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随行随撷】缘

2020-09-24叙事散文苇岸-弦歌

文字珍珠总以为人的记忆力是在认字以后飞速搭起框架的。“上,中,下。”至今还记得那三字在教室里回响了一遍又一遍,教者字正腔圆,模仿者心领神会。“人,口,手。”三字也在那里余音绕梁,那回模仿者的脑筋有些转不过弯:一撇一捺就叫人?学到山石土田四
文字珍珠
  总以为人的记忆力是在认字以后飞速搭起框架的。“上,中,下。”至今还记得那三字在教室里回响了一遍又一遍,教者字正腔圆,模仿者心领神会。“人,口,手。”三字也在那里余音绕梁,那回模仿者的脑筋有些转不过弯:一撇一捺就叫人?学到山石土田四字时,山明摆着是座山,田是块四四方方的田,石上覆着苔,还是流着泉?土里长出的是庄稼还是草木?模仿者不再操心,反正也不耽误学字。这就是我初识字的情形,除了刚开始有些激动,后来的心情像日子一样平平淡淡往前淌。

  哥哥有一本新华字典,我神往很久了,他说等我上到三年级就把字典送给我。哥哥说话算话,他上初一时,真把字典给我了。此后的夏天我常常坐在槐花树下的春凳上一页页地翻字典,冬天端了小凳在墙根下的阳光里结识汉字。那些字比夏夜的繁星还多,它们有的多音多意,有的多用于人名,有的只是地名,有的是古书上的花鸟虫鱼,有的是古代的兵器。一个个躺在字典里,如同珍珠藏在我的脑海里。

  字认多了,看小人书能收获一份不小的乐趣。但也有烦恼的事,最恼人的是写不好作文,总觉得比同学们多认了许多字实在是亏。那次老师让我把新写的作文用毛笔誊写在白纸上,还不让署名,莫不是要把我的作文当范文?欣喜着,遗憾着,我接过纸和作文本一路小跑着回了家。可第二天的语文课跟我想象的全不靠谱,老师把我的作文挂在黑板上,为的是让大家挑毛病。老师一过滤,作文漏洞百出,我自以为模仿《少年闰土》很成功的骄傲被击得粉碎。本来自己不会写作文,却老抱怨老师出的作文题不是《新学期打算》就是《庆祝国庆》。其实四季风物、乡间民谣、亲情友情师生情,一篇篇在那里,只是我的手不够妙,采撷不来。

  进入初中后,读到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那段,第一次看到那些个动词真动起来了,文字竟能再现和保留世间美妙的场景。于是热心于找文章看,遗憾的是除了语文课本,找不到文章看,翻遍了哥哥的旧课本,读到贾平凹的《丑石》,岂止是喜欢,初尝到心灵震撼和共鸣的滋味。原来几个句子,一篇文章能展示自然的和谐美妙,也能发出作者内心的声音。那个年龄的我想,远方肯定有一本书是我的心灵密友,总有一天让我遇见。

  整个学生阶段,有好多话要倾诉,但不敢敞开心扉地把它们记下来,写出的作文自然是人云亦云的老调重弹。可惜了老祖宗送我那么多文字珍珠,既不能将它们针缕成衫,又不会用来穿项链,连简单的簇珠花都做不到。其实我多想让那些文字珍珠放出光彩来,哪怕只取其中五颗,集成梅花瓣的数目,或者挑上七颗,攒成北斗七星之数,不饰发髻,不饰手腕,只让它们静静蕴在锦盒里。寒冬时打开可见花开烂漫的春天,黑夜里打开便见照亮内心的灯盏。 文字白玉

  直到成为一个小学五年级学生的母亲时,我遇见了纪伯伦的《先知》。曙红色海港图案的封面,四四方方的像一枚压在生活背景上的闲章,和惠特曼的《草叶集》躺在路边书摊的特价书堆里。满怀希望地拿它在手,小心翼翼地翻,英汉对照,纸质糙,插图有些滥,诗句竟是哲言。满心欢喜地合上,橄榄色的封底,标价十六点八元,老板只售一元。我毫不犹豫地掏出两枚硬币连《草叶集》一齐买下。这样一本散文诗给我的感触不啻横空出世,诗化的哲学仿佛是乱石堆里的白玉,在混沌的生命中脱颖而出它独特的灵光。我确定那本远方的书终于走到我眼前,庆幸自己把握住这份文字的缘。《先知》带给我灵魂被关照的喜悦,拥有它是喜爱阅读而阅读欠缺的我人生的一种圆满。

  古人就说读书是享福的事,除了享受与《先知》的心灵契合外,我还在严凌君主编的那套青春读书课人文读本中有幸邂逅东山魁夷的画《清澈的湖泊》。画家仿佛不是通过柔和的色调和线条将静谧的湖泊、纤细的涟漪、树木的气息、白马的安详和风的味道传达给我,而是以文字的叙述方式将对生命对自然的感受连缀成一篇笔触清新细腻的散文。于是在网上搜索东山魁夷,见到他的另一幅《绿回响》,意料之中获知东山魁夷还是个优秀的散文家。他的散文《听泉》和《花月我》就像寂静幽秘的旋律把我这个读者融化在风景里了。自然界的韵律周而复始,那一刻我不仅有倾诉的需求,还强烈渴望以语言的身份加入到这韵律中去。

  不知何时起心中有一股隐隐的痛,缘于和过去的渐行渐远,更多缘于和自然和传统逐渐失去联系。舍不下那一层和自然相融相洽的关系,更渴望以前浓浓暖暖的乡情。笔下的每一片苇荡、每一带水岸、每一缕荷风、每一声莺啼都能让我重温童年里的水土之亲,传递对家乡的思念和感恩,还能留住时光流逝的美好和痛苦。我学着拿起笔,给自己辟一处文字的后花园。
 远方多年不见的同学说有很多人喜欢我的文字,我没在意,一篇文章拥有很多读者,不在于它有多好,要看读者对他的共鸣程度。网络文学铺天盖地,写娱乐文字的人多,享受娱乐文字的读者也有铺天盖地之势。但一篇文章能走多远,要看其思想的深度。白玉般的文字总能启迪人们认知社会,热爱生命,欣赏优雅的静美,表达思想的深邃。刚往网上发文章时,表达内心的成分里更多的是修身养性,现在明白了写作更多的应该是为他人。几十年来我在别人的文字里吸收了很多营养,应该学着奉献自己。

  经典美文像玉:“润泽以温,仁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慧之方也。”好文章也有仁有智,抒写作者情怀而慰藉读者心灵,烛照人生,指引人追求幸福和高贵。

  选择了以文字打理自己的精神花园,就时时督促自己端庄落笔。
[ 本帖最后由 苇岸-弦歌 于 2011-10-31 12:57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