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韵律凝重的会宁

2020-09-24抒情散文kkxl的狼
韵律凝重的会宁初识会宁是在春光明媚,纤草嫩黄的四月,汽车行进在盘山公路上,眺望两旁连绵起伏的荒山,心中不时荡起阵阵哀痛,不觉间吟出张敬中的诗句: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在初次造访的日子里,会宁以我始料
韵律凝重的会宁

初识会宁是在春光明媚,纤草嫩黄的四月,汽车行进在盘山公路上,眺望两旁连绵起伏的荒山,心中不时荡起阵阵哀痛,不觉间吟出张敬中的诗句: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在初次造访的日子里,会宁以我始料不及的醇厚,悠远展开了它的丰富。令我贪婪地吸这片文化厚土及革命圣地散发出来荡人魂魄的气息。急切地捕捉她时隐时现的古朴神韵及周纳深重。
苦甲天下的会宁干旱缺水,山均是光秃秃的不长树木,干涸的土地上曾出现这样的情景:每年春夏之交都要断水,扶贫的供水车队还没有进村,车后便有成群的牲畜追赶,麻雀一群群围着水车飞,牛和人争水抵伤过人,麻雀为抢水喝碰死在水车上。这一切令人心痛的事实正在发生着。
当我跋涉在城外二十里的铁木山时,俯视那满目苍翠的新绿,关于大山的概念使我在惊愕中无限衍生,我被震撼了,它神奇的绿色何以在四周一片荒凉中独立?
穿过嵯峨的山门牌坊,沿一溜土路朝山上走去,一泓静似处女般的水潭纳泉吐流,滋润着山前一畦农田。远眺连绵的荒山,一种难以名状的惆怅向我袭来。
上山前,我翻阅了一些资料,得知在这一带有一处名叫牛门洞的村子,在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便在这里发现了齐家文化墓葬群,出土了大量的新石器时代的器物。1971年农民在平田整地时又发掘出了大量齐家文化的陶罐、高颈瓶、陶嗝等文物。也就是说在4000多年前铁木山已是我们祖先生活繁衍的乐土。
史料载,铁木山原名叫香林山,因山上有一处清泉,而使山岩生绿,满山皆树。元末明初,大将徐达与元将帖木儿大战此处,帖木儿兵败,困守香林山,引颈自杀。徐达崇敬其的忠烈,在此山立碑,上刻“元末孤忠”,即此,更名为铁木山。
会宁这片被古文化清润了几千年的土地上,的确掩藏着许多神奇,遗留了许多人文精华。从会宁城东的桃花山石窟到西宁城遗址以及康节墓、文庙大成殿、石虎寺、馒头山烽燧,远古文物和古代史迹的种子无不播撒在会宁的大地上。
会宁是全国有名的状元县,在这里物资极度的贫乏和文化的高产形成了巨大的悬殊。会宁县城的文庙建于明代,历经600余年天灾人祸,从未断过香火,就是在文革中也被人们巧妙地保护着。孔夫子在天之灵俯瞰人间诗书香火,但见会宁一缕香烟袅袅,也当欣慰。漫步乡间,与农民寒暄,你透过他们那汗花累累的衣衫,和受紫外线伤害的的脸膛,能够感受到家学渊源的内涵和对孔老夫子顶礼膜拜的宗教情绪。
春日艳艳的铁木山,南眺山峦起伏,在牛门洞的山脊上霞徵云罩,氤氲出一片古朴和神秘,北望六盘山连绵百里,国道在山下曲折而去,造出了一种龙盘虎踞的独标气势。我想会宁人为何在贫穷下固守教育呢?
在恍惚中我悟出绿色的意义,对绿色的渴望与追求,是人性复归的源泉。铁木山的存在就是一座标杆,一种启示,一个宣言。
文化教育其实是一种人格的完善与传承。会宁人恪守着这一伟业的底蕴,正是要守住人元性善的根本。这也是几千年来世代相传的儒学大宗呀!在中国广大农村人们的眼中,孔子和佛是齐观的,愈是穷乡僻壤就愈执著。这也许是一种偏见,而这里却有着更多的悲壮与节烈,是以人性回归来抗拒物质欲望的冲击,她尊崇人性美与自然美的和谐统一。一如中流砥柱,岿然不动。
人下了山,心还在山上。眼前那股穿岩吐碧的清泉,在细碎沙石间汨汨流淌,这里的绿源自泉,泉是生命的始元,绿是生命的原色,也是人文肇始的原点。这清泉不正是铁木山的真魂正魄吗。
有谁能想到,正是在这里,那些贫穷的人们已经给全国乃至世界输送了近三万名博士、硕士才俊。
潮涌三军喜相聚,贺电齐之飞会宁。共和国大将肖华把我们带到了七十年前的会宁,那天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师楼前会聚。

1936年10月9日,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以及红二方面军会师会宁。如今的文庙前已经耸立起一座高高的纪念塔。巍巍的纪念塔好像红军长征英雄史诗的巨大惊叹号。
伫立会师楼上,遥想当年,仿佛还能听到军号齐鸣,战马奔腾,看到红旗猎猎,军民欢庆的壮丽场面。
在会宁的日日夜夜,我始终被激动人心的历史光彩所笼罩,各种感受不断重叠积累充塞胸间。使人仿佛在历史与现实见徜徉。
我想,会宁是一座丰碑,永远矗立在西部悠远的星空下,让红军故事、教育佳话千年传颂。
会宁是一首歌,大风起兮云风扬,韵律凝重,散发着清幽的情致。
[copyright][/copyright] [ 本帖最后由 kkxl的狼 于 2010-11-9 16:41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