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家乡小镇

2020-09-24叙事散文李雷
家 乡 小 镇文/李雷家乡小镇是异地生活的我所持有的一张名片,有了它,在异地总遇到共同持有这张名片者而使我的生活变得温暖而不显孤独。家乡小镇是在十字路口上发展起来的。就像是人在寒冷季节里穿衣服般,随着日月的变迁,这个小镇也变得臃肿而不伦不类
家 乡 小 镇
文/李雷
家乡小镇是异地生活的我所持有的一张名片,有了它,在异地总遇到共同持有这张名片者而使我的生活变得温暖而不显孤独。
家乡小镇是在十字路口上发展起来的。就像是人在寒冷季节里穿衣服般,随着日月的变迁,这个小镇也变得臃肿而不伦不类,倒是一过清明节,周围那绿油油的农田,令人赏心悦目。小镇上几乎没有买不到的东西,大到农机具,小到针头线脑,不说商品应有尽有,但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镇上最多的、最红火的要数那些饭馆酒肆了。无论是那些说话不把“an”说成“ang”,却有些软绵绵的本地人,还是那些过往的操半吊子普通话的“京片子”、把“子”说成“之”的秃嘴子、叽里咕噜不知所云的回回,皆出没于其间。无论春夏秋冬,还是天晴或雨,划拳声能从中午一直延续到午夜,俨然笼罩了附近学校里的读书声;而那小镇上空晃悠着的烟酒味,早已冲淡了书香气,在浓烈地飘逸。
小镇的历史很浅,浅得就像被掩埋的那块“三西”建设纪念碑般,几铁锨便可挖出。
小镇小时候的名字是“商店”。当时十字路口只有一家商店,也就是供销社的门市部,它的门楣上镌刻着“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八个毛体字。那时,父亲要么用溅了他汗水的葵花籽、小麦从那里换来几十张大团结,要么是用装了很久变皱却浸透他汗味的纸币从那里换来或多或少的几把枣,几尺布。可无论是如何去换,总少不了给我们买几枚糖果,正是这些糖果,让商店给了我快乐并温暖着我对它童年的记忆。后来随着改革开放,商铺增多。尽管那时的那些商铺都是些土头土脸的门面房,却也有力地点缀着四乡八邻的简单生活,它的名字就成了“什子”。而现在,有人已经称呼它为“街”了。有人问:中午去哪里?对方回答:到街上去买个东西!这个“街”就是过去只有一家商店的什子,而今已是楼馆林立,堂舍丛生,把个十字路口挤得不能盛下一只脚。
小镇是一个真正的人,既有胸襟开阔的一面,内心世界又有狭隘自私的影子。不论籍贯、不论性别,只要谁有胆量,谁都可以来小镇淘金的。你可以选择路边的树荫下,也可以选择政府的大门边摆摊设点;你可以钉鞋,也可以摆个小吃摊。只要你做了,就有顾客来光顾,就有赚头。你想用电,行,向旁边的店铺开个口,掏些电费,一条线立刻引出!你想用水,行,也可以立马办到。可是有一点,不管是哪位外来淘金者都得谨记,不论你的货多么精良,服务多么到位,短期内是少有顾客的——乡邻们不认可,因为你是溜来户儿,准会打一枪换一炮的,不定哪天就走了,不愿信任你;商户有意排挤你,一旦你的商品和这些商户的商品一样,因你的价格低廉,很快就有人来干涉。你只有选择要么和这些老商户串通一口气来狠心赚钱,要么在有人干涉后不久来的几个乡间莽汉地威胁下,卷铺盖离去。不过,只要你变通了,变精明了,很快你的生意就有起色。
