是吹不进这远离闹市的小学校。在校园的四堵墙里闷得慌了,走出去又是看惯了的庄稼、树木。偶尔进一趟城,归来后就恍若隔世。城里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这里的风景处处读不出新内容,一如老祖母的脸般枯萎。

  就在这里,我一呆就是十年。十年前带学生植树造林,在南面戈壁边缘植的沙枣树如今已经成林,但常年经受西北风的缘故,一个个作倾伏状,低眉顺首,委曲求全,而过了端午,一树树的沙枣花灿然盛开,甜腻的味道弥漫整个乡野。每次看到这些树木,我都不自觉地想到人的一种生存状态,人在一个环境中呆得久了,也往往被环境同化,使人性情麻木思维迟纯,犹如笼中禽鸟,栏中虎豹,圈得久了,它就连最基本的生存本能也退化了。死寂的环境容易使人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还培养出一种慵俗懒散的坏习气。

  我也许就这么得过且过了十年。五年前新校舍落成,我一家乔迁新居,恰门前有一空地,本想植上三槐五柳,引一树鸟鸣,造一片绿阴,并拟撰一极雅的室名,拾掇一个像样的文人庭室,可是,心里一直很别扭。这种心绪从我踏进这个校门之似乎初就有了,借一片抹不掉的阴影,潜伏于内心深处过了若许年,依然如故。当初来到这异乡谋生计,举目无亲,信受冷落,尽管冰心一片,赤诚满怀,可永远难以融入本地的民情中去。别人视你永远是外乡人,自己也始终感到身如浮萍,不知乡关何处。中国乡村哪里都有这样一种特有的文化观念,你不服气也枉然。橘生南为橘,移北为枳,那酸苦的滋味只有自己心里最清楚。

                二


  日子一天天过去,门前的空地依然空着,拟撰的室名依然悬着,自负的我依然一天天混着不冷不热的日月。而门窗的油漆已经斑驳,面目的沧桑日见轮廊,往昔的朋友眼见得一个个升迁发达,股市行情一天比一天红火。在寂寞中浮躁,在浮躁中寂寞。物是人非理想沦落的今天,想凭个人意愿塑造理想的人格只能是一厢情愿的想法而已。在这个大环境里,人就似一粒砂粒,社会是一台庞大的搅拌机,投身其中,必然被搅拌得面目全非。同学来信,安慰我说:既然怀揣了一颗敏于思索的心,就永远没有不烦恼的人生。

  曾幻想有足够的资财和空闲能够邀游五湖四海,遍阅古今典籍,通达天人际象,然而,日常生活尚举步维艰,甚而至于为买本小书的小钱都抠算再三,要走出方寸之地,又谈何容易?我也只能作井蛙望天之想了。有空闲便寡居陋室,翻翻闲书,写写闲文,做个百无一用的闲人。曾见一联:“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于我而言,不闭门也似深山,校园本就是读书的净土,可是浮躁的内心总是修炼不成隐者的情怀。
  天气晴朗的假日,总喜欢骑自行车穿村过寨,驰向戈壁,望着空空悠悠的荒原和缥缥缈缈的行云,茫然地呆思一日;月洁风轻的夜晚,又总爱独自漫步旷野,听着秋虫的呢喃和鸡吠,嗅着野花野草的气息,怅惘地闲愁半夜。呆思和闲愁之后,反而通体澄澈,心若止水,又可平平静静地打发日月了。

  当时心浮气躁,根本没有理会周遭环境的气象,时至今日,每当嗅觉一触及那种田野的气息,就自然而然想想那个小村庄,那里遍野的野草野花和庄稼的气息,早已一点点沉入心田,成为了血液和灵魂的一部分。
记得,那时与同学朋友的通信中,始终是道不尽的苦闷,说不完的感慨。我至今仍不甚明了的是,在那样苦闷的环境中,当个好老师、做个好作家的梦想始终未曾泯灭,二十年后,我的学生仍能回忆起诸多激情飞扬的往事。


             三

  人生需要劳作,也需要消遣。

  业余,同事三人一堆、六人一圈围着棋摊、扑克摊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有时,我也充塞其中,乐不思返。借酒浇愁更是常事,烦闷了有人一招呼,立刻就有人响应,每逢此时,必得喝到尽情尽性而至。诸如此类的热闹之后,带来的却是更大的空虚,有时大醉一场,三两天委靡不振,简直是对生命的作贱。

  单调乏味的乡村生活,心灵对高品位艺术享受的呼唤只能是一种奢望。曾有爱好书法和音乐的同事打算组织个社团,大家自娱自乐,相互切磋提高。想法很好,但志向不同则谋不合,起哄者有余,热心者不足,终难遂愿。在庸俗的环境里,如果不能自持,就难免不被裹进浑浊的泥水里去。我的同事李某,上师范时就在校园里颇负文名,还任学校文学社社长。工作以后,苦闷的乡村生活使他难以排遗寂寞,渐渐沾上了嗜酒的毛病,整日昏昏然打发岁月,曾经的追求和向往付诸东流;偶尔心血来潮也想奋发有为,然而书桌的清苦总是抵不住酒兴的诱惑。我常哀叹乡村的庸俗埋没了多少有才华的青年,我也慨叹多少有才者却英雄气短,难以在逆境中把握自己。

  读古文偶得一语:“安贫若潜,味道守真。”在寂寞的处境中需要这样的宁静心境。把这话写在书桌旁,聊以自慰,以内心的丰富,抵制外界的诱惑和俗欲,品味苦难中零落的诗意。
  时隔多年,回想这段苦涩而躁动的岁月,我始终庆幸青春时光虽然苦涩,但远离了低俗;虽然平乏,但没有迷失自己。小村庄那片纯净的校园,已成为我职业生涯中回望自己、校正自己的基石。近十年的职场中,面对了更多的挫折、烦闷和磨砺,每当不顺意的时候,想想寺儿沟的时光,一切都会释然。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柯英 于 2010-6-22 22:13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