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游真容禅寺

2022-01-08抒情散文笑一笑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4:42 编辑

  农历大年初一,对很多中国人来说可是个很神圣的日子!今年藏历新年也在同一天,真是“十年难逢金满斗,百年难逢岁交春”那样难得!兆示着国泰民安,各族团结。……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4:42 编辑 <br /><br />  
农历大年初一,对很多中国人来说可是个很神圣的日子!今年藏历新年也在同一天,真是“十年难逢金满斗,百年难逢岁交春”那样难得!兆示着国泰民安,各族团结。连节日也在一起过。社会安定,人民和睦,出游拜佛——倒也成了“时尚”。

 位于沅水中游南岸,泸溪县城——白沙镇东南山腰上的蓝天白云下,掩映于一片苍松翠柏间的真容禅寺,这两年成了武陵大山里的善男信女们游玩、拜佛的圣地之一。寺院占地约十四、五亩,古老厚重、汨汨而来的沅江绕着山脚当代著名作家叶辛笔下那“刀削斧砍般的悬崖”而过。在我尘封已久,但又极不安份的记忆深处还有——悬崖上那沈从文老先生曾描述过的“箱子岩”;崖顶传说曾是苗、瑶、畲族的祖先辛女寻找其丈夫——盘瓠停留过的地方。对面,逆沅水上行一里,还有春秋战国时期被流放到这里的屈原大夫作《桔颂》时住过的山寨——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饱受岁月和江水洗礼的小山村——屈望村。这里山青、水秀、石奇、人和,民风朴实。“风景这边独好”,位置得天独厚。历史,在这里沉积了太多太多人们已经熟知或尚待挖掘发现,饱含着悲欢离合、至情至性的沉沉典故和悠悠往事。

 除夕晚上的一场小雨,真像弥勒佛洒向人间的甘露。沐浴着昨夜雨后母体般温暖柔润的早春阳光,乘上似乎从人间驶往仙境的渡船,迎着还浸透些微微寒意的春风,过了水质清澈、绿波荡漾的沅江,爬完几年前刚砌成的两百多级陡峭的人工水磨石台阶,拐弯向右走进一片青翠欲滴、茂密旺盛的松林,树叶上那尚未风干的水珠经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使得林子里的空气格外清新,漫进鼻子,吸入胸腔沁人心脾,那感觉,真有点让人飘飘欲仙哩!抬头,和风吹过来那淡淡的檀香里还夹带着墙壁上的水泥石灰气味的地方就是寺院了.

