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相约马家窑(二)

2020-09-24抒情散文临洮雨杨

相约马家窑(二) 临洮雨杨要不然,就算安特生开掘出了这一条“龙脉”,我们也还是得任其萧条、任其自生自灭。可摆在眼前的事实是:马家窑已经迅速地渗透到考古界敏感的神经里,正在大步地跨入世界考古探秘的血液里。这当然
相约马家窑(二) 临洮雨杨

要不然,就算安特生开掘出了这一条“龙脉”,我们也还是得任其萧条、任其自生自灭。可摆在眼前的事实是:马家窑已经迅速地渗透到考古界敏感的神经里,正在大步地跨入世界考古探秘的血液里。这当然得归功于王志安,这个我从未谋面但一直仰望着的临洮文化人之领军人物。他不仅继往开来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专业研究马家窑文化的团体“临宝斋”;不仅费尽心血创办了第一份马家窑文化研究会会刊《马家窑文化源流》,也不仅建立了第一个由国家登记注册的民办“马家窑彩陶博物馆”;他还第一个撰写了“马家窑文化彩陶的鉴定和收藏”论文,在全国掀起了彩陶收藏热;还第一个对马家窑的彩陶纹饰图案进行了深入研究;还第一个尝试把把马家窑文化的研究拓展向中华文明起源的多个领域,以期找到人类普遍关注的、亟待解决的许多问题的文化源头……他对马家窑文化的解读和研究,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马家窑文化的神奇与辉煌。所以我们看到一个可喜的未来:人们对马家窑文化的研究热、收藏热正在以愈演愈烈的态势发展。

是谁说过,人生之初,白纸一张?是谁做到,纵横江湖,丹青遍布?是谁,一直在奔走、在呼告、在尽一己之力为马家窑打造辉煌的前程?王志安,洮河的儿子,马家窑的骄傲,熠熠生辉的陶罐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所以,我如果踏上马家窑遗址,我就要对着那空茫的山野,说起我作为后生小子的钦佩与敬慕,说起他为她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没有白费,说起她如今在世人眼里的样子多亏了他——这一支“生花妙笔”,说起……


可是在马家窑的辉煌背景里,我至今不曾留下一个脚印——哪怕是一个捡起碎陶片的瞬间我都不曾拥有。每次,我都是路过,决绝的双唇不会在转弯的时候突然说:“停车,等等我。”一次次都只是路过,一次次坐在车里犹豫,一次次在去与不去中挣扎,一次次在一瞥间想放下所有的相思……我听说,马家窑出土的陶器“色彩简洁明快,笔触飞动流畅,弧线柔美多变,瑰丽多姿,别具风彩”;我看见“临宝斋”矗立在我每次回家都必将经过的街口;我想我该走进去看看她,看看几千年的文化印记在那小小的陶罐身上是如何存在并流转的。可是我终究让自己路过。其实,路过也不错,因为不曾亲见,便多着些情愫;因为不曾亲近,便更含点相思;因为不曾触摸,便有了更多无法割舍的爱恋。

因为爱恋,我才总在想怎么踏上马家窑之旅、如何走进彩陶王国的问题。也许,图腾是很不错的切入点——如果我走到她身边,想和她谈点什么的话,我就从图腾说起。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我在念中学时就曾发狠读过。虽然那时贪多求快,闹得不求甚解,但作为谈话的开始应该还是足够的了。当初,我真是被那神秘的膜拜给迷住了。如果那时候叫我知道身边有这么一方与图腾发展相关连的土地,我一定不想什么准备与否、合适与否的话题。我想,就算是穿着磨破膝盖的裤子,我也敢去看看她的容颜、敢去描一描“图腾”的样子。那时正是淘气的年龄,又加会了些成人的装模作样,总装得自己比别人特殊些。遇到这样可以逞能的机会我如何肯放过?别说那些绘在陶罐上的由青蛙等水族演变而成的“神灵”,就真有一条飞龙凌空盘旋,在那时青春无畏的眼里,怕也得当作没什么了不起的幻术或者愚蠢的追随。因为那时已知道“迷信”这个词,所以,虽然心里对那样的未知的神秘充满了想要去真正了解的渴求,却决不至于“傻模傻样”地显出心里的虔诚来。幸亏那时的马家窑并不为我所了解、也并不在我所预期的范围之内。不然,她可得遭罪了,也许是会比安特生给予她的创口还大的伤害——一个小毛孩子,就算有了些文物方面的常识,又怎么能够抵御“打破陶罐看到底”的好奇的驱使?


真是至今依然有恨的憾事,八九岁时的我曾打破多少寺洼山的坛坛罐罐?寺洼山,是马家窑的后续文化,人们普遍的认为她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青铜时代文化”,也有称“氐羌原始文化”的。随便什么吧,那时是知道“古物”很值钱的。但这个“知道”并不妨碍我和同学们把她们敲烂看个究竟。就这样,由于年少冲动、由于不知后果,我干了愧对“文化”的事情。所以,我才分外的珍惜起文化,我才没敢随随便便的走向巴马峪沟、走进马家窑,我才只是在反复观望着我梦寐以求见到的“马家窑文化”,不肯随便走出一步。


由于身处寺洼山的文化氛围,一直以来,我都对考古探秘有非同一般的兴趣。也正是由于我的奇怪的兴趣,我才能够在2006年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制作的六集电视专题片《神秘的中国彩陶》里,认识了马家窑这块就在身边、但却从未曾深入了解过的土地。是的,我应该觉得汗颜——对于身边的财富竟要借助传媒才有所关注。难怪当初我们得借由万里之外的瑞典人安特生的攫取才得以认识身边的财富?迟钝原来是我们这一群人普遍的反映哪!所幸,在各类关于展现完整探索环节的节目里,我见识到了考古这个神秘而稀奇的职业在工作过程中,有怎样百转千回的磨难?有怎样昼夜难眠的纠葛?以及她突然峰回路转、曲径通幽的亮堂。若非真的见识了那样完整的发现过程、研究过程,我怎么能够学会用这两个形容景物的词语来呈现“推想与研究”的过程?我又怎么知道并理解王志安先生对于“马家窑文化”的解读?还有我儿子,若不是见到我这非常的痴迷,也就不会去特别的关注中央十台的栏目了。若是这样,在收藏业大幅发展的优越前景里,考古学就又损失了一个忠实的追随者。而他才三岁,三岁就可以看科考类的节目,是不是大有这方面的发展前途?如果能够,就让我们父子协力弥补我幼年时犯的过错吧。

今天,我坐在洮水岸边,在西望“宝山”的冲动里写着这段话。鸽群吹着哨飞来、吹着哨离开;野鸭扑棱棱游远、扑棱棱趋近;我能想见的却只有那神秘的彩绘掀开纱窥探、放下纱叹息。在这纷繁的俗世阻隔中,何日我才能伴马家窑共听洮水长歌?且就着洮河流水,暂定盟约:若我唱响洮水狂歌,若我也尽心竭力为他奔波,就允我一见吧?我绝不嫌她的裸露的脊背雷同于羊儿们吃草的山坡;我绝不为她孤寂的留守再添新的寂寞;我,绝不会,让她等我太久……


[ 本帖最后由 临洮雨杨 于 2011-12-12 10:29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