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半面鱼(外一章)

2020-09-24叙事散文周施梅
时光飞逝,总有些记忆牵动着往事,那些往事,让人心酸,也会让心因此柔软。原本,人与人之间的给予和理解,很容易彼此温暖。------------题记
一 蹭饭那时,日子比较穷,家家都一样,粗茶淡饭,吃饱了就行。我们住在小镇上,吃的是供应粮,父母

时光飞逝,总有些记忆牵动着往事,那些往事,让人心酸,也会让心因此柔软。原本,人与人之间的给予和理解,很容易彼此温暖。
------------题记
一 蹭饭

那时,日子比较穷,家家都一样,粗茶淡饭,吃饱了就行。

我们住在小镇上,吃的是供应粮,父母有工资,每月买定量的白面和大米以及食油,还可以凭票去供销社买副食品等,日子虽说也是紧巴巴的,有时到了月底也常有断粮的情况,相比单职工家庭和庄户人,生活还是好些的,所以常有人去蹭饭。去的一般都是父母的熟人,加上父母又好客,即便知道对方是来蹭饭,也都是热情接待。

记得有一次,不早不晚,正是我们一家吃早饭的时间,来客人了。忘了那客人叫什么名字,也不记得他姓什么,就暂且称为他老王吧。

老王一进门,我们一家正低头吃饭。老王就说了“呀,吃早饭哪!”这时,我们看见了出现在门口的老王,爸爸立即热情地说“哎,是老王啊,来来来,快进屋。吃早饭了吗?”

你猜老王怎么说?对,他是这样说的:“没,还没吃顾得吃呢。”说完就进来了,似乎他就等这话。

老王进来时,手里好像有什么东西就放到了锅盖上,我和姐姐弟弟只顾着吃饭,没仔细留意,反正知道他来是“碰巧遇上吃饭的”,因为以前有过这种情况,不是老王就是老张或者老李,反正就是那么巧。

谁知道这时爸爸说话了:“老王你来就来呗,干嘛还带东西呢?这么客气,真是的。”我们一听,楞了,不约而同地看去---------咦,锅盖上有一捆油条!所谓一捆,就是一斤多,用草绳扎起来的一捆。

那个年代,油条可是好吃的很。那时候的油条叫“香油馃子”,只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它是用纯花生油或者豆油炸的一种面食,吃起来特别香,即便是放上几天还是很好吃。因为要用粮票和钱来买,一般人家也就是走亲戚或者偶尔买点,再说,用一斤粮票和六毛钱可以买一斤半油条,要是只用钱的话,六毛钱只能买一斤,乡下人没粮票不说,买油盐酱醋的钱都不宽余,谁还有钱舍得天天买油条呢?

爸爸的话音几乎还没落,老王就说话了:“呵,这不是给你家的,我是要去那个谁家串个门,顺便过来看看你。”我们一听老王的话都笑了,笑爸爸误会了,人家老王这油条是有其他用处的,老爸真是自作多情啊,我们都情不自禁嗤嗤笑着。

爸爸听了老王的话,却好像如释重负一样:“奥,我说呢,上我这里要是还拿东西的话就见外了。”说完,爸爸拿个凳子让老王在身边坐下,老王就接过妈妈端来的米粥吸溜吸溜喝起来。老王一边吃饭,一边和爸爸妈妈聊着,吃得、聊得有滋有味,妈妈陪着说话,却一直没有吃饭。吃完了饭,老王跟爸爸说“我还要去亲戚家串个门,有时间再来看你!”说完,跟爸爸握手再见,拿起那捆油条走了。看着老王拎着油条远去的背影,我们姐弟几个回过头一边说“老王,来就来呗,干嘛还带礼物呢!”一边笑出了眼泪。爸爸有些尴尬地说“我以为老王见外呢。他日子累嘛,好歹我们还能吃饱嘛”。后来我们也常拿这事跟爸爸开玩笑,每次说完,全家就都笑了。

