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烂漫菊花南山开

2020-09-24抒情散文李兴文
——评“南山菊”散文集《开在心田的花儿》这些年,文字江湖盛传着一些美事,也盛传着一些美名,但无论名、事,当然都关乎人。在文字的江湖里,人分“草根”与“巨擘”——江湖纷争之结果非输即赢,赢者自喜,输者再来,绝没有成王败寇的险恶,因而,这样分法
   ——评“南山菊”散文集《开在心田的花儿》
   
  这些年,文字江湖盛传着一些美事,也盛传着一些美名,但无论名、事,当然都关乎人。在文字的江湖里,人分“草根”与“巨擘”——江湖纷争之结果非输即赢,赢者自喜,输者再来,绝没有成王败寇的险恶,因而,这样分法也是有道理的。从“草根”到“巨擘”,既有人的生命成长,也有人的心灵成长,心灵成长又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站到理性的高度再来回顾成长之路,生命的短暂是一个事实,生命的繁华是另一个事实。都是不争的事实。
  跻身文字江湖的人大抵都在关注这两种事实。
  初到散文论坛,未知谁是“草根”,谁是“巨擘”,在座的各位必须一一拜访,久而久之,就从遍地“草根”中看出一些颇具“巨擘”天资的迹象来,就从普遍拜访变为个别关注,关注较为多一些的对象之一就是“南山菊”。
  之所以称作“文字江湖”,因为其间也有类似于侠客江湖中的纷争和恩怨的,始识“南山菊”即源于一场不大不小也可有可无的纷争,“南山菊”为纷争当事人之一。其时,我并不知道纷争的内幕和详情,但至少可以向世人广而告之的是那本是一种常有的笔墨质问和文权纠纷,当时我觉得那场并不引人瞩目的纷争在纷争的双方都有些小题大做。相关纷争的具体事由在此不便告白天下,但我以为古人所云“子为父隐”的做法在彼时彼地是完全可以用得上的,虽然当事人双方并非父子关系。我不是说其间定有必隐之情,我想说“得容人处且容人”,时之既久,一切误会和错觉定然可以澄清,甲乙双方只需稍事容忍,事情的结局就会更加喜人。
  事实却不是这样。
  某年某月,纷争终于到了难以调和的地步,一者穷追不舍,一者据理力争,我便觉得这样近乎内讧的疲劳之战该收场了,也该有第三方出面调停了。等了许久,并没有人站出来管管这件“闲事”,我就出面了,总之,原因和理由就这些,过程不提,只说调停的实际效果——结果,我的参与竟然奇迹般地生效了,双方终于默然,但也仅仅是默然,看得出,怨怼依然在心,但也不错了,家丑不可外扬,大家各干其事才是对的。
  后来我就收到了名曰《开在心田的花儿》的一本散文集,是“南山菊”的作品集。
  拿到手就开始认真拜读。全书内容两日读罄。当我尚未从读书所生的万般感慨中走出来的时候,身不由己,又到论坛去读她的其他作品。发现,“南山菊”显然从众多“草根”中脱颖而出了,虽然和“巨擘”还有很远的距离,但在我心中,其人其作已经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凡有新作定然拜读。
  后来就相Q,在文字的江湖里互通有无,相与勉励,觉得“南山菊”的秉性与文风与我甚类,自然就将其引为同道,为她撰写一篇书评,便是同道中人义不容辞的事情了。
  全书共八辑,七为古体诗,八为现代诗。我不擅诗,此不弄斧,仅就该书前面六辑略作浅说,如有不妥,愿与“南山菊”商榷。
  第一辑“青梅煮酒”,系评说古、今文人之作,言及苏轼,陶潜,柳永诸人,以今人巴金做结。该辑作品从人物的生活、情感、性格、仕途事业,著述等方面入手,旨在以新的视角给世人重新绍介一干古、今作家学者。关心人物,无不关心人的命运,而人的命运又与本人性格、成长经历、心理环境、社会环境等有着直接的关系。对此,该书作者力求兼备,并有凸显,相比较于不同文体,不同版本,不同视角,不同价值观的人物评介,“南山菊”有她自己的价值体系和评判标准,当然也就有她自己独到的人性见解,并将以上诸端在作品中恰当涉及。从史料弥补和“换位思考”的角度说,本辑作品在普及阅读层面上说很有推广的价值。
  按理,作为人物专题绍介方面的评说类散文,关注人物性格成因,关注人物命运变迁当为主旨,除了严格考据,翔实论证,准确引用,最终自成一言外,作者尚需具备起码的历史凝重感和历史责任感,评说历史人物行为本身就是作者历史价值观的体现,也是作者人生观、生活观的体现,确凿的依据,严密的逻辑,普世价值,社会道义等都是构成作品内在人格魅力的基本元素,整体气氛应该庄重严肃,但又不能失却温暖与亲和。
