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锁背后的趣事

2022-01-07叙事散文匡建华
锁背后的趣事文/匡建华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是的物件。锁是要用钥匙方能开启的封缄器,与人类已相伴三千多年。有锁有门就有了家,人类才有了避风港,情感的聚集地。在我的记忆里,娃娃满周岁时,土家山寨的不少父母会为娃娃亲手为戴上生肖锁,或长命锁,保佑……

锁背后的趣事


文/匡建华


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是的物件。锁是要用钥匙方能开启的封缄器,与人类已相伴三千多年。有锁有门就有了家,人类才有了避风港,情感的聚集地。


在我的记忆里,娃娃满周岁时,土家山寨的不少父母会为娃娃亲手为戴上生肖锁,或长命锁,保佑其健康成长,到了十二岁才会取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前,乡亲们的门没有铁门,而是厚厚的木制门,大门是锁是铜锁,像一个枕头,横挂在大门上,正面呈凹字状,端面是三角形与长方形的组合。出门时不会将钥匙带在身上,而是放在那土墙的墙洞洞里藏着。晚上关上门后门的背面有木制的栓子,有的人家还装有机关。长大后生活逐渐丰富,钥匙串儿越来越沉重。走进新时代,许多东西是通过密码锁着,如存折、楼宇门、手机、电脑等等,密码多如牛毛,繁杂难记。为了防盗,还不定时更换密码,搞的人思维紊乱,时常锁住了自己。


锁给人以安全感,但也是只能锁得住君子,难以锁住小人。我们时常在电影中看到特务利用一个发夹开锁的镜头,就连保险柜也不是十分保险。人们常说饥寒起盗心。在那困难的年月,时有小偷光顾。有的家门上了几把锁,还是经常发生被盗的事儿。每年到了冬天,土家山寨的乡亲们家里杀了年猪,不得不日夜守着,有的甚至把铺开到放腊肉的火炉旁边。近几年小偷少多了,像我们对口支援的土家山寨,就是晚上也很少关门上锁的,也没发生丢失东西的事儿。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乡亲们不单纯是生活好了,传统美德也在大山深处闪光。


今年夏天,我们走进博物馆观摩了锁的发明、发展系列,让人大开眼界,原来锁并不是单纯的锁门那么简单。听着博物馆老师的讲述,看着出土的文物,穿过时光隧道,感受先人的智慧。

《辞源》曰:“锁,古谓之键,今谓之锁。”从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懂得用绳索打个结,并搭配一种叫做骨锉挑开,这是锁和钥匙的雏形。最早的锁是竹子、木头做的,防盗只是象征性,没有机关,有的做成老虎等动物的形状,想借此把小偷吓走。汉朝出现了金属锁,锁上镂有龙、豹、麒麟等动物图案。唐朝时多为金、银、铜、铁、木等材质,锁的品种增多,明清就到了鼎盛时期,材质以铜、铁为主。

对古人来说,锁在满足生活所需的同时,也是用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古人的精湛手艺,雕以精美图案,刻以祝福文字,守护着每一扇门后的幸福人家。如人物锁就有嫦娥奔月、仕女图;动物锁有十二生肖、鱼;有的雕刻有吉祥文字,如状元及第、麒麟送子、龙凤呈祥等。古锁的外型大多是鱼的模样。古人认为,鱼晚上睡觉时不会闭眼睛,这样就可以日日夜夜守着家门,另外鱼与“余”同音,也有年年有余之意。景泰蓝葫芦对锁是明清时间帝王将相祝寿时的礼品,它色彩鲜艳透亮,上面有“寿”字,下面是两个铜钱图案,或许我们先辈早就认识到健康长寿比金钱更重要。 花旗锁的外形各式各样,刻有器物、植物、动物、文字、人物以及故事等,造型奇特,富有民族传统风格,主要用在如柜子、箱子、抽屉上。首饰锁大多是金银所制,用链条串好挂于颈项,有如意、元宝、花和动物等造型。锁表面刻有精致花钫图案,以及福、禄、寿、喜、如意吉祥等字样,表达美好的心愿。千百年来,不同造型和材质的锁都有着它特殊的寓意,如娃娃戴长命锁,要按五行推算,如果娃娃缺土,那就要戴木锁,而不是金银锁。 古人开锁的方式也是千奇百怪。如无匙的锁是靠手指的默契配合和手上的力度才能打开。鸳鸯锁,同时用两把钥匙才能打开。如今时兴密码锁,其实明朝时就有了少见的密码锁、机关锁。传说鲁班是第一个给锁装上机关的人。密码锁上刻有文字,一般每个锁环上的字都是一句诗或吉祥话语,从整体外观看去,文字、图案两相结合,恰似一幅立体的中国画,意蕴悠远,文雅隽永。最出名的是藏诗锁,它呈圆柱体,上面拴着几个大小相同的转轮,每个转轮刻有不同的汉字。只有当你将转轮的字连成一条线,而且是转到预定的那句诗才能打开,不仅锁住了秘密,还别有一番情趣。 从古到今,人的等级观念还是比较强的,古锁的钥匙孔上就有反映。古人规定,普通老百姓只能用“一”字孔锁,士大夫能用“士”、“吉”字孔锁,王侯将相还另有区别。

锁和钥匙好像一对情侣,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先人就用锁来表达爱意,作为少男少女爱情的信物。如古代的月琴锁、同心锁,表达“永结同心”、“百年好合”的寓意。而最经典的是喜鹊锁,少男少女当作信物相互馈赠,以表“今生永不诀”的心意,长伴不分离。我想它所表达的不仅是情意,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期盼与热爱。 如今华夏大地的许多景点设置了让游客挂同心锁的地方,据说黄山的同心锁是最有名的。在黄山高峰绝顶之处,几乎所有的护栏铁链上随处可见环环相扣的锁,不仅有两锁相扣的“同心锁”,还有大小不一、相互连结的“全家福锁”和大人为孩子系的“长命锁”。更有趣的是在这儿各国的锁都有,也许这就是中华文化诱人之处。 如今人们对锁的热情不减,新房装修是少不了锁的,但除了大门具有防盗功能外,室内锁的防盗功能则大打折扣,更多的是装饰或摆件,特别是那仿古的锁,古朴精致,成了家里的一道绝美风景。 几千年来,虽然锁的样式在不断地改变,但寄托于锁上的祝福却从未改变。锁虽没锁住时间,但却锁住了记忆,似乎每一把锁都有一些令人难忘的往事儿。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