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大酱情思

2022-01-14叙事散文刘汉良
在我的家乡冀东一带农村,历来都有做大酱的习俗。大酱又称黄酱,主要是用黄豆制成。对于有些人家,大酱是一年四季饭桌上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其吃法也很多,有酱炒茄子,鸡蛋炸酱,小白菜沾酱等等,总之,只要是能吃的蔬菜,都可以和大酱混在一起食用。关于大酱……
  在我的家乡冀东一带农村,历来都有做大酱的习俗。大酱又称黄酱,主要是用黄豆制成。对于有些人家,大酱是一年四季饭桌上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其吃法也很多,有酱炒茄子,鸡蛋炸酱,小白菜沾酱等等,总之,只要是能吃的蔬菜,都可以和大酱混在一起食用。   关于大酱的做法,是很有讲究的。深秋时节,地里的庄稼基本都已收割完毕,正是一年中心情最为舒畅的时候,于是从当年产的黄豆中挑选出籽粒饱满的颗粒,去掉干瘪的和被虫咬过的豆粒,用温水泡开,然后放在大铁锅里煮熟,再用绞肉机绞碎,最后放到模具里压成方块,庄稼人管它叫“酱砣子”。接下来,把制成的酱砣子用筛布包裹好,置于阴凉的地方进行发酵。   等到了第二年春天,酱砣子表面都已经生成一层薄薄的绒毛,仔细闻还有淡淡的酱香,这就说明已经发酵好了。于是挑选一个晴朗的日子,把酱砣子表面清洗干净,再用刀切成小块,将这些小块放在酱缸里,加入适量食盐、花椒和水,此时大酱就基本已经制作完毕了。这其中,加盐量的多少是最关键的,盐加少了容易变质,盐加多了就会发苦,有时水质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酱味的好坏。   剩下来的工作,就是每天定时用木杖捣酱,捣酱的木杖俗称酱耙子,最好的材质是用花椒木。在捣酱的时候,人要穿上干净的衣服,然后系上围裙,以免有尘土落入酱缸中。这样再过半月之后,大酱就可以食用了。   到了夏天,人们又开始做酱油。把大酱用布袋装起来,放到木架上,再用石头压好,下面用盆接住,滤下来的就是酱油。这是名副其实的酱油,颜色深红,香气扑鼻。滤过酱油的大酱叫“二货酱”,香味全无,一般是没人吃的。   为了使大酱保质,用于盖酱缸的白布要定时进行清洗,还要避免雨水进入,同时须严防苍蝇、蚊虫飞入。因为进入雨水的大酱,很快就会发臭,跟本没法食用。记得小时候,父母去地里干活,临走时总会嘱咐我下雨天不要忘记盖酱缸,有时家里没留人,一见天边乌云飘来,母亲就会匆匆往家里赶,路上还不忘提醒其他干活的人回家盖酱缸。   正是因为大酱与人们休憩相关,因而也产生了许多有关大酱的故事。我爷爷就给我讲过这么一件事情,那时我家附近的山上驻扎着一小队国民党地方武装,经常到村子里来摊派粮饷,乡民管他们叫“大肚子队”,说是摊派,实际上就是硬抢,老百姓苦不堪言。后来有人想出了一个办法,只要他们一从炮楼出来,在山上干活放哨的村民就开始喊:“下雨啦,快去盖酱缸啊!”于是大家就明白了意思,赶紧跑回家里把钱粮藏好,然后锁上门,到别处去躲避。   如今,随着工厂化生产的发展,各种成品袋装大酱已经充斥着市场的每个角落,年轻人中已经很少有人再去做大酱了,需要时可以随时去商店购买。但我总觉得那些袋装的成品酱不如家里做的大酱好吃。   我在城里定居后,每次回家都要向母亲要些大酱带回城里。可妻子却不喜欢,说母亲做的大酱味道太重,颜色也黑,也许是自小在城里长大的她已经习惯了袋装豆瓣酱的清淡。所以在吃饭的时候,我总要单独用大酱拌些菜吃,在我看来,母亲做的大酱永远都是那么醇香。我想,这或许是因为亲情使然吧。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