买了几柱一人多高手臂般粗的"高香",在小沙弥的指点下,毕恭毕敬的烧了后,再向前殿弥勒佛作了三个长辑.在寺院住持的热情邀请下,我们一家老小就向偏殿善恒和尚的起居室走去. 进门那副对联颇有点儿奈人寻味:"色既是空空空空,空既是色色色色.''不难看出,这个住持和尚不仅有点学问且还很年轻了.至少不是落难而来、无家可归、无可奈何才做了和尚的“土僧人”吧!坐下来一问,这个“科班”出生的正宗佛家****果然还不到三十岁哩!对联隐含的禅意就不言自明了......。房间就四件家具,一张简易架子床,一张三屉书桌.一个上装食品及杂物下放衣被的立柜.最珍贵也是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那张有六、七个高低不一的小桌面,齐膝高重约半吨占了半间屋子,象个千年老龟趴在和尚床前的根雕桌了。房间没有正式的待客椅,一家人就在门外找了几张简易小板凳围着那张奇特的根雕桌子坐了下来,桌旁还有一把电热烧水茶壶,想来和尚也在享受改革成果,“现代化”起来了。善恒和尚忙着从立柜里取了一盒招待贵客才舍得拿出来的铁观音就坐在床沿上,用两个酱红色的紫砂壶和几只比大脚趾稍大一点的小杯子很认真仔细地给我们沏起了功夫茶来。正巧,我坐的方向与善恒和尚东西相对,中间就只隔着这张奇特的根雕桌子,也许真的与"佛"有缘吧!能让我正面好好看看这位年轻的住持和尚了:中等身材四方脸,头顶的八点戒疤作两排分开,中间就像一条通往西方极乐世界的平坦大道,留给我们——好多好多遐想哩!一双睿智的大眼睛,看着你时,让人觉得你的五脏六肺象被他翻了个个儿似的一览无余。只见他一边拿着紫砂壶以非常熟练的动作给我们沏茶,一边微笑着用他那柔和得天籁般的男中音和我们聊了起来:“其实呀,你们来外面拜佛很好啊,但你们家里就有两尊活佛知道吗?”我想了想,摇摇头答道:“嗯——不知道。”“就是你们的父母呀?”是啊?我的心头为之一震!说得多好啊!生我养我的父母把他们那无私无畏、辛勤劳作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儿女,他(她)们——不就是我们要尊重孝敬和值得我们心底里永远供奉的两尊活佛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啊!“别那么一本正经的坐着呀?放松点好吗?”一句轻轻的提醒,把我从那虔诚严肃的沉思中轻轻地拎了回来。接着,我们还一起讨论了积德行善、广施善缘的佛门道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为人处世原则;谈到了达摩禅师的以德报怨、普渡众生的无量胸襟;全国人大代表、22岁就已是住持和尚的现任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的办寺方针;争论了佛家虚幻无奈、听之忍之的放任与不足;当前和谐社会与善恶终会相报的内在联系;聊着聊着,让我两眼盯住了对方:这个善恒和尚虽无古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亮风骨,却也是个颇有水平和思想的年轻高僧了。毕业于南京佛学院的善恒和尚还向我们娓娓道来:三年前,游方而来的他看上了这块风水宝地,并几经周折才初建起来。香火一直较旺,真容禅寺是中华名寺——山西五台山尊胜寺的分支。相传尊胜寺曾是弥勒佛现像的地方,为了纪念这一佛门盛事,才有了真容禅寺的由来。意在希望和善开朗、雍容大度、快乐而平易近人的弥勒和尚再现真容,佛光普照人间。尊胜寺曾是善恒和尚初次出家的地方。

 聆听完得道高僧的侃侃而谈,从善恒和尚的起居室里走出来,一家人享受着业已渐渐西斜的春日温馨,耳旁回荡着轻柔动听、余音缭绕的佛乐继续向寺院的后殿爬去,后殿的建筑比前殿雄伟,里面正中供奉着如来佛祖,两旁是观世音菩萨和地藏王菩萨,后面还有财神菩萨和关公神像.左右两边还各有两座一人多高像宝塔似的,底部直径约两步宽的圆锥体,每座有十九层,每层都有许多莲花瓣状的有机玻璃片镶嵌于圆边,每个花瓣上都记载着一个给该寺捐过善款的人名。我想数一数,可太多了,一时还数不过来哩。家人都在忙着捐善款,我也只好匆匆离去。

 走在洒满夕阳的归途,那平和悠扬,令人格外舒适安详的佛乐,还始终在脑海里久久不能散去。离去时那种淡淡的离愁和忧郁,不由使我想起——余秋雨先生的《心中之旅》里面的一段话来:“说得有点自豪,又有点忧伤。为何忧伤,却说不清楚。好像面对一种‘伟大’时既不敢贸然相认,又不愿断然割舍。”就让我用散文家王剑冰先生在他那篇《回忆的深处》中的一段文字来结束我的这次出游吧:“我在为自己送行,又在为自己引路。我的渴望里充满了泪水,我不敢说我只剩下了躯壳,我的灵魂裂变成无数浪花,在早春的温意里飞溅。自此,我有了一个足以慰籍回忆的记录。”


真诚希望读了我文章的老师、朋友提出宝贵意见以促提高我的写作水平,感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