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背叛的一种叙述方式

2020-09-24抒情散文敬一兵
背叛的一种叙述方式敬一兵我越来越觉得这个世界上是有神的。如果没有神,到了一定年龄的人怎么就有知天命的感觉呢?并且,还会发现,分布在天命里背叛的元素,也一定是多于忠诚的元素。当生活在我的前面无边无际铺开的时候,走在我身边的亲人,突然就会离开脚
          背叛的一种叙述方式

             敬一兵

   我越来越觉得这个世界上是有神的。

  如果没有神,到了一定年龄的人怎么就有知天命的感觉呢?并且,还会发现,分布在天命里背叛的元素,也一定是多于忠诚的元素。当生活在我的前面无边无际铺开的时候,走在我身边的亲人,突然就会离开脚下的道路,不和我打个招呼,就以死亡的形式消失在了黑暗中。跨过不惑之年这道门槛的人,也会在一次疾病后发现,他身体里的某个器官、某块骨头、某根血管,或者某种机能,仿佛已经被谁预先说服,悄悄放下了肩负的使命和责任。

  这些背叛,时时刻刻都潜伏在我的周围,成了死亡一次又一次合围我的企图。也成了身体一次又一次与思想背道而驰的事实。

  这类背叛,它的叙述是枝蔓纵横的。占据了庞大的空间。目标直接指向死亡。它简直就像草丛中的蛇,既让人感到毛骨悚然,又让人的视觉一下子就接触到了阴间的寒冷。所以这种性质的背叛,往往成了我们竭力回避的话题。另外一种背叛就不同了。它对我们进行叙述的时候不需要我们回避,也不需要我们拿出巨大的耐心倾听枝蔓纵横的繁琐叙述。它只采用行为的方式进行叙述,简明清晰。如同从一滴水出发,便可以直接俘获阳光。

  行为对思想的背叛,就是这样的叙述方式。

  每次翻看自己的相册,无一例外看见的是自己的表情。自己的表情大多是柔和的。别人说像个儒者,我自己则经常觉得像个印度学者。之所以说成是印度学者,大概与那些生活在恒河边上,研究与神沾边的东西的人有关吧。只有在我的一个友人去世后,再次从相册里找出我与他的合影时,才看见了自己行为凝固成的瞬间姿势,背叛了我的表情。友人儿时因小儿麻痹留下了腿脚萎缩不能站立的残疾。他坐在轮椅上,抬起头来看着我。和我说话。我脸上挂着微笑的表情,手却搭在了并肩站立在我身边的另外一个人的肩膀上,而不是体贴地扶在轮椅的车把上。现在怎么看我都觉得,自己的手部行为简直就像一面镜子,把我的微笑,完全反射成了正常人对残疾人居高临下的微笑。我虚伪的影子,一下子就彻底暴露出来了。

  表情和行为同时登上照片的舞台,但行为却背叛了表情的含义。这就意味着,从一开始,表情就输给了行为。

  表情在映衬意识的时候,会给意识贴上情愫的标签。而行为,就很像是握在意识手上的一面镜子。意识只在乎自己的情感元素和个性活动,所以很多时候都会忘记拿起镜子照照自己。如果意识在这些关键的时刻照照手中的镜子,就会发现自以为被管理得服服帖帖的行为,已经悄悄背叛了意识的初衷。得出这样的印象,不是我的灵感和臆断,而是来自一面镜子的照射。

  一张照片,就是一面镜子照射的瞬间凝固情形。

  无数的往事,从照片里源源不断走出来。它们只顾及自己的行走姿势,像春天里走在生长路上的枝条,不打算停下来,更不打算照顾一下面对照片的审视者的任何情绪。这种走出来的姿势,很自信也很强势。它们没有顾虑,完全袒露,不需要掩饰和伪装,仿佛一切都在掌控中,仿佛天生就肩负了把每颗跳跃的心,从皮肤和衣服的遮盖下揭露出来的责任。

  你得自己照顾自己了。

  父亲每次看见有人出现在自己残疾儿子身边的时候,都要语重心长地说。即使残疾儿子去了天堂,他的父亲如果和我同时出现在这张照片规定的情景里,也会这样说的。

  父爱的气息,是一种物质,传递到每个人的脸上,都有瓷实的感觉。不用问就知道,这样的气息,也像风一样传递到了他的心里。虽然他的那颗心,在感觉里已经风干了。残疾儿子听到父亲这句话,并不立即回答。他总是会先沉默好一阵子,然后才会伴随自己用手轻柔地、细致地、缓慢地、来来回回地在轮椅的扶手上抚摸,弱弱地说知道了。他回答的声音不清脆,甚至有点沉闷,很像是从一个长长的隧道里面发出来的。只有从隧道里传出来的声音,才具有这种含义不明的深沉味道。他的手从来不去碰触残疾的腿脚,哪怕空洞的裤脚沾上了泥巴,他也绝对不会去把泥巴弄掉。只要他的手一接触到裤腿,无疑就是接触到了隧道,他在电视里多次看过的隧道。晦暗的色调,带着被生活磨损的焦虑,还有蝙蝠尖叫老鼠奔跑,是隧道给残疾儿子留下的深刻印象。

  你得自己照顾自己了。就在残疾儿子死前不久的那些日子里,我还听见他父亲这样说过。

  他父亲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睛没有一直停留在儿子的脸上,更多的时候,是在我们的脸上迁徙,试探性的迁徙。一个人的眼光迁徙,如果剔除了徘徊的性质,就只有意图明显和躲躲闪闪的踌躇这两种成分了。不管是哪种成分占主导,都会不由自主散发出一丝淡淡的甜味,让藏在眼光背后的某种企图,像野兽一样嗅着味道的踪迹追来。

