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原创] 在阳光中深入大山的阴影

2020-12-14抒情散文张乃光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7:11 编辑

  又是星期天。朋友C邀约去爬山。一路的桃花,梨花,红红白白,渲染着早春不温不火的心情。天空飘过薄薄的云层,阳光若有似无。满山幼松。山风中闪动着叶片的白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7:11 编辑 <br /><br />  又是星期天。朋友C邀约去爬山。一路的桃花,梨花,红红白白,渲染着早春不温不火的心情。天空飘过薄薄的云层,阳光若有似无。
  满山幼松。山风中闪动着叶片的白杨树、栎树和水冬瓜树。树林间一块一块瘌痢头似的新垦坡地。坡地上成群结队的桃树、梨树。桃树梨树间泛着青色的麦子和蚕豆。左手边是一道深箐边的山坡,突出了天空的蓝。
  阳光下的大山里有很多影子:树的影子,云的影子,风的影子,飞鸟的影子。在忽明忽暗的山路上,渐渐地,我们走进了大山。
  山在城市西南,属哀牢山脉,与苍山仅一河之隔。却不如苍山有名,一提大理,人们嘴里都是“苍山洱海!苍山洱海!”,很少有人说起哀牢山。其实从历史的眼光看,哀牢山似乎更有名气。因为,南诏始祖就是从哀牢山起家,并逐渐向洱海边靠拢的。苍山以南的这些山岭,可以说得上是南诏的发祥地。
  一个月前,我也曾在明亮的阳光下深入到这里,与朋友D面对电视台记者的摄像机侃侃而谈。这是2月中旬“两会”即将召开前夕,D写了一份反映城市近郊山林近年被来自四川、贵州和云南昭通、宣威的二十多户外来者毁林种植的提案,敏感的电视记者便盯上了他,要搞一个政协委员深入调研写提案的专题节目。D邀约我同行,我自然义不容辞参加了这一次“深入”。记得我们在阵阵犬吠声中采访了一个来自宣威县普立乡的农民夏本贵,他说他到这里种了三季庄稼,余了两个牲口,山林是向山脚的农民承包来的,已挂果的果林就交点承包费,不挂果的山地就自种自收自吃。
  说话间,他的身后站着他衣服襤褛蓬首垢面的妻子,有些脏兮兮但却漂亮的女儿。紧接着被火烟熏得发黑的房子里还钻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夏本贵说:“这是我的岳母,老家呆不下去了,来这过完春节,就不想走了。”他的话触动了我的心,让我的心情瞬间变得复杂。
  这次“深入”从空间意义上讲,“入”得其实并不算“深”。采访完夏本贵,本想继续领着记者沿着山坡往上走,去看一看那些被成片伐倒的松林和被圈住的山地,但气喘吁吁的电视台记者却见好就收,连说可以了,不必再往上走了,让D事后对我说深深感到对不住“深入调研写提案”这几个字。但转念一想,早在一年前我和D就来过这里,在不远处向一户垦荒者讨过水喝。身为环保工程师的D在对原生林的被毁痛心疾首之余,一年后把他的痛心疾首变成了一份提案。从时间上讲也可以算得上是“深入”了。
  继续向上深入。山路突然变窄,再次进入山的阴影。一大篮有红有粉的杜鹃花突然从头顶缓缓压了下来,接着便看到一对被背绳勒得鼓胀胀的奶包。之后又是一串背着杜鹃的彝族女人,其中还有几个未成年的十多岁的孩子。
  这些穿着花花绿绿衣裳的彝族女人,本地人习惯叫她们“者摩人”,其实这样的叫法不过是以偏概全罢了,者摩只不过是哀牢山里一个以白族为主的村寨。据史书记载,这些哀牢彝人的始祖,是一个名叫沙壹的生殖力很强的女人。她到水里捕鱼,触到一根沉木而受孕,竟生下十个儿子。那沉木后来化身为龙,对她说:“我是你儿子的父亲。”按照传说,这些山里彝家人自然就是龙的后代。洱海边有一尊沙壹的雕塑,那健硕的体态和鼓胀的奶包常使我想起这些山里女人。
  一路上,又遇到几起这样的者摩女人。有一个还牵着一只狗。同行中有人尖声尖气唱起了“阿小妹,弦子弹到你门前”,她就赶紧低下头,很害羞地从我们身边急急走过。
  稍能记事,这些者摩女人便进入了我的视野。她们经常背着栗柴、木炭和板栗、核桃,出现在城市街头。后来城里时兴养花,她们又背着一筐一箩山基土到城里出售。再后来就干起了挖杜鹃花、兰花到城里卖的活路。城里的人,大多以看花鸟一样的眼光看她们,我的一个搞美术的朋友就以画者摩女人出了名。但城里人其实很少有人知道她们的艰辛,她们从大山深处挖来的一大筐杜鹃,有时还换不回一小袋米,有时天气晚了卖不掉,就只能央求过路的好心人:“随便给个价吧,我们要赶回山里!”
