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寻访黄泥江(两篇)

2020-09-24抒情散文康乔华

寻访黄泥江(外一篇)康乔华黄泥江是一条河,又是一个村庄的名字,河与村庄连起来就让大境瑶乡有了一股子灵性,因而到了这里的人也有了灵性。比如我,我在灵性的意境里遐想着,任凭车子在山腰间飞奔。车窗外,一片片山雾弥漫过来,粘住了眼前的世界,显得苍
寻访黄泥江(外一篇)

康乔华

黄泥江是一条河,又是一个村庄的名字,河与村庄连起来就让大境瑶乡有了一股子灵性,因而到了这里的人也有了灵性。比如我,我在灵性的意境里遐想着,任凭车子在山腰间飞奔。车窗外,一片片山雾弥漫过来,粘住了眼前的世界,显得苍莽。周围群峰林立,深沟陡坡,仿佛都被悬在了云水之上。此时,竹林、村舍、道路以及闪闪的光影构成了黄泥江的主角。而黄泥江又像是一棵草,不管时令和节气,总向来这里寻访的人散发出沁人的清香。


清香的味道越来越浓,仔细寻觅,原来这种清香是在离地面海拨高达约800米的山顶上散发出来。那条河那个村庄就像镶在了山间的两个音符。通向它们领域的那条水泥路就是挂在瑶民心上的一根弦,把他们的声音传递给了大山外面的世界。于是,巍巍群山之间,宽阔而又平坦的水泥路,承载着瑶家人的希冀,它从容不迫地朝着城市的方向延伸而去。

拐过几个弯,车子竟冲出了那坨浓重的雾,眼前又是一片光明。沿着这条盘山水泥路,从九块田稳稳当当地开车来到黄泥江,我们仅花了十几分钟的车程,相对于攀爬的山路,我惊喜于如此的短时间和快速度。此刻,对照现在,回想过去的那些年代,这条曾经颠簸的路,让多少人诅咒过它的烂,耳边似乎还留着先辈们骂骂咧咧的声音。于是,“要想富先修路”就成了一条真理。这条真理让我看到了山区瑶民们真切地分享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而在城乡建设战线中,他们又是醒目的生力军,他们身上唤发出来的勤劳和淳朴,以及像大山一样刚毅、坚韧、自强的性格,让我时刻都感受到乡间的那种粗犷和野性。

或许,正是这种粗犷和野性才有了瑶山人开拓发展的意识。他们不仅在山上建设了现代化的新农村,而且使大片大片的荒地变成了林地,还调整了产业结构,种上了柑橘林、松杉、灵芝等致富产业。村前屋后,溪流潺潺,景色秀美,满山遍野全都是翠得不能再翠的颜色。如今的瑶乡,处处呈现出“总把新桃换旧符”、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

在这里,我的心情几乎每时每刻都是兴奋的。镜头里出现了一个老人,他守在自己的新楼前,身旁一条狗卧在光影里,还有一只母鸡,带着一群小仔悠闲地啄食,这是一幅现代农村生活场景。还有四周山坡上一片又一片的柑橘园,透着鲜亮的色彩。友人说,柑橘种植给山区瑶民带来了丰厚的收入,已经成为大境瑶族乡的支柱产业,为大境经济腾飞写下辉煌的一页。于是,山区的生活渐渐地变得富足和安逸起来。在这里,有的人还开了商店,跑运输,搞养殖,富了起来。富了的瑶民们,盖起了新房,而剩余的劳动力走出了深山,到了更大的城市,又将一笔一笔的钱汇进家里。

眼前的村庄变得和谐和美满。但依然淳朴自然,砖红瓦屋掩映在绿荫深处。孩子们赤了脚,在院子里嬉笑追逐。我在这里还看到了猪,看到了围圈里的牛羊,那些花草,一丛丛、一簇簇,沟边、田间、小道旁,坚韧而执着地生长着。梯田上的禾苗以及退耕还林后的那一片绿,它们漫无边际地恣情流淌。似乎从来都没有受过伤害。深深地想,这些或许是山间瑶家人开辟的一项又一项发家致富的产业。

此时,一群孩子正在翻越山头,三个女孩子和一个小男孩,女孩高高挑挑地背着书包,男孩小一些,也背着书包。他们正在走向学校,他们比城里的孩子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但他们兴致勃勃地走着。后来,我在山头见到了那所学校,高高的一片平阔,既有整洁的房屋,又有篮球场和花圃。教室里传来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勾起了我对童年时代怀念的情结。