小镇里的商户既是敌人,又是朋友;他们有时对立,有时又携手。同样是卖服装的,一家卖的多,另一家就心中不服。很快地,杂七杂八的闲话就通过一些传声筒顾客来到卖得好的那家商户耳中——那个气啊自然是呼呼呼往上冒。有时双方沉不住气就有女主人出面站到马路中间吵嚷一番,有时对方也就鼓捣那么一骡车闲话再让这些传声筒送过去。迎来送往中,两家就成了敌人!似乎发誓要将对方置于死地,让对方从世间消失。不几天来了个扫帚星顾客,到两家的店里大肆讨价还价,终了还不买东西。看着远去的扫帚星顾客,原本是敌人的两家又携手仇敌——在瓜子皮的飞扬中,把这个扫帚星顾客骂个体无完肤,狗血喷头。随后,两家相视一笑,又成了朋友。更别说共同应对他们的天敌了——工商税务部门的、收卫生费的。这里的商户不下一二百家,可这些商户间总是弯弯曲曲的、骨头连着筋丝般有着这样那样的关系。张三与李四是同学,王五与李四又是表亲,王五能和李四不熟吗!这些商户根本不会遵守“同行莫入”的行规,常常走进彼此的店里商讨进货的事,尽力做到你有特色、我有亮点,价格却基本一致的标准,目的就是为了多赚些钱。
小镇中有着传统美德的温暖,又有着现实狡诈的冰冷。无论你走到小镇的那个地方甚至是一秽气逼人的五谷轮回之处,都能听到“张爷爷,你好着哩吗!”“王婶婶,你这两天哪里去了!”之类的被乡音浸润的亲切话语。谁人不说乡音亲切、民风淳朴呢!不管进到那家小店,小老板都有一声诸如“大妹子,你来啦!……”之类的使人如沐春风的称呼。可享受这如沐春风的感觉是有代价的,仿佛温柔的陷阱般。憨厚的乡人总会如实相告自己意欲何为,店家眉开眼笑:就按批价给你吧!再傻的乡人也知道,买卖不挣钱,不如家里闲!唉!算了吧!那声称呼也值几个钱呢!“嘿嘿”笑笑,再被这“姑爹”之类的亲切称呼春风一次,再见走人!即便你今天不买东西,也许过几天,你要买个小东西,来到小镇上后,禁不住时空中留存的那声温润地称呼召唤,也会不自觉地迈腿进到那个小店里。我开车去给父亲拉些蜂窝煤。问父亲到哪里去买?父亲要到较远的一个亲戚开的煤场去。我不违父意——不就一脚油门吗!哪里都一样!煤场老板大老远称呼父亲为“姑父”,父亲乐呵呵。煤子装够后,老板又多装了四块,父亲又是乐呵呵!不仅是父亲,就是我也心里暖烘烘的,感到车走起来格外平稳有力。
小镇很现代,时常演绎着一份别样的“浪漫”!在小镇上淘金的商户,如果不睡死梦想捞票子,就不如回家去务农。如此现实的小镇子,肯定也很“时髦”——那桃色事件、花边新闻是一浪一浪的。这些年来最轰动小镇的就是那位卫生院院长的桃色事儿!院长原是一药贩子,媳妇开个私人诊所,家里颇鼓捣了些钱财。感于当今社会无职无权被人欺,又恰逢乡镇卫生院搞改革,可以承包给私人。这小子出巨资,一举拿下。(十二三年前的事,是医疗卫生改革中的败笔,富了个别人,坑苦了老百姓)这位院长,也确实是个人才,依仗有财,竟在当地卫生系统混得人模人样,进而将本院一漂亮的有夫之妇发展成小三。结局就不用啰嗦,世间天天在上演,不外乎就是离婚、再婚之类了!至于那花边新闻,只要在镇子里呆得久了,就能听到些。想来可笑,也许正是这些仿佛很“时髦”、很“入时”的事,才让小镇又有了一份别样的“浪漫”吧!
这就是家乡小镇,它的逐利、它的“浪漫”,令我生厌。有时总想把小镇留在我脑海中的这些记忆全部剔除,可我又如何能把小镇镌刻在我内心世界的印痕磨平呢!讨厌它,却又不愿意别人对它进行丝毫诋毁;喜欢它,却又在某个时刻心里暗暗地诅咒它。
这就是家乡小镇,一个浅薄传统与有力现实的紧密结合体,一个在前卫与守旧中发展、在淳朴与逐利中变迁的西北农村小镇。(2600字)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