  望着三三两两从山道迎面而下的者摩女人,突然记起一件事。去年夏天,一个阴霾的下午,从洱海游泳回来的路上,我看见一个者摩女人蹲在西洱河边哀声恸哭,她身旁整整齐齐放着一双小孩的鞋子,围观的人说,这个到城里建筑工地打工的女人,她的儿子跑到河边脱了鞋子玩水,青苔一滑,掉进水里捞不上来了……
  这个水边女人,在我的记忆里保存了很久。自此之后我突然才留意到,这些年,城里建筑工地上成群结队出现了不少这样的者摩女人,是生态环境的恶化逼得她们失去了生存的依赖。她们用斑斓的衣饰为灰色的工地增添了鲜活的色彩,工地却把背沙、背砖等最脏最苦的力气承包给了她们。
  在山的阴影里慢慢行走,那水边女人伤心欲绝的哭声又在耳边响起。当有几个者摩女人再次从狭长的山道上与我擦肩而过时,我脑海里突然出现洱海边的那尊体态健硕的沙壹雕塑——那个触沉木而生下十个儿子的生殖力旺盛的哀牢山女人。我不知道为什么有这样突然的联想,但却从这联想中找到了某种精神的慰藉。在山道上默默行走的我,在心里默默祝愿那个者摩女人,沙壹的后代,她的儿子是被传说中的龙王接走了。
  走出一片松林,眼前又是一片空旷。山风吹来,阳光仍然很淡。走在前面的人突然间散了开来寻找着什么。林间空地上,这里一株那里一株冒出很多嫩嫩的蕨菜,青紫的茎杆上端嫩叶卷曲未展,像一个个紧握着的拳头。几个先行者手里已握住一把把蕨菜。我随手摘下一棵,嫩嫩的肥肥的,象征着这片山林勃发的生殖力。
  一路往上,又见东一棵西一棵被烧焦的松树,像一些被一道神咒定住了身的幽灵。我知道这些松树是有意识被烧焦的,之后便会名正言顺地被砍倒,之后便会有一片新开垦的山地出现。这是那些外来者“自种自收自吃”的必然结果。目睹祖辈生长于斯的者摩人生存环境的恶化,我不晓得这山林的生殖力还能保持多久!我想D的提案无疑是正确的。虽然D告诉我电视播出后有人对他进行了讥讽,说这是毁了那些无家可归者的生路。
  终于来到一个大箐湾,C说这回只要平平地绕过大湾,向东南方向走,就可以缓缓返回城里了。路迂回着一直往前伸,不时钻入大山的阴影。其间还遇到一棵硕大的野梨花,像一篷喷涌而出的雪花。自然要照相,女人们忙着打扮,摆出各种姿式。后来又钻入了几个废弃了的梨园,在梨花前集体留了影。与苍山比,哀牢山似乎少水。一路上见不到一脉流动的清流。在这传说哀牢彝族的先祖曾经生活过的群山间,应该有很多的水,有很多奇形怪状的植物,还应该有像龙一样生动、英武、凶猛、机智、美丽的动物。但眼前的景致却荒芜而平淡。幸好前面出现了白房子,C说可以在那里吃午饭,随便喝点水,才让大家多少有了些兴致。
  白房子果然有水,但主人却不在。吃过自带的干粮,再用冷水湿了湿喉咙,便踏上了返城的路。沿着一道缓坡一路往下溜。钻过一道道灌木丛,跳过一道道坎,前面突然人声喧哗,看见了一大堆房子。
  这是一个废弃了的农场,却居住着几户人家。去年我就是和D在这里讨水喝时了解到这里的情况的。土墙围着的大院。院子西边堆满了金丝南瓜。主人仍然不在,南侧房屋冒出浓浓的炊烟,先到的伙伴正支使一个八九岁模样的小女孩烧水。陆续进入大院的女人们见了堆放在院里的南瓜,兴奋异常,坐在南瓜上摆出各种姿态让C给照相。
  小女孩有一双很安静、清纯的眼睛,默默看着大家照相。我问她读不读书?她说:“唸的,在山下的福星小学。”从这里到山下,至少得有四五公里路。我对C说,给小女孩在南瓜前照张相吧,说不定会得大奖。女孩扭捏半天,被一个同行者强行抱到南瓜上照了相。当我提出要和她同照一张时,她却扭扭身子,坚决地说不行,并马上转移了话题:“我的两个姐姐不在,她们要在,照出来比我漂亮多了!”这时,不知从哪里跑出一个小男孩,拖着鼻涕,眼睛大睁着望人。“这是我弟弟,你们可以给我和他照一张!”说完她抱着弟弟坐在南瓜堆上让C给照了两张相。
  “大人们呢?”照完相,有人问。
  “他们都到地里干活去了。”小女孩回答。
  “你们到这里几年了?”我问。
  “好几年了吧!我也记不清楚了。”说着突然警惕地望了我一眼。
  “你去上课,谁领他?”有人同情地望着她弟弟。
  “他就一个人在这院子里,和鸡玩呗。”她静静地回答。
  他们就居住在这样的环境里,悄悄地度着他们的童年。他们的存在,已经构成了对这片山林的威胁。在一群群者摩女人走出大山找工做的时候,他们却进到山里来,看来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同行的几位女士掏出身上带的糖果,递给女孩和她的弟弟。女孩马上剥开糖纸吃了起来。男孩望一眼姐姐,连着糖纸把糖塞进嘴里。有女士见了,叹息说:“连糖纸也不会剥。”云影飘过,太阳突然暗了下去。D没有来,他如果来了,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心情。我们告别小女孩下山了,一路上,我又看到了零零散散新垦殖的坡地,像一块块瘌痢头,种着麦子、蚕豆、洋芋、萝卜。桃花很红,梨花很白,渲染着一种暧昧不清的心情。
  风很轻,阳光若有似无。有人在前面小跑着归家,我也加快了步伐,把心里的阴影,留给了身后的大山。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