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游蒙山

2020-09-24叙事散文王西广
游蒙山,正儿是初来,我则为重游。2004年春,曾与大学同窗明朝夫妇同游,时间仓促,未能尽兴。自此,心里一直念着蒙山,总想再游一次。今年9月休假,我决定重游蒙山,正儿亦愿登攀,我们父子便有了此次蒙山之行。 14日晨七时余,我们步入蒙山国家森林
 
  游蒙山,正儿是初来,我则为重游。2004年春,曾与大学同窗明朝夫妇同游,时间仓促,未能尽兴。自此,心里一直念着蒙山,总想再游一次。今年9月休假,我决定重游蒙山,正儿亦愿登攀,我们父子便有了此次蒙山之行。 
  14日晨七时余,我们步入蒙山国家森林公园大门,始向山行。这段山路为水泥大道,顺坡而上,宽阔平展,可跑车奔马,走起来却仍显费力。及登山坊,乃见石阶。拾级而上,行不远,道边有一亭,曰“瞻佛亭”。据说,自此处眺望,可见对面山峰如巨佛安卧。我和正儿驻足遥望,一而再,再而三,只见远处山峰绵延起伏,苍翠如染,美丽似画,终看不出哪是佛首,哪是佛身,哪是佛足,佛卧何处。是我们天眼未开,无缘佛面,还是好事者大胆想象,众游客乐于附会?······过瞻佛亭,遇会客松。会客松不在高险之处,而在路旁数米之外,高不及五尺,粗不过三手,枝桠舒展,亭亭如盖。此松名之“会客”,极佳。与客相会,当是平易近人最好,端居于上,盛气凌人,只能让客人拘谨不安,望而生畏,转头咒骂。逾会客松,前行,有一景,名曰“阎王鼻子”,吓人!不过,我们觉得只是路稍陡而已,没有邂逅阎王,触碰其鼻子的感觉。
  蒙山少庙宇。半山有一庙,名“雨神庙”,墙瓦一新,招徕游客。顾名思义,此庙当是天旱求雨之处,所供者,雨神也。如斯景点,我与正儿都无兴趣,不去也罢。去,无非是买几炷香,磕几个头,求神赐福而已。越雨神庙,上“翠云观”。翠云观状如农家之院,院中一古井,据说是宋代遗迹,能预报大雨,甚灵验。凡大雨将至,井水泛泡,有云雾自井口涌出。井深四五米,有水,看上去并不干净,此井大概早已废弃不用。一青年走来告我,说师傅有话要对我讲,不要钱,邀我去屋里。我报之一笑。心想:老夫年过半百,福祸自知,何须道人编排!······
  过雨神庙,翠云观,道分两条,一左,一右。向右一条,木步道,绕大弧形至山顶。我们决定向右,舍近求远,走木步道。木步道全由松木铺成,木若腿粗,不去皮,不上漆,钉子钉,锔子铆,与两旁栏杆联为一体,朴拙自然,大有古味。不料一路幽静,耳清神怡,如入无人之境,此乃大合我意。大概人嫌其远,木道难行,不愿涉足。其实,唯避群人喧闹,于幽静之中游览,方可亲近山石草木,会意泉水云雾,领略大山神韵,饱享天地灵气。行木步道,听山泉,观苍翠,吸新鲜氧气,时而下,时而上,时而履平,时而登嵁,挥汗迎风,对山长啸,身心大快哉!此境,此情,难与人说,不与人说!······何谓桃花源中人?我与正儿皆是也。
  踏上山顶,“神蚁台”肃然相迎。台上无蚁,名自何来,不详。不过,此处稍平阔,谓台亦无不可。台下便是深谷,绿树叠翠,竟势向上。台上巨石三两块,无角无棱,有立有卧,浑然天降,朴拙可爱。站在神蚁台上远眺,只见白茫茫云雾如海,远方山峰犹两叶扁舟浮现。于台上留影,正将茫茫雾海点点山峰俱收镜中。过神蚁台,至栖凤山。山上见一松,树干长尺余便枝杈横生。怪哉,怪哉!抚木生情,恍然大悟:木生高处,风暴雨烈,雷电不测,其为避灾祸,求长命,顺势而生,日久竟成侏儒!身短而颅大,位高而显赫,山间万千树木望之莫及,只能兴叹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树居于峰,必高于峰。此木本常木,不过倚山据势,偶然占得一片风光。看来,人间之事亦不过如此······
  近处有一石,石中有一凹,如碟大小,名“墨砚池”。儿子问在这儿照相吗,我答:照。儿子遂折一松枝,由我蘸“墨”书写。我书五字,署名。儿按快门,留影为念。所书,山知我知他人不知。蒙山之巅有天砚,安能不藉天砚而书吾怀?与山心相印,与水神相通,愿藉一块山石为骨,愿取一泓山泉为墨,俯瞰世间百物,绘出天下万象······
  过黑松林,天壶峰,观峰台,至西门。由西门而下,至蒙山会馆,再至雨王庙。此处,下山之道除了来路,另有火山梁、登天梯、中国瀑布一路。我与正儿俱不愿重走来路,于是择异路而行之。此路颇陡峭,路上山静人稀,足音寥落。行多半时,前路忽陡然直下,道宽不逾三尺,阶狭不容立足,长一二百米,险过泰山十八盘。纵目鸟瞰,令人心惊眼花。此时,方知为何此道人影稀少。既临之,安退之?正儿与我一前一后,抓着左边粗铁栏杆,小心翼翼,以足探阶,一阶一阶朝下慢慢移动,惟恐一失足而如石滚水泄。待到底下平坦处,我已汗流浃背,手酸腿软。一段突兀险路,令人提心吊胆,没齿难忘。此处何处?“登天梯”!翘首仰望,果然名不虚传,如梯竖起,直指天空。
  下了登天梯,便至“中国瀑布”。 中国瀑布,名自形来,裸露的岩石黑白相间,腹部凹陷,头昂尾翘,远望宛然一幅中国地图。上山之时,我们曾从观瀑亭上望之,从观瀑台上望之。此时,则是站在了“中国瀑布”之下仰面而望了。雨季已过,不见银河落九天之势,不闻雷鸣风啸之声,面前仅有数道细流袅袅垂落。仰望巍巍石壁,心中不免有些遗憾,暗想:若在雨季,它将是何等的气势,何等的力量,何等的雄壮!······世间之事时为重。时已去,天不雨;天不雨,则无水;山无水,则无瀑。万事万物莫不如此。
  由中国瀑布而会客松,而瞻佛亭,而登山坊,蒙山之游已入尾声。回首蒙山,处处可入画,画画皆有诗。蒙山之美,我以为,一在于石。登山路上,突兀巨石,随处可见,皆为奇观。有如屋如丘者,有似牛似象者,有状物状人者,或卧于道旁,或悬于崖边,或叠于石上,气势磅礴,惊人魂魄,让你倍感天工之神奇,造化之伟大;二在于树。蒙山多树,松树,栎树,板栗树,核桃树,山楂树,银杏树,绿树如海,处处锦绣,呼吸空气,胜饮美酒;三在于水,行山路,听泉声,涓涓细流穿石而下。若逢雨季,那一面天下无双的中国瀑布,雷炸海啸,飞珠喷玉,訇然直下,定是人间之奇景!······

  告别蒙山,我想说:蒙山,鲁之宝也,国之宝也,请珍惜之,保护之,切莫让文人武人官人以墨糟蹋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