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榾柮【已发】

2022-01-16经典散文
[db:简介]
  榾柮,《古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版)的解释是:木块。而在我的家乡,人们专指那些不大的老树根,我觉得还是这个说法形象生动,更为贴切。

  既然是老树根,就是说埋在土里有些年头了,木头都腐朽了;正因为腐了,火劲儿也就小了,恒温,耐烧,所以榾柮的最大用处就是冬天煨火。

  “衲衣线粗心似月,自把短锄锄榾柮。”当满山的红叶燃成灰烬后,庄户人家院子的一角已经悄悄地积起了许多榾柮。秋天,松鼠从核桃树上摘许多核桃分散地埋在自己的窝儿附近预备过冬,庄户人每天干完地里的活儿,拉长一点儿时间刨一个或几个榾柮带回家亦备冬用,榾柮堆成了山,庄户人的心里也就有底了,热乎了。

  爷爷柴堆里的榾柮永远不像别人家积很多,最多四、五个,然而一冬天总有三、四个备用,他几乎每天都去山坡或田埂刨榾柮,每次只刨一个。奶奶在世时,爷爷每次扛榾柮回来站在门口一咳嗽,奶奶便会拿着小笤帚出门给爷爷拂尘扫土。爷爷捂着羊肚子手巾,我戴着火车头帽子,西北风卷着雪霰像乱舞的扫帚。有时候他会带我去村子背后的深林里,爷爷扛着锄头,揣着斧头,我拽着他的衣襟,我喜欢闻他棉衣和身体的混和气味。亲爷爷,我也亲爷爷的衣服。天太冷了,我便揣起双手小猪一样拱着爷爷的屁股走,爷爷吐着白气将一块不大的榾柮从坚硬的土里刨出来,遇到好天气,他还会砍松树。砍公家的树是犯法的,爷爷干得隐秘,提前踅好材子,伺机实施,砍下的松树做立柜、桌椅,或许给自己预备棺材板子。庄户人都这样,找师傅给自己和老婆钉棺材,完了亲戚大篮小篮提来肉菜开庆贺宴。

  榾柮是埋在土里的,人又是在土崖里掏成的窑洞里过活,榾柮被放在土炉里慢慢地烧着,土炕保持不温不火的温度,榾柮火散发着浓浓的草木香味,油灯点在炕头,浓重的煤油味,炕脚放着奶奶的纺线车,“嗡嗡嗡,嗡嗡嗡”,窗外西北风“呜呜——呜呜”在嘶鸣……用“争似满炉煨榾柮,慢腾腾地暖烘烘”来形容这寻常的冬夜再适合不过了。

  在一个“暖煨榾柮闭柴扉”的时节里,爷爷一位旧友来了,他耳背,爷爷叫他聋子,是位垒土炉的高人,坐在炕上,望着他糊的炉膛里的榾柮火问爷爷:“怎么只你们爷俩,嫂子出远门了吗?”爷爷说你嫂子殁了。沉默片刻,聋子爷爷足足半个小时埋头长泣不止。夹在两个老男人的恓惶里,我感到榾柮火和草木香那阵子凝固了。我们村里有一位与爷爷要好的老光棍,一脸麻子,脖子里挤着榾柮疙瘩似的瘤子,村里人看不起他。冬夜,他经常来我家找爷爷说话,陈年古事,家长里短,菽麦桑麻,榾柮火映得他的脸愈发黝黑和凄怆了。麻子疙瘩爷爷晚年无依无靠,在他的大哥死后的第二天吞农药死在自己的土窑里,人们发现的时候,满炉的榾柮火烧得正旺。到底是个有心眼儿的人,担心自己死后无人料理,选择了三十六计之上计。多年以后,偶尔读到钱钟书先生《王辛笛寄茶》里“何时榾柮炉边坐,共拨寒灰话却灰”的诗句时,我竟在这些往事中唏嘘了好一阵子。

  更多的时候冬夜的土窑里是我和爷爷两人,他靠着炕脚的墙壁一言不发地盯着窑里的某处,自从奶奶仙逝后,他一直占据着奶奶生前的炕脚位置直到去世,我则趴在炕头读爸爸带回来的画报。爷爷年轻时在一场惊吓中落下了失眠的毛病,晚年严重到常常彻夜不眠。半夜醒来,借着榾柮火我总能看到他熠熠的眼睛;他嘴里叨叨有词,也许在和奶奶重复那曾经榾柮火前的开心话吧。

  爷爷一生滴酒不沾,想要酒事,只得去姥爷家,姥爷年轻时伺候过大官,会吃会做,我去了,他杀鸡做鸡杂割给我下酒。炉子里装上榾柮,姥爷左一碟儿右一碟儿的小酒菜摆在炕头的小桌上,姥姥拿出铜壶银盅,烫两壶三春液或玉堂春,不大一会儿,话多了,脸酡红了。姥爷定量,五巡过后,决不再饮,酒喝完了,榾柮灰里煨的红薯、山药蛋也熟烂了。榾柮火旁听说书,是最惬意的奢侈事,寻常人家是极难得的。

  当然,不是所有的榾柮都火劲小,耐烧,比如松树根,越老油性越大,越老火性越烈。火旺烟味浓,不宜屋里烧,然而堆火炉却是上好的材料。每到年关,孩子们最愿意干的事就是肩扛锄头手持斧头刨松树根。好的树根往往生在最贫瘠的地方,夹在石缝里的松树根得动用锄、锹、钎、斧等家伙。松榾柮木质坚硬,一斧下去,木屑水一样四下里飞溅,随之,一股好闻的松香扑鼻而来了,然后浓雾一样缭绕不去……

  古墓深林多榾柮。清明给爷爷上坟,发现土崖裸露着许多榾柮,而今爷爷已同奶奶团聚在黄土挖掘的坟墓里多年了。每到冬夜,他们定会围着榾柮火炉谈天说地吧,还有那个聋子爷爷。麻子疙瘩爷爷肯定会常去,他的孤冢就在附近。爷爷大约还像生前一样几乎每个冬日都去刨榾柮吧,而且只刨一个,不贪,不懈,清心,知足。

  如今庄户人都住进了砖瓦房,砖砌的炉子不烧榾柮。烧榾柮不像那么回事儿。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