  儿子和父亲的行为在对峙。语言被抛在了一边。

  被行为抛弃的语言,正在挑衅地看着父子的行为。

  他们或许并不知道他们经常处在对峙的状态里。司空见惯的行为,也就是儿子用手抚摸轮椅的车把,父亲一边说话一边用眼光在别人脸上迁徙,已经成了惯性。父亲面对残疾儿子的语言,永远都是温和慈祥的。儿子面对父亲的关照,一直都是唯唯诺诺的。谁也不会看到也不会提起,掩埋在这些惯性动作下面,极深极深的下面,是一场又一场激烈而又紧张的揭露、背叛和对峙的场面。这就是历史的深邃了。历史总是把不堪的过去,推向时间挖掘出来的黑暗隧道里,完全遮断了眼睛的视线和心灵的视线。于是,不可承受的变成了可承受的。谁愿意退回去,重显那伤人的场面?

  我相册里的这张合影照片,成了我推开的一扇窗口。不需要用望远镜偷窥。行为,残疾儿子和他父亲的行为,就已经带着掩藏在他们语言背后的动机,穿过窗户外面明媚的阳光与喧嚣的声音,和我的眼睛连在了一起。

  说话的声音停止了。父亲的眼光却还在我们的身上迁徙。似乎只有这样,才会给他刚才讲过的话,标出责任的重量注脚。我们每个听见这句话的人,都能够看到他父亲的眼光,在迁徙的时候虽然是柔缓的,但线条在特定的角度上,却有着刀锋的质感。说话时眼光在迁徙,是他父亲形成的一种习惯,自然不会引起警觉。更不会发现,迁徙的行为,在说话的同时,已经把父亲的忧虑、失去了信心的慵懒、在长期的重压下才会形成的孤寂和乖戾,统统都出卖了。不仅如此,行为还让父亲的语言,背叛了它们之前达成的契约,像被波浪抛上河岸的鱼,不动声色地叙述着声音这条河流里所有伪装,或者表演的成分。眼光的刀锋质感就更可怕了。它背叛语言所表达的东西,尽是像虚伪、言不由衷和自私,甚至欲抛弃包袱的那种企图才有的卑鄙和阴险。这些原本潜伏的东西,如果不是行为的背叛,外人是很难发现的。

  有了这些动作行为的佐证和映衬,父亲的语言,说出来的和没有说出来的语言,都因此而变成了粗糙的物质。

  残疾儿子听到他父亲说这句话的次数,比我们多得多。他一边听,一边用手抚摸车把。而他的父亲说话的时候,眼光在迁徙,心也在迁徙,这就让父亲很难从儿子的行为动作上,捕捉到背叛的信息。如果不是凝视相片,我也不可能有机会捕捉到背叛的信号。

  表面上看,儿子对父亲的语言,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怀疑、反对、抵触或者不屑。把细再看,情况就不同了。

  儿子的手在车把上来来回回抚摸,动作缓慢而又谨慎,仿佛手摸到的不是车把,而是生命的某个段落。生命的段落如果是一马平川的,抚摸的动作应该就是连贯均衡的。可是,残疾儿子的抚摸动作,是缓慢谨慎的,有时候还表现出犹豫不决或者无从下手的情形。这条动作线索十分重要。轮椅车把是光滑的,在任何人的手下,都会稳稳地散发出矜持干净的光泽。然而,每当听见父亲说那句话的时候,这样的车把,到了他的手下,就有了坑坑洼洼不踏实的感觉。父亲的话,成了警示的路标,一次又一次提醒儿子,他摸到的车把,有许多地方是缺失的,会让他的手陷入虚空,就如同他萎缩的腿脚,无法踏在坚实的土地上而产生的虚空一样。缓慢而又谨慎的抚摸动作,就是残疾儿子面对虚空构成的危险的敏感,以及对危险理解的一种叙述。这种叙述,背叛了儿子对父亲信赖、感恩和崇敬的表情。随时随地都能够察觉到自己生命片段残缺的人,听见别人说要自己照顾自己的话,他无所适从、忐忑不安、盲目徘徊和局促焦虑的心态,绝对盖过了感恩、信赖和崇敬的情愫。

  自己照顾自己这句话,对一个残疾人来说,简直就像是一枚股子,被人俭伶伶的一掷,就送上了前途未卜性命难保的路途上了。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处阳光无法抵达的地方。残疾的他,就更不用说了。因而,人世间的所有事情,都来自于疑问和隐私。不动声色。掩饰伪装。隐喻暗示。移花接木……人类的最高秘密,因不愿意被暴露而如此惊人地相似。强烈的禁忌之所以被严格设定,正是因为那是人性中最深层的冲动。行为对思想的背叛,既是一种叙述形式,也是人性中最深层冲动的表达。

  你得自己照顾自己了。

  这句充满关心、鼓励和信心的话,到了残疾儿子的耳朵里,就成了一种彻底无力并像一串不安的音符,从他的耳膜,一直掠到了他的脊背。不知道他意识到其中的背叛行为了吗?

  行为,背叛用来叙述自己的方式,就是这样不动声色又出其不意。

  现在,我的这位朋友,生下来就不能感受到大地的美好和坚实的残疾人,从天堂里悄悄绕到了我的眼前。他没有告诉我天堂里的情况。他只凭借一幅照片,向我呈现了背叛是如何进行行为叙述的过程。

  有很多形式可以让这类背叛的叙述选择,可它却偏偏选择了行为,不易被察觉的行为。没有一丝虚构的行为背叛叙述,从来没有让我面对一个残疾人,突然有了未曾坦白过的赤裸冲动和潮湿。还有对自己过去所作所为的羞耻。 [ 本帖最后由 敬一兵 于 2011-5-25 00:05 编辑 ] 敬一兵, 散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