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那些桃花

2020-09-24叙事散文杨木华

那些桃花
杨木华想不到,这里竟然是一谷桃花,本不为看花而来的我,立即趟入桃花海。这是怎样鲜艳多彩的桃花啊!远看一片红,驻足桃林,花儿深深浅浅的色彩层次,娇娇羞羞的开放姿势,加上谷中清流,河畔桃花,徜徉在桃树下,缤纷在梦幻里。粉红的那种,是
那些桃花
杨木华
  想不到,这里竟然是一谷桃花,本不为看花而来的我,立即趟入桃花海。

  这是怎样鲜艳多彩的桃花啊!远看一片红,驻足桃林,花儿深深浅浅的色彩层次,娇娇羞羞的开放姿势,加上谷中清流,河畔桃花,徜徉在桃树下,缤纷在梦幻里。粉红的那种,是熟悉的老朋友,五片小荷瓣捧着粉红的花蕊,只在蕊尖顶一头小黄帽。淡白的那种,似乎专为摄影者所开,五个瘦长的梭状瓣子向后绷紧,淡粉细长的蕊尖却顶一头小黑帽。淡紫的那种最温润,色泽从底部向瓣尖渐次加深,瓣尖似乎可以滴出紫红的汁液。艳红的那种最疯狂,瓣子花蕊药帽都红,加上折扇状的瓣子造型,开成了桃花中的异品……一谷的桃花,一朵有一朵的色泽,一枝有一枝的造型,让困了一冬的目光瞬间温软,斜靠一株桃花树,闭上眼,那些久远缤纷的花事纷至沓来……

  在那些失意落魄之时,因吟咏而获罪的桃花最无辜。这朵桃花,由唐朝诗人刘禹锡摘得。公元793年,21岁的刘禹锡考中进士做官。当顺宗皇帝登基后,重用王叔文、刘禹锡等人进行“永贞革新”,变革失败后刘禹锡遭贬。十年后被召回京,已是公元815年春天。刘禹锡去玄都观看桃花,写下了《元和十年自郎州承召还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不料新仇旧恨一并勾起,因诗惹祸,再次被贬。多年后回京,旧地重游,感慨万千,又挥笔写下了《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玄都观里的花开花谢,长安城中物是人非,桃花人生国运一起,历经几度兴亡盛衰。桃花何罪,却因吟咏而获罪,且死不悔改,刘禹锡笔下的这朵该是最无辜的了吧!

  在那些青春年少之时,因踏春而得爱的桃花最多情。这朵桃花,由唐朝诗人崔护摘得。那时,后来成为进士的崔护还只是一介书生。清明前后,困于一隅的他到长安郊外春游,桃花艳艳,春日迟迟,流连忘返的他累了渴了,走入一个寻常人家讨水喝。一个桃花般的少女开门给了他一碗水,哪料一见钟情,依依不舍中告辞离开。第二年的清明节,他故地重游,可柴门紧锁,院落消疏,怅然若失,徘徊良久,他在墙壁上题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后面的故事却峰回路转,几经周折,崔护和桃花姑娘有情人终成眷属。桃花有情,因看花而得爱,且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的桃花,崔护看到的这朵应该是最多情的了吧!

  在那些黑暗坎坷之时,因期待而虚构的桃花最绚丽。这朵桃花,当然由晋代的陶渊明写就。那时的东晋,对文化很残酷,不少正直文人,只能对酒当歌,玄谈避世。穷则独善其身的陶渊明,厌倦了官场黑暗的他,唱归去来兮,种南山之豆。大约永初二年,归隐田园已经很久很久了,达则兼济天下之志,早已消弭在现实的残酷之中。可梦还在,于是,在某一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美好午后,在壶中的酒将尽未尽之时,流芳千古的《桃花源记》诞生了。那个落英缤纷,芳草鲜美的场景,那些丰衣足食,怡然自乐的生活,永远定格在我们内心深处,乌托邦式的田园,成为后人永不退色的追求。因退守而豁达,可胸中理想永不灭,陶渊明笔下的这朵桃花应该是最绚丽的了吧!
  几声鸟鸣让我从梦中醒来。古人纷纷退出,风情万种的桃花重新入眼。也该回家了,转身却碰到一棵树,定睛一看,原来是一棵碗口粗的核桃树。仔细看去,才发现,原来沟谷里不仅是桃园,桃林中更间种着核桃树。核桃树小,加上我被繁花吸引,忘却了还在休眠中的核桃树。核桃树长成要十多年,大约是农家为了长短结合,于是在核桃地里种了这些桃树,成就了这一番风景!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千年之后,因时代而绚烂,这些桃花,大约是最幸福的了!绽放在这样的时代,做一朵桃花,都是幸福的!

[ 本帖最后由 杨木华 于 2012-3-11 10:16 编辑 ]

psb.jpg (137.81 KB, 下载次数: 75)

2012-3-10 14:32 上传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