老王是爸爸妈妈的朋友,吃一顿便饭是很正常的事。有一次,来的可是个陌生人。

陌生人是个年纪较大的乞丐,那时称做“要饭的”,这些人的确是要饭的,上门时站在门口,手里端着个碗伸着,嘴里喊着“有在家的吗?给口饭吃啊”。这讨饭的来时,不是早晨,而是个夏天的傍晚。晚风习习中,我们正坐在院子里吃晚饭,是一顿难得的晚饭,说难得,是因为吃的是饺子。这讨饭的站在院门口,先说的是讨口水喝,看妈妈给他舀饺子水,他就一步步蹭进来,端着盛上的饺子水,还没有离去的意思。妈妈说“唉,这饺子也不是很多,刚够吃的,就给你几个吃吧,别嫌少。”要饭的却从背的布袋里又拿出一只小碗,将饺子放进去,感激地说:“我不舍得吃,我要带回去给老伴吃,她已经饿了两天了”爸爸和妈妈听了,很可怜这老头,就让他坐下,又给他盛了一小碗,开始他不肯坐到桌前,后来不但坐到桌前,还边吃边跟爸爸妈妈聊了起来,这顿饭爸爸妈妈自然是没有吃饱。 

这两件事过去很久了,却时常想起。一顿饭,虽然解决不了大问题,起码暂时不饿肚子。想起那个年代,日子穷是穷,人与人之间却和善友好,现在不缺吃不缺穿了,却总感觉少点什么。

二半面鱼

前不久在外面吃饭,面对一桌子的菜,说起以前的苦日子,其中有个人说起一件吃饭的事,也是发生在那个年代。

那时的干部下乡工作,不像现在这样兴师动众,前呼后拥地陪着视察,还陪着去酒店大吃大喝。那时的干部去哪个村指导工作,要自己骑着车子或者步行去,忙完工作后就到村干部安排的农户家吃饭。去农户家吃饭不是免费的,是要拿钱和粮票的,没有村干部作陪,主人也不作陪,都是下乡干部自己吃,吃完将合适的钱和粮票压到碗下就走了。

村干部安排谁家做饭,日子穷归穷,谁家也都会尽量做顿好饭,让下乡的干部吃好。有户人家,这天被安排了做饭,于是,这户人家就早早做了准备,等到午饭时间到了,村干部也将领导送来了,然后村干部就回去了。这次来的是两位领导,一位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小孙,另一位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老刘,主人赶紧将他们让到屋里的炕上坐下,然后,在炕上安放桌子,把做好的饭端上。老刘拿起一个煎饼卷上大葱和酱还有小豆腐吃起来,这年轻人小孙忙了一上午,又累又饿,拿起一个油饼就吃,看见盘里居然有一条煎得微黄的鱼,这可是难得的一道菜肴,他奇怪老刘怎么不吃,就拿起筷子伸向那条鱼。这时,他看见门帘动了,一个小小的脑袋探进来,一双眼睛盯着他,然后,又缩回去了。这小孙也没太在意,以为这人家的小孩子是对客人好奇,就继续吃饭。

那条煎得微黄的鱼本来就不算大,很快就被吃掉了一面。小孙用筷子夹着那条鱼,正准备将它翻过来,忽然听到“啊!——”的一声,小孙吃了一惊,夹起的鱼又掉到了盘子里,小孙顺着声音看去,门帘下,那小小的脑袋又探进来了,眼睛盯着饭桌,“哇----!”的哭起来。接着,小孩子就被拽到外面了。小孙跟老刘都听见了外间屋子大人低低的训斥声,小孩子边哭边说:“你们说他们只吃一面嘛,刚才我看见鱼快翻过来了,他们要把我的那一面也吃了啊!”老刘没说什么,只是看了小孙一眼,小孙放下了筷子,再也没动那条鱼一下。

讲到这里,这人眼里闪着泪花。旁边的人说“怪不得老孙你那几年不管去谁家做客,桌上有鱼,只吃一面,从不将鱼翻过来,原来是给人家留着啊。现在生活好了,酒店里上条鱼,不过是图个吉利,谁还稀罕吃它呢!”这时,满桌子的人,包括老孙----当年的下乡干部小孙,看着盘子里那条煎得微黄、却没被筷子动一下的鱼,忽然都沉默了。
  
   [ 本帖最后由 周施梅 于 2011-6-2 22:48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