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至爱情深

2020-09-24叙事散文文佳
诗人文清送我了他的一本散文诗集《幻象之野》。整个封面以黑色作底,两片枫叶,五颗闪烁的星星。一种梦幻的感觉。这是上网以来,我收到的第一本个人文集,我无法形容当时接到文集的激动心情,便贪婪地读了起来……至今,那些感动的片语还时时在我脑际里浮现:

  诗人文清送我了他的一本散文诗集《幻象之野》。整个封面以黑色作底,两片枫叶,五颗闪烁的星星。一种梦幻的感觉。
  这是上网以来,我收到的第一本个人文集,我无法形容当时接到文集的激动心情,便贪婪地读了起来……
  至今,那些感动的片语还时时在我脑际里浮现:
  “黄河流淌百年,流淌千年,母爱是恩惠无比的源头。”(《襄河谣》)
  文清把黄河比做母亲,把母爱比做黄河的“源头”。是啊,没有母亲就没有人类。母亲的爱是海,呵护生命的光;母亲的爱是光,照亮前行的路;母亲的爱是路,带你走向成功。
  读到这里,我眼前浮现了一位母亲的形象:秀发飘拂,神态慈祥,身躯颀长匀称,曲线优美,微微含笑,抬头微曲右臂,仰卧于波涛之上,右侧依偎着一个裸身的男婴,头微左顾,举手憨笑,显得顽皮可爱。这形象不就象征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黄河母亲和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吗?
  “瞄瞄门缝透进的光柱,摸摸机灵听话的小狗,清早起来扎壁子,芦梗刺穿手指头,父亲用口吮呀吮……乡路好长好长,妈妈送得最远,一串串叮咛扣在儿的胸间……十四岁离家……”(《离家》)
  三幅农家温馨小图。
  儿子挂着包,蹲下身抚摩着乖巧活泼的小狗,像在对它说,乖,小主人要走了,去外边做工,减轻父母的担子,你在家要好好听我父母的话,好好看家,等着我回来。
  勤劳的父亲,天还没亮就坐在院坝上,借着那一丝晨光为这个家编织起壁子来,为其挡风,为其避雨。干脆的芦梗节,划伤了父亲的双指,鲜血直流,他不像城里人那么娇气,用什么双氧水冲洗,生理盐水冲洗,而就用嘴用力地吮吮了事。
  母亲与儿同行,路上千叮万嘱:儿啊,你小小年纪,不是母亲苛刻要赶你出家门,是家里还有那么多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你聪明好学,你有理想,有追求,母亲实在怕养不饱你,耽误了你呀!去吧,儿!翻过这座山,你就能看到天了……
  儿子轻轻地在母亲额上吻了吻,咬紧牙关,泪珠在眼眶里打转,不停地向母亲点点头,然后迅速一个转身,大步向山顶走去……
  十四岁,是一个孩子彩虹、快乐、拼搏、努力的年华,是一个孩子丰收的天空,是一个孩子仰起风帆,起锚远航,放牧希望的季节,是一朵感恩,充满自信的云。
  望着十四岁孩子远去的身影,我在暗暗地为他祈祷:孩子,我愿将我的心灵化作一支彩笔,为你划上一道最美丽的彩虹。祝你一路走好!
  “母亲出生于中秋节,母亲的身世并不像中秋节那么完美!然而,母亲的生日却饱和自然的光明。每睹圆月,我便想起母亲,想起故乡;每逢中秋,思念的潮水漫上眼帘:写一首诗,捎回一包月饼,寄托情意。老母总是说:“孩子,省着点,添件内衣。”(《圆月》)
  感怀的文字,读来,暖暖的。天地间有如此懂事的孩子,母亲的心啊,足了。养这样的孩子,10个,20个,母亲也愿意。联想到现在,有多少孩子能够像这样,不说寄月饼,母亲的生日能记住的有多少。我在课堂上做过统计,知道同学生日的是知道父母生日的三分之二。我会告诉他们,什么都可以不记,但得记住父母的生日,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你。可现实的诱惑,孩子们的注意力被吸引了过去,父母的生日几乎得父母自己提醒孩子。这还有什么意义呢?一种历史的悲哀啊!
  母亲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是无私的象征,是世间最真的爱。“省着点,添件内衣。”那朴实无华的言语包容了母亲这些美好的品质,融进了对孩子的爱,真真切切地感染了我的灵魂。
  “一群娃娃——一群壮汉,去而不返,遗留下月窝的笑声、叠叠家信……可是,在眷念的热血喷涌的地方,已长出殷红的杜鹃……(《血泪之章》)