归去时,回望,雾色苍茫迷离,有袅袅炊烟升起在人家的屋顶上。田间岁月,熟悉庄园和清芬的泥土气息,在这里折射着生命的灼灼华光。此刻的我,立即对眼前的景致肃然起敬,我的心也就自然而然留在了这块土地上。
瑶乡的孩子

我所收藏的这些瑶乡孩子们的相片,是在那个名叫九块田的民族小学拍摄的。相片上的孩子穿着鲜艳的瑶族服装,整齐地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脸上露着笑容像阳光暖出来的花瓣。我在教室外面,没有惊动他们,倒是他们先发现了我,看着我用相机在窗外拍照,就向我投来好奇的目光。他们迎向我的目光却又是那样的恬静和安详,像一汪湖水,微澜不惊。

孩子们不知道我来干什么,更不知道采风是什么意思,只知道我会给他们拍好看的照片。课间十分,他们在教室的走廊上玩耍着。恰在这个时候,天空下起了倾盆大雨,浓密的雾霭遮掩了远方连绵山峦,白茫茫一片。雨雾增添了孩子们的戏耍兴致,他们在走廊上跑来跑去,一块嘻嘻哈哈地嬉闹。那雨声似乎就是他们的合奏,充满了欢快的音律。

我的镜头一直对着他们,看到一个穿着蓝花色瑶服的女孩子,有银绿色的、漂亮的、可以称得上是“美艳”的眼睛——在此之前我真的不知道小孩的眼睛也可以说是“美艳”。她眼睛的形状狭长,外眼角上翘,睫毛疯长着,零乱而修长,像一种名叫“金丝献瑞”的菊花品种那泼泼辣辣的外圈花瓣。迎着这瞳子一看,里面盛着一池碎玻璃,再一看,又全是晶莹交错的钻石颗粒,仿佛深深浅浅的蓝晃着闪闪烁烁的银……我想,如果被这小孩的美目正眼瞅一下,一定会失神片刻的。

他们一个个可爱极了,充满了自信和活力。我抓住这瞬间最佳角度,我连拍了好几张,我要以镜为媒来书写时代,让更多的人看见山里孩子的生活。我一定会专门把相片洗出来,带给这里的孩子们。或许,他们不像城里的孩子那样幸运,但他们依然快乐。这就是大山的快乐。他们没像城里的孩子一样被父母当作心肝宝贝、掌上明珠,而父母却把他们托付给大山,任凭他们在山间原野上自由奔跑,与大自然里的小草、野花、树木一起成长。他们的性格就像大山一样,朴实、厚重、独立、坚强。他们质朴的真诚来自大山,勇于担当的精神来自大山。我在给他们拍照的时候,就深深地感受到了这种性格,我把这种性格也摄进了我的镜头里。

这里还有孩子们的宿舍和食堂,它们是孩子们的又一方天地。而这所九块田民族学校,是2009年由政府出资新建起来的。在此以前,孩子们还在更偏远的乐育和松江高寒山区所在地的小学上学,那里地广人稀,森林茂密,山高沟深,只有一条简易公路与山外相连。

由于瑶山人居住分散,有的孩子上学要走十多公里。山路崎岖,风霜雨雪,毒蛇猛兽,常常吓得孩子们不敢上学。这所新型民族学校不仅解决孩子们上学难的问题,还把路远的学生安排到学校住宿,老师们除了上课、备课、辅导学生,还要给孩子们做饭、烧水、洗衣服。孩子们在这里又享受到了另一份如母爱般的关心和呵护。 这种关爱在瑶山中不断延伸又在孩子们心底流淌,它融化了贫穷,改变着大山,收获了幸福。如今,随着时代变迁,乡村的发展,村村通了公路,家家用上了电灯,有了彩色的电视,孩子们又多了条学习的渠道,瑶胞又多了一座沟通外部精彩世界的桥梁。在这里,我给孩子们拍照交流,很快就成了他们的朋友,同他们在一起玩了好长时间,他们把我当成可以信赖的伙伴,还邀我去家里喝油茶,品糍粑。记得有谁在我面前提起过这所学校里的全国劳模黄月英,当时我没见到过她,但心里很惊喜,对她充满了敬仰。我想,正是因了无数个黄月英,瑶山里的孩子们才有了今天的幸福。她们正以生命的激情,托起了孩子们的梦想。这时,我已经觉得孩子们像凤凰从山旮旯里展翅高飞。

[ 本帖最后由 康乔华 于 2013-5-26 15:09 编辑 ]

文章评论