  人的命运的成因千差万别,关键在于真实表现具体社会环境条件下的人性特点,以及人的情感倾向,道德标准,生命观念,生活观念等,必然涉及政治学,伦理学,心理学,民俗学,甚至人类学,比较文化学等学科,目的在于让人物以新的面目出现,展示人性美,宣示人的苦难,讴歌人的幸福,从而实现“文以载道”或者“文以志道”的目的,从生活真实自然过渡到艺术真实,再用艺术真实来指导或易变生活真实,说古而不泥古,而在关照当下,这是评说古人文章的宏旨所在。“南山菊”的这些文章,在这一方面尚有欠缺,此一弊。
  二弊:议理性散文当重思辨而不宜重抒情,笔触应该肃正、严格、周密、细致,内质充盈而皈依逻辑。抒情笔调过重,有失凝重和严肃,因其具有“戏说”的嫌疑而使文章失去应有的庄严感,于此,司马迁的《史记》,以及《春秋左传》,《世说新语》,《国语》等依然是极好的蓝本。
  第二辑“拈花一笑”,已经直切现实,作品记录着作者的生活、情感,写自己,写亲人,写朋友,既写人、记事,也写景、状物。这一类的文章,在作者来说应该是轻车熟路,实际上本辑作品也真的是文法成熟,情感丰富,内心欢愉,理辩清晰,笔触自由奔放,文意和谐流畅,抒情性极强,与本书的书名堪为极妙的照应。
  从本辑作品中,读者可见作者屡屡翻新的人生体验,也可感受到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赞美和向往,作者对自己的生命恬然自乐的情绪流溢于字里行间。青春的驿动,生命力的勃发,心灵活力的强劲显现在这里一览无余,这也正是本辑作品的感人之处和成功之处。以诗人的情怀书写人生,展示人性,就比空乏的说教更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
  第三辑“行走红尘”,顾名思义当然是作者的旅行见闻和内心感受。
  本辑作品都很短小,多为浮光掠影篇什,但也不乏详尽细密之作。总体风格给人的感觉仿佛是一首首抒情诗或者抒情歌曲。写景,游记之类,说及情感、理性,主体依然是人,景、物依然只是客体。客体的价值和意义由作为主体的人来决定,可深可浅,可详可略,可庄可谐,可动可静,手法上的作为只要大体得当,细节瑕疵也无可厚非亦不求全责备,但有些作品就略嫌粗浅。比如《路过周庄》一文,过于浓厚的抒情意味就淹没了成熟的理性感悟。作为周庄,仅仅停留在对它外在景色的赞美上的确是很肤浅的,作为传统民居和特殊的历史遗存,周庄保留着原始民居风貌,宁静雅致的生活,具有强烈中国画艺术底蕴的视觉效果,宣示着传统文化观念和本土哲学意识的古典人文环境,完全可以直接勾连到现代商品经济社会所生的种种浮躁和紧张,作者却未顾及,虽说不无遗憾,但也不算败笔,作者对自己所见所闻所进行的处理,自有她的道理。
  第四辑“空山听泉”,多为抒情小记和心灵花絮。文章在内质上与第一辑有明显的雷同之处,仿佛是第一辑作品的补白或者后记,表面是借景抒情,却常常不自觉地离开现实而进入对一些人的感念之中。既便如此,读者却能从中看出一个职业女性的善良人性和大爱情怀,这是很可贵也是很令人景仰的,起码,这样做法就不失一个作家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义良知。
  第五辑“天使之歌”。
  “南山菊”本人即是一位医务工作者。作者结合自己的职业和平常工作,从寻常生活的角度观察人生百相,体察芜杂世态,其间不无正义的呐喊,对生存权利的抗争,对现实污浊丑恶的鞭挞和讽刺,也讴歌大美人性和温暖人情,作者摄取了生活中星星点点的闪亮瞬间,亲情,友情,职业,责任,当局者,旁观者,参与者,记录者,体验者,评论者,总之,作者在作品中记录、刻画了多种人性角色。文法自然平实,文意安稳柔和。
  第六辑“它山之石”,作品多写作者本人在论坛里的活动情况,如文友往来,作品评论,文法探讨,友情唱和,创作经验,精神关照,也有写作之路上快乐成长的喜悦,作者对写作事业的酷爱与执着跃然纸上,作为全书的“后记”当为不错。
  乐观一点说,文字的江湖可谓写手云集,高手辈出,好的作品可谓粉桃红杏,琳琅满目,“南山菊”当算其中亮丽的一朵。
  本文即将完稿之时,我曾与“南山菊”有一次网上畅聊,谈过之后,我却无法狂喜起来,原因是作为一个职业女性,“南山菊”的个人生活和人生际遇可谓多舛,鉴于对她生活隐私的尊重,此不多言。至于“南山菊”做人有主见,做事有风格的性格特点,实在让我羡慕而敬佩。原想借作此文的机会多说一些的,现在看来并无这方面的必要,觉得对一个人的尊重根本不能诉诸于平庸的言辞和文字,唯有感念她顽强的人生态度,更多地关注她的新作,认定她是一个难得的朋友,并且和自己一样都行走在文字江湖,保持联络,记住她南山一菊这样一个浪漫而倔强的美名,才是较为合适的吧。
  妄言浅陋,谅为迟复。
  2013-1-17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