  这无疑是一首对母亲的赞歌。
  曾经读过文清老师《与母亲的最后日子》那篇文章,知道他母亲养育了12个子女,因家庭贫寒,只幸存了5个。长大后多在外地工作,成家立业。
  他母亲很善良。每当文清回家看望母亲,母亲都要买肉、豆皮、鸡蛋,打上半斤白酒招待他,自己却坐在一旁笑咪咪地看着他吃。
  母亲很坚强、乐于助人。早年,因没钱给孩子看病,三天之内死了两个。不满21岁的大儿子为国献身。母亲精神也没倒。她虽没文化,却在小镇上任居民小组长,几十年都是尽义务,为已任,无怨无悔。后来母亲摔交,股骨断裂,大小便不能自理,也坚决不要子女帮忙。但孝敬的儿女们一直细心地照料,最后因患老年痴呆症,加上伤痛的折磨,不久,便离开了人世。
  高尔基说:“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我想对文清的母亲说:“悠悠的云里有您淡淡的诗,淡淡的诗里有您绵绵的爱,绵绵的爱里有您深深的情,深深的情里有您浓浓的意。”
  不是吗?母亲。您用做人的本心养育了您的子女。文清如今成为诗人了,您知道吗?他在用诗谱写着人间的真情,他在用诗谱写着人间最伟大的母爱,他在用诗鞭笞着人间污浊,他在用诗唱出一曲人间的辉煌,让自豪的微笑飞上您的脸颊。我们为他骄傲!为您骄傲!您是人间最幸福的母亲!
  “杏花儿落了,他去了。杏花儿开了,你们来了!”(《那群小燕子》)
  “杏花儿落了,他去了。”这杏花,就像母亲养育的孩子,在其呵护下,快乐地成长,既给孩子们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美好的记忆,同时,也表达了母亲伤感、寂寞的心情。
  “杏花儿开了,你们回来了!”杏花开得好灿烂,红红的,粉粉的,就像母亲的心一样,等着盼着儿女的归来。
  杏花开杏花落,年复一年地陪伴着日渐苍老的母亲。
  小诗,表面在写杏花的一落一开,实写母亲内心的伤感、寂寞又兴喜之情。读来亲切、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世上哪一位母亲不是这样在日日夜夜地牵盼着自己的儿女长大。为了儿女,她们不怕吃苦,任劳任怨,舍得牺牲,愿作奉献。不求回报,只求儿女争气,能顶天,能立地,昂扬地生活呢?
  这种托物抒怀的写法显得巧妙、完美、充分、富有感染力。母亲盼子归来心切跃然纸上。
  “这个世界,时刻牢记着老妈妈的养育之恩,但似乎没有时间和精力擦拭老摇床所蒙的忧郁和寂寞!
  老妈妈孤坐屋檐下……
  老摇床仿佛仍在悠悠摇晃……”(《老妈妈:老摇床》)
  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一个儿子在遥远的异地,思念着自己的母亲,他在向母亲吐露着心扉。
  母亲,当月亮高悬的夜晚,五六月上来了红杏,春草又绿子的时候,我想您,想那张小摇床。饿了,我哭;肚痛,我哭;屎尿弄脏了裤,我哭……是母亲您,没日没夜地守候着我的哭声,伴我渐渐长大。
  母亲,如今,您两鬓斑白,身体日渐衰微,儿却不在你身边,常在梦里看到你坐在那熟悉的老屋门槛上,目视那条弯弯的小路,盼儿归来的身影。
  母亲,儿子已经习惯了外面的生活,您不必牵挂,您要保重身体,儿子永远爱您!
  好辛酸的画面,儿子对母亲的思念之情,通过小摇床,一个朴实、善良的母亲形象就跃然纸上。真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以真实深切的情感敲开了我的心扉。
  “母亲在家的年月,即使远隔千山万水,我也衔着母亲的乳头。
  如今,母亲不在家了,家成了一种纪念。
  母亲啊,您到哪里去了呢?留下一个空巢在天空下,如一只无人撑篙的飘摇的小船!”(《母亲与家》)
  这是一幅很伤感的画面,儿子思母,念母在家的日子,比喝蜜还甜,还幸福。如今,母亲不在了,去了天边,留下了一只孤寂的小船飘荡在岸边……
  ……
  谢谢您——文清老师!我会永远赠藏这本至爱情本。

[music]http://117.135.129.181/wap/651921.mp3[/music] [ 本帖最后由 文佳 于 2011-5-8 12:09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